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830700000026

第26章 点燃“火炬”(2)

为此,在军事行动上,艾森豪威尔建议罗斯福总统,整个“火炬”计划,除了海军和运输方面支援需要的少数空军外,全部由美国部队来执行,并将这个考虑通知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但是,丘吉尔尽管觉得这样做有理,但是他并不愿意甘当配角。于是,他以美国陆军没有任何两栖登陆战的实战经验,如果遇到北非法军的抵抗,结果很难预料以及他担心出现第二个加利波利,出现第二个迪厄普为理由,提出了他的想法:“我觉得,还是让大不列颠有经验的部队出马,可能要稳妥一些。”

“考虑到法国人方面的反应,我们可以让部队穿上美国军装嘛。反正大家都讲英语,法国人不可能一下听出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区别。”丘吉尔对于自己的提议感到很得意。

但是,罗斯福与艾森豪威尔坚决不同意这么干,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欺骗。而这种欺骗不是欺骗敌人,而是让狡猾的英国人盗用自己的清白名声去骗自己的朋友,于是拒绝了丘吉尔首相的提议。

美、英双方就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最后终于达成妥协。为了赢得北非法军的好感与信任,首批登陆部队是美军,英军随后上岸。美军部队主要负责地面作战,而英军则负责海上运动。

然而,找到一个最佳合作伙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自然的,第一个出现在艾森豪威尔脑海里的人选是戴高乐将军。但很快,这一方案就被否决了。

当时英美两国政府对戴高乐将军都持不信任态度,特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戴高乐更是抱有相当大的成见。一是担心戴高乐的参与会引起北非法国当局的反感,二是怕戴高乐泄露“火炬”行动计划。11月5日,在“火炬”计划即将实施之际,罗斯福特地给丘吉尔发去电报,电报说:“任何使戴高乐参与‘火炬’计划之举,均将对我们努力争取在非洲的大部分法军归附我方远征军这一大有希望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我对此深感忧虑。因此,我认为你在登陆成功以前,还是不把有关‘火炬’计划的任何情况告诉戴高乐为宜。登陆成功后,你可告诉他说,经我同意,英美远征军的美国司令官,坚持对此事严守秘密,这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此外,盟军情报部门也反映,支持戴高乐将军的主要是法国的一般民众,而法国维希政府的军队并不支持他。如果盟军让戴高乐将军的部队参与最初的突击行动,很可能会引起法国在北非驻防部队的强烈反对。这样,艾森豪威尔自然也就排除了让戴高乐将军参与“火炬”行动的可能性,并对戴高乐将军做了严格的保密。

神秘访客

1942年9月16日中午时分,一架空中堡垒飞机降落到伦敦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上。接着,飞机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身穿美国陆军制服,佩戴着中校徽章,鼻子上架着一付宽大的墨镜,几乎遮住了半张脸。

已经等候多时的艾森豪威尔的女司机凯瑟琳·萨默斯比迎了上来,两人小声说了几句话,那人便钻进了凯瑟琳的汽车。他们围着伦敦郊外绕了几个大圈子,在下午四点钟左右来到艾森豪威尔的私人别墅——电报山庄。

这名男子名叫墨菲,他的公开身份是美国国务院驻北非官员,实际身份是一名可以直接向罗斯福总统通报情况的高级间谍。1941年,他在为美国和维希政权之间拟定了一项经济协议(“墨菲——魏刚协议”)的同时,就开始着手了建立地下组织。他曾经把法属北非的主要军官魏刚将军劝诱到盟军这方面来,但倒霉的是由于德国人破译了美国国务院的密码,截获了有关魏刚有意与德国对抗的消息,魏刚于1941年11月被解职。但是,墨菲仍与目前的法属北非主要军事主管朱安保持良好的关系。墨菲此行的目的是向艾森豪威尔汇报有关法属北非的政治形势及提出有关合作人选的建议。

美军坦克正向纵深攻击。

在电报山庄的草坪上,艾森豪威尔接待了墨菲。鉴于内容的高度机密性,他们的会谈地点选在了几棵松树底下。墨菲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做了又长又复杂的报告。

关于合作人选,墨菲提到了一个名字——亨利·吉罗将军。

对于亨利·吉罗这个名字,艾森豪威尔并不陌生。吉罗曾是法国一位有名的军事将领,1898年毕业于圣·西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吉罗上尉率领一支轻步兵在恰勒罗伊进行刺杀冲锋时,受了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并被当作阵亡者遗弃在战场上。结果,被德国人俘虏关进了比利时的一座监狱。但是他带伤逃出监狱,重新回到法国团部继续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吉罗到非洲服役,担任米兹的总督。之后又到军事学校教书,戴高乐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二次大战爆发初期,吉罗先后担任过法国第7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司令、英法盟军总司令。1940年5月,他在阿登森林视察前线情况时,再次成为德国人的俘虏。在克尼格斯坦因监狱关了两年之后,1942年4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吉罗再次越狱成功,回到法国。

吉罗的归来,使很多法国人欣喜若狂,为他敢于冒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功感到骄傲,吉罗也因此在法国军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墨菲说:“尽管吉罗将军目前不掌握一兵一卒,但我相信,他在法军中拥有极大的号召力。”

艾森豪威尔没有说话,他用眼神告诉墨菲继续说下去。

“我曾经和查尔斯·马斯科将军私下沟通过,查尔斯将军向我保证,如果吉罗将军到阿尔及尔,那么所有法属北非的部队都会集结在他的周围。届时,登陆的盟军将不会遇到抵抗”,墨菲说道。

墨菲提到的查尔斯·马斯科将军是法国驻阿尔及尔军团司令的参谋长,算得上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但是,艾森豪威尔还是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问道:“你也赞同这种看法吗?”

“是的,不仅是我,其他诸如贝图阿尔将军等一些法国将领也有类似的看法。”墨菲非常肯定。

尽管艾森豪威尔对吉罗并不完全信任,但一直在怀疑法国军队能否会投靠现在在军队中已经没有地位的吉罗,但他不想在这一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他说:“好的,我会考虑你的意见的。”

在即将结束会见之时,墨菲说打算把盟军登陆的日期告诉他在北非的法国朋友。

“不行”,艾森豪威尔坚决地摇了摇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让法国人了解这个秘密。”

墨菲语气有些急躁:“可是,将军,如果盟军不信任法国人,安排有效的合作是困难的!”

“先生,请你明白!”艾森豪威尔丝毫没有动摇:“假如法国人星期一知道了进攻日期,德国人星期二就会知道,德国军队星期三就会开进阿尔及尔。”

“不过,”艾森豪威尔顿了顿:“你可以告诉法国人,预定的进军日期是1943年2月。”

墨菲感到,这位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并没有把真实日期告诉他,他张了张嘴,想继续问下去。但是,他发现艾森豪威尔的眼光已经远离了他,而是盯在阳光从树缝中投射到草地上形成的一个圆点上。于是,墨菲明白他该告辞了。

墨菲返回阿尔及尔后,发来了两份电报。一份电报声称关于合作伙伴问题,马斯特将军再次表示,除非让吉罗担任最高统帅,否则他不会参加。另一份电报说,海军上将达尔朗上将的儿子向他保证达尔朗愿意与盟军合作。

达尔朗是何许人呢?达尔朗是法国维希政府部队的总司令,军衔为海军上将。此人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纳粹的热心合作者,是法国维希政府反犹太法令主谋。他对英国持有强烈的敌意,并且也是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的死敌。可谓是诡计多端、声名狼藉。

当然,如果能以达尔朗取代手下无一兵一卒的吉罗将军,结果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鉴于达尔朗的负面影响,艾森豪威尔迟迟拿不定主意。

经过反复考虑,为了盟军登陆能够顺利进行,艾森豪威尔打算暂时任命吉罗将军为法属北非的总督,之后,准备任命达尔朗为武装部队总司令。他希望通过与两个人的合作,能够“取得对我们更有利的好处”。

由于这涉及政治和外交政策的问题,在采取行动之前,艾森豪威尔必须得到上级的权威性指示。于是,他拨通了契克斯别墅的电话,当时丘吉尔正在契克斯别墅过周末。要求丘吉尔首相立即返回伦敦开会。

坐在桌子前面的丘吉尔显得有些不高兴,他耐着性子听艾森豪威尔反复对他汇报与吉罗、达尔朗合作的利弊,中间一言不发。

艾森豪威尔汇报完之后,征求丘吉尔的意见时,他思索了一会儿说:“若是你一定要把法国海军搞到手,就得去拍达尔朗的马屁!”但是,这终究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考虑到政治影响,会议没有做出决定。而是要求艾森豪威尔视情况发展而定。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乘飞机抵达设在直布罗陀的“火炬”行动临时司令部,为三天后的正式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北非登陆战打响的前一天,也就是1942年11月7日夜,艾森豪威尔接见了从法国南部冒险飞到直布罗陀的吉罗将军。

一开始,艾森豪威尔对这次会见的期望值很大,一方面因为他非常佩服这位独脚老将军能够克服千辛万苦来到作战前沿;另一方面,因为在他看来,争取吉罗就意味着能使法军放弃抵抗。他没有预料到这个倔老头竟然给他出了个难题。

“我觉得我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外交家来完成伦敦和华盛顿交给的任务,”68岁的吉罗头发花白,但声音很宏亮:“应该由我来指挥英美联合部队!”

吉罗这个令人吃惊的想法几乎使艾森豪威尔目瞪口呆!他甚至怀疑吉罗是不是疯了!

“首先,从军衔上来讲,我是法国陆军上将,阁下是美军中将!”吉罗不等艾森豪威尔做出反应就开始阐述他的理由:“其次,这次行动涉及我的祖国及我本人的荣誉,而军事行动又是在法国领土上进行的”,“因此,我根本不会考虑接受任何仅次于统帅全军的职位!”吉罗以要挟为结尾结束他的长篇大论。

艾森豪威尔费尽口舌向吉罗解释一个本来就十分简单的道理:盟军司令部没有一个法国人,正好相反,法国人站在敌人那边。但是,吉罗依旧固执己见,毫不让步,双方会谈陷入僵局。最后吉罗表示拒绝同盟军合作,将在盟军即将开始的登陆战中袖手旁观。会晤不欢而散。

好在吉罗在第二天早晨与艾森豪威尔的会晤中改变了主意,愿意接受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与指挥,而不要求任总指挥。艾森豪威尔随即任命吉罗为整个法属北非的总督,让他来处理这里“微妙的局势”。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非洲的法国人对吉罗十分冷淡,甚至根本就不理睬他。吉罗做了一次广播讲话,宣布他将领导法属北非,并命令法军停止对盟军作战。然而,他的讲话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这一切给艾森豪威尔泼了一盆冷水,但是,后悔似乎有些晚了。

登陆北非

尽管合作伙伴看起来好像没有选对,但“火炬”行动还是要按计划进行。

参加“火炬”行动的美英联军共有13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64艘其他作战舰艇),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特混舰队。

首批登陆的兵力为7个师,其中美国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英国1个步兵师,共约11万人。此外,参加这次行动的还有几个空降营,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点。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部队从英国出发,前往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部队直接从美国出发。要求英美两国的作战舰艇分别于10月26日、10月24日驶离港口,并于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

关于“火炬”行动,希特勒早有耳闻。11月3日,在行动开始的5天之前,德军统帅部收到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惨败的初步报告时,便已获悉盟国的大批军舰正向直布罗陀集结。11月5日,德军统帅部又收到报告,直布罗陀附近的舰队正和从大西洋开来的大批运输船队会合,并向东驶入地中海内。但是,正忙于为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德军打气的希特勒却错误地估计了盟军的战略,他认为,这是西方盟国企图以4至5个师的兵力在的黎波里或班加西登陆,以便从后面打击隆美尔的军队。于是,希特勒只下令加强地中海的空军力量,并通知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做好执行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计划的准备工作。之后,他便奔赴慕尼黑参加11月8日在那里召开的庆祝“啤酒馆政变”周年的纪念会去了。希特勒的疏忽为盟军北非登陆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11月8日,“火炬”行动正式打响。

“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指挥,于11月8日1时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西面的英军第11旅顺利地占领了滩头,而东面运送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和耽搁。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势。只是在阿尔及尔港,登陆部队遇到了法军较激烈的抵抗。2艘英国驱逐舰在驶入港口时被击伤,许多士兵被包围,并在当天下午向法军投降。幸好达尔朗这时已决定倒向盟国,下令阿尔及尔的法军停止抵抗,并于下午6时45分在一项停战协定上签了字。盟军遂控制了阿尔及尔。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同时在奥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猛烈得多。登陆部队尽管开始时较顺利地占领了阿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于半路。2艘载运美军的英国军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队死伤过半。直到9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此时,法军的指挥官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美军装甲部队乃于10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

“西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11月8日拂晓前抵达摩洛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3小时。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11月9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场,一面向内地推进,但因弹药、油料还堆积在滩头,来不及送给战斗部队,所以前进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法军的抵抗却开始加强。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后便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盟军登陆北非进展得相对顺利,双方损失都不大。一方面与英美联军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装备精良、保障及时,而北非法军毫无战斗意志、仓促应战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在发现吉罗不能成为合作伙伴后,迅速调整了目标,选定了新的合作人选海军上将达尔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