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少女生活宝典
6876000000057

第57章 少女生活健康心理指南(10)

可是爱情却不一定是如此,一个人对一个人产生爱情,往往不是爱对方够上什么标准,而只是爱上他的特色。否则大家都向着少数的几个标准美人进攻,其他那些不够“标准”的,岂不找不到对象了吗?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的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

一个人生来的特点可能就是她的美点,我们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一个有名的美人,我们应该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谈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电影明星。有一阵子,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A,又有一阵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B。这些人不懂得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只知“东施效颦”,就难怪他们只能做默默无闻的三四流角色了。

记得以前有位美国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拿回来一看,照相师把她下颊上的一块凹下去的印子给修掉了。也许因为这位太太是学艺术的,当时她很不高兴,问照相师为什么给她修掉。照相师当然解释说因为这样比较好看,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脸上有的东西,你就不该把它修掉。”

当然学艺术的人不免有点怪癖,不过,这也说明了,艺术上所说的“真”,毕竟是美的条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应有的真,那就无从谈到“美”了。

假如你爱自己,而且也希望别人所爱的是你的本色。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别人,而要发挥你的本色,使它显出光彩来。

打开心扉接受阳光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的,我们觉得满足和幸福,我们就快乐。我们的心里灿烂,外面的世界也就处处沐浴着阳光。

某家有一对双胞胎,外表酷似,性格却迥然不同。

若一个觉得太热,另一个会觉得太冷。若一个说电视声音太大,另一个则会说根本听不到。

一个是绝对极端的乐观主义者,而另一个则是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

为了试验这对双胞胎儿子的反应,他们的父亲在他们的生日的时候,在悲观的儿子的房里堆满了各种新奇的玩具及电子游戏机,而乐观的儿子的房里则堆满了马粪。

晚上,他们的父亲走过悲观儿子的房间,发现他正坐在一大堆新玩具中间伤心地哭泣。

“儿子呀,你为什么哭呢?”父亲问道。

“因为我的朋友们都会妒忌我,我还要读那么多的使用说明才能够玩,另外,这些玩具总是不停地要换电池,而且最后全都会坏掉的!”

走进乐观儿子的房间。父亲发现他正在马粪堆里快活地手舞足蹈。

“咦,你高兴什么呀?”父亲问道。

这位乐观的儿子答道,“我能不高兴吗?附近肯定有一匹小马!”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人的心态变得积极,就可以得到快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项变得简单可行……这时候,快乐已经来临!

正如英国人狄斯累利所说:“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

由于境由心造,人们很容易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或满足或失意或进取等等。失意的人就会产生“命中注定”或“无法更改”的思维定式,逐渐失去踏出围绕我们的框架的勇气,然后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和野心一个个抛弃掉。而没有追逐梦想、实现野心的热情,人生也将会缺乏激情。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打趣。

有一天,两人坐着打禅。

一会儿功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苏东坡暗自窃喜。

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

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

回到家了,苏东坡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

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苏东坡好奇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

“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的确,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佛教讲“境随心转”,的确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但这种大智慧并不高深莫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因为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是自己心态的主人,也是自己所面临环境的主人。

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老和尚,带着他年轻的徒弟匆匆地赶路。

两人在山路上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湍急的小溪旁。他们看到一位衣着端庄、貌美如花的姑娘,正坐在溪畔的石头上,望着河水发呆。

老和尚虽然和徒弟急着要涉水过溪、继续赶路,倒也没忘记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念,见到这么一位标致的姑娘独自呆坐,立即便念了声佛号,询问那位姑娘为何独自坐在溪旁?

原来这位姑娘赶着到邻家赴亲友的喜宴,打扮妥当来到溪边,本以为可以撩起裙摆涉水而过,却不料溪水因为大雨而变得又急又深,使得她受困在溪旁,一筹莫展。

老和尚了解姑娘的困境之后,于是便提议让那位姑娘坐在自己的肩上,由他背负渡过这条小溪。这位姑娘想了想,也别无他法,亦欣然同意。

老和尚肩上背着那位姑娘,和年轻徒弟三人顺利过了小溪。姑娘道谢之后,便分头赶路。向前走了一大段路之后,年轻和尚满心疑惑,突然开口问道:“师父,我们出家人一向四大皆空,需得守五戒.尤其是这‘色’戒……”

老和尚笑道:“你认为,我背负那位姑娘过溪,这件事做得不对?”

年轻和尚迟疑地答道:“这个……男女授受不亲……”

老和尚悠悠地道:“这位姑娘啊,我在溪旁已经将她放下,任她自行离去了。而你啊,直到此际,犹不愿将她从心头放下,硬是拴住她,还不肯放入家走。”

心里纠结的郁闷、挂念与无数爱恨情仇,是让自己停留在原地无法成长、造成苦恼的原因。正因为这样,往往容易使得我们的思考,盘绕在许多旁枝末节的纷扰当中,难以打开心扉接受快乐的阳光。

做个简单快乐的人

理想是生命的动力,但一旦人们过分执着它就会变成一种生命的桎梏,你的生命也必将因此而倍感沉重,最后在不断失望的重负中委顿、死亡。切记:“平凡的即是伟大的”这样一句格言。一切伟大的事物都是在“平凡”的积累过程中诞生的。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果实,也嫉妒而死;葡萄呢?则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长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也都是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棵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看了看这根渺小得几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几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株榕树,或者一株松柏、一些葡萄、一颗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什么的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你希望于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安心草。”

也许你会认为,甘心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过于消极。有些聪明能干、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总是瞧不起那些平凡过日子的人。他们认为这些人“没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没意思”,而且他们发现自己奋斗失败,无所作为时,面对和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生活时,他们就会觉得生活无聊透了。因而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其实平凡中有时候也含有一些伟大的道理。或者说是因为平凡所以伟大。荀子的思想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没有大烦恼与灾祸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而古希腊的大哲人伊壁鸠鲁说得更经典:“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生活有目标,想出人头地,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积极的心态,可是这必须建立在对平凡生活的肯定之上。惟有对平凡生活的肯定,才能让人更发愤向上。相反地,如果对平凡生活的状况一直抱着不满的态度,那么想出人头地的想法,反而会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

不管生活怎么平凡渺小,一个能把一家大小的生活都照顾得很好的母亲,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值得我们尊敬了。不仅我们需要这样想,这些默默耕耘的人更需要有这样的自信。那些不懂得成功艺术的人,通常是那种不懂得从平凡中找出伟大的人。

“如果能够抛掉一切的野心,平平和和地孝顺父母,照顾他们终老.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成就了。”田山花袋说。是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功哲学,只要你能够打心底深处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满足,那么你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一个人如果无法成功对待人生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能够在心里面描绘出自己成功的样子来。

有着敏锐的感性,也是艺术至上主义者的芥川龙之介,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必须从日常的琐事爱起。”这句话你不用担心无法理解,只要照字面的意思解释就可以了。人生其实就是由一大堆琐事所堆积起来的。然而就是因为是琐事,所以我们大多都不会去在意它,甚至也记不得它。然而,想去爱这些琐事,并且把它们都做好,必须有相当的努力与能力才能做到。

在公司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人。他们看起来相当朴素踏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可是就是能够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并且步步高升。

“为什么像那样的人也当得上经理呢?”

“也许因为他善于拍马逢迎吧!”

像这样的想法,是绝对错的。那是因为这种人善于处理公司中的琐事才有今天的地位。相反地,那些叱咤风云于一时的人,往往到了最后都会被遗忘,因为他们虽然相当的抢眼,可是对公司而言,他们的贡献却不如那些善于处理琐事的人。

因为平凡是一种十分积极而有意义的心态,因为只要你把自己对人生的苛求抛开了,你就不会再有挑肥拣瘦的想法而愉快地接受现实中的繁杂琐事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生活的道理。如果你觉得自己并没有特别杰出的能力,那就尽可能地试着做一个平凡的人,把琐事都做好,因为公司和人生的事务有九成以上都是烦人的琐事。如果你能够把那些琐事做好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和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样,受到很高的评价。

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不要努力去做一个成功的人,宁可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不但给我们指明了一个人生发展的趋向,而且也教给了我们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我想,这可能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在一处荒芜的山脚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见到一位行动迟缓的老人,背上背着一袋沉重的树种,手中握着一把小铲子。老人用铲子吃力地将树种埋人地里。

大家好奇老人的动作,老人对小孩说:“我在这附近已经种了1万粒种子了。但其中可能只有1%会发芽成长。虽然机会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点有用的事。”

20年之后,小孩都长大成人,又回到这个山脚。这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老人当年的付出,使得这一片不毛之地成为树木参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绿色林木,令人赏心悦目。

你现在默默地付出,或许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当树籽植入土中,总有发芽滋长的一天,若干年之后,当后代子孙望着这片茂盛的森林而感慨前人的恩惠的那一刻,他们心中想的不一定是什么大英雄,而是类似这样行动迟缓的平凡的老人,此时英雄是谁?谁又会在天堂里笑得更开心呢?

幸福无处不在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它原本就深植于人们心中,在生存需求的满足中。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离不开物质生活。尽管金钱能买到一切物质的东西,可以充实人的物质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不是有了钱便能满足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过得如何舒服,活得多么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快乐充实,充分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

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是来自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智慧和修养。金钱无法购得知识和学问,不能增进入的道德水准和涵养功夫,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不然的话,富人个个都是快活神仙了。

有个叫杜朗的人曾叙述过他寻找幸福的经历:

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得到的是幻灭;从旅行里找,得到的是疲劳: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

难道知识、旅行、写作,与幸福快乐绝缘吗?显然不是,是杜朗的心态出了问题。后来,他改变了消极的态度,就有了幸福的新发现。

在火车站上,他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列车后,径直来到一辆汽车旁.先吻了一下车内的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妻子怀中熟睡的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一家人就开车离开了。杜朗由此感慨到:生活中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的成分。

对于某个人来讲,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

决定你幸福与否的因素只有一点——你接受积极还是消极心态的影响,而这个因素是你所能控制的。

心理学家说:幸福与心态的积极与否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幸福,那么就能得到这种幸福。而心态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排斥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临到身边时,也会毫无觉察,或者失之交臂。

有一则寓言说,有一个老人,在临死前对儿子说:

“孩子,我快死了,我希望你过上好日子。”

儿子说:“父亲,你告诉我,怎么才能使生活幸福?”

父亲答道:“你到社会上去吧,人们会告诉你找到幸福的办法。”

父亲死了,儿子就出发了,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幸福。他走到河边,看见一匹马在岸上走,这匹马又瘦又老。马问:

“青年人,你到哪里去?”

“我去找幸福,你能告诉我怎么找吗?”

“小伙子,你听我说,”马回答道,“我年轻时,只知道饮水,吃草籽,我甚至把头转到食槽里,就会有人把吃的东西塞进我嘴里。除了吃以外,别的事我什么也不管。所以,当时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幸福的了。可是现在我老了,别人把我丢弃了。所以我告诉你,青年时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千万不要像我过去那样。不要享受别人给你准备好的现成东西,一切都要自己干,要学会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不要怕麻烦,这样,你就会永远感到幸福。”

青年继续走下去。他走了很多路,在路上碰到一条蛇。蛇问:

“小伙子,你到哪里去?”

“我到世界上去寻找幸福。你说,我到哪里去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