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6875400000007

第7章 身体器官的健康真相(1)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它的工作范围,各司其职人体才能健康长寿。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人体自然就会出现不健康的表现。美国哥伦比亚号坠毁的原因只不过是一块不起眼的碳制高温保护板,人体这部精密的大机器也一样,不要因为某一个器官出现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为你埋下疾病的种子。正式身体的器官,让它们为你揭示健康的真相。

会说话的眼睛不一定好

眼泪汪汪在面相学里称为“含情眼”。韩剧《冬季恋歌》的女主角崔智友泪眼婆娑的大眼睛吗?深情凝视,简直望穿了影迷们的心。难怪说,会说话的眼睛是最致命的吸引力。其实,这类人的肺气不足。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肝也主水道,如果肝肺功能虚,输布和肃降的能力就弱,导致水气总是涌在上面,就会出现眼泪汪汪的象。

眼睛不仅是我们借由观察世界的“取景器”,还是透视身体健康的窗口,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眼底反映出来。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就是眼睛可以放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若目光炯炯,布满血丝,多为阳症,属肝火旺盛;若目光呆滞,多属阴症。眼为视觉器官,系脏腑精华之所聚,候神气盛衰之外窍,结构复杂而精细,但也比较脆弱,靠经络与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维持正常的功能。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常常眼睛不舒服,便带着儿子去检查眼睛,15分钟的常规检查过后,医生告诉她,说她儿子可能有食道逆流的问题,而且如果不注意,将来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母亲有些吃惊,原本是带着儿子看眼睛的,结果她不知道一个眼科医生是如何判断出自己儿子食道有问题的。虽然是将信将疑,但是她还是不敢怠慢,于是带儿子去大医院的内科做了检查。结果发现:孩子确实有食道轻微逆流的现象,虽然空腹血糖耐受试验的结果还未发现任何糖尿病的迹象,但医生还是提醒她,孩子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改变,以后还是很有可能招惹上糖尿病。眼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诊断居然保持了惊人的一致。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眉目传神”,就是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看出这个人的心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身体中的一面镜子。

“肝气通于目,肝和才能辩五色。”强调了肝气冲和条达,目才能辩色视物之理论;肾为水脏,主津液,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肾精为肾所藏先、后天之精气,肾精充足,精目受养,则目明视神;强调了肾与眼睛的关系。

“心之合脉也,脉者,血之府,主脉者,兼属于目”。说明全身血脉兼上输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若目失所养而视物昏花,血脉淤滞,目系脉络阻滞,以致目盲;脾主统血,血养目窍。目者为血脉之宗,若脾气虚衰,脾不生血则目失所养,脾不统血而目支脉络之血外溢,由此可见脾与眼睛有着密切的关系;肺的生理功能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肺主气,气脱者,则目不明。若肺气充足,气血并行,温煦濡养全身,目得其所养而能视物。

可以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睛可以将我们身体的疾病预报出来,通过眼睛散发出来的信息来了解自己的身体。下面我们就来分别看一下眼睛给我们散发出的健康警讯以及应对措施:

眼袋

不管白天的工作、学习有多忙,白领们下班后的夜生活仍旧十分丰富,唱KTV、泡吧……即便没有活动,也要守着DVD机或者电视看到深夜。这就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此昼夜不分地“全天候运作”,眼袋自然要频频光顾,他们眼下总是有着厚厚的眼袋,以至于许多佳人们总是热衷于讨论眼霜的品牌和功效。可无论怎样外敷,“金鱼眼”和“熊猫眼”却总是挥之不去。

眼袋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是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才是导致眼袋生成的根本原因。中医所说的脾,在生理功能上与西医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人体摄入的食物在胃肠内转化为水谷精微后,需要脾的运化才能为人体其他组织脏器所利用。若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会滞留在局部,进而会化生为痰湿,从而导致大便稀薄、面色苍白,眼袋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目眩

目眩是指视物昏花迷乱,眼前发黑,视物昏花迷乱的症象。突然站起时,或突然回头时,会头晕目眩。这都称为目眩、头晕眼花。头晕目眩并非女性专利,大男人同样有机会。当然,女性患头晕的比例较高,确是事实。目眩的程度只要没有影响日常的生活均不需过虑,但是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人在这种情形往往会有欲呕、头痛、肩痛、耳鸣等症状发生,如此,便大大的影响日常生活。

西医将原因不明的头晕,归类为耳水不平衡,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情况往往是因压力太大、或睡眠长期不足,一时虚弱所致。由肝肾精血不足、肝阳风火、痰浊上扰等所致。

对于一般程度的头晕目眩,只要按按中渚穴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了。中渚穴在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在离小拇指和无名指指根约2厘米处。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约按压5至7秒。做完之后,再换另一只手,按同样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次,可以治疗目眩昏晕症。一般地说,如站起来即有昏眩感,可马上揉按此穴,能立刻见效。

眼疲劳

我们都知道亚健康与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身体的疲劳,最先是从眼睛开始的。“累从眼入”这一中医思想,是首次从中医角度阐述全身疲劳症状的发生。眼睛发酸、累等不舒服的症状,几乎所有现代人都有亲身感受,像办公室一族,长期的对着电脑工作,以及一些长时间看书或电视的人,他们时常会感觉到眼睛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同时还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燥,思考能力迟钝、疲乏无力和失眠、恶心、欲吐等一系列全身疲劳症状,这正是“疲劳毒素”在人体内产生的作用。

生活中充斥的空气污染、空调系统,让许多人双眼频频出现疲劳的警报,其中又以眼睛干涩、充血、刺痛等最常发生。

一位白领女士,今年38岁,在去医院眼科检查时,她的眼睛已经有了在电脑前工作4年的纪录。在最近一个星期,眼睛出现了这样一些症状:看东西久了就模糊、眼睛干涩、头昏头痛,严重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等。医生告诉她如果得不到及时保养和调理,不仅会导致视力下降,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形成白内障。白内障原本并不属于这个年龄段女士得的病,但是因为长期在电脑前工作,使得她的过早的摊上了这种病。

解决亚健康给我们带来的疲劳,可以说首先要找准着“眼”点。眼睛作为最易受到疲劳侵袭的源头,对于全身疲劳症状的出现起到了预警的作用。解决全身困累,当从眼睛开始。

视疲劳最易产生“疲劳毒素”,90%的外界信息由眼睛接收,如今信息爆炸增长了人的见识,但是这却使眼睛超负荷工作。视疲劳产生的“疲劳毒素”最终使身体产生“累”。因此,眼睛是全身疲劳的发源地。同时,“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眼睛的累是由于肝肾亏、脾胃虚弱、气血瘀滞、劳心伤神所造成的。”视疲劳又是全身疲劳的主要表现之一。当你感觉到眼睛开始疲劳时,全身疲劳甚至更大的危险正在向你的健康逼近。要防治眼疲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未劳先防的好习惯。比如说,在平时看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光线,光线太强或者太弱的时候,就先不要看书。有的人在坐长途火车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就随身带一本杂志或者小说在车上看。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坐火车很容易让人疲惫,再加上火车上的灯光比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对眼睛的伤害可想而知。

眼睛疲劳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地按摩。在我们眼睛的周围,散布着可消除眼睛疲劳的穴道。所以,当我们眼睛酸涩疲惫时,不妨利用空余时间学做眼睛的按摩。在右图中,标出了能够消除眼部疲劳的穴道。所有的穴道都是左右对称的。如果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可以轻揉穴道的附近进行试探,若感到有点疼痛处即穴道的位置。每个穴道约按压5-6次即可。

还有一点,就是食补。那么吃什么才能补眼呢?维生素A、B、C、E和视力健康有相当大关系,除了维护视神经功能,强化血管壁外,还可减缓如白内障等老年退化性疾病。饮食中的鱼肝油、内脏、蛋黄、牛奶、备种黄绿色蔬菜、米糠、燕麦、瘦肉、花生、蔬菜、酵母及奶类制品是不错的选择。

眼泪、鼻涕多了影响健康

《皇帝内经》里说,心是君主,是五脏六腑之主,眼睛是宗脉聚集的地方,是上液的流通渠道,嘴和鼻子是气息的门户。所以,人一动感情,五脏六腑就全受到震动,宗脉也感受到震动,泪道就打开了,眼泪鼻涕就一齐出来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其实泪和涕都是人体中的元气,在五脏对应的五液中,泪对应的是人体的肝,涕对应的是人体的肺。

有一个读高中的女生,年纪小但十分懂事,学习也很好,但那孩子有个毛病,就是老不停地抽鼻涕。别人是感冒了流鼻涕,她是一年四季流鼻涕,夏天不敢穿短袖,甚至在教室里学习怕吹电扇,尤其怕吹空调,房间里有冷气就会不停地擦鼻涕,而且白带增多。家里人没有办法就带她去看了中医。中医的诊断结果是体弱肾虚。

鼻涕虽然是肺液,但它也是由精所化,下受制于肾,上渗于脑,肾气不足,不能摄纳脏液,自然就会上面鼻涕不断,下面白带增多。这类病症要多加调养,白天多晒晒太阳,多运动一下,晚上用热水泡泡脚,自己用手按摩按摩腰部和腹部。

还有一些人迎风就收敛不住泪水,那眼泪增多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认为这是自然现象,在中医看来这是肝肾阴虚的征兆,因为只有当肝肾阴虚,肾气不纳津,受到冷风的直接刺激后才会流出眼泪。

虽说一个出于肺,一个出于肝,但它们都是“心之液”,都能“为心所动”。泪和涕都是人体元精,鼻涕和眼泪,如果消耗过多,身体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嘴里的“五味”为什么缠着你

酸、甜、苦、辣、咸,食品中的各种滋味都要靠我们去细细品味。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使没有进食过什么食物,口腔有时却会莫名奇妙地出现味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苦、口酸等。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中医认为,这种异常的口味,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很多人都有一个十分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口中有异味,当和别人讲话时,一开口便有异味时,对方总是会有意地保持一些距离。在社交场合无疑是最尴尬的一幕。以至于很多人每天刷几次牙,整天嚼口香糖,但是这些只能改善一时。

造成口中有异味的现象可以说是多方面,如果一个人口中经常有异味,别人就会认为他不讲卫生,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小事不小”,口中的异味往往是五脏六腑发出的警讯。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健康的人口中一般是没有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了异常感觉和气味,则说明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口苦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讲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口中发苦多为热证,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中医认为口苦与热邪、肝胆关系密切,是由于肝胆蓄热,胆气熏蒸所致。口苦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的人经常会有口苦的感觉,特别是肝,胆炎症者。热证患者除口苦以外,还会伴随着口感舌燥、苔黄、喜欢喝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

口苦的人可以服用一些金银花、黄芩等清热降火的中药,平时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苦瓜、西瓜、菊花、决明子、苦丁茶等寒凉之食品。

口酸

嘴里经常觉得酸酸的,这多是因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其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以至于肝液上溢,胃酸过多。肝热上犯,治疗方法应该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如有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可能是肝郁脾虚,可吃些健脾养肝的药,如香砂和胃丸,更年期妇女可吃加味逍遥丸。

口中发酸,即整天感到口内有酸味,十分难受,有的吃甜的东西也感到酸,这种现象多显现于中年人。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中医则更进一层,认为病根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口甜

口甜又名口甘。口中自觉有甜味。有的人常常感觉口有甜味,甚至喝白开水也像喝糖水一般。中医认为多属脾胃湿热。《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可见脾胃气阴两虑而口甜,多由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津受灼所致,久之便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口甜者在饮食上应有所注意:实热者宜忌燥热辛辣之品,可进食清热泻火之物,如豆腐白菜汤、鲮鱼汤、野苋菜汤等;虚热者可食莲子糖水、淮山莲子煲鸭、党参淮山煲鱼等。另外还可服用紫苏、藿香、佩兰、白术等中药,以帮助化湿,可以多吃些薏苡仁、荸荠、冬瓜等利湿之食品。

口臭

首先要明白,口臭并非一种独立的病,而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造成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疾病因素。

口腔局部因素导致口臭的疾病有: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炎、修复不良的假牙等。口腔邻近的慢性疾患,如扁桃腺炎、咽炎、鼻炎、鼻窦炎等。

全身因素导致口臭的疾病有: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症,可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味;严重便秘和肠梗阻常出现粪臭味;糖尿病人会出现烂苹果味等。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疲劳过度亦会加重口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