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6832600000012

第12章 天工开物,天造神设——发现叹为观止的地理奇观之谜(3)

1938年,一位秘鲁飞行员飞经安第斯山脉上空,无意间朝地面看了一眼。令他吃惊不已的是,平时看似无奇的地表线条,竟然变成一幅幅巨大的图案。这位飞行员将其所见公布于世后,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一支考察队来到了纳斯卡高原。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巨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细砾石挖开,向下刻凿十几公分,使之露出黄白色的沙土所形成的沟槽。考察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构图,发现竟然是一只啄部突出的巨鹰图。之后他们在这片大沙漠上相继发现了各种奇异的图形、图案,有三角形、四边形、螺线、平行线等,还有各种植物、动物的图形。有的是带有装饰风格的动物图形。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很像今天飞机场的跑道和标志性的图案。由这一巨画所显示出来的跑道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5公里,有的1公里左右,都很笔直,并且转角和交叉处都棱角分明。

这一惊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图案,例如飞鸟、猴子、蜘蛛、不明植物,甚至鲸鱼等。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45米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是纳斯卡荒原上最动人的动物寓意图形之一。有人认为,这幅图很可能是某个特权阶层的图腾,也许他们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制作了这个图形,而图形中的蜘蛛很可能与预卜未来的仪式有关,但也可能是纳斯卡人崇拜的星座之一。此外还有一幅名字叫鸟图的图案,在纳斯卡荒原上共砌着18个这种鸟图。同时,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那个时代的印第安人从未见过三叉戟图。这又是怎么回事?

纳斯卡地画的发现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惊,也带来了巨大的疑问。在这片大沙漠上,这些神秘的图形究竟是谁画出来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是怎样确定线条方向,又是怎样准确制定出图形各部分的比例的呢?

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古代的纳斯卡人是怎样设计、制造出这些巨大的直线、弧线以及那些动物图案来的呢?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地面上绝对无法看出纳斯卡巨画的形貌。在遥远的古代,纳斯卡地画的创造者又是怎样欣赏自己的杰作呢?

还有,纳斯卡高原图形中所描绘的动物除了兀鹰之外,几乎没有一种是产于当地的,例如:亚马逊河蜘蛛、鲸和猴子等等。在这片荒漠之中,描绘出如此庞大、如此精确而又并不产于当地的动物图形,当地的纳斯卡人又如何能做到?

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可能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地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秋分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某些星座变形的复制品,某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然而,纳斯卡平原上的土著居民的社会发展程度非常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而这幅巨画却表现出高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同时也显示出建造者对几何图形的极高的认识程度。这些都与纳斯卡平原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以设想,土著居民不可能是这些杰作的创造者!而纳斯卡人在秘鲁山区的后代印加人至今还流传着“会飞的物体”的传说,许多出土的纳斯卡陶器和织物的残片上都饰有飞行的图案,包括画着和鸟一样的飞人。那么,是不是曾有地外文明的超智慧生命指点过他们?是不是古纳斯卡人能与地外文明的超智慧生命相沟通呢?

古纳斯卡人与玛雅人一样,其智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说,这些神秘图案的制作,以当时人们通常的技术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它显示出了一种“超智慧”的存在,显示出了在人类地球文明之外的一种“超文明”存在的迹象。

谁建造了非洲石头城

在广阔的非洲大陆,有一座久负盛名的大陆古文明遗址,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不计其数,它就是被称为“石头城”的“大津巴布韦遗址”。

大津巴布韦遗址地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公里,是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它证明了南部非洲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早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前,非洲人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9世纪后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取名为南罗得西亚。1980年独立后,津巴布韦人民以勤劳的祖先创造的灿烂的石头城来命名自己的祖国——津巴布韦共和国。

1868年,一个名为亚当·伦德斯的葡萄牙猎人在非洲大陆搜集猎物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座用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古堡。他误认为这是所罗门王的藏宝之地。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世界各地不少学者和探险者们的兴趣,他们开始相继前往大津巴布韦考察,“石头城”的神秘面貌也逐渐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整个遗址由内城、卫城、谷地残垣三部分组成,所有建筑物均用长约30厘米,厚10厘米的花岗石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黏合物,至今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遗址面积达1万多亩,其中以内城最雄伟壮观,而且保存得也最完整。

卫城建在离内城不远的小石山山顶上,周长244米。它是顺着山势的自然走向建造的,其中有一段城墙还筑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山嘴上,煞是壮观,令人赞叹不已。卫城内还有一个古时皇宫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一些科学工作者在那里找到了不少文物,其中有中近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中国的青瓷残片,一块圆形白瓷片上还用青釉刻了“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这很可能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到非洲去的中国瓷器。

据最初记载,大津巴布韦卫城上有七座实心塔,现今只剩下四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仍弄不明白。更令人费解的是神庙里面的圆锥塔,此塔高二十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和前来企图在塔内搜寻黄金宝藏及古物的人,曾千方百计想钻进去探查,却无法找到一个入口。有人认为它是了望台,有人认为它是宗教象征,有人认为它是粮仓的模型,还有人说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但这种种说法都缺少足够的依据,至今人们仍不明白它的真正用途。

谷地残垣地处上述两者之间,遗址上星散着一些矮小的石屋。从建筑规模和技术以及从当地挖掘出的实物分析,这里原先很可能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人们在此也发现了不少中国青瓷和阿拉伯、波斯的器皿。

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建筑群是古代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是津巴布韦人民的创造,而且在13至15世纪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在鼎盛时期,居民达万人以上。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最珍贵的文物是当年用于装饰大围圈顶部的“津巴布韦鸟”。鸟用淡绿色的皂石雕刻而成。鸟身如鹰,而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长约50厘米,雄踞在1米高的石柱顶端。这种石雕鸟是津巴布韦一个部族世世代代崇拜的图腾,一直信奉至今。其工艺精细,造型雄健,艺术价值连城。据说,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曾先后发现8只这样的“津巴布韦鸟”。皂石柱上的鸟后来被人们称为“津巴布韦鸟”,现在它被作为津巴布韦的象征,印在国旗和硬币上。

但也有人认为该遗址是由公元前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建造的。他们认为非洲土著居民愚昧无知,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或者也有可能是当地非洲人在中世纪时代外来文明民族文化影响下造就的。根据历史记载,最后在津巴布韦这个已颓败的城市居住的民族,由于战争的原因,大约在1830年祖鲁战争期间,早已被全部赶走了。这里现在生活的是马绍纳族人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但他们至今还住在低矮简陋的窝棚中,他们的生活似乎和这些建筑毫无关系。而这一古迹的真正建造者,随着历史的烟云似乎已无从寻觅。

总之,大津巴布韦遗址至今仍深邃莫测,也许将永远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印加奇观——萨克萨瓦曼古堡

萨克萨瓦曼古堡是一座设备齐全、攻防兼具的军事要塞。置身于这座雄伟的堡垒中,人们不禁会对印第安先人的智慧和能力赞叹不已。那么,这座古堡到底是何时建成的?它是怎么建成的呢?

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大约1000年以前,在秘鲁南部的高原上居住着一个操奇楚阿语的印第安人小部落,他们自称“印加”,意为“太阳的子孙”。公元1200年前后,印加部落在其首领“太阳神之子”曼科·卡帕克的率领下迁至亚马逊河源头河谷地带,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他们还遵照太阳神的吩咐,修筑库斯科城作为首都,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创造了印加文化,成为南美大陆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

印加帝国是通过征服周围其他部落而不断扩大版图的。帝国内部矛盾较多,为了防止和镇压被征服的部落造反,印加帝国统治者组织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和固若金汤的城池,而且在中心城市四周建起了许多堡垒。为了拱卫首都,库斯科城外的堡垒建得更为坚固,其中又以萨克萨瓦曼古堡最为有名。

“萨克萨瓦曼”,在奇楚阿语中是“山鹰”的意思。这座无比雄伟的古堡确实像一只矫健的巨鹰兀立在库斯科城以北海拔3700米的高山之巅,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萨克萨瓦曼古堡占地约4平方公里,主体由里外三层围墙组成,每一层墙高达18米,长540米,均用巨石垒砌而成。古堡高处有3座塔,上塔是圆柱体,塔内有温泉。古堡下层台阶用石板铺成,长达800米。古堡地下有用石头砌成的网状地道,它和3座塔楼相通。古堡最高处是由3座塔楼围起来的一个非常整齐的三角形,圆柱体主塔基层呈放射状。其他两座塔呈正方形,是驻军之处。总之,萨克萨瓦曼古堡是一座设备齐全、攻防兼具的军事要塞。

萨克萨瓦曼古堡建筑工程异常浩大,建筑技艺也十分精湛。整个古堡的建筑用了30多万块石料,而且每块都是重量数以吨计的巨石。最大的一块长八米,宽4.2米,厚3.6米,重量超过200吨!石块不仅重,而且加工相当精细。垒成石墙的石块之间未用灰浆黏合,但是缝隙细如发丝,连手指也摸不出来。萨克萨瓦曼古堡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以它那雄姿傲然屹立在安第斯的高山上。1950年库斯科发生强烈地震,许多西班牙时期的建筑遭到毁坏,而印加时期建成的萨克萨瓦曼古堡却安然无恙,古堡建筑之坚固可见一斑。

这一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显示了印加帝国的强大,从建筑艺术上看,其结构新颖而复杂,建筑庞大而坚固,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

置身于这座雄伟的堡垒中,人们不禁会对印第安先人的智慧和能力赞叹不已。那么,这座古堡到底是何时建成的?它是怎么建成的呢?对此,人们尚未找到确切的答案。

据说其主堡是由印加王帕查库蒂于15世纪70年代动工修建的,持续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还没完全竣工。这里也是印加王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