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6864200000031

第31章 现代科技与文化(6)

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是五十年代在纽约产生的最为风行的一个美术流派,它属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在战后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行动绘画又称“滴画”,最著名的画家是杰克逊·波洛克,他用在画布上滴溅颜料的方法,开创了绘画活动与下意识活动相结合的新途径。画家沿着画布边走边滴,他自身的运动与滴色动作相协调,由此来反映画家的绘画行动,所以得名为“行动绘画”。这种随意性极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理论的支配,最终出现何种效果连画家本人都难以预料的方法,是与绘画中一切传统形式相背离的,它只关注于绘画材料本身和绘画语言,去追求色彩的的偶然效果。色彩抽象绘画,亦称“大色域绘画”。五十年代,以美国的马克·罗斯科为该派的代表。他的画往往是由简单的形状、彩色的方块、粗粗的线条组成,构成了一种抽象的空间,似乎表达了某种信仰或精神要素,常人往往是看不懂的。

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或“视幻艺术”,兴起于六十年代的欧美。这一流派的艺术家运用各种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排列、组合、对比,或重叠,‘或交错构成复杂的图像,给人造成视角的错乱,形成变形、颤动等幻觉。该流派在英法意美等国颇为流行,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也出了一些名家。其代表作有:英国女画家赖利的《羽纹》、《三场暴雨》、《领悟》,法国画家瓦萨莱利的《索拉塔—T》,阿根廷的莱帕克的《三棱镜视幻作品》等。由于这种艺术的商业广告效应很好,因此,被广泛用于装饰艺术品的设计。

波普艺术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最典型的具象艺术。波普是大众的意思,所以,波普艺术又叫做“大众艺术”。1952年,一批英国的年轻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及艺术评论家聚会,成立团体,倡导关注大众文化,由此掀起了一股波普艺术热。以后,在美国这种艺术流行起来。美国人罗伯特·劳申堡成为该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用照片、剪报和各类印刷品拼装起来,再用油彩画上几笔,构成一幅作品,后来,干脆用一条薄棉被作底,加一个枕头上去,再泼上颜料任其流淌下去,构成作品。这种作品与原来意义的画不完全相同,既有画的成分,亦有雕塑品的成分,还带有实物装拼的成分。

照相现实主义又称超级现实主义,是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绘画流派,也是高科技时代出现的一个新流派。该派的基本方法是摄影的放大和临摹。在题材选择方面比较广泛,往往借助于一张好看的照片或幻灯片放大作画,通过极端琐碎的细节临摹,以期达到比照片更真实的视觉效果二他们认为“逼真”和“酷似”才是艺术的要素。该画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查克·克洛斯,其代表作是《裸女》、《约翰》、《自画像》等。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发展的新潮流20世纪西方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时期,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其明显的特点,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它们互相并存,互相影响。一方面它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具有典型的20世纪特性,即挣脱传统束缚,主张标榜自我和反理性。另一方面,又有唯理性和反浪漫主义的一面。认为音乐是抽象的,除了自身。它不能表现任何东西。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在技巧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调的概念与和声概念的变化,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变动,电子音乐的出现等。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各国间文化交流日趋增多,音乐的国界正在逐渐消失,流行的速度与频率也日益加快。20世纪主要的音乐流派是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等。

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出现于19世纪末期,其影响主要产生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他结束了一个时代,并把那个时代的成就推向高峰,同时又为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德彪西出生于巴黎近郊,家庭没有任何音乐背景,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不断探索音乐的表现手法,1884年获罗马大奖。在19世纪九十年代,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印象派。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着意刻画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在调式、和声、音色等方面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并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开拓了现代音乐的发展道路。在他创作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他先后写成的管乐序曲《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管弦乐《夜曲》。《火海》以及钢琴曲《月光》等,都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

表现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同印象主义音乐观点相反,印象主义音乐重在反映外部世界,强调客观性;表现主义音乐重在表现内部世界,强调主观性。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威伯恩。

勋伯格生于维也纳,一生中没有受过多少正规音乐教育,几乎是自学成才,1908年后,在表现主义思潮影响下追求无调性等现代派创作手法,创造了无调性音乐。这种音乐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刺激人的听觉,适合于表现处于紧张状态的20世纪的“人”。二十年代他创造了十二音体系,并按此体系写了大量乐曲。所谓十二音体系,就是摒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音体系任意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倒置、进行等技法加以处理。为了避免任何一个音成为主音。在十二音未全部出现之前,其中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十二音体系对70世纪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学生贝尔格和威伯恩以后对十二音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勋伯格的作品主要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歌曲《摩西和艾伦》、大合唱《华沙幸存者》。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兴起的。一些作曲家把18世纪古典主义原则与20世纪新文化结合在一起,简化乐曲的素材、形式,大大压缩乐队的编制,使音乐风格简洁、冷静而富于理性。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188—1971年)生于俄国,1934年加入法国籍1945年取得美国籍。他的作品种类多,风格变化大,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现代流派。其著名的作品有:芭蕾舞剧《火乌》、《春之祭》、歌剧《浪子的历程》等。

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电子音乐就是运用电子技术与设备制作出来的音乐。20世纪科技发展迅速,音乐与科技相结合成为现代派音乐的一大特色,一些作曲家不满足传统的乐器音响,开始大胆创新,尝试电子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首创电子音乐制作室,并于1953年生产第一件作品。1956年左右出市。电子发声器装置”,把各种发声器和声音变化器结合到一起.由统一的系统进行控制,使电子音乐的制作过程大为简化。六十年代出现半导体技术后,合成器更加完善和小型化,并能参加现场演奏。随着电子计算机进入音乐领域,人们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复制出特定风格的音乐,制作者运用电子技术可以任意组合各种奇异的音响,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电子音乐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地,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声源,发展前景为音乐界人士看好。

爵士音乐是19世纪末叨世纪初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新奥尔良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音乐流派,十几年后风靡美国,迅速传遍西方世界。它最初多数为新奥尔良黑人乐队演奏,当地黑人的祖先多数源于西非洲,因此,爵士乐具有强烈的西非洲音乐风格。

黑人处于美国社会的最低层,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他们想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闷,因此在劳动、社交场合唱的歌曲中探合了白人的其他音乐,造就出了深含忧郁的歌调,被称为“蓝调”,这是爵士音乐的前身。后来当地一些乐队和黑人歌曲进一步合流,不久形成了最初的爵士乐。爵士音乐是一种喧闹、狂热的音乐。这种音乐以即兴演奏为基础,节奏感强,富于变化,适合表现现代生活。美国作曲家格仁文的《蓝色狂想曲》是现代最著名的爵士音乐作品。爵士音乐对以后出现的“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十八现代社会生活与大众文化

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向着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工作时问的减少,收入的增加,使休闲和娱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尚;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快速成长,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拓宽了现代文化的内涵,展示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水平。

大众消费和休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面貌。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大众消费和休闲的变化。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的是标准化、单一化的大工业生产,其产品特点是“重、厚、长、大”,而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使生产多样化小批量、节约化。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电脑的使用缩短了设计的时间,通讯的发达加快了销售的过程,因此,产品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衣食住行向着多样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家用电器的种类繁多,普及快。日本从1958年起开始使用黑白电视机,而1963年普及率已达84.4%,从1960年生产彩色电视机,而1975年普及率已达92.6%。家用电器的普及,使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在个人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加大。美国1940年耐用消费品支出占个人消费的10.9%,七十年代上升为14.7%,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从53%下降到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