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智慧改变自己
6829600000008

第8章 相信自己才能把握自己(7)

其次是销路狭窄。苹果公司的电脑主要适用于印刷、出版和教育领域,路子较窄。它在销售方面又很保守,不愿把自己的技术产品转到别的公司去制作,怕削弱了自己的市场。这与IBM相对“宽容”的做法截然相反,IBM同意把自己的专利批给别家公司,这样乍看似乎减少了本公司的销量,但实际上它的产品占领了“市场地盘”。随着IBM“地盘”的日渐扩大,苹果却越来越小。

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是所有成功者皆需具备的条件。

冒险决策的精神

冒险要求的首先是勇敢精神,但不是盲目冒险。成功者首要的是目的明确,在目标召唤下勇敢地去做、冒险地去做。

要求永远不犯错,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因此,你需要改掉的是一整套的习惯。首先,遇到有小事要决定的时候,练习“快动作”。譬如说,决定看哪一部电影,写什么信,要不要买某一件外套。电影只用五分钟决定,信用一小时,外套大约二三小时。

强制自己在某一时限内作决定,决定好了就不要改变,(不要写了信又撕掉,买了外套又退回店里)。或许会觉得做这件事太莽撞,太不顾虑后果,其实这种想法正是问题真正所在。事情过了几天,说不定会意想不到地对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

当然比较重大长远的事不能如法泡制,不要在有限的多少小时或分钟之内迅速决定婚姻、生子、投资之类的问题。不过,平时多采用快动作,可培养面临重大事项时的决断力。

许多画家就是以这个方法给自己实验求新及犯错的机会,譬如画一张平面立体感的画,三分钟内完成,假如效果好,自然很不错;假如不好,也可免得自以为完美无缺。要求永远不犯错,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就好像一封信始终不写因为还没想到恰当的措辞,万一永远想不起来,不是永远也写不成了吗?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

“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的库存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剐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

在这里应当说,冒险精神不是探险行动,但探险家的行动必须拥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所以,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都具备人类最伟大的冒险精神。没有这一点,成功与他们无缘。

然而,划时代的探险行为不是时时发生,也不是每一个冒险家都会碰到的机遇。正因为这样,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军事行动及工商活动等所要的冒险精神更有普遍意义,更值得人们思考、体验。

美国大亨哈默18岁接管父亲的制药厂,22岁就成为环球瞩目的大亨,其成功奥秘之一就是具有足够冒险精神。像他和前苏联做生意,当时是1921年,苏联刚打完仗,收成不好闹饥荒。哈默听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当时西方世界对这个红色国家充满魔鬼般的恐惧,没人敢问津,但哈默却跃跃欲试。他先和列宁做粮食生意,觉得列宁挺好,各取所需,哈默赚了一笔。后来他又果敢地在前苏联投资办企业。哈默一生商业成就为人称赞,而他在前苏联的冒险成功尤其值得称道。

可见,成功离不开冒险,但盲目的冒险却是成功的死敌!

什么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优柔寡断之人,他们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难以做出决定,究其原因,人们之所以优柔寡断,因为他们总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以为通过推迟选择便可以避免犯错误,从而避免忧虑。有一位患者去求助心理医生,当医生问他是否很难做出决定。他回答道:“嗯……,这很难说。”

你或许觉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也难以做出决定,甚至在小事上也是如此。这是习惯于是非标准衡量事物的直接后果。如果当你要做出某些决定时,你能抛开一些僵化的是非观念,而不顾忌什么是是非非,你将轻而易举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你在报考大学时竭力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很可能不知所措,即使做出决定后,也还会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你可以这样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所谓最好、最合适的大学是不存在的。每一所大学都可能有其利与弊”,这种选择谈不上对与错,仅仅是各有不同而已。

要消除优柔寡断,你不要将各种可能的结果都用对与错、好与坏,甚至最好与最坏来衡量。所有选择的结果只是他们各自不同而已。例如,你到商店购买了一件衣服,当你穿给父母、朋友,或孩子们看看之后,他们会表露出不同的观点,而你无法判断他们哪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关键一点,你自己喜欢最为重要。

如果采用自我挫败性的是非标准,你就会认识到,每当你做出一项决定时,你只要权衡选择其中的一种结果。倘若你事后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并且认识不到后悔是浪费时间,下一次你就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以达到你的期望。但是无论如何,你绝不会以“正确”或“错误”来自己做出决定。

你可能会认为,错误的思想是不好的,甚至根本不应提出来,应当鼓励正确的思想。你或许会对孩子、朋友或妻子说:“不对的话就不要说,不对的事就不要做。”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这种对与错、是非曲直的标准应该由谁来确定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肯定回答的问题。法律只能决定一件事是否合法,却不能决定它的对错。一个多世纪以前,穆勒在《论自由》一书中指出:

“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所压制的是不是错误的意见。即使我们压制的是错误的意见,压制意见的做法比错误意见本身更为邪恶。”

衡量真正生活与否的标准并不在于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在做出选择之后,控制情感的能力则更为明确地反映出自我抑制能力,因为一种所谓正确的标准包含着“条条框框”,而你应当努力打破这些条条框框。这里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将在两个方面对你有所帮助:一方面,你将完全摆脱那些毫无意义的“应该”标准;另一方面,在消除了是非观念误区之后,你便能够更加果断地做出各种决定。

不断地行动

自由择志是人类的天性,假若不是这样,那就说明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受制于人。

制胜的人总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行动。

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是人有选择的自由,成功者为求得自我的充分发展,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自由,以成就生命的伟大。

相传虞舜时代有位董公,有养龙的本领。舜帝为奖励他养龙的功绩,赐他为豢龙氏。豢龙氏得到两条龙,于是把龙饲养起来。

这两条龙住进了为它们准备的房子和池塘里,于是觉得百川四海不值得游;吃着主人给准备的美食,觉得海中的鲸鱼也不够肥美了。那龙吃得好,住得舒服,在池子里慢悠悠地游动,挺安逸的样子。接受主人的安抚,舍不得离开。

一天,有条野龙在驯龙的池边飞腾而过,那两条驯龙向野龙打招呼,说:“你干什么去!天地之间无边无际,天冷了,就得藏伏起来;天热了,就得向高处飞,能不辛苦吗?何不跟我们住在一起,有多安逸!”野龙抬起脑袋笑道:“你们这地方多拘谨呀!老天赋予我们这样的形体,头上长着角身上披着鳞;老天赋予我们这样的德行,在泉中潜伏,在天上飞翔;老天赋予我们这样的灵性,呼气为云而驾驭风;老天赋予我们这样的职责,抑制烈日而施雨露给枯槁的草木。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之外观览,在辽阔的原野上歇息。穷尽天地的边际,历经万物的变化,真是快乐极了!现今你们苟且地生存在像牛马蹄子踩出来的那点小水坑里,碰到的不过是泥沙。只有水蛭蚯蚓这类东西作伴,受制于豢龙人的嗜好而得到一点残汤剩饭,你们的形体虽和我一样,但乐趣却根本不同。受别人玩弄和人家的好处,被人扼住喉咙宰割成几大块,那是极容易的。我正要为你们感到悲哀而要拉你们一把,你们为什么反要诱惑我进那个陷阱呢!你们被杀掉的命运,看来不可避免了。”野龙继续向前飞,不久,那两条驯龙果然成了夏后氏的肉酱。

千千万万的人,生活在一种束缚的、阻碍的环境中,生活在一种足以挫折人热忱、消磨人志气、分散人精力、浪费人时间的空气中,他们没有勇气去斩除束缚他们的锁链,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他们的志向,会因没有活动及失望之故而归于毁灭。

维克多·弗兰克是一位受过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洗礼的决定论者。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定型,而且会影响人的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弗兰克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于纳粹的魔掌,惟一的亲人只剩下—个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权的自由”,当时他只知道这种自由是纳粹德寇永远也无法剥夺的。从客观环境上来看,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他在脑海里设想各式各样的情况。譬如,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在这一段痛苦折磨中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的这种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除了自我意识,我们还有“想像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恶;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准则,正是我们营造自治自立人生的首要准则——自由择志。自由择志的含义不仅止于采取行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情感,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自由择志是人类的天性,假若不是这样,那就说明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受制于人。

许多人都为“愚昧”所幽囚,他们永远不能得到教育所能给予人们的自由,他们的精神力量永远封锁着,不能开放。他们没有勇气为求从愚昧中解放出来而奋斗;没有毅力去补救自己早年失学所带来的无知。

太多人因恐惧失败而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恐惧心理局限于我们的眼界,低估了我们的能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几只蜜蜂放在瓶口敞开的瓶子里,侧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会一次又一次地飞向瓶底,企图飞近光源。它们决不会反其道而行,试试另一个方向。困于瓶中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情况,是它们的生理结构始料未及的情况。因此,它们无法适应改变之后的环境。

这位科学家又做了一次,这次瓶子里不放蜜蜂,改放几只苍蝇。瓶身侧放,瓶底向光。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们常会一头撞上玻璃,但最后总会振翅向瓶颈,飞出瓶口。

然后,科学家解释这个现象说:“横冲直撞要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铲除一切足以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走进自由而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准备。我们大部分人的毛病,就是在心中有志于成功,然而却不肯努力去求得成功。我们太信任“命运”了。

许多曾在世界上成就过大事业的人,他们伟大的力量,广阔的心胸,丰富的经验,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奋斗的结果,是在挣脱不自由、不良的环境,斩除束缚他们的桎梏,求得教育,脱离贫困,执行计划,实现理想的种种努力中获得的。

在人没有将他生命中最高、最好的发挥出来,没有将他的天赋才能充分发展以前,他的生命不是幸福、快乐的,不管他处境怎样。

能够制胜的人总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行动。

当陷入困境时,不要束手呆立,努力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