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圣经
6886100000037

第37章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场合经(1)

口才圣经--场合对说话的影响,与场合对交际者的心态和情绪的折射作用分不开。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们的心情心绪也不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大一样。同样一句话,在此场合会被认为合理,有见解,在彼场合则会引起人家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就要说符合场景气氛的话,说话要特别注意分寸,否则,不看场合说不合情景的话就必然要碰壁。

说话要注意场合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立论》中,非常生动地揭示了说话应注意场合的特点: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讨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这篇散文里,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愿意听赞美之词,尽管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确是有据之言,却使主人反感。因为在轻松的场合言语也要轻松,在热烈的场合言语也要热烈,在清冷的场合言语也要清冷,在喜庆的场合言语也要喜庆,在悲哀的场合语言也要悲哀。所以说话要看场合,到什么时候唱什么歌。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欢送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而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带着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尴尬气氛。

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引出几点发人深思的教训来: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不该做无谓的比照。比照,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谈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人家所说的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真意的十分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大可不必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要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加油。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虽然可能因为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世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却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不放,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多留一点美好给人家。

三是那位领导人的教训: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领导者的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不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而是竭力肯定那位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的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的应变能力和说话方式的一面看,却又显得很不够。照理说,在这种场合,他应竭力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欢快,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能否机敏地避开某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愚者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严肃场合不能开玩笑

老狐狸爱开玩笑,但在某些场合,它绝对对玩笑说“不”!

前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

里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错误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个例子说明在严肃场合不能开玩笑。

还是美国总统,卡特有一次也因为在严肃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而使自己陷入窘境。

那时卡特出访盐湖城,参加摩门教信徒颁发“本年度家庭男人”的仪式活动。他的参谋为他写了一份讲稿,特别注明“幽默”,于是助手给了他三四个笑话。他在发表讲话时全用上了。卡特和他的助手们当然没有意识到,摩门教徒一贯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要轻率地看待世事,自然在这样的场合也就不能乱说幽默的话。当时,教堂里有两千多人,卡特讲笑话时,这么多人只是瞪着他,呆若木鸡。

喜庆场合妙语解围

《演讲与口才》杂志曾登载了这样一篇演讲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今天,我们大家来参加许立群、冯莉同志的婚礼,可以说是人人心情激动,个个笑逐颜开。(笑)我们觉得许立群同志能找到冯莉同志这样的妻子是我们天山深处大兵的骄傲,(鼓掌)冯莉同志能得到许立群同志这样的丈夫可以说是……边疆遇知己,慧眼识英才。(大笑,鼓掌)他们是郎才女貌,相般相配,今天的婚礼真是珠联璧合。(大笑)在此,请许立群、冯莉同志接受我最真挚、最衷心、最良好的祝愿:祝你们新婚快乐、生活幸福!祝你们琴瑟永谐,白头偕老!祝你们为边疆建设再立新功!(热烈鼓掌)

这位司仪是一位会说话的人。他清楚地知道,在喜庆场合说的话不是传递信息,也不是说服听众,而是在喜庆的场面里再加笑料,在欢乐的气氛中喜上添喜,讲者喜气洋洋,听者笑声不断。他的目的达到了。

在喜庆的婚礼、宴会之类的欢乐场合,有时会突然出现一点意外事故使在座的人感到扫兴。这时,如果说一句得体的话便可妙语解围。

在一次婚礼上,正当大家高高兴兴地向新郎、新娘祝福时,一位客人忽然打碎了一只精致的茶杯。一时间,掉杯子的客人尴尬,新郎、新娘难堪,众人兴头也受挫,气氛顿时有些变凉。这时,一位思维敏捷的人灵机一动,马上喊道:“这是吉兆啊,‘岁岁平安’嘛!”这句话立即引得大家群起响应,哄堂大笑,婚礼气氛又热烈起来。

危机场合一语自救

游说家苏秦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合纵抗秦,深受燕王器重。有一次,苏秦奉命出使齐国。有人乘机在燕王面前诋毁苏秦,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叛卖国家,反复无常的人,现在,他快要作乱了。”果然,燕王听信了谗言,等到苏秦完成外交使命返回燕国后,燕王便将他免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