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更年期保健
6876100000016

第16章 更年期妇女有哪些表现?(2)

进入更年期,女性卵巢逐渐萎缩,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体内雌激素靶器官相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雌激素可以影响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的代谢。雌激素维持血液内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降低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保护了妇女的心血管系统。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及身心变化和不稳定的情绪而促发高血压和冠心病。

2.雌激素不足可以导致全身骨质吸收增加,使维持骨骼坚硬结实的骨钙减少,发生骨质疏松。其主要表现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抽筋、严重时发生骨折。

3.性器官萎缩和性功能障碍。性器官是雌激素依赖器官,雌激素下降可出现:①月经紊乱、闭经。②阴道干涩性交障碍。③阴道粘膜变薄、萎缩、上皮糖原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阴道杆菌消失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发生老年性阴道炎。④盆底组织松弛、子宫各韧带弹性降低,发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⑤乳房萎缩等。

4.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易疲倦、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激动、抑郁等。严重时发生更年期精神病。

5.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出现潮红、潮热、肢体麻木及蚁走感。

6.雌激素可以通过加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清除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雌激素下降,使上述功能减退,所以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糖尿病。

7.泌尿系统改变。膀胱和尿道粘膜变薄,肌层及周围组织也变得薄弱,逼尿能力减弱,可发生排尿困难、夜尿增加及张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提重物和用力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有尿液溢出)。由于膀胱、尿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可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

8.消化道改变。消化道内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下降可发生咽部异物感、食道烧灼感、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消化道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也叫做胃肠道神经官能症。

9.皮肤变化。雌激素下降可阻止皮肤中蛋白质合成,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皮肤松弛出现皱纹、眼袋、色素沉着、脱发、粘膜干燥(表现口渴、鼻子、眼睛发涩)。

10.肿瘤特别是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

总之,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对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率升高,为中老年妇女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正确认识更年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和锻炼,上述情况还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更年期妇女易患糖尿病吗

根据统计观察: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超过同年龄男性。单纯雌激素连续治疗半年即可收到明显疗效。因为,雌激素可以通过加强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清除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对糖代谢调节功能减退,因此易患糖尿病。

对于更年期糖尿病,饮食控制是治疗的根本措施。体胖的轻型病例,有时单用饮食控制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视病情轻重制定节食方案。轻型病人往往肥胖,适当节制饮食是主要疗法。采取低热量饮食,主食的限制可采取递减或骤减的方法,骤减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一般效果更好些。如饿感强烈,可选食含糖量少的蔬菜充饥。每日用三餐者,膳食热量的分配按早1/5、午2/5、晚2/5的比例安排食物量;有条件采取少量多餐制者,更有利于减轻每次进餐的糖负荷。中型和重型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节制。每日主食和副食的摄入量应按照医生的规定,并要相对固定,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太大使尿糖不得控制,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

2.禁止使用含糖量高的甜食。糖和甜食应列为不吃之列。水果要视病情而定,病情不稳定或严重时不吃,控制的较好时可少量吃,且要观察对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明显增高时最好不吃。烟、酒等辛辣刺激之品也应停用。

3.坚持低糖、低脂、正常蛋白质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分粗算和细算两种算法。粗算法适于家庭,细算法适于医院。普通糖尿病人每日主食(碳水化合物)供应量为250~400克,副食中蛋白质30~40克,脂肪50克左右。肥胖型糖尿病人每日主食控制在150~250克,脂肪25克,蛋白质30~60克,此为低糖、低脂、正常蛋白饮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主食可放宽到450~500克,其他副食酌情供应。

4.摸索出进餐与血糖和尿糖变化的规律。

总之,更年期糖尿病患者,以适当的饮食变动,求得病情的稳定。还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改善糖代谢,促进糖尿病早日痊愈。

更年期糖尿病妇女为什么

易患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

在妇科门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更年期病人,诉说外阴痒、灼痛、白带白色块状量多,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有经验的妇科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尿糖检查,结果有很多患者尿糖显示强阳性,再检查血糖也明显高出正常水平,所以很多更年期糖尿病患者最初都是以其并发症真菌性阴道炎及外阴炎就诊的。为什么这类患者易发生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呢?

更年期糖尿病患者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升高,阴道内偏酸性,利于真菌生长;带糖的尿液不断刺激外阴,以及此类患者多肥胖,经常出汗、漏尿,使外阴经常潮湿,因而有利于真菌生长。

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粘膜及小阴唇高度水肿,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临床上取分泌物作涂片,加一滴10%氢氧化钾显微镜下检查,可找到真菌菌丝及芽孢。治疗包括:用2%~3%的小苏打(碳酸氢钠)液或中西药制成的洁尔阴、妇洁洗剂冲洗阴道及外阴,擦干后阴道内放药栓或药片;常用药栓或药片有:咪唑类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100毫克,或制霉菌素胶囊25万单位,塞入阴道深处,每晚一次,共用10~14天。制霉菌素软膏或咪唑类霜或药膏涂外阴,每日2~3次。严重的患者还应全身用抗真菌药物;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原发病——糖尿病的治疗,只有糖尿病治愈了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才能彻底治愈。

更年期妇女为保易患泌尿系感染

有一个60岁退休教师,近几年反复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及外阴烧灼不适等症状,多次被泌尿内科医生以泌尿系感染收入院治疗。每次使用抗生素几天后症状好转,但停药一段时间后又复发,患者异常痛苦。偶然机会该患者结识了一位妇科医师,在这位医师指导下进行了小剂量雌激素补充治疗,以后,泌尿道感染症状未再复发。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常见的。为什么绝经后妇女易患泌尿道感染呢?还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的缘故。由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同源于泌尿生殖窦,所以对雌激素降低非常敏感。雌激素降低可引起①膀胱粘膜萎缩、变薄,抵抗外来细菌侵入的能力下降。②女性尿道短且邻近阴道入口,老年期阴道萎缩,将尿道口向阴道内上方牵拉,有利于阴道内的细菌侵入尿道,发生尿道炎及膀胱炎。③使老年妇女会阴及盆底的肌肉松弛,往往有阴道前后壁膨出,影响膀胱排空,膀胱残余尿多,增加了感染机会。④老年妇女多有尿失禁、肛裂等疾患,外阴部经常遭受尿、粪浸渍,因此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急性膀胱炎和尿道炎一般起病突然,主要表现是尿急、尿频、尿痛,无发热,无寒颤,有的排尿时连小腹及会阴部也痛。尿量少、混浊,偶尔还有血尿。如果并发肾盂肾炎,可出现寒战、发热、腰酸和胃肠不适等全身症状。

患急性尿道炎和膀胱炎时,最要紧的是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增加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口服碱性药物(小苏打)、解痉药(颠茄片、普鲁本辛片等)可减轻膀胱刺激与痉挛。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若处理及时,症状大多在一周内消失。为防重复感染,平时应特别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要是屡屡急性发作,口服小剂量雌激素或阴道内塞入雌激素栓以促进尿道内外括约肌恢复张力和上皮生长,并且增强局部抵抗感染的能力。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容易出现张力性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或体位突然改变时,由于腹压骤然上升,尿液不自主地外流的情况。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张力性尿失禁,多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减少,致使尿道肌肉、尿道周围盆底组织萎缩的缘故。经产妇,尤其是有过难产史的妇女,由于盆底组织、膀胱颈部和尿道因分娩损伤;或者患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由于膀胱颈部呈漏斗状,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道膀胱所形成的后角消失,使绝经后尿失禁更加多见。

储尿及排尿是在膀胱压力与尿道阻力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下进行的。储尿期,膀胱松弛,压力低;尿道阻力大于膀胱压力,所以,尿液得以储留。排尿期膀胱收缩,压力升高;尿道松弛压力下降,膀胱压力大于尿道阻力,尿液迅速排出。正常情况下,腹压骤然升高时,虽然膀胱压力随腹压升高而升高,但由于盆底肌肉迅速发生反射性收缩,使尿道伸长和管腔变细,阻力上升,故而尿道压力仍然大于膀胱压力,尿液被控制在膀胱内。当存在旧伤的盆底组织及周围肌肉又在绝经后萎缩时,它们的收缩力量必然更加削弱而不足以使尿道变长变细,尿道阻力不升高,一旦膀胱压力随腹压骤升,就会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轻度尿失禁者,可以通过肛提肌锻炼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正确做法:端坐椅子上,两脚交叉着地,尽力抬起臀部,然后放松,连续10~20次。每天2~3回。排尿时有意中断尿流几次,可起同样作用。另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小剂量雌激素制剂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尿失禁严重或有子宫脱垂及膀胱膨出,以手术治疗为好。

为什么妇女进入更年期后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为60岁以后老年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

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减少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病的发病及死亡的危险,这是近30年来医学的重要发现。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尚未完全搞清,已知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血脂组分。绝经前妇女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IDL-C)高于同年男性,绝经后FIDL-C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形成。天然雌激素补充治疗通过作用于肝脏胆固醇酶,增加HDL-C的合成,促进LDL-C降解,从而不利于冠心病的发生。

2.作用于血管壁。其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雌激素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胆固醇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3.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雌激素能促进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因子(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的生成,减少作用与其相反的因子(血栓素A、内皮素-1等)的合成。因此起到扩张血管、避免血栓形成的作用。

4.保持动脉张力、稳定血流。实验观察:给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及运动负荷实验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的绝经期妇女服用雌激素可使冠状动脉放松、周围血管扩张。

以上可以看出,雌激素对心血管确有保护作用,因此为预防更年期心血管病,除运动及注意饮食以外,必要时还要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对更年期血脂代谢有何影响

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某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脂。某些血脂要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而脂蛋白按密度和比重的不同可分为高密度、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各种脂蛋白不但密度不同,所含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比例也不同,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含量最高,能清除动脉壁上的胆固醇及其沉淀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预防作用,被称为抗动脉硬化因子。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最高,是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成分,其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维持血液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引起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从而保护了妇女心血管系统。在更年期以前,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进入更年期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硬化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促使动脉硬化发生,此期妇女冠心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相当。

为预防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动脉硬化,更年期妇女在膳食上要注意: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要选择植物油,如菜籽油、葵花籽油,吃些玉米面及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少胆固醇食物,多食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腐脑、豆浆、豆腐干,因为它们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完全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以使血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许多蔬菜纤维,如豆芽、萝卜、芋头、海藻、野菜类、土豆、黄瓜、青椒、以及苹果、橘子等,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另外,洋葱、大蒜有良好降脂助食作用。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近年来报告香菇可降血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鲜枣、酸枣、猕猴桃、山楂等富含维生素C,对缓解高胆固醇血症,促进铁的吸收,也有一定作用。

为什么提早绝经妇女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CDH),是心脏冠状动脉壁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动脉管壁狭窄、闭锁,影响循环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妇女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男性,男性在45岁时死于冠心病者较女性高5~6倍,而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快速增加,在60岁时,死亡率男女相等。早期绝经者(特别双卵巢切除后)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近20年内,许多研究发现,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约40%,降低中风约20%。以上提示体内雌激素保护妇女免于患冠心病。

雌激素降低致使冠心病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使血脂代谢改变。有关研究发现雌激素降低使引起冠心病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②糖代谢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增高,加重心血管粥样硬化病理改变。③凝血功能改变。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危险增加。④动脉功能发生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