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IQ智商:全脑超级开发的46个秘密法则
6896500000008

第8章 通过逻辑思维理顺前因后果(2)

解析:首选需要最大限度地寻找词项间的逻辑关系。题干中的峨眉山坐落于四川,属于物与物的对应关系。由此,再看选项,黄山也是坐落在安徽,于是,许多人在做题时往往不再看剩余的选项直接选A。事实上A、C、D都属于这种关系。再仔细分析题面部分可以发现,峨眉山又属于我国的佛教名山,而只有C中的五台山符合这层意思,故选C。即,要正确解答本题,选项必须同时符合题面的两层逻辑关系。

例题四,香:苦

A烫:凉

B大:白

C老:少

D辣:小

解析:因为香是嗅觉,苦是味觉。不是反义,也不是相对应的词。即可排除A、C。大和白都是视觉。可排除B。而辣是味觉,小是视觉,与题目相符。

例题五,( )对于纸张相当于毛衣对于( )

A.书本——毛线

B.文章——商标

C.涂改液——火炉

D.笔——桌子

解析:对称型题目,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单看题干,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逻辑关系,最多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的逻辑关系,既然关系还不明确,就不要贸然断言该题的逻辑关系,而应从最可能选项入手反推或用代入试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具体到本题,可以用代入法,然后比较题面两组的逻辑关系,虽然费时,但比较奏效;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从选项入手,即首先判断与纸张关系最近的词,分别是书本>笔>文章,再判断与毛衣关系最近的词“毛线”,代入后发现,已知词与未知词构成成品与原料的关系,故选A。

【智商接力】囚室里关押着两个犯人。监狱会为这间囚房提供一罐汤,让犯人自己分。他们一个人分汤,让另一个人先选。这样就不存在分汤的那个人偏向自己的问题了。可是,现在又加进来一个新犯人。怎么分才能保持公平呢?(让甲分汤,分好后由乙和丙按任意顺序给自己挑汤,剩余一碗留给甲。然后将他们两人的汤混合之后按两人的方法再次分汤。)

【犹太人的智慧】犹太人是一个酷爱智慧的民族,犹太商人也是非常善于以智取胜的商人,而用攒钱的方式积累财富的方式,他们认为不可取。

三个著名假说及其论证过程

我们在生活的实际经验中,会观察到很多的事实。比如,天气有阴晴雨雪;候鸟春天往北飞,秋天往南飞;既存在月食也存在日食等等,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其实不止是描述它们,还要理解它们,用科学来解释它们。

每当人们发现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自己发现的某些事实时,尤其是发现与现有理论相违的反常事实时,人们必须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给予回答。但是,对于同样的事实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论观点,谁是谁非一时还难以判明。所以,任何新理论的最初提出都具有假定性,它们的真理性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些故事: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科学假说的形成是人们对已有认识扩大和深化的过程。问题在于传统观念是一种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常识”是最难突破的。这就需要有大胆革新的勇气,敢于向“经典理论”挑战。例如,在20世纪初提出的“大陆漂移说”。

据说,魏格纳是在发现各大陆边缘拼接恰好吻合以后,才提出大陆漂移这个设想的。若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形状,可能任何人都会这样设想的。但由于一般人脑中存在着大地是不动的这个概念,所以当时有人把这个单纯的设想看作是非常“反传统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魏格纳却大胆地向“正统派”的固定地球观挑战,由此才在地质学上引起一场革命,使这门原来是比较保守的科学得到迅速地发展。又如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人们听了都瞠目结舌:怎么长度会缩短,时间会变慢?这是何等的离奇,多么不合常识。然而,相对论这个假说恰恰是应用已有科学理论而又不受传统观点束缚的产物。

二、哥白尼的日心说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地观察。开普勒就是根据阿里斯塔克斯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三、达尔文的进化论

1831年12月,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他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地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心中异常激动地想到:原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地带,在亿万年前,是一片大海洋啊。

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时,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再仔细一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它们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进化论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重要发现之一,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智商接力】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他赚了多少?(2元)

【犹太人的智慧】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当其他民族的商人还在为了自己是否会显得过于精明而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甚至将那个精明的点子搁置一旁的时候,他们同犹太商人的距离就拉开了,他们败在犹太商人手下,也就是必然的了。

四个发散思维的有趣故事

对孩子在成长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我们来看看一下几个故事:

故事一,丢了多少钱

嘉庆年间,一位农夫在路边拣到白银五十两,回家交给自己的母亲。他母亲说,这么大的数目,人家一定很着急,快去原处等人家找来。农夫回到路边等来了失主。失主却因为不想把钱分一半给他,谎称自己丢的是一百两,一口咬定是农夫私吞了另一半,反而要他还给自己另一半。

二人扭打到公堂。堂上是一个姓曹的清官,心如明镜。他问失主:“你丢的果然是一百两吗?”回答是。于是曹县令说:“那这五十两一定是别人丢的。既然失主没有来,就归他了。至于你嘛,在这里继续等。要不了多久,一定还有人会把一百两给你送回来。”

曹县令此话的出发点就是:既然你丢是100两银子,那么这50两就不是你的。此话的确高明,失主要想得到丢失的银子,就不得不说出事实,否则,就是半两银子也得不到。

故事二,剪去正方形的一角

一个正方形的纸片被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略加思索都会回答:还剩五个角。这也确实是一个答案,那还有其他答案吗?如果沿着对角线剪呢,也就是说剪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那么“剪去一角”后,就剩三个角了。第三种情况是,从一个角开始,向它对面的边剪下去,这样就剩四个角了。

其实,再仔细想一想,难道就只能剪直线吗?可不可以剪弧线,剪曲线呢?比如,从一个角向它对面的角剪弧线,建成一个扇面的形状,那就剩下一个角了。如果剪成锯齿状的曲线,角就更多了。

故事三,把梳子卖给和尚

这个经典案例在营销学或管理学上多次被提及。四位销售员同时接到了把梳子卖给了和尚的任务,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理由是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有卖掉。这是凡人的单向思维,也无可厚非。而第二个营销员虽然比第一个多销了十来把,却并不比他强多少,因为他的意识和思维仍然停留在单向思维的限制中,目光只盯着梳子的物理功用。

第三个营销员守在山脚下,对进山上香的游客说:“山上风很大,爬上山顶的寺庙时,风就把头发吹乱了,这样对佛祖不敬。用梳子把头发梳整齐,才能显示出你的诚心啊。”结果他卖了百十把,已经是比前面两位高明了许多。因为他把目光从和尚转向了香客,是一种多向思维。

最高明的要数第四个了,他对方丈说:“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分给游客。这样既展示了您的书法,又可宣扬贵寺的善行,真是一举两得啊。”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更令人振奋的是,第四个营销员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第四个营销员订货。这样,第四个营销员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

第四个营销员视野广阔,比其他营销员都看得远,想得远,所以取得的成绩比他们都大。这就告诉我们,处理问题,放宽视野,让思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驰骋,往往能找到更好的做事办法。

故事三,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和它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可是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办法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线。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线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既然大象的重量难称,那就改称石头的重量。这样一来,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简化。

故事四:鱼有多少中吃法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儿子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儿子:“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儿子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儿子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溜,也能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儿子继续想,这回,儿子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