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6832600000040

第40章 战火弥漫,玄机种种——解读枪林弹雨中世界战争之谜(5)

诺曼底虽然以盟军的胜利告终,但那次战役中究竟牺牲了多少人仍然是一个谜。据英国媒体报道,当时的战斗情形相当混乱,那些被炮弹和炸弹炸得支离破碎的尸体永远都不可能得以辨别。很多士兵落水失踪了,那些负责清点伤亡人数的士兵也被打死了,一切记录都已经不可靠了。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此役,盟军共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万人。海军损失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48艘其他舰船。德军伤亡7.3万人,被俘4.1万人,共损失11.4万人。历史学家表示,最为权威的死亡人数统计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即使是现在,这一片曾经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土地仍然时不时发现一些战士的遗骸。

对于联军伤亡人数的估算不尽相同,但是大都估算有2500人至5000人在那天牺牲。英国朴次矛斯的诺曼底登陆历史博物馆的网站上记载:据估计,有2500名联军士兵牺牲。位于美国战争历史中心的纪录是:有6036名美国士兵伤亡,其中包括失踪的和受伤的。而华盛顿的遗产基金会的统计是:有4900人死亡。

为了削弱德军的防卫,同时还有超过1.9万名的诺曼底平民在联军的大规模炮火中丧生。

根据诺曼底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为了给诺曼底行动铺平道路,联军在1944年的4月和5月损失了大概1.2万人。统计德国人的伤亡更加困难。诺曼底登陆历史博物馆表示,虽然数目不知道,但是估计有4万人至9万人。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是以巨大的人员牺牲为代价的,逝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了,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二战中德国为何未能造出原子弹

纳粹德国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几乎所有关心二战史的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德国原子弹计划负责人海森堡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何海森堡没有为希特勒成功地开发出原子弹?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曾企图研制和使用原子弹。此举引起英、美等盟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极大惊恐。幸运的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企图最终未能实现,世界人民因此得以避免一场法西斯的原子弹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就拥有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和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数德国最多。在核裂变研究方面,德国物理学家更是远远跑在美国的前面。早在1938年3月,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就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终于出现了物理学界期待已久的裂变效应。

铀裂变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从原子核裂变中获得无比巨大能量的实验已突破,哪一个国家能够首先把它转为实用,就有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威力无比的原子弹。

1939年4月,德国纳粹召集六位最出色的核物理学家,在柏林秘密讨论利用原子科学成果制造核武器。

同年夏季,德国政府未加任何解释,突然禁止铀矿从它占领下的捷克运出,并且下令封锁一切有关铀的新闻。同时,从苏黎世传出消息:德国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化学工程”,由德国铀学会的物理学家指导,直接对柏林陆军武器部负责。

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德国正在着手研制原子弹。如果数百万的德国队装备上当时绝无仅有的核武器,希特勒就能统治世界或者毁灭世界。为了抢在希特勒的前面赶制出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提请美国当局注意正在日益逼近的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原子弹威胁。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组织制订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命令全力以赴研制原子弹。

1944年底以前,同盟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德国在原子实验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在一篇文章中说,按照德国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德国人本来在1942年就应该能够造出原子弹。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1944年11月23日,当乔治·佩顿将军攻克德国重要的核研究基地——斯特拉斯堡时,美国执行“阿尔索斯”行动的原子谍报人员直奔斯特拉斯堡大学新建的实验室。经过仔细搜查,他们发现了隐匿于此的纳粹德国的铀计划和铀学会有关铀研究最完整的档案。获得的情报资料十分确切地表明,在1942年就有人把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告诉了希特勒,但直到1944年底,纳粹德国在原子弹方面的研制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比之美国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研究人员要落后两年。这使美国领导人确信,来自德国的任何突然的核袭击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这时才彻底消除了当时美国人的忧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纳粹德国在核军备竞赛中,由先进变为落后,而始终未能造出原子弹呢?由于法西斯当局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残酷迫害有独立思考的人,尤其是犹太人,希特勒竟然把整个物理学讥讽为犹太物理学,任意下令逮捕持不同政见的科学家,致使像哈恩、施特拉斯曼、迈特纳、爱因斯坦、赖纳、弗里施这样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纷纷离开德国,逃亡国外。

在原子能研究方面,德国缺乏全面的指导和统一的目标,各单位之间缺少协作。教育部、陆军部、邮政部各搞一套。希特勒满以为胜利在望,对要花长时间的新武器研制不感兴趣。他把相当大的科技力量用来研制“V—2”型导弹,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对原子弹的研制。

同盟国加紧对德国进行空袭,实行闪电般的地毯式的轰炸,迫使德国的研究小组总是不断地搬家,试验设备常常是装上又拆,拆了又装,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角落。1942年11月,美国空军大规模空袭了德国在挪威的生产重水的里尤坎工厂,迫使该厂迁移。在前往柏林的途中遭到游击队的袭击,生产重水的贵重设备和大部分重水彻底破坏。很显然,这场空袭使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遭到了巨大困难。

此外,美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严格到连当时的副总统杜鲁门和国务院的高级官员事前竟毫无所知。新闻检查相当严格,禁止报纸和电台以任何方式泄漏有关原子能的消息。因此,希特勒被蒙在鼓里,完全不了解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希特勒的军需部长阿尔风特·施佩尔战后在纽伦堡被判为战犯。他曾后悔地说,要是他当时得知美国在进行“曼哈顿计划”,他就是上天入地也要想方设法赶上美国人。

正是在以上诸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法西斯德国才未能研制成功原子弹。否则,欧洲的版图,甚至西半球的版图将会大不一样。

失踪了的第三颗原子弹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据说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三颗原子弹,那么这消失了的第三颗原子弹到哪里去了呢?

为了震慑邪恶势力,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日本也迅速宣告投降。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可是有人透露,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光长崎就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如果美国在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那么这第三颗原子弹到哪里去了?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弄清事情的真相。

近年来,真相似乎一点点浮出了水面。其中,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在其回忆录中所透露的细节无疑最具有权威性。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在给马歇尔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对日本的4个原子弹轰炸目标,它们是广岛、长崎、小仓和新潟。到7月底,确定了其中的3个目标。格罗夫斯在他的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兵工厂和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为此美国从一开始就准备了3颗原子弹。

8月6日早晨8时,2架B-29轰炸机从高空进入日本南部工业和军港城市广岛上空,其中一架装载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小男孩”。9点14分,装载原子弹的美机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原子弹从被打开的自动投弹装置落入空中。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广岛上空立刻出现强烈的白色闪光,发出天崩地裂的爆炸声。整个广岛顷刻间变成了人间地狱,25万人几乎同时丧命。

8月9日,美机又按计划对九州的海岸港口城市小仓实施原子弹轰炸。凌晨3点49分,执行投掷原子弹任务的B—29两架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从美国提尼安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起飞。当它们到达小仓上空时,由于天空中有大雾,能见度低,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标,于是决定放弃轰炸小仓,然后飞向第三目标长崎。长崎上空同样是云雾重重,但是这一次飞机是不可能带着核弹返回的,于是临时决定采用雷达轰炸。当飞机做好了投弹预备的时候,空中的云雾忽然散开了,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清朗的大洞,轰炸员果断地把两颗核弹投了下去……

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长崎约有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格罗夫斯在事后听到伤亡人数时说:“这个数字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少得多。”

许多人由此认为,原子弹是投下了,但它们落地之后的情况却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得的:这两颗原子弹中只爆炸了一颗。

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本日10时50分B—29两架,自熊本县天草方向北进,经岛原半岛西部橘湾上空入侵长崎市上空,11时2分投下附有降落伞新型炸弹2个。”这说明当时确实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由于爆炸的这颗原子弹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另一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并没有受到损害。接到报告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由于日本注定将成为战败国,而且帝国大学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国飞机轰炸的破坏,因此日本无法研制原子弹。后来,日本人从关乎民族利益考虑,决定将原子弹交给苏联。

由于苏联已经从参加过美国原子弹试验的英国科学家法拉奇那里得到了美国原子弹试验过程中重要的科技情报,又从日本人手里得到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的实物,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时,爆炸成功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

苏联原子弹爆炸的消息震惊了美国总统杜鲁门,他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自从1938年底,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轰击铀而发生了裂变之后,美国、英国、法国和逃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经过了7年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为此美国动用了50万人,花费了23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开支,对于刚刚在战争中恢复过来的苏联,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美国预言苏联至少需要20年才能造出原子弹。

至此,美国才知道,为什么当初在长崎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与他们预先估计的有如此大的出入,为什么苏联这么快就可以研制出原子弹与他们抗衡……然而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