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6878200000063

第63章 仁爱型性格

仁爱型性格的人,往往有着忠厚、同情、爱护和帮助的思想感情,这就形成了他们仁慈宽厚、高风亮节的个性,他们做事多是以德昭之。命运的善与恶,有时也取决于性格的善与恶。仁爱的性格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性格,同时也是使人生富有的源泉。

性格特征

具有仁爱型性格的人,往往能够很好地处理人与人关系,他们会更多地从对方需求考虑,而不是只念及一己私利,不顾及别人感受。有仁爱之心的人,表现在外的,必然是爱心的行动。如果只有仁心没有爱的行动,那等于什么也没有。私欲、自私是仁爱的对立面,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凡事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的人,是很难以仁爱之心待人的。

典型人物

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史称"高不学无术本是缺点,但在刘邦身上反成了优点,他因不学无术而虚心向下属请教,从善如流,宽厚仁爱,使"勇者竭其力,智者竭其虑",重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最终取得天下。

秦朝末年,秦始皇征伐匈奴,修长城、驰道、宫室以及在骊山建陵墓,大规模动用人力物力,从民间征调大量劳役,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难。为骊山建造陵墓征劳役的任务下到了沛县,劳役征齐后要往咸阳押送。

押送劳役是一件很不好干的事,千里迢迢,苦不堪言,劳役又不好管束。为完成这一任务,县令选择了刘邦,他觉得刘邦会笼络人,能使劳役们听他的话,便把这一任务放在了刘邦身上。数千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全靠两只脚一步步地走,同时又要携带笨重的行装设备,日夜兼程,劳役们不堪重负。而一向待人宽厚的刘邦不忍再把严酷的管理加给他们,于是,有大胆的劳役便利用这一点,趁机逃走。并且,逃走的人越来越多,刘邦一筹莫展,心想:这样下去,恐怕到不了咸阳人就跑光了,到时候自己怎么交差?说不定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但如果用严酷的办法管束劳役,即使劳役们不再逃跑,把他们带到地方,他们也会被累死或被折磨死。他心中不忍,一边听之任之,一边思索该怎么办。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劳役们都放了,惹下的祸自己一人承担。

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休息时,刘邦多喝了几杯酒,就仗着酒劲把刑徒身上的绳索解开,并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吧,我也从此逃亡!"大家见他如此义气,心中感动,有十几个徒刑都愿意跟着刘邦,刘邦就连夜带着他们从大泽里逃亡。有史学家说他之所以能服人,最重要一点就是"无我",宽厚、仁义。

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在大泽乡起义。这时,刘邦已聚数百人,在萧何、曹参的支持下,响应陈胜起义,杀了沛县令,占据县城,自为沛公,举起了抗秦的义旗。因此,刘邦声威大震,很快便发展到几千人。

刚开始,刘邦也不太顺利,不过,在张良等人的谋划下,于公元前206年攻入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残暴的秦王朝至此灭亡。

刘邦的成功还在于及时废除秦朝的繁苛法令、实行"约法三章"的治理方法。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关中取得咸阳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之人,对大家说:"你们已经吃尽了秦朝的苦头,什么诽谤一下朝政就满门抄斩啦,私下议论一下时势就要杀头啦,这样太残暴了。现在,我只和大家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要偿命;第二,打伤人要制罪;第三,偷盗的要判罪。除了这三条,其余秦朝的法律一概废除。我是替父老们除害来的,决不坑害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并把我的话转告百姓们。"这一施仁义、弃繁法的做法,马上就使"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赢得了人民广泛的拥护支持,迅速安定了民心、稳定了政局,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邦的性格特征是豁达大度,爱人喜施。在当时被天下人认为有长者之风,很有凝聚力。虽然刘邦虽经常打败仗,但老百姓仍很愿意追随他。刘邦是个宽厚仁爱之人,他的慷慨好施、宽厚仁爱的性格使他很得人心。

性格与命运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把能算计、会经营,把一切看得透彻明白的人称为聪明的人;而把忠厚、善良、乐于助人、事事拿的起放得下的人称为仁爱的人。一个人如果能把聪明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把仁爱用在生活中,他将是一位既聪明又仁爱的人,必会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快乐的生活。

仁爱型性格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心,是受人尊敬的人,是成大事的人。当然,对别人仁爱,也要看人看场合,不可乱施仁爱,否则会被奸诈之人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