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6862300000017

第17章 吃对了,让血糖四平八稳(2)

(1)蛋白质按成人每日每公斤目标体重计0.8~1.2克,约占总热量的15%。

(2)脂肪量可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克,占总热量的30%~35%以下。

(3)碳水化合物量是按总热量减去蛋白质,脂肪提供的热量之和换算,约占总热量的50%~65%。

例如:一个体重为50千克(100斤)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000千卡,那么其碳水化合物所占的能量就是2000×60%(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比例为50%~65%,这里取中间值)=1200千卡,而每1克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为4千卡,那么1200÷4=300克,这就是每天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如果按主食大约含80%的碳水化合物来计算,那么一个50千克的中等体力劳动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需要的主食量就是300÷80%=375克(约7两主食)。

注意: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

计算每日所需食品交换份“食品交换份”是营养学上的一个概念,其最大的优点是,同类食物或营养素含量近似的食物间可以相互交换,这为患者选择食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食品交换份”是指凡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食品交换份”。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算得自己每天所需能量为1500千卡,那么,他所需的“食品交换份”份数为1500÷90≈16份。那么,这位糖尿病患者一天需要吃16份含90千卡能量的食物量。

类别重量和能量

谷薯类每份重量25克,能量90千卡

蔬菜类每份重量500克,能量90千卡

水果类每份重量200克,能量90千卡

大豆类每份重量25克,能量90千卡

奶制品每份重量160克,能量90千卡

肉蛋类

肉类:每份重量50克,能量90千卡

蛋类:每份重量60克(一个鸡蛋大小),能量90千卡

坚果类每份重量15克,能量90千卡

油脂类每份重量10克(约一汤匙),能量90千卡

每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90千卡,但其重量可以不同。例如,1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相当于米面25克、绿叶蔬菜500克、水果200克、牛奶125毫升、瘦肉50克、鸡蛋50克或油10克等。

如果将食物分成四大类,每份食物所含的热量大致相仿,约90千卡,同类食物可以任意互换。具体食物的“分量”如下(重量均指生重):

同类食物之间的互换

食物按照其来源及营养成分的不同分为4大类(谷薯类、菜果类、肉蛋类、油脂类)8小类(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大豆类、奶制品、肉蛋类、坚果类、油脂类),同类食品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大体相当。同一类当中的不同种食品可以按照“食品交换份”相互交换而热量保持不变,例如,在谷薯类当中,50克大米可以和50克白面、50克玉米面、50克干粉条及6~8块苏打饼干相互交换;在肉蛋类当中,50克瘦猪肉可以和1个鸡蛋、100克鱼虾、100克豆腐干、250克豆腐相互交换。

不同类食物营养素含量相似互换不同类食物当营养素结构相似时,也可以互换,例如,25克燕麦片可以和200克橘子互换,它们所含热量、碳水化合物基本相近。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25克主食和200克苹果可以等值互换。

50克瘦肉和100克豆腐可以等值互换。

10克花生油与50克瘦肉可以等值互换。

500克蔬菜与200克苹果可以等值互换。

生熟食物互换

食物煮熟后其重量会发生很大变化,本书所介绍的食物量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生重。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称量的是熟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制备饮食时应了解膳食的生熟重量互换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以下列出3种食物生熟重量关系,供参考。

1两大米:生重50克,熟重(米饭)130克。

1两面粉:生重50克,熟重(馒头)75克。

1两肉食:生重50克,熟重35克。

注意进餐的顺序

有的糖尿病患者感觉疑惑:明明已经很严格地安排饮食,可还是无法将血糖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外,专家认为,进餐顺序不正确是糖尿病患者无法使血糖平稳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用餐顺序为: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吃完主食再吃肉类,最后喝汤。

先吃蔬菜是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饱腹感,并使其主食的摄入量减少。而一些肉类含高脂肪、高热量,应该放在主食之后食用最佳,是由于蔬菜和主食已经使糖尿病患者感到饱胀,在此基础上食用肉类,自然就减少了脂肪的摄入量。如果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先喝汤,虽然能很快的产生饱腹感,但也会很快产生饥饿感,最后只能通过加餐或多吃些其他的零食充饥,很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是将汤留到最后喝,喝汤时应撇去汤面上的油。另外,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可在两餐中间吃适量的水果,但不宜喝果汁。

细嚼慢咽好处多

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基本上都是经过严格计算而得出的固定值,如果不经过充分的咀嚼,便会影响其营养的成分吸收,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消化问题或营养不良现象。

研究发现,食物在口腔内反复咀嚼时,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可以延长食物的咀嚼时间,还可以反射性地刺激胃液分泌,使食物充分的与唾液混合。这样食物到了肠胃才能更好的吸收,也可以延长进餐时间,达到饱腹感。

细嚼慢咽还能令糖尿病患者吸收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并且随着咀嚼时间的增长,食欲也会下降,这一现象与大脑中负责食欲的部位有关,当它接受到从舌头等部位传来的多次相同的刺激后,就会变的迟钝,使人食欲下降,不至于一次进食太多食物,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十分有利。

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口饭咀嚼30次左右。刚开始改变咀嚼速度可能会有点难度,但只要坚持,慢慢就能成为习惯。

少量多餐,缓解饥饿感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初期,总觉得吃不饱,甚至饥饿难忍,不得不通过增加进食量来缓解。这对于病情极为不利,易使其加重。怎样才能既很好地控制血糖,又容易渡过饥饿关呢?

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饥饿感本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经过治疗后病情改善了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另外,刚开始饮食治疗,食量比原来明显减少了,胃肠道可能会不适应,但是适应几天后饥饿感就会慢慢减轻,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千万不能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就放弃饮食治疗。如果感觉饥饿,最好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

少量多餐具体操作如下: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可以补充一些含糖类低的食物,如白菜、菠菜、油菜、圆白菜、芹菜、冬瓜、南瓜、黄瓜、魔芋、韭菜、青椒、绿豆芽、莴笋、茄子、菜花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食用菌类,如蘑菇、香菇、木耳等,以饱腹充饥。如果平时喜欢吃的某种蔬菜含糖量高,饥饿时想吃又担心使血糖升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含糖量高的蔬菜洗净切碎后放入水中煮15分钟,将水倒去,然后加水再煮,这样重复3次,碳水化合物溶于水中,菜里的糖含量就大大降低了。然后把菜加适量的油、盐等烧熟,饥饿时可当副食食用。

减少糖分摄入的方法

单糖和双糖进入人体以后,可被直接吸收进血液,使血糖升高,还会导致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影响,使得病情更加严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减少或禁忌单糖和双糖的摄入,下面是日常饮食中减少单糖和双糖摄入的小窍门,供糖尿病患者参考:

(1)烹调时不加蔗糖。

(2)用人工甜味剂制品代替糖制品。

(3)选用无蔗糖麦片。

(4)不大量食用蜂蜜。

(5)饮用咖啡和茶时不加蔗糖。

(6)不喝富含蔗糖的饮料。

(7)在三餐正常摄入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饼干之类的零食。

(8)饮用无糖酸奶,饮用鲜牛奶时不加蔗糖。

(9)不用或少用奶油和黄油。

(10)不吃或少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

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些水果

水果主要含果糖,其甜味明显,但生糖指数(是指每一种食物吃进去以后,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并不高,且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只要能控制好水果的量和时机,适当吃些水果是非常有好处的。

吃水果的时机

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较好时可以吃。

吃水果的时间

(1)通常选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或是睡前。

(2)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

吃水果的数量

每日可摄入100~200克,并减去相应热量的主食(如吃200克苹果,要减去主食25克)。

水果的选择

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不宜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此类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100千卡。

糖尿病患者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不宜吃水果:

(1)血糖过高不宜吃,空腹血糖超过200毫克/分升。

(2)餐前餐后不宜吃,只在两餐之间吃。

(3)含糖量高不宜吃,干果比鲜果多,吃的量也限制。

(4)不交换不宜吃,水果多吃可与主食交换。

(5)不监测不宜吃,有监测条件时,应在吃水果前后进行监测,可以更好把握血糖值。

学会健康吃零食

得了糖尿病并不等于和零食“绝缘”了,关键要了解所吃的零食,并掌握一定的量。聪明的病人既能控制病情,也能享受吃零食的乐趣。

所谓“零食”,其实包括很多种食品,对于蔬菜类零食,比如黄瓜、西红柿,是不需要严格控制的;水果类,如杨桃、猕猴桃、火龙果和柚子等对血糖影响不大,可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适当吃,比如一个苹果可以一天分2~3次吃;米面类,如饼干,可以在正餐主食不够的情况下吃点,但每次不超过半两,一天2~3次;坚果类,由于所含油脂多,也会引起血糖升高,每天进食不应超过1两(包括壳的重量);油炸类,如薯片等,这类食品对正常人来说也是不健康食品,糖尿病人就更不建议吃。

注意:监测进食后2小时血糖及餐前血糖,以观察零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此外,在吃零食后还要相应减少正餐的热量,以保证血糖正常。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就是血糖异常后引起代谢异常,所以如果患者想增肥就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好,而控制血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饮食。

糖尿病不分胖瘦,不控制饮食都会导致血糖失控。

当然,对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在总热量上并没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那么严格,可适当放宽,以求达到标准体重。如果消瘦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得较好,可适当增加饮食,特别是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达到增重而不使形体肥胖,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一旦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后,则不宜继续增加热量的摄入。

下面是消瘦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供患者做参考:

(1)在增加热量摄入的同时,还要增加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热能可以按照30~35千卡/公斤体重,蛋白质按1.2克~1.5克/公斤体重的比例给予。适当增加瘦肉类、鸡、禽蛋、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但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2)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铁质,动物类食品与植物类食品同时选用,可促进铁质的吸收利用。

(3)少量多餐,保证设计的膳食量能够充分摄入。

(4)监测体重,一旦体重恢复至正常应调整饮食至正常水平,不要导致体重超重而矫枉过正。

少吃糖,更要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少吃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容易使血糖升高的甜食。除了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避免多吃的东西就是盐。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盐的主要成分)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糖尿病患者吃的过咸不但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眼底及心脏负担,促使或加重血管并发症,而且还能激活和提高小肠内葡萄糖分解酶的活性,使糖的吸收加快,导致餐后血糖上升。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以4~5克为宜,如伴有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等疾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4克。需要注意的是,酱油也含盐(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或不吃。还有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腌制的菜,腌制的菜放食盐较多,更容易造成摄盐过量。

饮酒宜少不宜多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除提供热量外,无任何营养价值。过量饮酒还会抑制食欲,加重营养缺乏,打乱和干扰了饮食计划,抑制糖异生作用,使那些正注射胰岛素或服用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诱发低血糖,也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原则上不宜饮酒,但有的患者好饮酒,一时要戒掉有些困难,那么最好是控制饮酒量。

糖尿病患者的饮酒量规定:葡萄酒每次不超过1O0~15O毫升;啤酒不超过350毫升,不饮白酒。上述酒量约相当于主食25克,应从饮食计划中减去,每周饮酒不超2次。饮酒时要进餐,避免发生低血糖。

除了控制量,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酒,还须符合以下几点:

(1)血糖控制良好,无其他重要脏器的慢性病和糖尿病并发症。

(2)不注射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3)肝功正常。

饮水少量多次

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因此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样才能减少排尿的次数。其实,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也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升高所致。当血糖控制下来,也就自然不感觉到口渴了。换句话说,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口渴问题,是控制血糖而不是限制饮水。

喝水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有时会使病情加重,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