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6832700000036

第36章 政治领袖(4)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南非终身名誉总统。为了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制度,他曾领导南非人民经过了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他被妄加以非法组织罪、判国罪判为终身监禁,为此,他成为世界上囚禁时间最长、最著名的英勇不屈的政治犯。因其在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于1918年6月18日出生于南非姆巴色河略小村姆韦索。当酋长的父亲给他起名为“罗利赫拉赫拉”,意为捣蛋鬼。他的母亲是位富有个性而高贵的女人。“捣蛋鬼”刚学会说话时,父亲因顶撞白人地方官,一夜之间失去名利,结束了家庭世袭酋长的历史,举家迁往别处过起了普通黑人家庭的生活。

曼德拉9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父亲临死前把他托付给大酋长大卫·达林戴波。因他父亲生前对大酋长有恩,大酋长又有权有势,便收留了曼德拉。曼德拉生活在大酋长的大皇宫里,耳濡目染,慢慢地从那里了解了自己国家的历史,知道了是白人霸占了黑人的土地,造成了黑人各族纷争的现状。这时候,曼德拉就暗暗立志要拯救自己的国家。

16岁时,曼德拉考入克拉克伯里学校,3年之后,他来到南非最大的学校——希尔德敦学校读书。1939年,他又如愿成为黑尔堡大学的学生。黑尔堡大学是南非唯一的高等教育中心,也是整个非洲黑人学者们的学术圣地。但曼德拉的学士梦不久便因违抗校长的旨意而破碎了——他被学校开除了。

回到大酋长皇宫的曼德拉,为了逃避酋长为他包办的婚姻,并逃避酋长为他准备的成为酋长的政治命运而不得不无奈地出走,开始独闯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富裕且有地位的律师,于是通过半工半读,他获得了南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43年,曼德拉考入了南非第一流的威特沃斯兰德大学法律系。不久,他在非洲人国民大会活跃分子西苏鲁的帮助下,开始在一家法律公司当学徒。可以说,结识西苏鲁是曼德拉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西苏曼使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曼德拉拨开眼前迷雾,开始直面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身为南非黑人,意味着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永远离不开政治。处在黑人遭受着非人待遇的大环境下,种族隔离迫害的残酷现实终于激起了曼德拉满腔的革命热情,自此他决心要改变这个世界。这意味着,他将放弃悠闲的乡村生活,放弃他当律师的梦想,他将在一个世代由白人垄断政治、军事和教育的殖民统治下,受尽痛苦与磨难,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那时,进行一场革命的基本条件几乎完全没有:一无所有的百姓们表现得异常谦卑和顺从;广阔的地理条件阻碍了信息沟通。期望进行一场种族战争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是令人厌恶的。

在这种情况下,曼德拉采取了非暴力抵抗的策略。1944年,他加入了非洲国民大会(非国大)青年团,开始投向消极抵抗运动中,他坚持反对迫使黑人永远处于奴役地位的法令。1948年,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在“叛国罪”预审期间,曼德拉与温妮这位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结婚。曼德拉十分感激温妮在他身陷法庭和感情纠纷时给予他“甘露似的爱”。因为这已是曼德拉的第二次婚姻,他的前妻因不堪忍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与曼德拉离了婚。

1960年3月21日,南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政府对手无寸铁的黑人群众进行了大屠杀,他们打算对所有的反叛者进行残酷镇压,包括“非国大”在内的大部分黑人自由组织都被取缔了合法地位。被禁止的“非国大”,在曼德拉的倡议下,经过内部讨论,最后决定由曼德拉承担起“民族之矛”的组织任务。它打响了南非黑人武装反抗白人种族主义暴行的第一枪。

1964年,南非法庭以叛国罪,判处曼德拉终身监禁,这时的他只有46岁。对于任何一位政治家来说,这个年龄无疑是黄金时期的开始,而曼德拉却身陷囹圄,在素有“死亡岛”之称的罗本岛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牢狱生活。

几十年单调无望的日子,肉体上的鞭挞、生理上的痛苦,乃至心灵上的压抑与摧残,都没有压垮这位钢铁战士。在狱中,他战胜了自己内心的黑暗和怯弱,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自由人,重新在蓝天下昂然踏步于青草地上。曼德拉对付监狱迫害的主要方式,就是把这座冷酷的监狱变成一所坚持政治斗争的“岛上大学”。曼德拉带领狱友们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抗争着,把狱中斗争视为整个民族解放运动的缩影。为了维护人性的尊严,事无大小,包括穿长裤和开矿时戴墨镜,以及学习的权利和伙食平等,他都努力争取。当时光的长河悄悄地流进上世纪70年代时,南非当局惊诧地发现,曼德拉没有在罗本岛这个地狱中沉寂,相反地,这座地狱却在曼德拉等政治犯的手中变得有生气了,甚至许多白人看守都被软化了。为此,狱方不得不频繁更换看守。曼德拉和战友们经历狱中生活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坚强、沉着了。

当曼德拉被封锁在铁栅高墙、昏灯如豆的罗本岛时,狱外要求释放曼德拉的呼声已响彻全球,他被树立为反种族主义斗争的国际英雄。从他被捕那天起,他的妻子温妮就为他的获释不停地奔波。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为释放曼德拉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缘无人能及,难怪有人称曼德拉为“全球总统”。

1990年2月,德克勒克总统宣布取消对“非国大”等组织的取缔命令,宣布无罪释放曼德拉。这位曾倡导开展武装斗争,并担任“民族之矛”首任总司令的“非国大”军事家和战略家,自由后首先向白人伸出橄榄枝,要求面对面的政治谈判,使南非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传奇中走到世人面前的曼德拉,没有令众人失望。他继续以超人的毅力为新南非的诞生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991年底的民主南非大会揭开了多党制宪谈判的帷幕,南非终于走上政治解决之途。1992年,南非政治民主进程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

1993年,多党制宪谈判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突破——《过渡宪法草案》被各派领导人签署通过!南非开始向一个没有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新时代过渡。为此,曼德拉与德克勒克两人共享了1993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的全国大选中,曼德拉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前总统,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这位坚定的黑人反种族主义者,与仇视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白人政敌携手共理国政。

离开总统府后,人们并没有因为曼德拉的卸任而降低对他的期望,而他本身闲不住的个性也使他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曼德拉基金会成立后,他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和帮助解决艾滋病问题这两个项目上。

曼德拉的努力已经硕果累累。在南非最贫困的东开普省,基金会和当地教育部门合作,改造和新建了15所“曼德拉学校”,学校有了新教室、新办公室、新厕所,孩子们有了教材,空荡荡的图书馆有了书籍,而且,那些穷人的孩子第一次在学校里看到了电脑,接触了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