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6875100000029

第29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1)

要做企业,先做人。挣小钱靠的是勤奋,挣大钱要靠智慧,做大企业,靠的是德。我要求员工德、智、勤三者兼备,同时高层重德,中层重智,低层重勤。——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

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致富思维:

穷人:创业太辛苦了,与其辛辛苦苦地拼命,不如安安逸逸地生活。

温州人:不吃苦怎么可能成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有专家总结出了创业所必需的四个支点:技术、资金、经验以及人才。但是,作为草根商人的温州人在最初创业的时候无法拥有这些,他们拥有的只有自己的努力,敢于吃各种各样的苦,把自己当成创业的人才。

谈到温州人的吃苦,在新华社记者朱幼棣的脑海里,有一件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情。

他说:“那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事了。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雪山脚下的一个小县,我遇到了可以算作半个老乡的温州鞋匠,他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颇齐全的补鞋用具,一头是镜子、牙膏等小百货。我试了试,沉甸甸的。他告诉我说,开春以来,他就是挑着这副担子,踏着初融的积雪,一路追赶骑在马背上不停迁徙的哈萨克部落。牧民们穿的马靴是用牛皮缝制的,一沾地上的雪水,极易磨穿。因而这是挣钱的好时机。但两条腿的人要追上四条腿的马,行吗?挣钱吗?我问。这位老乡脱下鞋子、袜子,瞧着她满脚的血泡,黯然地自语:我们是挣血汗钱、卖命钱。他已经快三年没回家了。他问我能不能回北京后帮他给家里捎封信,我答应了。第二天,当我去看他时却已人去床空。”

温州人能吃苦,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他们能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苦活,诸如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等等,温州人都抢着去干:别人不肯受的辛劳,诸如走南闯北、远走他乡,温州人都乐意去受。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不懂受苦就不懂做生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取财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长沙专业市场管理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温州人会做生意,长沙人做不过温州人,最主要是温州人能吃苦。”

很多人曾经这样热忱地评价温州商人:“他们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

还有这样的评价:“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和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2005年5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意大利罗马会见罗马华侨华人贸易总会会长李美星及40多位温州籍旅意华侨时说:“据我所知,今天到场的华侨华人企业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温州人。温州人能干。意大利人说,他们九个人中就有一家企业。我说,我们温州人一个人也能办一家企业。其实,温州人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创业精神。我知道出来的中国人都很艰辛,今天大家穿得整整齐齐,但当年出来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走到今天这一步相当不易。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山西太原华北服装城总经理苏德生是温州乐清人,15岁的时候,苏德生来到了山西,开始时,他只是做木匠。后来,他发现在山西做服装很有市场,于是就做起了服装生意。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苏德生的实力也越来越雄厚。

1994年,他在原太原市安装公司的地盘上盖起了太原市最大的华北服装城。现在,华北服装城是太原最大的服装城,有1000多个体户在那里经营。

当被问到怎么看待“山西的钱都让外地人赚走了”时,苏德生这样说:“在机会面前,应该说人人平等。像我们温州人,干得比较成功,并不是说我们就比别人聪明,关键是要能吃苦。做买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像我,从摆地摊做到租柜台,从小县城做到省城。”

他说:“在我们老家,一个人要是整天晒太阳,啥事也不做,是会被人瞧不起的。像我们一个老乡,在太原解放大厦前给人补鞋。他补了7年鞋,赚了40多万。你说补鞋能需要多少技术吗?”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曾经讲述过他在法国的一段见闻。

“一次,我出差到法国,几名法国学者告诉我,对于温州人,有一点尤其令他们佩服——那就是能吃苦的精神。这些温州人来了,什么技术都没有,甚至连法语都不懂。但他们就凭着那种勤劳孜孜不倦地干活、赚钱,不断积累财富。攒够了‘第一桶金’后他们就自己开店。他们都觉得自己要当老板,不甘心给人打工。就这样,他们竟然在法国能够成为百万元、千万元的富翁。”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在他乡遇到温州商人的经历。他写道:“那是1937年的夏天,我从伦敦到柏林去和我的哥哥一起度假。一天,有人敲我们房间的门,打开一看是一位拎着手提箱的中国人。异国遇乡人自然是大喜过望,可我们彼此的方言不同,话语不通,只见他极为礼貌地鞠了个躬,然后打开手提箱,一看里面都是一些日用小百货,看来他是请我们买东西的。他走后,哥哥对我说:‘在柏林、巴黎等欧洲大陆的不少城市中,这样的生意人数以万计。他们大多来自温州、青田一带。起初他们背着青田石漂洋过海,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做石刻手艺。待到石头用完了,就转而做小买卖。这些人靠着挨家挨户地送货上门和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经商、赚钱。”’

离开自己的家乡,甚至离开自己的国家,跋山涉水,漂洋过海,都只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许多人都无法想像他们在外地的遭遇,语言不通,居无定所,遭遇白眼,沦为三等公民,这些痛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更加令人难以忍受。而这种能吃苦的精神也只有温州人才能忍受。

费孝通先生回忆起他见到过的温州人时,感慨地说:“虽然了解到了他们千辛万苦的经历,可是从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出有丝毫痛苦的痕迹。”

但是,许多人都认为,温州人能吃苦是因为他们贫穷,不得不吃苦,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有许多温州人已经生活得很不错了,但是他们的创业基因却使他们甘愿放弃舒适的生活,不断地吃苦,使自己在困难中得到磨炼,不断成长。

1990年,在国内已经获得一定成功的李汝龙揣着两万美金远赴法国创业。尽管李汝龙已经作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等待他的困难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首先是语言不通的问题。李汝龙为此吃了很多苦头;接着,身份不合法更是让他尝到了漂泊海外的辛酸。

刚到法国时,李汝龙靠制作皮包生活,辛辛苦苦积攒的20多万法郎却被一伙骗子以办合法身份为由骗得精光。当时,李汝龙的小姨和两个儿子也到了法国,由于找不到工作,几个人只得挤在9平方米的房间里,这种滋味只有李汝龙自己能够体会。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李汝龙已经拥有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和400多平方米的豪华住宅。但是,李汝龙被国外自由贸易的氛围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所吸引,希望能够在这里学到一些经商的方法和经营的理念。

“温州人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吃点苦怕什么?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只要能成功,什么苦都可以吃!”正是这种乐于吃苦的精神,支撑着李汝龙继续坚持。

后来,他把那些西班牙人不要的“碎皮”材料拿来制作成腰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腰包竟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于是,李汝龙的买卖又顺利起来。

但是,就在他决定扩大生意规模的时候,又遭到了一群匪徒的抢劫,刚刚积累起来的7万法郎又付之东流。

但是,李汝龙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还是执着地做他的生意。

一次,他看到一种款式新颖的皮包,就决定生产这种皮包,同时,他在香港找到了一个生产基地。从那时开始,每次到货的时候,他的小店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这次生意中,李汝龙积累了几千万的资本。

“每个人都有机遇,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魄力去抓住它。”李汝龙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实际上,善于吃苦的精神也是李汝龙成功的原因之一。正如李汝龙自己所说:“人不能安于现状,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信自己,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正是这种精神使李汝龙创造了自身的价值。

司马迁说:“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意思是说,没有任何资产的人首先应该凭借自己的力气去赚取第一笔财富,小有资产的人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尽快拓宽渠道,增加自己的财富,已经富足的人要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扩大自己的财富。这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规律。

均瑶集团的王均瑶在成功后感慨地说:“很多人看我做到现在这个样子都说不错不错,但有谁知道,这个‘不错’两个字所包含的是我20年的酸甜苦辣。”

是呀,一个人要想致富,总是需要有所付出,如果一点苦都不吃不起,财富也不会光顾你。许多人都认为,温州人富裕是因为他们胆大,能造假,脑子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实际上,致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善于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温州人语录:

深深地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很多别人没干过的活儿我干了,别人没吃过的苦我都吃过了。——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

在机会面前应该说人人平等。相比之下,温州人在生意场上干得比较成功,这并不是说,温州人就比别人聪明,关键是能吃苦。

——太原华北服装城总经理苏德生

2.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致富思维:

穷人:看看那些富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帮助他。而我,父母无权没势、朋友也不富裕,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怪不得我一直这么贫穷。

温州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靠自己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世界上幸福从来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无关于所谓的神仙、上帝。”这是《国际歌》里歌词的大意,也是温州人信奉的行为准则。

沈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俊说过,温州人中流行一句话:创业时要唱《国际歌》,它有两种意思,一是谁也不能靠,要“全靠我们自己”;二是不分地域,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开拓的市场。

温州人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总是说:“我要干!”在温州人的词典里,从来都没有“下岗”这个词,他们管“下岗”叫“站起”,也就是从原来的岗位上站起,换个新的位置重新开始。

既使遇到什么问题,温州人总是积极地自己去解决问题,只要自己能够解决的,他们很少去找政府。温州人是这样说的:“自己的事情,干吗找政府?找市长不如找市场。”

1998年,温州人张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在家乡温州的一个机关当小干部,但是温州人的基因使他无法像别人那样靠打工过日子。

不久,张迈毅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来到张家港独立闯荡。

靠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当老板的决心,张迈经营起了服装市场销售。不到一年的时间,郑迈和亲戚就在塘桥镇建起了制衣公司,生产西服、休闲服,并在外地开设了20多家专卖店。张迈作为总经理,不仅要忙生产,还要忙销售。他说:“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坐享其成的打算。”

张迈深深地懂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成功的第一步。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他经常吃盒饭,挤公交车。尽管张迈已经在当地买了住房,但是却没怎么装修,这不仅因为张迈没有时间装修,同时他也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事业上。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温州人的行为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使温州人走在了致富的前端。

开店第四年卢伟光就把公司搬到了上海,发展非常顺利。但是,1998年,国家发布公文,禁止砍伐森林,让卢伟光没了原材料的来源,这可怎么办呢?心急如焚的卢伟光一下子没了主意。正当他为原材料发愁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有一次,卢伟光去台商那里检验木材质量,不经意瞥到包装胶带纸上印着一个巴西电话,而巴西正是木材大国,卢伟光的国外原材料都来自巴西。但是,台湾中间商却控制着联系方式,属于商业机密!

041-3237370,这个电话号码可是卢伟光事业求得发展的救命稻草呀!于是,他把它偷偷记了下来。

回来后,卢伟光拨通了越洋电话。

“Hello.I am Chinese.I want to buy woods.”(英语:我是中国人,我要买木头。)

“Que?Quefalareu?”(葡语:什么?你说什么?)

那年7月,卢伟光打掉了1000多元电话费,尽管巴西木材供应商路易斯对于英语一窍不通,但是最后还是被卢伟光感动了。巴西的木材业界也都知道有个“中国疯子”要买木头。

抛开了中间商后,卢伟光在事业上的发展一步比一步顺利。他踏踏实实、重质量、讲诚信,安信的步伐越来越稳健。“不仅美国人和日本人向我们要货,台湾人和内地的厂商也向我们要货。”卢伟光自豪地说。

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去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事事要依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庄吉集团总裁吴邦东说过:“我经常告诫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这几年,我在月光下没有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也从没有到浩瀚的海边去散步,属于我的仅仅是匡衡凿壁偷光的夜。”

吴邦东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了致富,他不得不放弃自己一直热衷的学业,面对逆境,吴邦东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自力更生,积极奋斗,努力进取。

前些年,温州人将“温州精神”概述为“四自”,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突出一个“自”字,全没有“等、靠、要”的意识。

有人说,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但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对我怎么看待,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实际上,温州人的特质就是“想赚钱,敢赚钱,能吃苦”,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千言万语地说,千山万水地跑,千辛万苦地干”。温州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不找政府,而是靠自己去找出路,而这条出路就是经商,不管能赚多少,温州人都要去试。

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西方的谚语则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

无论是成功,是快乐,还是幸福,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依靠。要想排除困难,还是要靠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还是靠自己。只有有意志要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青睐,只有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努力的人,成功才会真正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温州人语录:

贫穷不等于低贱。艰难困苦也不失高远之志。——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

我经常告诫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这几年,我没有在月光下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也从没有到浩瀚的海边去散步,属于我的仅仅是匡衡凿壁偷光的夜。

——庄吉集团总裁吴邦东

3.经商的同时也要学习

致冒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