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6878000000002

第2章 孕前养肾与养生(1)

冬季日常起居如何保养肾脏

在冬天尤要注意脚的保暖。俗话说“寒自脚生”,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而慢,再加上脚上的皮下脂肪层薄,保温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比如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注意足部的保健因为肾的经络起于足心。从全息论的角度来看,足底的特定部位与全身脏器存在着直接关系。脚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

因此,在冬天首先要有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子的底应该略厚一些,因为鞋底厚可使人少受冬寒侵袭;另外袜子要干燥,透气性能要好,一般选用棉线袜为宜,袜子和鞋垫在汗浸湿后,要及时晒干。

冬天切忌夜间憋尿。因为天气寒冷,有人就寝后因怕冷不愿起床小便而憋尿。这是一种不良习惯,是对肾有损害的一种做法。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以及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如果在体内积存过久,就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甚至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产生尿痛、尿血的情况。尤其是女性,其尿道比较短而宽,尿道括约肌功能比较弱,另外膀胱和输尿管交界部的“活瓣”作用也弱,憋尿常会使膀胱内尿液聚升而使尿液返流到肾,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畏寒、发热、尿急、尿频、腰痛、乏力等,从而使肾脏出现病变。

冬天注意节制性生活。《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该“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冬天节制房事,固护阴精,是养肾的重要措施,对于预防春季温病,也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养肾应注意什么

1.蛋白质不宜多食:尽管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总不是多多益善,因为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必须通过肾脏排泄,蛋白质的摄入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左右为宜。

2.不宜过度节食,否则易患肾下垂:减肥的原理大抵有两条:第一,减少营养摄入,以避免脂肪积存,如节食减肥;第二,增加能量消耗,以去掉多余的脂肪,如运动减肥,比较而言,运动减肥更为科学。因为适当合理的运动不但能够选择性地减少最易积存在女性腹部、臀部、犬腿等部位的脂肪,而且可以同时加强全身其他部位的肌肉、韧带、骨骼的力量,使人“瘦”而健壮。许多女青年不了解这个道理,为了追求形体美,单纯靠过度节食减肥,结果虽然体型苗条,身体却瘦弱了,还可能引出许多其他的疾病,肾下垂就是其中的一种。

正常人的肾脏本来就是依靠腹膜、韧带和肾周脂肪层将其固定在腹腔后壁的。女性的肾窝比男性较小。腹壁肌肉瘦弱、营养发育不良;因生育而使腹肌弛缓无力,腹压不足;节食减肥引起肾周脂肪减少、韧带松弛等均可使肾脏固定的牢固程度减弱,而造成肾下垂。这也是肾下垂多见于20~40岁女性的原因。

当卧位与立位比较时,若肾活动度超过2~5厘米即为肾下垂。此时可摸到随意活动的肾下缘,并有压痛,一般X线或超声检查可以确诊,并能明确下垂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仅20%的肾下垂者无症状。多数人在劳动或行走后发生腹酸背痛、平卧后消失;有的伴有消化不良、腹胀、失眠、眩晕、心悸等消化、神经系统症状;合并肾蒂或输尿管扭转时可出现剧烈的肾绞痛;合并感染时则会有尿频、尿急、尿痛、重的还会导致肾盂肾炎、脓肾。

无症状,无梗阻的轻度肾下垂患者无需治疗。但要经常锻炼腹肌、避免用力屏气;增加营养,多进富含脂肪的食物;每天早晨起床前用束腰带扎紧腰部或肾托托住下垂肾脏,然后再下床活动。症状严重而影响工作或合并有结石、感染、积水的患者则可考虑手术治疗,把肾固定于正常位置,使输尿管不再扭曲,以保证尿路通畅。

因此追求形体美的节食减肥者,应以体育锻炼为减肥的主要手段,以防止单纯节食所带来的诸多苦恼。

此外,在饮食上不宜多吃咸,养成淡食的习惯,原因是盐的摄入比较多,这会增加肾脏的工作负担,易于引起心、脑、肾、血管等疾病,易于发生肾脏细小动脉硬化,一般说,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以不超过6克为宜。

为了保护肾脏,还宜养成饮水的习惯,一日三餐所含的水分是不够的,应通过饮水来补充,在气温高的季节饮水更应多些。成人要保持每天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古人提出,每天晨起空腹先饮水,一至二杯,等于冲洗一下脏腑,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可起到减少肾脏疾病的发生。

3.及时控制感染:如遇患扁桃腺炎、龋齿、皮肤感染时,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引起肾炎。

冬季怎样进行药物补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人体的阳气也于冬季内藏,阴精亦于冬季固守,因此冬天是人的机体能量蓄积的阶段。对于虚弱之人冬天是进补的好季节。冬令进补,已做为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

冬季三九天是进补的最佳时机,这是根据中医学“冬至—阳生”的观点来确定的,为什么呢?“冬至”是冬之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阴气渐退,阳气始生,这个季节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补肾健体。

怎样进行药物补肾呢?

首先应该遵循辨证进补的原则。不能认为只要是补药就都对人体有益。因为在进补时要分清虚实、寒热、气血、阴阳,以及脏腑的不同适当运用,方可达到延年之效。

如肾阳不足之人,可选用温补肾阳之品,如:冬虫夏草、杜仲、鹿茸、紫河车、蛤蚧、海马、仙灵脾、菟丝子、胡桃肉等;肾明亏损之人可选用滋补肾阴的药物,如枸杞子、生地黄、女贞子、桑寄生、桑椹子、何首乌、旱莲草等。

此外,应少服止痛药。原因是常服止痛药,有导致发生止痛药性肾病的危险,会损伤肾功能,平时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黄胺霉素和多种。

怎样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1.性格开朗: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

医学研究已证明,人的性格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情绪的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较易治愈。不良性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从各方面对人体大脑、内脏及其他部位产生危害。例如,性情急躁、喜怒无常、争强好胜、没有耐性等,易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糖、胆石病等;性格内向,性情抑郁、消沉失望、多虑孤僻等不良情绪,多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内脏下垂、哮喘病、便秘、癌症等;好嫉妒,又固执者,常易患慢性胃肠炎、头痛、偏头痛、失眠多梦等。性格的不同和变化也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和愈后康复。

培养良好性格基本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性格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看问题、处理问题要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宽以待人,大度处事,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丰富生活内容,培养乐观的情绪,陶冶活泼开朗的性格。

2.情绪乐观:“乐观者长寿”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养生格言。精神乐观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要想永葆乐观的情绪,首先培养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做到“泰山压顶不弯腰”,“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则无畏,无畏则心地坦然,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其次,在生活享受方面,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常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足而生乐,乐而生喜,喜则生情,情则养人。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做到笑颜常驻,笑口常开。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个乐天派。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乐观者常笑,笑是养生长寿的妙方,防病治病的良剂。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对机体来说是最好的体操。它可以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促进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环境,使人养成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

3.保持心理平衡:根据自然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比如自杀、犯罪、精神变态、患各种疾病等。这种现象是竞争的代偿物,这种代偿物对心理、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消极的心理平衡法,阿Q精神胜利法即是其中一种。但从本质上讲,这种方法与竞争社会的步调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有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人的进取心理表现于不甘心落后,充满自信心,敢于创造。生活实践证明,从事创造工作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革新家等,比一般人寿命长,且能较持久地保持创造力。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表现于对知识的索取,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志趣的倾心,因此,视野开阔生活充实。

竞争社会所需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一种持久坚强的意志,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证。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剧烈的竞争常会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必须学会自我调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为琐事忧虑烦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心地坦然地迎接新的挑战。

(2)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在竞争社会中,有些人在竞争失败后,可产生自卑感。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来不曾有过全能的“天才”。因此,不必为一时一事的失利而苦恼,丧失信心。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自卑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科学安排工作和学习,就会增加成功率。竞争的社会更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对别人比自己优越,如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想排除别人优势而表现一种不甘心和怨恨的强烈情绪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人体生理功能而导致身心疾病。嫉妒是心理上的毒瘤,是健康的大敌。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嫉妒而产生悲剧的例子也不少。消除嫉妒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培养正确的拼搏精神,即树立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有勇气超过别人的正确观念。摆脱一切不良情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佳水平。社会的发展将会促进合理的竞争,培养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能在当代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平衡心理,保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这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益的,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4.努力调摄情绪:情志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七情过极对人体健康危险极大,所以对外界的刺激和蛊惑,应当善于控制和调节它,能够及时地加以消释和排除,从而使我们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正如《千金要方》所指出的:“莫忧思,莫大怒,奠悲愁,莫大惧……莫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恫怀忿恨……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1)节制法:所谓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5.遇事戒怒:“怒”为七情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世矣”。怒为肝之志,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血随气出,放甚则呕血。肝木肆横,乘袭脾土,以症见飨泄。《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雄姿英发,统帅几十万大军,驰骋疆场,为何能被诸葛亮气死呢?原来周瑜刚愎自用,“讨荆州”惨败于巴蜀,大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临死之前,还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天生脾气急躁,他生前常说:“我的命运早晚断送在一个惹我真正动怒的坏蛋手上。”结果,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坏蛋”出现了,他盛怒之下,心脏病猝发,当场身死。

由上可知,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不利的,林则徐把“制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很有道理。当人发怒时,会出现心跳过速,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有可能由于严重心律紊乱,诱发心肌梗塞而猝死,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国王纳瓦,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因有人大胆顶撞冒犯他,不禁大发怒火,拍案而起,瞬息倒地身亡。可见,暴怒,往往会使人断送生命。意大利一家周刊对一个居民区里两年内死亡者的调查表明,爱发怒者的死亡率,比有愉快情绪的人要高出6倍。美国医学博士汤姆斯,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情绪进行统计分析,易怒者的发病率为77.3%,而处事谨慎,情绪稳定者的发病率为25%。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易于激动,经常大发雷霆,整天在坏的情绪下过日子,极易患“寿命缩短病”。因此,要想“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就必须“制怒”。那么,怎样制怒呢?

一是保肝。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就是说,人之七情生于五脏,具体地讲,心主喜,肝主怒,肾主惊恐,脾主思,肺主悲忧。所以,要制怒,必须保证肝的功能正常。正如《灵枢·本神篇》所说:“肝气实则怒,肝气虚则悲。”怒是发脾气的表现。肝主怒,肝气旺盛的人,一旦遇到不合己意的事,就往往气愤不平。怒则气上,怒气暴发。肝藏血,因发怒而损伤肝血,致阴血亏损不能儒肝而肝失所养,则肝火愈旺,更易动怒。而肝血益伤,此所谓“怒伤肝”。这就说明,经常发怒的人,往往是肝功能失常的表现。若是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当舒肝解郁;若是肝火上炎引起的,当清泻肝火;若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当滋阴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