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6868100000153

第153章 上膈

情志抑郁不畅,饮食不能节制,对寒温的气侯不能适应,以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使寒温流注于肠中,肠寄生虫觉得寒冷便积聚不去,盘踞在下脘,造成肠胃壅塞,邪气稽留。

本篇要点

一、重点论述了“虫为下膈”的成因,是虫积于下脘,使胃气失于下行。

二、说明针刺治疗方法。针刺宜温针以祛其寒,更宜注意治疗与调整的配合,并适当地参用通下之法。

黄帝问:因气机郁结在上,形成食入即吐的上膈证,我已知道了。至于因虫积在下所形成的下膈证,食入后一周时才会吐出,我还不解其意,希望详尽地告诉我。岐伯说:由于情志抑郁不畅,饮食不能节制,对寒温的气候不能适应,以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使寒湿流注于肠中,肠中寒湿流注,使肠寄生虫觉得寒冷,虫得寒湿便积聚不去,盘踞在下脘,因此肠胃形成壅塞,使阳气不得温通,邪气也就稽留在这里。当人在饮食的时候,虫闻到气味,便向上求食,虫上行求食时下脘便空虚,邪气就此乘虚侵入,积聚在内,稽留日久,就形成了内痈,既成内痈,就会使肠道狭窄,传化不利。至于痈在下脘之内的,痈的部位较深;痈在下脘外面的,痈的部位浮浅,在痈的部位上,皮肤发热。

黄帝说:怎样刺治这种病证呢?岐伯说:刺治的方法,用手轻按患部,以观察病气发展的动向,先浅刺痈部的周围,入针后稍有感觉,再逐渐深刺,然后照样反复进行刺治,但不可超过三次。主要根据病位的深浅,来确定深刺或浅刺的标准。

针刺之后,必须加用温熨法,使热气直达内部,只要使阳气日渐温通,邪气就日趋衰退,内痈自然溃散。再配合适当的调理,不要犯各种禁忌,以消除致病因素再伤内脏的可能性,清心寡欲,以调养元气,随后再给服咸苦的药物,以软坚化积使饮食得以传下,就不会再朝食暮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