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6833100000035

第35章 权篇(2)

秦国在长平向赵国军队发起进攻,大败了赵军,随即班师回国。然后又派使者向赵国索取六座城池,作为讲和的条件。赵国不知如何是好。楼缓刚从秦国回来,赵王就与楼缓商量说:“给秦国六城会怎么样?不给又会怎么样?”楼缓推辞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事。”赵王说:“虽然如此,你也谈一下你自己的意见吧。”楼缓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的母亲吧?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生病死了,妻妾中为此自杀在房中的有十六人。他的母亲听说后,一声不哭。奶妈就说:‘哪里有儿子死了却不痛哭的人啊?’他母亲说:‘孔子是个贤人,被逐出鲁国,别人都没有跟随他去。如今我儿子死了,为他而死的妇人就有十六个,这说明他生前对于长者不够尊重,而对妇人过于宠爱。’从母亲角度而言,是个贤者;从妇人角度看,就难免被认为是个妒妇。所以,同样一句话,说的人不同,其心理也就不一样了。如今我刚从秦国回来,说不给六城,就不是在为大王考虑;说给六城,就怕大王要认为我是在为秦国考虑了。所以不敢答对。如果让我为大王考虑的话,不如把六城给了秦国。”赵王说:“好!”

虞卿听说后,进来面见赵王,赵王把楼缓的话告诉了他。虞卿说:“这不过是遮掩之辞罢了。”赵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虞卿说:“秦国攻打赵国,是因为军队疲惫了才退兵的呢?还是他还有足够的力量进攻,却因为爱怜大王而不再进攻的呢?”赵王说:“秦国进攻我国,是不遗余力的,必然是因为疲惫了才退兵的。”虞卿说:“秦国用尽力量攻打无法战胜的赵国,疲惫而归。大王又将他不能攻取的土地送给他,这是帮助秦国攻击自己呀。明年秦国再来攻打大王,大王就没有办法自救了。”

赵王将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虞卿能够完全知道秦国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目标吗?假如他真知道,这六城不过是弹丸之地,却舍不得给,使得秦国再来进攻,大王能够不割让腹地去讲和吗?”赵王说:“真的听了你的话,把六城割给秦国,你能肯定来年秦国不再进攻我国吗?”楼缓回答说:“这不是我敢承担的责任。过去韩、魏、赵三国都与秦国交好,互相亲善,如今秦国放过韩、魏两国单单进攻赵国,说明大王亲善秦国不如韩、魏两国。现在如果我为您调解因为有负于秦国而招致的进攻,打开关防,互通友好,又与韩、魏相亲善。但等到明年,大王唯独没有取悦于秦国,之所以这样,必然是不如韩、魏两国对秦国侍奉周到。我怎敢保证秦国不再来进攻赵国呢!”

赵王又将楼缓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楼缓说不讲和,来年秦国还要进攻赵国,只有割让腹地去讲和。现在又说,割让六城他也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赵国,那么割地又有什么用呢?来年再进攻,又割让他们无法攻取的土地去讲和吗?这是自杀的办法啊!不如不讲和!秦国虽然善于攻战,但他无法取得六城;赵国虽然不善于守卫,也不至于失去六城。秦国疲惫而归,必然会罢兵。我们用割六城的办法交好其他诸侯,以攻击疲惫的秦国,这就使我们失去了一些土地,却可以从秦国得到补偿,我国还能获得一些利益。为什么坐而割地,削弱自己,壮大秦国呢?如今楼缓说:‘秦国与韩、魏友好而只攻赵国,必然是大王侍奉秦国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年年割六个城池去侍奉秦国,坐等赵国的土地被割让完毕啊!明年秦国再要求割地,大王还给他吗?不给,就是白白丢了前面割让的土地,让秦国抓住寻衅的借口;给他们,那又无地可给了。古话说:‘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如今赵国对秦国俯首帖耳,秦军不受什么损失就得到许多土地,是壮大秦国而削弱赵国啊!以越发强盛的秦国,来割取日益弱小的赵国,他们会中途罢手吗?秦国犹如虎狼之国,没有礼义之心,他的欲望永无止境,而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用有限的土地,去满足没有止境的欲望,其结果必然是赵国的彻底灭亡。所以说楼缓的话是遮掩之词。大王一定不要将六城割给秦国。”赵王说:“好啊!”

楼缓听说后,又去见赵王。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了他。楼缓说:“不是这样的。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结为怨仇,天下人都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可以依附强国进攻弱国。如今赵国的军队被秦军围困,天下要祝贺的战胜者,必然是秦国。所以不如马上割地求和,以疑惑天下人,安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人将借着秦国的怒气和赵国被打败的机会瓜分赵国。灭亡赵国哪里只是秦国的企图呢?大王赶快作出决断,不要再犹豫了。”

虞卿听说后,又去见赵王说:“危险啊!楼缓来就是为了秦国啊!赵国军队被秦国打败,又割地求和,这样使天下愈发疑惑。谈什么安慰秦国呢?不是向天下人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吗?况且我说不要给秦国六城,并不是一定不给。秦国向大王索取六城,而大王拿六城去贿赂齐国。齐国是秦国的仇敌,得到大王六个城市,必然会拼全力向西攻击秦国。不用等到众人争论结束,齐王就会按大王的请求去做。这样的话,大王虽然给了齐国土地,却会从秦国得到补偿。一举结下韩国、魏国、齐国三国之亲,而与秦国分道扬镳。”赵王说:“好啊!”于是派虞卿出使东方去见齐王,与齐国商量共同对秦的事,虞卿还没有从齐国回来,秦国来的使者已经到了赵国。楼缓听说后,立即逃走了。

议论割地求和的坏处,从来没有像虞卿说得这样痛切畅快的。

在这里虞卿对赵王的游说,实际上就是与楼缓的一次谋略之辩。虞卿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陈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了利弊,其话语更具震慑力,由此取得了赵王的认同。

东方朔正话反说救命人

在游说过程中如何依据权宜局势、随机应变地选择恰当的说辞是游说者必须具有的才能。

有些话,直接说可能会使对方不能接受,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反面说起。

汉武帝刘彻有位乳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奶娘。这位乳母在宫外犯了罪,被官府抓了,并禀告汉武帝。汉武帝心中十分为难,毕竟是自己的乳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自己是她用乳汁养大的。但是,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如果不处置她,有失自己天子的尊严,以后何以君临天下。思来想去,汉武帝决定以大局为重,依法处置自己的乳母。

乳母深知汉武帝的为人,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便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求东方朔能够帮自己一把。

东方朔也颇感为难,他想了想说:“办法也有,但必须靠你自己。”

乳母急切地问:“什么办法?”

“就在你被抓走的时候,要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你也许还有一线希望。”

乳母虽不解其中玄机,但还是点了点头。

当传讯这位乳母时,她有意走到武帝面前向他辞行,用哀怨的眼神注视着武帝,几次欲言又止。汉武帝看着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心想赦免她,又苦于天子金口玉言。

东方朔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知道时机成熟了,便走过去,对那位乳母说:“你也太痴心了,如今皇上早已长大成人,哪里还会再靠你的乳汁活命呢?你不要再看了,赶紧走吧。”

武帝听出了东方朔的话外之音,又想起了小时候乳母对自己的百般疼爱,终于不忍心看乳母被处以刑罚,遂法外开恩,将她赦免了。

东方朔一番反弹琵琶终于救了乳母,同样齐国的晏子也深谙此道。

一次,一个马夫杀掉了齐景公最爱的一匹老马。因为那匹马实在太老了,又得了一种怪病,马夫怕那匹马把疾病传染给其他马,便擅自做主,将老马杀了。

哪知,虽是匹老马,在齐景公的眼中却仍是他的爱物,毕竟那匹马跟随他那么多年,多少次随他出生人死,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被人擅自杀掉了。景公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左右绑了马夫,他要亲自杀了马夫为自己的爱马报仇。

那名马夫没想到自己尽职尽责,一番好意竟惹来了杀身之祸,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晏子在一旁看见了,急忙拦住齐景公:“大王不必着急,你就这样杀了他,他连自己犯了什么罪都不明白便送了命,太便宜他了。臣愿替大王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啊!”

齐景公一听,言之有理,便答应了晏子。

于是,晏子走近马夫,装作气急败坏的样子,用手指着马夫,厉声说道:“你可知你犯了什么罪?”

“不,不知道。”马夫早已站立不住,浑身颤抖着说。

“第一,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了。虽然那匹马又老又有病,但它是国君的马。就冲这一点,此罪当死。”

“第二条,你使我们的国君因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之人,此罪当死。”“第三条,你使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养马之人,此事必会遍传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第四条,……”晏子还要接着往下说,但齐景公早已坐不住了,连忙打断晏子:“不必说了,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一个不仁不义之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马夫得救了。

所谓“量权”,就是指根据所称物体轻重而变换砝码,引申为谋臣说客在游说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选择适当的说服方法。以上两个例子当中,无论是东方朔还是晏子,都是在揣摩到君心的基础上,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达到了劝说的效果,从而救人一命。

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要视对手的实际情况而采取能让对方接受的游说方法。鬼谷子说:“成义者,明之也。”成义,指提出主张,说明道理,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清楚,并要有事实验证,才会有说服力。陈圆圆就是通过陈清事实,摆明观点,说明道理,才保住自己性命的。

面对眼前美女,李自成寻思着:当年吴三桂、刘宗敏就是为了争夺陈圆圆而闹得满城风雨,这种“祸水”千万留不得。于是下令:将陈圆圆拉出去勒死。

不待卫士们动手,陈圆圆自己站了起来看了李自成一眼后,冷笑一声转身就走。

李自成大喝道:“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又跪下,说:“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

“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

“孤怎么会畏你?”

“大王,小女子也出身良家,坠人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初被皇帝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爷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问住了,只好抬抬手:“你且起来说话。”

陈圆圆给李自成磕了头,说了声:“谢大王!”然后站起来:“就是为大王计,大王杀小女子也实为不智。”

“怎么不智?”

“小女子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打算?”

“就算孤有这种打算,那又如何?”

“大王是想平安撤走呢,还是想被追袭而奔呢?”

“当然想平安撤走,又当如何?”

“大王,吴总兵为先锋,兵势甚锐,小女子听说他正向京师进逼。小女子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于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趋利避害,请大王三思。”

陈圆圆的话触到了李白成的心病,他不由身子前倾,问道:“你果真能使吴三桂滞留京师吗?”

“大王想必知道,吴总兵降而复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杀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更大的复仇心,以致日夜兼程,追袭不休。大王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指天立誓,千方百计也要使他滞留京城,不再追袭。”

“好!孤王相信你,留下好了。”

至此,李自成终被陈圆圆说服了。

那么,威镇四方、权倾一时的李自成,是如何在这杀与不杀的辩论交锋中,被弱女子陈圆圆说服的呢?

首先,陈圆圆的陈辩是以“实际”出发的。当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吴三桂进逼京城,李自成准备撤离;李白成的决策地位与高傲心理;陈圆圆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难堪处境。

尽管死去的人没有一个逃回的,但人到死时总想活。当李自成下令勒死陈圆圆时,陈圆圆的求生本能,使她机智地选择一“看”二“笑”刺激李自成高傲的自尊心:“你冷笑什么?”

接着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用“想不到”三个字作悬念,道出“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以进一步用“激将法”,激出一番解民倒悬、解救无辜的道理来。

通过这番身世自述和解救无辜的陈辩,他们有了相容的心理基础,李白成叫她“起来说话”了。

其次,陈圆圆的陈辩也是回到实际中去的。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替对方打算,说明杀她无益,留她有利——可让吴三桂滞留京师,不去追袭,医治了李自成的心病;加之她“指天立誓”,信誓旦旦,李自成终于被感动、被说服了。

甘茂佞言避谗惑

鬼谷子在《权篇》中提到的五种运用语言游说的技巧中,第一种便是佞言。佞言是指在摸清对方心理的基础上,强调共同点,采用巧妙的言词,取得对方的信任。甘茂出争韩国,为保后顾无忧,便使用佞言的方式,与秦武王订下了息让之盟,终于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并攻下了韩国宜阳城。

秦武王雄心勃勃地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说:“要攻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魏王那里,我可以前去游说。”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搞小动作,到时攻韩不成还会丢了性命。于是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已同意出兵,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放弃攻打韩国为好?”秦武王得不到要领,亲自赶到息让这个地方,找到甘茂,问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甘茂说:“战胜韩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要消耗很多财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的。如果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是要前功尽弃吗?”“有你主持带兵打仗的一切事务,还担心什么变故呢?”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

“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跟孔子的门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了人,有人去报告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你的儿子曾参杀人啦!’曾母仍旧不相信儿子会杀人。第二个人刚走,第三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犯了大罪,官府来捕人啦!’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谣言,吓得扔下梭子躲了起来。”“左丞相对寡人讲这个故事,与出兵夺取韩国有什么联系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道理很简单,”甘茂解释说,“如果我率领千军万马离开大王身边去攻打韩国,说我坏话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万一大王也像曾参母亲那样听信谗言,我的后果可以不去说它,夺取韩国的大业一定也会付之东流了。”秦武王想了想说:“为了让你带兵作战,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不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如若不信,可以给你写个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