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826800000042

第42章 决战阿登(1)

由于第3集团军在洛林地区稳步推进,使盟军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许多指挥官认为,尽管德军的防御战打得十分顽强,并不断组织有效的反击,但已是强弩之末,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了。但实际上,由于长期的战斗,盟军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了,特别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由于蒙哥马利占用了美军相当部分兵力和战线的不断拉长,使美军在部署兵力时困难重重,一些地段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属阿登山区。

阿登山区是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与巴顿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地域比较宽阔,但在这延绵近百千米的战线上,却只有三个师把守,主要把它用作新兵训练场,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因此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段。艾森豪威尔认为:阿登地区地势险要,不便于大部队调动,易守难攻,而且部队的补给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德军不会选择在这里发动大规模攻势。如果德军选择在这里进攻,将会犯兵家之大忌。对此,布莱德雷持赞同的看法,他甚至希望德国人从这里进攻,认为敌人是自取灭亡。

此时只有巴顿的头脑很清醒,他预感到,垂死的德军很可能还要下一次大的赌注,冒险发动大规模攻势,这符合希特勒的性格。他认为,德军若想在阿登山区进行冒险,只能发动强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因此,他命令负责情报搜集工作的奥斯卡·科克密切注视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的动向。11月20日以来,科克的调查情况显示,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及其他部队正在阿登山区附近秘密集结,似乎在酝酿发起一次大的军事行动。科克对此十分焦虑,他在12月9日的例会上发出警告: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在第8军的正前方,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压倒的优势,而且还在秘密而迅速地集结部队,而第8军却无险可守,从兵力、军械装备到防御体系都十分脆弱。但布莱德雷对此似乎视而不见,仍然认为,德军在阿登山区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虑,他可以从北面和南面调动部队围歼敌人。但是很快,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以及蒙哥马利都被敌人的举动震惊了。

12月15日夜,月黑风高,德军的13个步兵团和10个装甲师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枕戈待旦。16日,天刚蒙蒙亮,2000门大炮一齐向第8军阵地猛烈轰击,数百架飞机飞临美军阵地上空投弹,顿时,大地猛烈地颤抖,冲天的火光把天空映照得通明。正如同巴顿所料,德军首先发动的是强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各类型号的装甲车辆一边用炮和机枪猛烈轰击,一面潮水般向美军阵地涌来。面对茫茫迷雾,从睡梦中惊醒的美军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空军和炮兵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援,美军立即阵脚大乱。德军的进攻达成了突然性。

当天下午,布莱德雷得到了德军发动进攻的报告。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暂不理会,静观其变。因为他判定,德军对阿登山区发动的是有限的攻击,其目的是对盟军实施战略牵制,迫使巴顿部队推迟对“西墙”的进攻。到了晚上,前线吃紧,急电纷至沓来,布莱德雷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敌人发动了全面进攻!历史与布莱德雷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所“希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次日,布莱德雷召集巴顿及其参谋人员到他的司令部,举行紧急军事会议。他向巴顿一行通报了战况,并展示了从空中拍摄的战场形势照片。照片显示,阿登山区已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德第5装甲集团军正在蜂拥而入,第8军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布莱德雷的战略意图是,第1集团军在北部坚守,可适时短促突击,牵制进攻之敌,巴顿必须立即停止进攻,调3个师火速驰援阿登山区。布莱德雷介绍完情况后,犹豫地把目光转向巴顿,征询他的意见。布莱德雷知道,巴顿此时正在萨尔地区大踏步推进,即将取得重大战果。他担心,巴顿会因为撤销萨尔战役而大闹情绪。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两名德军士兵从美军战士尸体上搜寻衣服和其他物品。其实,巴顿虽然视军事荣誉如生命,但他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军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早预见到了阿登地区的这场危机,并深刻地理解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因此他不仅毫不犹豫地支持布莱德雷的决策,并马上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为了说服手下的参谋人员,巴顿特地召集了一次第3集团军全体参谋人员的会议,做了重要指示。他首先强调了阿登战役的重要意义,并告诫大家“切莫惊慌”,以免“在部队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安情绪”。然后,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大家:“我们必须尽快投人另一个战场!我们必须习惯快速运动,而且这一次我们有权利更快地运动。我们要猛击敌人的F腹部,持续不断地打击这些狗娘养的德国鬼子!”

最后,巴顿从容自若地阐述了自己的作战部署,看来这一计划他早已酝酿多时了。他命令第8军从迪克奇附近向正北方向出击;第3军一部从阿尔隆攻向巴斯托尼,另一部从纳夫夏托向前推进,削掉德军突出部。

讲完话后,巴顿习惯性地挥了挥手,命令参谋人员立即着手制定具体作战计划。10分钟后,他乘车离开指挥部,前去参加最高司令部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会议在凡尔登布莱德雷的司令部里举行,由艾森豪威尔主持。这是一次猛将如云,群星荟萃的会议,与会者是各集团军和各兵种的主要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从而牢牢地握住了战争主动权。会议开始时,与会者的表情都非常严肃,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重和抑郁。艾森豪威尔故意把开场白说得轻松自信,其目的是为了缓和一下会场过于严肃的气氛。但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大家此时的心情是很难放松的。谁知巴顿这时开了一个玩笑,竟把大家逗乐了。他十分夸张地说:“讲得好,让我们打开门,让那些狗杂种一直打到巴黎,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把他们一口吃掉!”打这以后,笼罩着会场的阴霾被一扫而光了。

分析完战局之后,艾森豪威尔明确指出,阿登地区美军必须全力坚守,尽可能拖延时间,由巴顿率领南路美军调头北向,尽快攻击德军南翼。这些主张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但在派遣多少部队参加进攻行动的问题上,发生了一点周折。因会前布莱德雷曾命令巴顿派3个师北进,于是巴顿表示他可以拿出第4装甲师、第26师和28师来,3天后即发起攻击,待先头部队得手后,将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对此,艾森豪威尔表示不满。他认为,巴顿此举关系重大,仅3个师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打好这关键的一仗,并防止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问发生争执,布莱德雷立即出面做了协调,当场拍板把米德尔顿的第8军调给巴顿——这正中巴顿下怀。艾森豪威尔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不能仓促攻击,可以把时间推迟一至两天。

会上,有人提出把摩泽尔河上游地段的防守任务移交他人,以便巴顿能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这一要求立即遭到巴顿的激烈反对,他表示决不放弃这一地区,他还要从这里出发向德国腹地大规模推进呢——这是巴顿梦寐以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最后,艾森豪威尔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指出,下一步行动的主旨是在北部抵挡住敌人的强大攻势,从南部发动猛攻,力争合围进犯之敌,其余问题交由巴顿全权处理。

会议结束了,巴顿感到非常满意,显得轻松自如。他点燃一支香烟,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布莱德雷说:“老伙计,这次德国鬼子的头伸进来了,”他猛地一挥手,狠狠地说,“我现在已经掌握了绞肉机的把柄!”而布莱德雷则给他大泼冷水:“得意忘形是会误大事的,现在还不是说大话的时候。”

第二天。巴顿和布莱德雷同时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艾森豪威尔鉴于阿登地区出现的严重局面,他决定把阿登以北的地面部队的指挥权暂时交给蒙哥马利,也就是说,第1和第9集团军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了英国人,布莱德雷手中只剩下巴顿一个集团军了。对于布莱德雷来说,这等于被剥夺了很大一部分指挥权,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和巴顿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强烈抗议,但仍然接受了这一现实。

此时,巴顿已经无暇为布莱德雷懊恼了,他必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阿登战役上来。距发动进攻的日子只有4天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第3集团军要作一个大的战略转移,巴顿要处理诸如兵种协调、通讯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况且,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地区。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但巴顿从不会向困难屈服,相反,困难和危机反而更能激发他的战斗热情和勇气。巴顿就像一只下山的猛虎,精神饱满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巴顿对各部队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视察。他先驱车前往阿尔隆,会见了第8军军长米德尔顿、第4装甲师师长加菲和第3军军长米利金,亲自视察了前沿阵地,了解了敌情,对部队做了战斗动员和军事部署。接着,又访问了第9、第10装甲师和第4、第80步兵师。巴顿现场办公,当即解决了部队的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以及相互间协同作战等问题。这次视察使巴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他进行全面军事部署提供了依据。

很快,根据巴顿的命令,第3集团军各部门、兵种和作战单位都进入临战状态,以最快的节奏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