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6882300000006

第6章 桑耶镇上的朝佛之旅 (1)

1.

对于渴望已久的山南之旅,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年的最后几日排到日程上。

位于拉萨城东南角的山南地区,历来被看作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摇篮,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灿若繁星的传奇人物上演着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里历史悠久,藏王松赞干布从山南崛起,创造了吐蕃王朝的辉煌,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进藏千古传颂。此刻,想象着藏南河谷和哈布山,想象着藏传佛教第一寺的桑耶寺,想象着消逝千年的吐蕃王朝,想象着藏王墓、昌珠寺、雍布拉康 ……这一切一切的文化地标和历史活化石,此刻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

山南,历史久远,文化璀璨,而这里独有的诸多“西藏第一”,更是为独具魅力的雅砻文化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积淀,历史单独钟情于这片8万平方公里的文化沃土,让山南成为雪域高原上的殊胜之境。面对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庄园、第一代国王、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第一座喇嘛寺院 ……这些散落在岁月烟尘的历史废墟和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曾经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我仿佛看到了松赞干布的铁骑英勇驰骋在雪域高原之上;仿佛看到了文成公主的车辕西出长安走进高原;仿佛看到了莲花生大士从远方而来,散落佛学智慧的朵朵莲花。

于是,无数次在梦里和书中出现的这些场景,让自己不得不再次迈出求知寻遗的步伐,行走在这片令自己热恋敬仰的土地上。

山南,最终,我还是来了。

2.

清晨五点钟,伴随闹钟的第一声清脆的声响,便开始准备起床出发。

五点钟的拉萨城,万籁俱寂,人们都还安稳地沉醉于梦乡之中,毕竟这个时间对于拉萨而言,确实尚早。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在这样的时刻起床,然后踏上朝圣的路程,每一次的出行,都让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却又在车辆行驶的路途逐渐安稳而舒心。在通往前方的路上,黎明未醒,灯火仍在。

从城东出发,十多分钟便到了乘车的地点:宇拓路。

藏族人对于宇拓路的喜爱非比寻常。在白日里,车水马龙的宇拓路是拉萨城最早的商业街道,如今也依然是商业文化中心,但这还不够,在寂静的晚上乃至清晨,宇拓路也依然是人来车往,好不热闹。许多从拉萨开往各寺庙的班车都聚集在这里,每天清晨前来乘车朝佛的信众络绎不绝。

伴随着早起在八廓街大昭寺转经叩头的人们,还有早早前来兜售各类朝佛用品和卖早点小吃的小贩,在这样短短几百米的街头,拉萨城一天的繁忙时光其实早早的便开始了。而每次前来,我都习惯性的绕着八廓古城和大昭寺转一圈,然后再回到出发的地点等候。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不论多晚、多黑、天儿多

冷,每个时段,拉萨城从来不缺朝圣者和叩长头的信众。哪怕是晚上十二点,凌晨三点,早上五点,伴随信仰而生的微弱灯火依然在他们的精神高地轮回繁衍,长燃不灭。而他们叩长头的虔诚姿态,仿佛是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雕琢一件庄严而精美的艺术品,甚至这还远远不够。抑或,他们相信这样的举动是在自己的骨子里和精神内核之中与生俱来的,如同我们仰望星空,俯瞰大地,这种极其自然而深入血脉之中的骨肉连接和悲悯情怀,让所有人虔心而自然的对待神灵众生,在这样的境界里,人心不虚妄,世界不癫狂。

而自己,也逐渐开始平静而自然。

凌晨六点半,正式出发。开往桑耶寺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旁边的朋友已经捧着厚厚的书本开始做早读,于自己而言,在路上的感觉是最好的,此刻,看书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毫无作用的自我催眠,相对而言,听听歌倒是不错的选择。

从拉萨城西出发,行人全无,熬夜的街灯和路旁的指示牌孤零零地站在两旁,远处零碎的灯火在旷野的高原上散发出微弱的光,映照着玻璃窗,让人分外清醒和孤寂,而头顶高悬的弯月,残缺而透明,这映照千年万年的月光冷清如昨,于是在车子里的自己不禁微微蜷缩了起来。嗯,就这样吧,躲在更加微小而黑色的角落里,你才能更加清楚而开阔地看清周围的时间空间、距离和人。也才能在这美丽神圣的西藏怀着更加谦卑的心匍匐于此,潜心修行。

随着日月星辰和高山流水的陪伴,一路上,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令自己怦然心动的风景。在旅行的途中,不论路途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我都是可以持续观景而不睡觉的人。在时间推移之中,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高低相间的河谷,山上裸露的岩石与美丽的沙丘,雅砻河上碧波凝翠的清澈河水,以及偶尔穿梭在马路中间的牦牛和羊群,都开始逐一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路上,沿途各色富有藏南风格的村庄部落也开始烟雾缭绕,这些美丽的场景在空旷的高原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愈加醒目而开阔。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远古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和放牧的场景。他们习惯了与山川自然为伴,习惯了与牛羊牧场为伍,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远古时代的诗意景象,却越来越快地远离了我们的视野。庆幸的是,这里的人民依然在坚守着这个时代远去和缺失的东西,比如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纯净的大自然,以及世人所谓的信仰。

3.

一路从贡嘎县到乃东县到雅砻河,再越过无数山川河流,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伴随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上午九点钟左右,终于到达了山南行的第一站:桑耶寺。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三样寺”等,坐落在山南扎囊县桑耶镇上,雅江北岸的哈不山下。桑耶寺是宁玛派的祖庭,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现在的桑耶寺是格鲁、萨迦、宁玛三派共管,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卡等文物瑰宝驰名于世,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是藏族古代文化宝库之一。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中外考古学家络绎不绝地来此,进行文化考古和学习钻研。

对自己而言,桑耶寺数千年的历史太过壮阔而漫长,几天乃至几年的学习了解都只是管中窥豹,还是怀着虔诚敬仰的朝佛之心,在如今物欲横流和信仰缺失的时代为自己寻一处净土,不忘过去,不念私情,让佛光的指引照亮前行的路吧。

桑耶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在寂护和莲花生的主持下,桑耶寺于775年建成并开光。当时的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并且开始将梵文佛经译为藏文,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剃度出家的七名贵族子弟,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在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上声名显赫,史称“桑耶七觉士”。

此后,赤松德赞持续沿用松赞干布时期弘佛抑苯的政策,同时命令群臣在全国各地广建佛寺、佛塔,要求群臣发誓永远信仰佛教,在他任内,吐蕃王朝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并最终确定吐蕃王朝全民信仰佛教的传统。

沿着桑耶寺班车停车的地方,我们穿过寺庙商店来到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便能看到远处闪闪发光的辉煌金顶,同时耸入云端的黑色佛塔也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环顾寺庙四周,密密麻麻的小佛塔整齐的排列在围墙之上,而整个寺庙的上空,青烟缭绕,百鸟盘旋,处处透露出一派静谧、祥和的自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