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170

第170章 杨坚自奉甚俭

北周时期,有一个名叫杨坚的人,在朝为官时,常为皇帝出谋献策,有时还亲自率军作战,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战功显赫,被封为隋国公。

英明的静帝宇文阐见杨坚才华超人,治国安邦颇有方略,不顾皇族和朝臣的反对,毅然仿效尧、舜,让位于他。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后来,有官劝进,大将军、金城公奉旨将静帝的玺绂送来,他才不得不同意接受皇位。他就是后来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陕西华阴人。北周时期官至宰相。杨坚少时,读书勤奋,智慧超人,在家乡曾有“神童”的美称。进入仕途之后,从县令一直官至宰相。他不论在朝为官,还是担任地方官吏,一贯勤政为民,反奢倡俭,深受朝廷百官的敬佩和黎民百姓的拥戴。

杨坚接受皇位后,决定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之后,满朝文武日以继夜地加紧筹备举行新皇登基盛典。杨坚见势,为不致造成很大的浪费,便对众臣说道:“典礼仪式一律从简。当前,你们不要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而要用心研究需要急办的事。”有个与杨坚自幼同窗、交情甚笃的大臣说道:“开国大典若搞得没气势,有失体面。邻国闻之,不但要笑话,还会歧视我们。”杨坚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按朕的决定行事便是。”

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这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当时,人们尽管对此议论纷纷,说法不一,但大多数朝臣是持赞成态度的。

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勤政廉洁的皇帝之一。他目睹了北周武帝的严谨节俭和周宣帝的荒唐奢侈。认定“力俭则富,贪奢则亡”的道理。主政后积极推行“节俭恤民,勤政务实”政策.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各级府库钱物山积,甚至窖藏也不能容纳。到开皇末年,天下的钱粮,可供支五六十年。储藏之盛,自古未有。文帝勤于政务。每日清晨上朝理事,直到过午也不知疲倦。有时和大臣讨论国事,往往日薄西山还不罢休,侍卫只好将饭送上殿堂。他注意体恤百姓,当了解到关中灾区民间食糠的情形,自己也近一年不食酒肉。每逢车驾外出,有人上书都要亲自过问:遇到扶老携幼的人群,便告诉卫士不得驱赶,主动避让,道路难走的地方还要遣随从帮助挑担者。充分体现仁政作风。

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有的官吏用布袋将生姜送给他,他认为太浪费,大加谴责。宫中存物不多,有一次要配制痢药,要用胡粉一两,在宫中却找不到。他如此重视节约,是因他认识到俭奢对国家兴亡大有关系,因此,他不只要求自己,还教育太子杨勇。

他见太子杨勇穿文饰蜀铠,很不高兴,担心他将来会变得奢侈起来,告诫他说:“我听说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者。你现在身为太子,如果上不称天心,下不合人意,何以承担社稷的重任,身居万民之上?芽昔日我的衣服里经常放一个警示物,时不时都要看看,用来自警。今天赐给你一把刀子,让你能看到我的用心。凡是奢侈无度的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切记!”

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他多次派遣使者出巡全国,考察民情,了解各地官吏为政情况,一旦发现地方官吏贪污挥霍者,便下令严惩不贷。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他每逢出巡一地,都要亲自深入到百姓中间查问疾苦;禁止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制止铺张浪费。

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他在给朝廷和家人的遗诏中,讲到现在国家仍然有衣食不丰的百姓,这有愧于百姓厚望,并郑重地交代他死后要简葬:“务必从俭,不得劳人”。

不久,杨坚病死,满朝大臣和太后、皇妃都深知他在世时一向严于律己、说一不二。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遵其所嘱,从简治丧,一改前朝重葬之风。此举不但赢得时人的赞誉,还得到历代史学家们高度评价,被后人传为佳话。

修身点拨

节俭何以能促进国家兴盛?因为皇上节俭,才能减轻人民负担,才能使人民有余力发展生产使仓廪实,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也就拥护法令,社会就更安定,一切乱源就可堵住,天下就可太平无事。

今天,节俭成为国家兴盛、事业有成的重要保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