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222

第222章 子产不毁乡村民宅

子产在郑国做相。他治理国政,很重视百姓的利益,注意听取百姓的批评和意见。

郑国民间有乡校,这些乡校是百姓平时聚会的场所。每天人们结束了工作,都喜欢来到乡校,谈天玩乐,还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评论当官的政绩好坏。

有的卿大夫不愿意听到百姓的批评议论,向子产提出,毁掉乡校。

子产对他们说:“百姓每天忙完了事情都到乡校玩乐,议论政事的好坏,百姓认为好的,我就推行,百姓讨厌的事,我就改掉,乡校就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芽做官的多做好事,可以减少百姓的怨恨,没听说谁能用权威防止百姓的怨恨。不让百姓批评议论,就像堵住河水不让水流通,一旦河水决堤,就不可挽救了。所以我还是要多听百姓的批评。”

那些主张毁掉乡校的人,也觉得子产顺从民意对国家有利,就不再坚持了。

郑简公逝世,举行丧礼时,一些守陵人的房子正挡在通往简公墓地的道上,如果绕路而行,丧礼就要推迟到中午。

有人提出拆掉这些民房,因为推迟丧礼,是对诸侯国派来参加丧礼的宾客不礼貌。

子产认为,为了丧礼拆房子,是危害百姓的大事,不能这样做,就说服他们:“诸侯国的宾客既然能够远道来参加丧礼,难道就不能坚持到中午吗?芽不拆房子对宾客没有什么损害,也不会让百姓受到危害,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芽”在子产的坚持下,民房没有拆掉。

由于子产做事为百姓着想,在他主持国政的时候,百姓得到许多利益,百姓歌颂他说:“我们有土地,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选”

修身点拨

为官的人,应该时刻牢记: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来自于普通百姓,应该时刻想着百姓的疾苦,关注百姓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制定什么决策,都把他们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同样,为百姓谋福利、使百姓生活得更好的人,百姓会时刻记着他,拥护他、爱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