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6830300000009

第9章 辩论的主体(2)

有了正确认识的能力,就能不断地认识、掌握真理,不断地积累正确的认识,就能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那么在辩论中就能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就有了取胜的首要条件。

敏捷思维的能力

这是指对辩论中出现的情况,能够敏捷地进行思索、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的症结,迅速确定解决途径的能力。

敏捷思维的能力,无论是在口头辩论中还是在书面辩论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适应辩论临场性这一特点必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辩论过程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表现为辩论准备阶段的决策能力。辩者参加辩论,不会有很长的思考时间,他必须迅速地分析辩题,确立观点,拟定论证方法和论证角度,决定攻守策略,以便尽快投入辩论,争取主动。任何辩论,都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辩者必须有能力对此敏锐地做出反应,能立即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并且果断地加以实施。这种应变能力,可以使辩者掌握主动,遇到危机时可以转危为安;处于不利地位时,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倘已取得有利的形势,则可以乘机发展这种有利的形势。总之,具有敏捷思维的能力是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口头辩论,临场性更强,对敏捷思维能力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突出。

当然,也不应忽略气质的感染。辩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惹人喜爱的性格、恰到好处的举止神态、优美脱俗的服饰,都能给人以美感,令人倾慕。这些因素也会在辩论中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辩者去夺取胜利。

§§§第2节辩论者的心理

辩者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心理素质,可以把辩者分为老练型和稚嫩型、权威型和非权威型、感情型和理智型等类型。

老练型和稚嫩型

老练型的辩者由于富有辩论经验,胆大心细,处变不惊,能够很好地适应论战的变化,一旦出现困境,也容易迅速寻找出解脱办法。因而老练型辩者的心态,往往是成竹在胸,充满自信,镇定自若,沉着应战。而稚嫩型的辩者,大多临战经验少,底气不足,缺乏自信,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容易惊慌,缺乏应变能力,摆脱困境的方法也少。然而老练型的辩者也容易囿于经验,束缚其发挥创造性;稚嫩型辩者倘若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倒容易放手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有时反而会使对手出乎意料,难以招架,从而出奇制胜。

不同类型的辩者,都各具长短,倘若在辩论实践中不断提高修养,避其短扬其长,继而补其短扬其长,那么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辩者,都能将自己培养、锻炼成为雄辩家。

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权威型的辩者,往往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是专家、学者,或者是雄辩家。由于权威的弥散效应,权威甚至也包括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虽然他们并不见得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也不见得具有高超的辩论修养,只因为他们是领导,也会被人们视为权威型的辩者。权威型的辩者对于对立方的辩者,容易形成一种压力,使之产生一定的畏惧感,这就便于权威型的辩者在辩论中取得主动。对于受众,权威型的辩者也容易受到尊重与信任。这些都是权威型辩者优于非权威型辩者的地方。但是权威型辩者往往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会担心一旦有所失误就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所以这种权威性会成为他的负担,他的辩论往往会显得拘谨,可能影响他的辩才的充分发挥。加之,正因其是权威型的辩者,对手可能会更加慎重地进行充分的辩论准备,更加周密地谋划策略,更加谨慎地应付他们之间的辩论,这样就会使权威型的辩者面对更加严峻的辩论情势。另外,正因他是权威型的辩者,所以受众对他的期望值也高,倘若他不能满足这种期望而使受众失望,那么就容易失去支持,而置自己于窘境,终至败北。因此,权威型辩者参辩,取胜的难度自然也会增大。而非权威型辩者,却不像权威型辩者那样存在种种心理负担,也不会具有那些难度,反而显得无拘无束;倘能无所畏惧,保持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则更容易充分发挥自己的辩论才华。

感情型和理智型

感情型辩者的情绪很容易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非语言表达上,感情色彩都非常强烈。他的语言充满感情,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也有丰富的感情,常常能够感染对立方的辩者,也能使受众为之动容。感情型的辩者能够使辩论气氛非常活跃,给人以深刻的强烈的印象。但是感情型的辩者,由于高度兴奋,感情奔涌,往往容易离题,旁逸斜出,而且在论证时也易于忽略逻辑的严密。受众虽然可能受其感染而感情激荡,却不一定能够真正抓得住他的辩论的精华;对手呢,虽然也可能在感情上接受他的影响,但稍加镇定,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其论证的弱点和破绽,而组织有力的反击。感情型的辩者不易使对手完全折服。

理智型的辩者并非毫无感情色彩,而是他们能更多地运用智慧,以理服人。他们的辩论往往逻辑性强,论证也头头是道,让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是理智型的辩者进行辩论时,不能像感情型辩者那样使气氛活跃,往往显得有些呆板,不易唤起受众的兴趣。但理智型的辩手却常常能以他们严密的逻辑力量震慑对手。

感情型辩者的辩论对于受众的影响往往立见成效;而理智型辩者的辩论对于受众的影响,一旦发挥作用,就会相当稳定地使其形成与自己共同的趋向。

论辩最需要的是理智,越是在论辩最激烈的时候越需要理智,决不能让论辩纯受感情的支配。

控制场面好成功

双方平等、理由充足、服从真理是论辩的三原则。辩题必须具备现实性、可辩性和生动性。求同存异是合作的基础,而论辩过程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然而,由于论辩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所以辩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极易沦为意气之争。

控制场面,不仅有利于辩者充分发挥才智,更有利于对合作的探求。

论辩必须在友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一边说话,一边观察对方和其他听众的反映,并且注意环境的变化,以适时调整演讲内容和方法,使对方和其他听众愿意听下去。

遵循下列原则,构成了辩论控场的有效机制:

1.道德控制原则

辩论是为了交换意见,交流信息,加强对论题的多层面理解,而不像培根所批评的那样,“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辩论双方应持诚恳、谦虚、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态度。只有这样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才会树立起良好的“辩德”。

2.心理控制原则

论辩者一般存在着两种心态:一是“说服欲”;二是“表现欲”。这就需要辩论者在辩论中少用武断语言,而代之以力量更大的温和语气,尽可能不要伤害和激怒对方,万一对方激动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沉默。

3.审美控制原则

辩论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价值。见解精辟,论辩机智,妙语连珠,风趣幽默,这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折服。除此之外,举止大方、文雅,且有风度美,同样能使人易于接受。

日常辩论控场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场合而非正式的、重大的辩论场合,显得最为现实的就是要遵循心理控制原则,把过分的“表现欲”和“说服欲”视为破坏良好辩论气氛的罪魁祸首。

1.控制说服欲原则

说服欲即为试图说服对方的意向。具有这种欲望的人似乎不知道对方也是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即使他们的观点已经陷入矛盾之中,也会千方百计地进行辩护,甚至进行诡辩。两者共同的错误,就是以自己在论辩中的主观看法取代对方的评价意向。也许对于说服欲过于强烈的人来说,更加迫切需要的不是其他,而是反省。“上士无争,下士好争”的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它应该为说服欲过于强烈的人士谨记。

2.控制表现欲原则

表现欲即为“自我表现的欲望”。具有这种欲望的人在论辩之前往往已经准备了一套说辞,第一个愿望就是把自己的观点统统倾倒出来,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在朋友面前,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尤其是要显示他自认为比较精彩的部分。但是,适当的表现欲是自信的标志,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身份、对某种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当时的气氛把握分寸,避免虚张声势。用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人为了讨异性的好感,乱送秋波,贬低同性,结果却是男性显得油滑,女性显得轻浮。

有效的控场,是保证论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论辩过程中,我们既要狠狠打击对方的基本立论,又不能对对方放弃自己的立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摆脱“表现欲”和“说服欲”的影响,就是辩论可能取胜的重要前提。

辩论者应有的自控能力

一、摆脱压抑情绪

辩论中,辩者处于失利的境地,或是在口头辩论中,现场受众情绪低落、丧失接受兴趣等,都可能使辩者产生压抑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涣散辩者的斗志,削减辩者的勇气和趣味,严重者可以使辩者丧失论辩的力量。所以辩者的自控,摆脱压抑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1.及时进行调整

倘若辩者处于不利境地,应迅速改变辩论的谋略与技巧,使自己尽快脱离困境,转危为安,振作精神,再接再厉,继续论战;倘若是受众消沉,也应迅速调整辩论的内容与方法,增删材料,提高趣味,变换技巧,使辩论更加活泼生动,再掀高潮,以唤起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尽力扭转辩论的气氛,以利于辩论的继续展开。

2.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辩者进行辩论,是为了探求真理,因此,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能泄气,不能打退堂鼓,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辩论进行到底。

3.也可进行自我暗示

或用心理的内部语言,或用不易被人觉察的小动作,提示自己努力振作,以利再战。

二、摆脱冲动情绪

辩论激烈时,陷入困境时,论敌激将时,受众激动或冷漠时……辩者都可能会出现情绪冲动。这时辩者或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流露不满;或捶胸顿足,怒气冲天;或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这时辩者往往缺乏冷静,失去理智。这样,辩者情绪和辩论内容就不可能保持协调一致,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必须摆脱这种冲动的情绪。

摆脱冲动情绪的方法有三条可供参考:

1.学会克制

在辩论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泰然处之,绝不冲动。也可以采取自我提示的方法。比如说安放座右铭(这在书面辩论时较为可行),或是用受众难以觉察的掐手指、捏耳朵等动作提示自己克制。

2.事前做好准备

防止大喜大怒,保持头脑冷静。

3.明确与人为善

对论敌、对受众都要摆正关系。与论敌的辩论是为了探寻真理,只要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就应亲切自然,和蔼待人;对受众更应亲切友善,努力适应,积极争取,遇到受众不满、厌烦、抵制甚至吵闹起哄时,应多自省,迅速调整自己的辩论方式、方法,以满足受众的需要。

对论敌和受众的情绪控制

对论敌和受众情绪的控制也是控他的艺术。控他,在于打破对手和受众已有的心理平衡,使其按照己方给予的提示或提供的思路去思考和行动,让他们都能接受己方的观点和主张,从而使对手甘拜下风,使受众积极支持己方,这样便可稳操胜券了。

所以控他,就在于掌握论敌和受众的心理状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其心理,去审势、识需、诱导。

审势,就是审度了解对手和受众的处境和心情。处境的顺逆,心情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对手或受众的看法和行动。识需,就是在审势的基础上,掌握对手和受众的实际需要,不论是明可告人,直言不讳的;抑或是不可告人,存之于心的,都要体察入微,真正了解,这才可能有的放矢,设法攻心。诱导,就是投其所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引导对手和受众逐步克服其自身的心理定势,激发他们倾听己方论证的愿望,继而动摇他们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进而再诱使他们对己方的观点和主张的认同,这样就可获得辩论的主动权,以取得胜利。

自控或控他的目的,全在于维护己方的思维、语言和行为的稳定与协调,保持旺盛的斗志,充分发挥辩才;破坏对手和受众原有的心理平衡,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诱导他们就范。这样,辩论的胜利自然就非我莫属了。

心理紧张的人不仅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忠告和建议。正因为如此,心理不紧张的人能够勇敢而坦然地接受论辩的失败,并在论辩中认识真理。

紧张,也是可以用来享受的

有一位穷人到郊外去赏花,看到附近住满了生活奢华的人,不禁感慨地说:“我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简直还不如他们的抹布呢!”房东听到这句话,立刻反驳说:“把每个人身上的皮都剥下来,大家都只剩下尸骸与骨头,有什么自卑的必要!”

在我们的种种论辩场合中,其实有不少人和这个故事中的穷人没有两样。他们当然知道敢辩是论辩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敢辩的心理基础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是理想进取中折射出的生命的灵光,是孜孜追求路途中永恒的生命潮汐,是成功碑塔下第一块灵活辩证的基石,但就是自信不起来。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人们一生中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与人发生论辩。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非常紧张。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者如此,天性活泼者如此,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

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钟,否则就会紧张得不能进入角色。美国某播音员,最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

学者发现,造成紧张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怕的。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一起发表意见,谁的压力比较大呢?应该说,后者所面临的压力比前者要大得多。

紧张,几乎是每一个论辩者上场前的一种正常反映。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心里就会踏实多了,也会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辩论中常常幽默,常常讽刺,常常插几句歌词,来几句调侃,发挥奇特的想象,组装一些古怪的例子——原来,它们都是为了让形象渗入理念,让微笑汇入思想,让活泼切割严肃,让轻松化解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