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使第二天成为他一生中最好的日子。这种方法并不是像往常那样地躺在床上呻吟、抱怨、不满意,或是向他的亲朋好友倾诉痛苦、哀伤和不满。不,并不是那样。而是当他醒来时,他必须以果敢的姿势把床单掀开,然后跳下床来,对着世界大声疾呼:“今天我觉得好棒!”
关键问题:激情燃烧六要素
1.动机:我想得到什么
没有动机就没有欲望,当然也就没有了热情。
人的一生中可以有许多欲望,想一想哪一个最重要,就把它看成你的动机。譬如想要爱就去爱;譬如希望开创自己的事业;譬如到各地旅行,这都很容易做到,只要你有积极正确的心态,把它确立为行动的动机,在适当的努力下,就很容易实现。
2.自信:我可以做些什么
有了动机以后,必须要有自信,促使自己去把动机变成事实。
碌碌无为的人总会找到所谓的理由来说明,他不成功是因为得不到生活中的恩赐,但这只是一种借口而已。事业有成的人自信他可以成就大事;事无成的人则怀疑自己的能力。
积极上进的人和没有出息的人唯一的差别不在于健康或教育,而在于意识,因此必须明白“你认为你行你就行”的原则,不论情况怎样,你都应该抱着“我可以”的态度,找出一个动机,并且努力奋斗。
3.决心:我现在就去做些什么
决心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很多人永远在“打算”做什么事,而从不落到实处,因为他们没有决心,所以永远成不了气候。
不要去做“打算”做的人,要做起身而行的人,下定决心,你必有收获。
4.实行:我现在在做什么
实行是把想法付诸动作。我们可能有一个动机,也知道自己有“可以”完成的能力,甚至有了去做的决心,但在没有实行之前,就仿佛一部汽车在等你去发动一样。拖延就是耽搁行动。我们拖拖拉拉是因为顾虑太多:“从哪里开始?”、“需要的工具在哪里?”、“能不能一口气做好?”
你应该这样做:决定你的目标和步骤,然后立刻“完全投入”,如此你就会克服拖拉的毛病,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做得又快又好。我们做得越多,能做的就越多;我们越忙,空闲的时间就越多。
行动不应该半途而废。你一旦有了开始,就应该坚持下去。
5.自我欣赏:我喜欢自己吗
自我欣赏是从喜欢自己开始,不是自恋,也不是自大。所谓的自我欣赏,是指为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而喜欢自己。说实在的,别人对你的评价绝不会超过你对你自己的看法。
但是不要把“欣赏”和“满足”混为一谈,你一旦觉得满足,就不会进步了。欣赏是为了你的想法和作为而喜欢你自己。
6.快乐:我每天都快乐地度过吗
快乐产生热情,热情也会带来快乐。将激情和你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工作将不会显得辛苦和单调,反而能从中得到乐趣: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奉献的乐趣。
山不转水转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意思很简单,就是世界在变化,而非静止不动。对于精明的投资者来说,必须顺应时机的变化,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战略,力争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赚大钱。
李嘉诚原籍广东潮安,家境清贫,为生计所迫,13岁便辍学从商。最初,他在港岛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经过几年努力,才自己开设了一个专门生产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塑料厂,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北美。20世纪50年代欧美市场兴起了塑料花热,用塑料制成花朵、水果、草木以及其他植物,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和各公司办公室的装饰品。李嘉诚及时抓住这一市场信息,转生产玩具为生产塑料花草,结果发了大财。他的资产因此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这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香港经济迅速繁荣,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香港成为远东“冒险家的乐园”。各方人士纷至沓来,多种经营各显神通。面对众多商业渠道,李嘉诚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在这人口随经济与年俱增的弹丸之地,房地产的前景无可估量。于是,他毅然扭转经营方向,开始从事房地产业经营。
他先在自己工厂所在的北角地区买下一块工业用地,经过几年的经营,组建了“长江实业公司”。他趁土地尚未涨价之际,大量购入地皮,火速贷款兴建各种楼宇,然后再出售,生意十分兴隆。针对当时香港狂热的股票市场,以大批土地为后盾的长江实业公司的股票便趁机上市,李嘉诚因此大获其利。不久,石油危机和随后的经济衰退严重地打击着香港市场,地价下跌幅度很大,李嘉诚看准这个机会,又开始大量购入土地。
李嘉诚成功地收购了拥有两家旅馆的温可公司,然后又卖掉其中的一家旅馆。这一转手,使剩下那家名叫希尔顿的旅馆,实际上只用了相当于其净资产的2/3的价钱买到手。他还成功地争得了在香港岛上建立地铁车站的两块土地合同,不久,地价大幅度上升,这两块地又为长江实业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
在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其还多次成功地进行了股票交易和金融业务,大大地增强了长江实业公司的经济实力。
50多年来,李嘉诚由一名玩具推销员发展为具有亿万身价的地产商。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服务集团,成为香港经济界的一条“猛龙”,他领导的长江实业公司资产雄居香港各公司榜首。他除了继续向海外发展其事业外,还特别重视向祖国内地投资,先后与内地签订了多项合营合同。他怀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努力为祖国建设尽力尽责,在内地兴办学校、修缮古迹。
李嘉诚先生投资地产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高度的应变能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非凡的经营能力。无论面对哪一种商业转机都有相应的办法和策略,在市场竞争中看准时机,及时将经营塑胶工业所取得的利润,放胆地购入地皮和大批旧楼。经营房地产不是急于图利,而是稳步地采用合资经营,以极少的本钱获最大的利润。可见,认清市场形势,瞄准投资热点,适时转移资金,改变投资方向,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安全的赚钱方法。
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是事业成功并能经久不衰的秘诀。因此,在河东时要想着河西,在顺利时要想到逆境,随时势改变而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机会来了要“贪心”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则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有的人却让机遇轻易溜走。
历数当今风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属。追溯他们的起家,大都是两手空空、白手兴业。于是,人们似乎对他们的财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而想去深究的则是他们何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
有人说,香港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插足。也有人说,香港近3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各行各业已经“捞到尽”,新人已插足无缝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陆先生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移民,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荫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最终创业有成。
陆先生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资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一开始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都看到了这一新产品的前景,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先生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似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早着先鞭,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飓,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机会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先生得力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的近在咫尺,以及对外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先生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的人评论陆先生像个冒险家。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隼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炼中升华的结果,既得力于先天,更成熟于后天。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任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炼人、造就人、激发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香港、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创业典范。
要想得到机遇,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去抓住机遇。
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带来的好处。因此,机遇的到来是个人努力到一定程度后的升华,是努力的结果。所以,这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要“贪婪”一些。
该出手时就出手
曹光彪是香港富有开拓精神的实业巨子,不仅首创香港毛纺厂,第一个赴大陆开展补偿贸易,而且还阔步挺进贸易、金融、地产、旅游、高科技等产业,卓然创下业务跨国渡洋、员工逾万、年产值数十亿港元的企业集团。
半个多世纪积下的阅历、财力、能力,使曹光彪注视起香港现代产业的空白——华人航空。香港乃东南亚航空的枢纽,机场的货运居世界首位,客运居世界第七,世界30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使用香港机场,每周开出航次超出1000,飞往五大洲80多个城市。尽管如此繁忙,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至于发展态势,更是诱人:香港在世界贸易、金融的中心地位不会动摇。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东移,途经香港的客商和旅游者势必大幅度增加,港人办航空定有大钱可赚!
巨额利润永远是商人的优势动机,曹光彪迅捷联合包玉刚等几个大财团筹建了华人航空公司,取名“港龙”。孰料筹备容易开业难,香港航空久被英国资本的国泰航空公司独家垄断。“港龙”出世岂不争夺财源?于是英资不允,港英当局偏袒,与之交涉十分艰难。
“香港已经有了经营良好的国泰航空公司。”港英当局道出拒绝批准的理由。
“市场讲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不凭主观认定。”“港龙”坚决维护开业权利。
“支持国泰是当局的航空政策。”港府蛮不讲理,以势压人。
“人人有权维护最高法则,谁都可以对破坏贸易自由者诉诸法律。”“港龙”警告对方。
历经半年谈判,港英当局理屈词穷,只得批准港龙航空公司开业。曹光彪随即全力以赴地进行各项准备。正当一切就绪、只待开航之际,香港空运牌照局却跳出来设置障碍,仅仅发放拉美、西非等冷僻航线的空运牌照,迫使港龙航空公司开业伊始就陷入亏损的泥潭——少飞少赔,多飞多赔,营运越久赔钱越多,赔不起就关门大吉。“港龙”为跻身热门航线,只得重开谈判。
“根据平等竞争原则,本公司申请飞往美国的空运牌照。”曹光彪说。
“不行,一条航线只准一家经营,香港至美国航线已经有国泰航空公司经营了。”空运牌照局官员冰冷地说。
“为什么一条航线只准一家公司经营?”曹光彪问。
“这是规定,本局只能照章办事。”空运牌照局官员关死大门。
此后曹光彪申请日本、中国大陆等热门航线的空运牌照,皆被空运牌照局官员以“规定”、“照章办事”的官话~口回绝,无论如何交涉,总被对方关死谈判大门。
备受钳制的痛苦、屡遭白眼的屈辱、投拆无门的忿懑,终于使曹光彪想起指桑骂槐之计,决计用其要义打开谈判之门,在谈判桌上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于是他撰文、写信、发表谈话,强烈呼吁社会、敦促舆论,还港人以公正。
一针见血的揭露、沉重有力的鞭策、震慑心魄的警告,被曹光彪淋漓尽致地写入一封封信中递交香港行政局、立法局和传播媒介。
一直被曹氏指着鼻子挨骂的空运牌照局,尽管心有不甘,却不肯代上司受过,主动约曹光彪谈判,结果是谈一场发一张牌照,很快发了飞东南亚各国、日本、美国、中国大陆甚至还有尼泊尔等22条热门航线的牌照。
商务谈判常有冥顽不化的拒绝交涉、诡诈奸邪的避而不谈,单凭能言善辩、伶牙俐齿、唇枪舌剑恐难对付;不妨用上嬉笑怒骂、讽刺嘲笑、揭露挖苦、含沙射影、冷水浇头。此法非为宣泄、痛快,意在威慑、震服对手。故而,一宜施行有方——审时度势,警中含诱;二宜强硬有度——刚中有柔,适可而止。
光赚钱的企业寿命不长
壳牌公司作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全球大公司大部分的寿命是30年到40年,只有20家公司存活了200年以上。这些200年以上的企业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这些企业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不只为做产品而存在。
一个组织的存在必须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就是说这个组织的目标应该能够激励它的员工。反过来讲,企业光知道赚钱是不对的,如果一个组织光知道赚钱,就不会有很多激情、热望在里面。当然钱的回报有多少,是一个组织或者说一个公司的效率标志,但这不是企业生命的意义所在。
比德·卓克很多年以前就提出过“经济动物”理论。他说,赚钱对于公司来说相当于氧气,如果没有氧气当然就活不成了,也就是说赚钱很重要,但是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这里喘气。所以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我们要问的是它到底有没有意义,它的存在对社会是不是有价值、有贡献。衡量企业的价值,就要看员工如何评价企业,要看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在这家企业工作而自豪、充满激情。
壳牌石油公司是一家高度分权的公司。度过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业的动荡不安之后发现,帮助管理者理清他们的假设、找出这些假设内部的矛盾,并通过新假设和新策略来思考,是获得绝佳竞争优势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