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6878200000017

第17章 自负型性格

自负的性格往往是导致一个人骄傲自满的根本原因,自负可以使人丧失进取心,容易让人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自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对于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缺乏认识;自负的性格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性格特征

自负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不切实际地凭估自己的能力,以至失去自知。自负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自大是他们一贯拥有的常态,但是自负最终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典型人物

历史上的李陵就是一个自负的人。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汉匈再度决裂。次年,汉武帝决定对当时北方的强敌匈奴出兵,拟让他已故宠妃李夫人的弟弟、二师将军李广利担任主帅,而安排李陵负责兵粮高度,为李广利当后勤。李广利才能平庸,治军无方,用兵作战常常得不偿失,绝非良将之选,而当时已35岁的李陵则不甘人后,认为自己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而且对汉武帝这种"任人唯亲"的安排深为不满,提出要独当一面,自己亲率部队远征匈奴。汉武帝看出李陵不愿受李广利统辖的真意,批评之后,又刁难说:"我已经派出很多军队了,没有多余的军队给你了。"但李陵仍坚持请缨:"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汉武帝许之,并诏令强弩都尉路博德带兵在中途接应李陵。路博德曾是12年前平定南越和闽越而立下大功的名次,资格较老,自然不愿做小辈李陵的副手,于是就上了一道奏章,提出在匈奴战马肥壮的秋季,不宜对匈奴用兵。希望留住李陵,待到来年春天,他再与李陵分路出击匈奴。

汉武帝看了奏章很是生气,怀疑是李陵后悔了,自己不想出兵,而让路博德出面上这样一道奏章,想推掉这次作战任务。于是立即给路博德下诏,说自己本打算给李陵一部分骑兵,但李陵说什么要"以少击众"。由此言下之意,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陵深表不满。于是诏令改变了原来的部署,让路博德赶到西河阻击匈奴,而让李陵"于九月内出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并严令李陵把他怎么与路博德商量的,与敌情报告一起送上来。就这样,李陵在君主猜疑、同僚离心的情况下出发了,率领他的五千步卒,带着笨重的军需物资,孤军深入,到举国骑马引弓的强敌之国匈奴的腹地,去执行这种本该有可靠的大部队为后援的轻骑兵来执行的侦察任务。

面对汉武帝的发难,李陵竟毫不退缩,督率所部长驱奋进,气概凌厉地向强敌之国挑战,并不失时机地派人把沿途的山川地形和部队的行进情况向汉武帝汇报。在浚稽山,李陵与匈奴最精锐的部队--单于所率领的三万精骑兵遭遇了,他们仗着人数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将李陵的五千步卒包围住,气势汹汹地直扑过来。面对主客异形、步骑异势的不利态势,李陵临危不惧,严密部署,指挥若定,沉着迎战,屡次击败匈奴的进攻。这无疑又助长李陵自负的心理--让他觉得自己仅率领五千人就能击退单于的三万兵马。

后来,在李陵所部如此英勇顽强、机智巧妙的打击下,匈奴军心动摇,单于怀疑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于是打算退兵。但匈奴的部分将领心有不甘,认为单于亲自率领十倍以上的骑兵还打不败汉军的几千步兵,以后将无法再派人守卫边界,也将使汉朝更加轻视匈奴。他们提出再与李陵部队在山谷间奋战一场,再过四五十里就是平地,还不能打败李陵,就退兵。然而恰在这时,李陵部队的侦察人员管敢叛变投敌,泄露了军机,陵军遂陷入绝境。李陵虽仍继续奋不顾身地战斗,但终不能扭转失败的局面,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落了个"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的惨痛结局。

性格与命运

自负的人难免心高气傲且有很强的自尊心。有自负心理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与人交往时,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明知自己错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观点。他们做事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关心别人,但却要求别人都能为他服务。他们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很少向别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别人获得成功时,他们会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自负型性格的人,人际关系比较差,虽然也能成事,但往往会因自负的性格导致最终的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