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6868100000095

第95章 经脉(2)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出内踝前大骨的然谷穴下,沿内踝骨的后面转入足跟,由此上行经小腿肚内侧,出腘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后缘,贯穿脊柱,联属肾脏,

联络与本脏相表里的膀胱;直行的经脉,从肾上行至肝,通过膈膜入肺,沿着喉咙而挟于舌根;它的支脉,从肺出联络心,注于胸中,与手厥阴经相接。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而发生的病证,是虽觉饥饿而不想进食,面色黑而无华,咳吐带血,喘息有声,刚坐下就想起来,两目视物模糊不清,心慌如悬像饥饿的样子;气虚就容易发生恐惧,心中惊悸好像有人捕捉他一样,这叫做骨厥。本经脉所主的肾脏发生病变,会出现口热,舌干,咽部肿,气上逆,喉咙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痢疾,脊背、大腿内侧后缘疼痛,足部痿软而厥冷,好睡,或足心发热而痛。这些病证,属实的就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使用灸法以后,应加强饮食营养,促使身体恢复,还要宽松腰带,散披头发,手拄结实的拐杖,足穿重履散步,使气血通畅。本经气盛,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两倍;气虚,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膜,依次联络胸腹的上中下三部;它的支脉,从胸出胁,当腋缝下三寸处上行至腋窝,向下再循上臂内侧手太阴经和手少阴经中间入肘中,向下沿着前臂两筋之间入掌中,经中指直达尖端;又一支脉,从掌内沿无名指直达尖端,与手少阳经相接。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而发生的病证,为手心发热,臂肘部拘挛,腋部肿,甚至胸胁胀满,心动过速,面赤,眼黄,喜笑不止。本经所主的脉发生病变,会出现心烦,心痛,掌心发热。

这些病证,属实的就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本经气盛,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一倍;气虚,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尖端,上行出小指与无名指中间,沿手与腕的背面,出前臂外侧两骨中间,向上穿过肘,沿上臂外侧上肩,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入缺盆,布于两乳之间的膻中,与心包联络,下膈膜,依次联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胸部的膻中上行,出缺盆,上走项,夹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由此环曲下行,绕颊部至眼眶下;又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复出耳前,过足少阳经客主人穴的前方,与前一条支脉交会于颊部,向上行至眼外角,与足少阳经相接。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而发生的病证,为耳聋轰轰作响,喉咙肿,喉痹。本经所主的气发生病变,出现自汗出,外眼角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侧都疼痛,无名指不能运动。

这些病证,属实的就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本经气盛,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气虚,人迎脉反小于寸口脉。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上行至额角,折向下转至耳后,沿颈走手少阳经前面至肩上,又交叉到手少阳经的后面,入于缺盆;它的支脉,从耳后入耳内,复出走耳前至眼外角后方;又一支脉,从眼外角,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达眼眶下方,再下走颊车至颈,与本经前入缺盆之脉相合,然后下行至胸中,通过膈膜,与本经互为表里的肝脏相联络,连属于胆腑,再沿胁内下行,经气街,绕阴毛处,横入环跳部;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腋,沿胸部过季胁,与前一支脉会合于环跳部,由此沿着大腿的外侧下行出膝外缘,向下入外辅骨之前,再直下至外踝上方三寸处的骨凹陷处,出外踝前,沿足背出足小趾与第四趾尖端;又一支脉,由足背走向足大趾,沿足大趾与次趾的骨缝,至大趾尖端,又返回穿入爪甲后的毫毛处,与足厥阴经相接。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所发生的病证,为口苦,时常叹气,胸胁部作痛,不能转动翻身,病重的面色灰暗无光泽,全身皮肤枯槁,足外侧发热,这叫做阳厥。本经所主的骨发生病变,会出现头痛,下颌及外眼角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腋下或颈旁生瘰疬,自汗出而发冷,疟疾,胸、胁、肋、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踝前以及诸关节皆痛,足第四趾不能运动。这些病证,属实的就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本经气盛,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气虚,人迎脉反小于寸口脉。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毫毛处的边缘,沿足背上行至内踝前一寸,至踝上八寸,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走腘内缘,沿大腿内侧入阴毛中,左右交叉,环绕生殖器,向上达少腹,夹行于胃的两旁,连属肝脏,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胆腑,向上穿过膈膜,散布胁肋,再沿喉咙后面,绕到面部至上颚骨的上窍,连目系,出额部,与督脉相会于巅顶的百会;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走颊内,环绕唇内;又一支脉,从肝别出穿过膈膜,注于肺中,与手太阴经相接。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而发生的病证,为腰痛不能俯仰,男子患疒贵疝,妇女患少腹部肿胀,病重的可见咽喉发干,面色灰暗无光泽。本经所主的肝脏发生病变,会出现胸中满闷,呕吐气逆,腹泻完谷不化,疝病,遗尿或小便不通。这些病证,属实的就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本经气盛,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一倍;气虚,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手太阴肺经的脉气竭绝,皮毛就会憔悴枯槁。手太阴肺能运行精气以温润皮毛。所以肺虚而不能运行精气以发挥营养作用,皮毛就憔悴枯槁;皮毛憔悴枯槁,是由于皮肤关节失去了津液的滋润;皮肤关节失去了津液的滋润,于是爪甲枯槁,毫毛折断脱落;毫毛折断脱落,是肺的精气先衰竭的征象。此种征象,丙日危重,丁日死亡,这是由于火克金的缘故。

手少阴心经的脉气竭绝,则脉道不通。手少阴经是心脏的经脉;心与血脉相配合。若脉道不通,血流就不畅;血流不畅,面色就失去润泽。故面色暗黑无光泽,是血脉先枯竭的征象。此种征象,壬日危重,癸日死亡,这是由于水克火的缘故。

足太阴脾经的脉气竭绝,经脉就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唇舌,是肌肉之本。经脉不能输布营养,就会使肌肉松软;肌肉松软则舌体萎缩,人中部肿满;人中部肿满,口唇就外翻;口唇外翻,是肌肉先衰萎的征象。此种征象,甲日危重,乙日死亡,这是由于木克土的缘故。

足少阴肾经的脉气竭绝,就会使骨枯槁。肾应于冬其脉伏行在深部而濡养骨髓。若骨髓得不到肾气濡养,肌肉就不能附着于骨;骨肉不能亲合而分离,肌肉就软弱萎缩;肌肉软缩,就显得齿长而多垢,头发也失去光泽;头发不光泽,是骨气先衰败的征象。此种征象,戊日危重,乙日死亡,这是由于土克水的缘故。

足厥阴肝经脉气竭绝,筋的功能就衰竭。足厥阴属肝脏的经脉;肝脉外合于筋;经筋会聚在阴器,而脉联络于舌根。如果肝脉不能营运精微以养筋,则筋就拘急;筋急牵引阴囊和舌根。所以出现口唇发青、舌体卷屈、阴囊上缩,是筋先败绝的征象。此种征象,庚日危重,辛日死亡,这是由于金克木的缘故。

五脏阴经的精气都竭绝,就会出现目系转动;目系转动则目眩,视物不清;目眩为神志先丧失;神志既丧,最远不超过一天半就要死亡。六腑阳经的精气败绝,阴气与阳气就两相分离;阴阳分离则腠理开发,精气外泄,可见汗出不止。所以早晨出现危象,预计晚上可能死亡,夜间出现危象,预计明晨可能死亡。

十二经脉均隐伏行于分肉之间,位置较深,从体表不易察见;通常能察见到的,只有手太阴经过手外踝之上气口部分,这是由于该处骨露皮薄无所隐蔽的缘故。其他各脉浮于表浅而能见到的,都是络脉。手六经的络脉以阳明、少阳二经为最大,此络分别起于五指间,向上汇合于肘关节之中。饮酒后,酒随卫气外达皮肤,先充于络脉,使络脉先盛满。所以卫气已经满盛,营气才能满盛以致经脉大盛。任何经脉突然发生异常搏动,都由于邪气留在脏腑(本)经脉(末)所致;如果邪气在经脉聚而不动,就可郁而化热,脉形坚硬,若脉不坚硬,是由邪气深使经气空虚,与一般人的脉象不同,这样就可以知道那一经脉有了变动的病态。

专家点评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一般而言,经脉深伏而难见,络脉浅显而易察,二者病变的诊察方法有所不同。但是,由于络脉内通经脏,外连体表,脏腑经脉气血的变化常常可以影响络中气血发生改变,而由络脉反映出来,所以,诊察络脉不仅能够诊断络脉病变,而且可以测知脏腑经脉有关方面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