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练琴:重回音乐
6882400000007

第7章 译后记

完成《练琴》一书的翻译工作并且最终使其得以出版,可谓完成了我近年来最大的心愿。相信这本奇特的音乐回忆录会触动许多人的神经。本人从事的并非文学翻译工作,翻译此书纯属偶然。作为一个乐器表演专业毕业的音乐从业者,或许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下定决心翻译一本原版英文文学作品。然而,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正是因为这种必然性使得我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一切皆因为对于音乐的热爱。从我踏上音乐道路,至今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十八岁的时候学习了一件与书中作者所学相同的乐器:古典吉他。从此踏进古典音乐之门,被深深地震撼,一路求索至今。期间经历有苦有甜,内心矛盾斗争挣扎无数。我在阅读《练琴》时觉得,作者讲述的故事似乎就是在重现我这一路走来的音乐道路,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与大家分享。为了我们热爱的音乐,也为了所有和我们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人们。

《练琴》是一部构思精细的作品,它充满了结构感。不同的人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它的主线是作者对于自己音乐历程的翔实记录。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作者从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孩童,变成追梦的音乐学子,在受到现实无情的打击后,自己编织起来的梦被砸得粉碎,最后伤心地选择退出。然而,即使在许多年后,心中对于音乐的热爱还是让他重回音乐。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同于许多与音乐有关的书籍只是一味地讴歌音乐的伟大,用英雄式的文字膜拜那些最伟大的音乐家和作品,《练琴》以一个追求音乐的普通人视角向大家揭示那些光彩夺目背后的灰暗和悲伤。正是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任何一个严肃学习音乐的人,都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杰出的音乐家。为此,他们从小就踏上了艰辛的求学之路。然而,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杰出的,甚至伟大的音乐家,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杰出和伟大。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虽然考进了音乐学院,但是却在一点点地磨灭掉自己原先的理想。因为正如书中所写,这条路实在太艰辛。人们永远只会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而那些曾经怀有同样热情和憧憬的“失败者”却只好成为茫茫人海中的无名之辈。《练琴》的闪光点在于,它为这些人发出了被埋没掉的心声——那心底依然存留的对于音乐的爱。因此,即使在放弃音乐多年之后,作者依然选择了重新回到音乐之中,重新找回生命中的挚爱。这种接受失败的坦诚以及重新回归的勇气,至少给我这个刚走出学院,正式投身音乐事业的人巨大的激励。我相信,这里面所蕴含的力量会给任何一个将要追求,正在追求,或已经放弃追求理想的人以巨大的慰藉和鼓励。

作为一件并不太受到瞩目的乐器——古典吉他的演奏者,不得不说,书中大量篇幅围绕古典吉他,对于各种音乐问题展开探讨和叙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到我。同为古典吉他演奏者,这本书给我的亲切之感是无法形容的。当我读到书中讨论的那些并不太为人所知的作曲家、作品、乐器史时,会产生某种微妙的契合感。当然,作者并不是想写一些大家都不太了解的内容。出于对自己所学对象的热爱,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件乐器为素材来进行创作。或许,这正是他有意为之。古典吉他这件乐器虽然很美,可是向来在古典音乐圈不受关注,这种疏离感或许正暗合了作者自己的经历以及他想要表达的那种人生历程。我也无意在这里为我的乐器做任何辩解,在《练琴》中已经有太多的篇幅为古典吉他捍卫了尊严。我认为《练琴》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虽然以古典吉他为核心,但是却深入探讨了许多高于这件乐器的普遍性音乐问题。比如,练琴与表演,演奏乐器时个体的主观思维过程,乐器之间进化、竞争的历史脉络、上台怯场等。我在前文中提到过,这是一本多视角的书。任何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相较于普通读者),都会从这本书中受益。作者在书中大量引用了各类音乐和哲学著作。这些书会帮助那些严肃学习音乐的人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精神。我一直认为,要投身音乐事业,光学会演奏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培养起对于音乐、音乐事业的独立价值观,养成一颗为了理想而永不放弃的强韧心灵才更重要。这些往往不是在学院里就能学到的。而《练琴》则用作者的亲身经历(虽然表面上他“失败”了)告诫了任何企图踏上音乐道路的人:努力吧!无论从哪方面。哪怕现实会狠狠地嘲笑你的努力,也要坚持下去,永远留在音乐里。

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也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首要问题就是和那些长达几行甚至成段的英语长句作斗争。作为一个业余译者,经常被这些句子绕得头脑发晕。最后总结出一个方法,就是遇到读不懂的长句先放一下,暂时不去想。然后你就会发觉那些句子会在你脑中沉淀下来,犹如牛奶溶进了咖啡里,慢慢地,在某一天你会发觉你在无意识中突然就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另一个问题是翻译成中文后的行文风格。书中的对话大都很生活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总是尽量想将它们直接译成符合中国人,甚至是中国年轻人(因为故事发生在作者的青年时代)表达习惯的语句。而一些叙述性、议论性的章节,为了能够清晰的表达作者的原意,我也最大限度采取不加任何修饰的直译方式。《练琴》中提到了为数不少的音乐、文学、哲学、心理学领域的名人和著作。在翻译的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我都必须去了解有关他们的信息。这个过程很冗长,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在《祈祷与舞蹈》这一章节中。然而,这同时也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为我打开了许多通向其他知识领域的通路。所以,完成翻译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也磨练了我的性子。于我是一件大好事。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看到这篇译后记时,《练琴》已经顺利出版。在此,我必须向漓江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以及引荐人献上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帮助我完成了这个出版的心愿。当初,在丝毫没有考虑是否有出版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我仅凭一腔热血完成这本书的翻译。直到完成之时才意识到可能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译作。很幸运,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最终能与漓江出版社达成合作。并且漓江社的编辑们对于此书的编校工作之认真负责也让我感动。这于我并不是多少稿酬,多大名声的问题,而是我的努力,我(以及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终于与你们,与大家产生共鸣,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了。谢谢你们。拙译《练琴》一定还存有许多问题,语言上的,音乐上的,思想上的,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聆听各位的心声。就像书中所表达的一样: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但是我们要一直走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放弃。

2014年10月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