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早知道
6863700000009

第9章 舌诊百病(1)

舌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的变化以诊察疾病。舌诊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记载,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成为祖国医学诊察疾病的独特的方法之一。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舌有联系。如《灵枢·经脉》篇曰:“手少阴之别……媚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厥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

“脾足大阴之脉,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灵枢·经筋》篇指出:“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说明舌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心、肝、脾、肾、胃、膀胱、三焦诸脏腑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心主舌,心气通于舌,所以心与舌的联系最为密切。至于肺、胆、小肠、大肠等,与舌虽无直接联系,但手太明肺经起于中焦,络于脾胃;足少阳胆经络于肝;手太阳小肠经与心互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又连络于肺,故肺、胆、小肠、大肠等脏腑之经气,亦可间接联系于舌。由于舌与脏腑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才使舌能客观地反映出体内各种生理、病理变化,显示机体的外在表现和功能状态。可以说舌蕴含了生命活动的内在信息,是反映机体信息的一个窗口,故舌被认为是机体系统中包含它在内的整个信息贮存库的一个全息元。

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舌苔由胃气熏蒸而成。舌不仅与心、脾、胃关系密切,而且机体的许多经脉与香均直接或间接地相联系,因此,一旦脏腑发生病理改变,就必然会反映到舌面上来。

现代医学也证实,舌是人体唯一暴露于外而能被人看见的内脏组织。舌的粘膜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很快,约三天就可以更新一次,和体内更新速度最快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相似。由于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当体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时,就会迅速地发现舌象的变化。如体内B族维生素、细胞色素C、铁和锌缺少,都可引起细胞内氧化代谢病变,出现舌炎,甚至出现舌粘膜乳头萎缩。

这是由于体内的营养缺乏,在其它器官或组织尚未作出反应前,舌象已灵敏地出现了变化。另外,人的舌头血液供应丰富,舌粘膜又是半透明的,血液成份的微小变化也可以迅速在舌上反应出来。

舌是脏腑的分属,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边属肝胆,舌尖属心肺。

还有一种以胃经划分的方法,即舌尖属上院,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此法适应于胃病的诊断。

临床上望舌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苔和舌质两方面。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苦又分为苔质、苔色两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香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质又分神、色、形、态四方面。

[健康征兆]正常舌象,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生气盎然,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

一、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

祖国医学认为舌苦的形成是脾胃生发之潮显现。清代医学家章虚谷说:“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元生气也。”清代另一位名医《察舌辨症歌》的作者吴坤安也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健康征兆]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舌苔薄净而滋润有津。这是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一)根据舌苔颜色察病

[异常征兆]舌苔过白。

[疾病先兆]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但临床上也有里证和热症而见白色舌苔。根据现代舌诊的研究,认为白苔主要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证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里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各种疾病的恢复期,尽管各种疾病在严重阶段可出现黄苔、黑苔或红降光剥舌等,但随着疾病好转,脾胃生发之气恢复,舌苔仍可转为薄白色。

一些仅有主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疾患,如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等,舌苔发白而薄腻。

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也会出现变化。

表证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第二,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第三,白苔可见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又发高热时,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绦。

[异常征兆]舌苔发黄。

[疾病先兆]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人里,邪已化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黄色舌苔的出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炎症感染:临床上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粘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第二,发热: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

第三,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了舌粘膜细胞之间的粘着力,有利于黄苔的形成。

[异常征兆]舌苔发黑。

[疾病先兆]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黑苔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黑苔的出现,应根据疾病的病因,来分析产生的原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感染高热:大部分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可见发热时间越长,黑苔出现也越多。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第二,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用攻下之剂治疗,如大便得畅而里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转佳。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所以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而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第三,霉菌感染:在人的口腔里(包括香苔上),生长有各式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有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同时舌上出现黑色象毛刷样舌苔。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请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也逐渐消退。

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

第五,某些重危病人: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体质极度衰弱,免疫功能紊乱,霉菌大量生长,腐败的细菌可作用于舌粘膜上的坏死物质,产生硫化氢,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质或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沉积,而使舌现黑色,这是病至极期的表现,预后很差。

第六,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可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的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

另外,还有几种舌苔颜色,也应引起注意: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舌苔呈褐色,常见于肠梗阻。

(二)根据舌苔形状察病

看舌苦的干燥与湿润:正常人口腔内不断分泌唾液(每分钟约1毫升左右),舌苔常润泽而有津液。如果唾液分泌不足(如失水)或舌面水分蒸发过快(如高热),看上去舌苔十分干燥,称为“燥苔”,严重的话,舌苔上津液全无,用手指去摸一下有涩手的感觉,称之为“涩”,如果干燥进而使舌苔根根竖起象芒刺,称为“糙苔”。燥、涩、糙常代表程度不同的伤津现象,多见于热性病过程中。一般讲,舌体润泽,显示津液充足;舌绛干燥失荣,显示阴津已涸,是危重的信号。前人说“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津液在中医学温热病辨证中,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国外的资料,舌苔的厚薄干润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比较密切。当人在便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时可见厚腻苔。肠梗阻时,舌苔干、厚、腻。还有,平时舌苔很少的人,如果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舌苔变得特别厚腻,上面好象涂了一层油腻似的,同时发觉自己食不知味,可能还伴有腹胀、便稀,这就说明你前两天可能吃得太多,过分油腻,使肠胃不能适应,造成功能失调,中医称之为食积。这就需要及时调整饮食,限制饮食,使胃肠得到充分休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清晨起来,舌苔经过一夜堆积也会变得稍厚一些,但一经漱洗,吃过早饭之后,便又洁净如常了。这和食积的厚腻苔是有区别的。

临床观察表明,观察苔的厚薄干润对分析病情轻重也有一定意义。一般讲,薄苔、润苔病情轻;厚苔、干燥苔病情重。在病程中,舌苔由薄转厚,表示病邪由表人里,病渐增重;舌苔由润转燥,显示热邪炽盛,灼伤阴津。反之,舌苔由燥转润,由厚转薄,由黄转白,往往为津液复生,正复邪退,显示趋向康复的佳兆。

[异常征兆]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疾病先兆]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常表示有肺心病存在。

[异常征兆]穿心舌即舌苦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疾病先兆]穿心。

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一般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异常征兆]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疾病先兆]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异常征兆]舌本有苔,病久则无苔,或是液体干涸。

[疾病先兆]显示胃气衰败或胃阴大伤。历来医家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

若胃气不衰,预后较好;若胃气已绝,则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学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因此,对此现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异常征兆]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苦,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疾病先兆]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趋向好转的征兆。

[异常征兆]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后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后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如以放大镜观察,可见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

[疾病先兆]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疾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病可至于此。

[异常征兆]霉苔苔质与腐苔相似,也是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却不像腐苔那样平铺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点状或饭粒样儿,厚薄不一地堆积在舌上,故以此可作出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