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早知道
6863700000014

第14章 脸诊百病(1)

面诊是以观察面部变化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望面部各部位的色泽、斑点等来判断整体及各相应内脏的健康状况,从而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我们提供治疗和预防的根据。

面部的变化与内脏的疾病息息相关,当内脏发生病变时,面部即有所反映。因面部为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脉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面部络脉丰富,气血充盛,加之面部皮肤薄嫩,故色泽变化易于显露于外。《望诊遵经·五色相应提纲》说“尝考《内经》望法,以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与枝叶也。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桴”,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气对气血之扰乱,都会在面部有所反映。从面部的望诊,不仅能诊察出面部本身病变,而且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及邪气的深浅,推测病情的进退顺逆,确定其预后。因此,面诊在诊断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颜面与内脏相应,是望颜面诊病的重要基础。中医认为,人体内外是统一的,体内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皆能上映于颜面。下面介绍一下面部分属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1.把整个面部的名称分为:鼻——明堂,眉间——阙,额——庭(颜),颊侧——藩,耳门——蔽(图1—8—l)。

2.面部色诊分属部位为:庭属首面,阙上属咽喉,阙中(印堂)属肺,阙下(下极、山根)属心,下极之下(年寿)属肝,肝部左右属胆,肝下(准头)属脾,方上(脾两旁)属胃,中央(颧下)属大肠,挟大肠属肾,明堂(鼻端)以上属小肠,明堂以下属膀胱(子宫)。

3.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额属心,颏属肾,鼻属脾。

4.还有一种五官分应五脏的划分法:即眼属肝,耳属肾,舌属心,唇属脾,鼻属肺。据此认为:喘息鼻张是肺病,唇黄者是脾病,两毗发育是肝病,舌卷短而颧赤者是心病,颧、颜、耳色黑者是肾病。

望颜面诊病不仅要仔细观察病人面部的神态,还要端详其面色、形态及特殊面容等。

一、面部色泽

[健康征兆]气色充盈、鲜明、荣润,神采奕奕。

[异常征兆]面色发青。

[疾病先兆]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主痛、主气滞、主血瘀、主惊风等。

青色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如寒甚或痛极,可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而致面色发青或青紫。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脉,气血运行迟缓,或气机壅滞,血行不畅,均可出现青色。

面色青紫,甚则青灰,可见于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发作时;面色口唇青紫,可见于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时;某些心脏疾患,可导致面色、口唇持续青紫。

[异常征兆]面呈赤色。

[疾病先兆]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赤甚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异常征兆]满面通红兼高热烦躁汗出。

[疾病先兆]多见于热性病热盛期。

[异常征兆]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烘热阵作。

[疾病先兆]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异常征兆]午后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疾病先兆]多为阴虚火旺,如久病、危重病患者,突然出现颧颊鲜红如妆,或如涂油彩,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而肺病若见赤色,多属难治。

[异常征兆]面色发黄。

[疾病先兆]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虚证、湿证。多因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所致,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所致,或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所致,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所致。

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因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尽黄,称为黄疽,多由脾胃、肝胆湿邪阻滞,或瘀血内停日久等原因,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

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称为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或瘀阻日久而成。

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者,称为阳黄,为肝胆湿热蕴蒸所致。

发病急骤,面目深黄,伴高热神昏,发斑吐衄者,称为急黄或瘟黄,因感受时行疫疠所致。

[异常征兆]面呈白色。

[疾病先兆]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淡白无华,口唇、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为营血不足之征;面色白而虚浮,称为白光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

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

着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异常征兆]面呈黑色。

[疾病先兆]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险肾经之本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肾为水脏,阳虚水饮不化,水气上泛,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肾精亏耗,或阴火内戕,或瘀血内停日久,均可见黑色。

面色黛黑,肌肤甲错,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面色黑而干焦,提示肾精久耗。

面黑如煤,环口黧黑,为足少阴肾经之气绝。

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色黑而暗淡,多为阳衰阴盛之候。

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二、面部形态

[异常征兆]面部浮肿是指面部皮肤肿胀、光亮,按之凹陷不起。

[疾病先兆]浮肿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如头面水肿,肿势较速,继则上下肢和腹部肿者,为阳水,多因肺气失宣,三焦壅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而肿势较缓,下半身先肿,继则胸腹头面肿者,为阴水,多因肺脾肾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异常征兆]面削颧耸。

亦称面脱,是指面部肌肉消瘦,两颧突出。

[疾病先兆]多为营养不足,体内精血极度消耗的表现。常见于各种慢性病的危重阶段,常伴有大骨枯槁,大肉尽脱。亡阳虚脱时,也可见此症。

[异常征兆]颜面抽搐。

是指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的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

[疾病先兆]一般多为风痰阻络,肝风内动所致,也有血虚受风而致的。

[异常征兆]口眼歪斜面部一侧肌肤不仁,肌肉弛缓,健侧紧急,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目不能闭合,鼓腮时口角漏气,饮食语言不利,口眼向健侧歪斜。

[疾病先兆]多由风邪中络,或肝风内动、风痰痹阻经脉所致。

[异常征兆]颜面疔疮是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征为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形如钉状,病情发展,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剧烈。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如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两眉梭的,叫眉棱疔;生在眼胞的,叫眼胞疔;生在颧部的,叫颧疔;生在颊车的,叫颊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疔;生在人中两旁的,叫虎须疔;生在口角的,叫锁口疔;生在唇部的,叫唇疔;生在颏部的,叫承浆疗等等。

[疾病先兆]多因脏腑蕴热,火毒结聚而成,或感受火热之气,或昆虫咬伤,经抓破染毒而生。

[异常征兆]颜面热疖以夏季及小儿患此多见。表现为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肿痛,但无根脚,范围有限,随见脓头,自溃流脓而愈。

[疾病先兆]多由感受暑热,不能外泄,阻于肌肤之间而成。

[异常征兆]面部粉刺指面部起碎疙瘩,形如粟米,色赤肿痛,挤破流出白色粉汁。

[疾病先兆]多由肺经血热所致。

[异常征兆]面部雀斑雀斑生于面部,色淡黄,碎点无数。

[疾病先兆]由热郁孙络,风邪外袭,逐渐形成。

[异常征兆]面部黑痣黑痣生于面部,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肤高起一线,有自幼生的,也有中年生的,无痛苦感。

[疾病先兆]多由孙络之血凝滞而成。

[异常征兆]面部白斑在儿童面部,浮现淡白色、如小指头至拇指头大的圆斑,呈单发或多发。

[疾病先兆]乃是患蛔虫病的征象。斑大,表明蛔虫多;斑小,表明蛔虫少。

[异常征兆]面部粟疹在儿童前额或两颧部,散布着碎米样大、顶端钝的白色粟疹。

[疾病先兆]为有蛔虫病的一种征象。粟疹多,表明蛔虫数多;粟疹少,表明蛔虫数少。

另外,日本医生研究发现,人的相貌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结核型此型人以脸细长,下巴瘦而窄,两眼瞳孔间隔近为特征,这种人易受结核菌的侵袭,特别是呼吸型体型同时具有结核型面容的人易患肺结核。

(2)肾脏型此型人以脸长而窄,瞳孔间隔宽为特征,此型人易患肾炎。

(3)溃疡型(内脏下垂型)此型人的面容介于前两型之间,瞳孔间隔不宽不窄,只是以眼窝下陷明显为其特征。此型人胃溃疡的发病率高。

(4)恶性贫血型此型人整个脸大而宽,脸下部更宽,下巴呈锐角,两瞳孔间隔异常宽,鼻根部和上唇之间距离短,面色发青或为苍白色,多数面色不好。

(5)胆囊型此型人以脸宽而圆,下巴稍圆,瞳孔间隔窄为其特征。当面色红润,红中带黑紫色倾向时,易患胆结石;面色苍白时,为肾脏系统有病的表现。

还有.哥伦比亚《万花筒》周刊曾刊登一篇题为“望你一眼就可使你康复”的文章,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在面部均有其投射区,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疾病,只要你对照镜子,看看图中所示的某个部位有无皱纹、斑点即可,如有,表明所在部位的对应器官可能有疾病侵犯。

(1)皱纹和斑点,表明机能失调;(2)面部小疙瘩,表明所在部位病菌侵入血液;(3)黑眼圈,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问题;(4)虹膜黄染,表明肝脏有毛病。

附:面部望诊分属部位图解

1.膀耽、子宫区:在前额上部的正中处,与发际接近。

2.右卵巢、右睾丸区:在前额的右上部,右眼瞳孔直上,发际一横指处。

3.升结肠区:额角外上方,发际下二横指的颞区。

4.输尿管区:在前额中部,印堂穴直上M横指处。

5.横结肠区:在前额下部,两眉上一横指处,呈一带状区。

6.右肾区:在右眼球直上的眼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