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6815800000066

第66章 张驰并济人生自在有方圆(13)

做人处事就应该像皮箱一样,用的时候要提起,不用的时候就应该要放下。世间上的功名富贵原为人人所追求,功名富贵能够福利人间社会,但是如果因缘不具,而在失去功名富贵的时候,也要能放得下。

爱迪生曾经说过:“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发展。”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翻开成功人士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例子到处都是。

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包容过去,融通未来,创造人生新的春天,人生将更加明媚和迷人。认真思考自己该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永远不嫌太早或太迟。未雨绸缪不但没有损失,反而使人获益良多,你必须让思想尽情地展翅翱翔,飞得越高,望得越远,才会走出眼前生硬的疆界,突破现有的成见。

现在就跨出新生活的第一步,对于自己的过去,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是好是坏都已过去,且把它看作一张白纸,你心中就没有了埋怨与不满,生活的一切又会重新开始。

如果你认为你来到世上就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么你就更要重视自己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伟大的、富有创造力的,只是我们常忽视这一点。生活中永远不乏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即便身处绝境,不也正是开辟新天地的大好时机吗?

如果你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那些回忆里,那也只有在浪费自己的生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权力,这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如果此时此地的生活并不快乐,也不成功,何不勇敢地尝试改变,去另辟蹊径呢?

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偏差,应当毫不犹豫地退回来,另走别的路。

一件事情没有成功,也不要因此轻视自己的能力,许多人最后之所以没有成功,多半因为小看自己,或者是方向不对。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领域。这时你应当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应当改弦更张。

固守一处,是看不到希望的,进而使你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失掉了可能的一些成功。例如,蒲松龄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举人都落第了。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而选择了著书立说这条人生的道路。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就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了一副著名的对联,上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在科举的时候落第,和仕途没有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由此可以见得,人生并非只有一处是辉煌的,天涯处处有芳草,别处风景更迷人。站在特定的时点,审时度势,做出你的选择,找到你的真正的生活目标。因此,你有时须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重新找回自信心,你会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惟有那些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才可以注意到生命中那些微妙的层面,拓宽视野,抓住成功的机遇,走向生命的开阔处。

法国的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

有人曾这样说:人生最大的选择那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样,你才活得轻松而幸福。朋友,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和大的灾难,只要我们能坦然地面对、承受,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肚量。

佛家通常都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生活中更常有的不是拿不起,而是放不下。我们手中的东西不想丢掉,却又要拿起更多的东西。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要想干大事业者最好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也都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如何放弃。放弃了,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了,你就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放弃会使你变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干,更有力量。

提得起,是很可贵的精神;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的真谛。只有提得起,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人生十有八九是不如意之事多,有赢就有输,有得就有失。拿不起,是没有魄力;放不下,是过于执着。拿得起,放得下,笑着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生活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然而人生也是无常的,再精明的人也总会有失算的时候,再精彩的好戏也会有落幕的时候,然而有的人拿得起放不下,于是他的一生便有了许多的缺憾。

有一个老板,从一个打工仔做起,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当老板,生意一路顺风,几年工夫就赚了几百万。但是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市场风云变幻,一下子让他很快的又赔了个精光,这使他放不下,想不开,随后便跳楼自杀了!

这个老板的结局比那些拿不起的人们结局还要更糟,很多人都想发财却没有发财,没有发财还能照样有滋有味地过平常日子,因为他们放得下。钱财是身外之物,拿得起就拿,拿不起就把它放下,为什么要死死地抱住它,让它把自己压垮,甚至压死?

然而最糟糕的就是那种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的人,他们的本事不够,想当官也当不上去,想发财也发不了,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个平民百姓,偏偏又不甘心不服输,明明是摘不到的镜中花捞不起的水中月,又偏要没完没了地在那里摘在那里捞,之后便怨天尤人痛苦不堪,就像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全世界的人都欠了他的债。这种人的人生没有风光过,也没有快乐过,全都是在黯淡和痛苦中慢慢耗尽了。

人生有很多追求,名誉、地位、金钱、美女、名车、豪宅……人人都想把这些东西拿到手,但是真正能够如愿以偿的有几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选择:放下,还是不放下?拿起是欲望的满足,放下可求得心灵的安定。拿起要靠才气和运气,放下只需要心里服气。拿起很累,放下轻松。要是你的才气和运气不够,那就不要死撑硬拼去争那口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放下,你还有可能从别处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份快乐。

人生的烦恼和悲剧,多半不是因为拿不起,而是放不下。前面说的老板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然而,因放不下而过得很苦很累,却又享受不到生活乐趣的,却是比比皆是。

有一个欧洲的观光团来到了非洲的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里。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便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心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十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十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这会让我乏味受累。”

商人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人忘了生命里有许多东西是应该被放弃的,当你放弃了许多东西时,你才能得到一些东西。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所以,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红脸”与“白脸”

红脸和白脸的人都是古装戏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古戏里红脸多为正派老生,白脸一般是奸诈小人。红脸如戏中的诸葛亮、林冲等,白脸如剧幕里的曹操、潘仁美等。然而,人们生活中对红脸与白脸看得最多的是为事理相互争执,为利益彼此较劲。那些摆出红脸的人,自然都是寸步不让,执理顶牛的样子,而说到白脸,必然想到妥协退让、满脸挂笑的和事佬。在儒家讲究“和为贵”的文化里,讲求有理让三分,无事不究过。一团和气,轻易不与人红脸。

学会红脸白脸集一脸

在京剧里面,演员都是用面部化装区分不同人物,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关系学中红白脸相间借用京剧脸谱的名称,但它要比京剧中简单化的脸谱复杂得多。

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只能解决和人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高明的企业领导深谙此理,为避此弊,无不运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像极了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

会使用单打独唱、红白脸相间术的高手要算清朝的乾隆皇帝。靠着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靠着乾隆、雍正给他奠定的丰厚基业,也靠着他本人红白脸相间的韬略雄才,做起了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的大皇帝。晚年写诗自诩为“十全大武功”,用汉、满、蒙、回四体文字把《十全记》镌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些还不够,后来干脆称自己是“十全老人”。

上述只是他的武功。他的文治也是两手齐备,红白脸间有。他会唱红脸,对知识分子采用怀柔政策。他规定见了大学士,皇族的老老:少少们都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兼着“师傅”,就称之为“老师”,自称“门生”或“晚生”,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他甚至亲笔谕旨:“儒林是史传所必须写入的,只要是学粹的学者,就不必拘泥于他的品级。像顾栋高这一类人,切不可使他们淹没无闻呵!”遵皇帝旨意,史馆里特设《儒林传》名目,来专门编写大知识分子的学术生平。平时乾隆批阅上送的奏章,凡是见到鄙视“书生”、“书气”的议论总是要给予批驳,说:“修己治人之道,备载于书,因此,‘书气’二字,尤可宝贵,没有书气,就成了市井俗气。”而且还说:“我自己就天天读书论道,因此,也不过书生!”为了笼络读书人,竟达到如此地境地,红脸唱得前无古人。

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做,全都是出于维护他们的皇权至上、族权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那就是要保持“大清”永不“变色”。谁要是在这方面稍有越轨,红脸马上转换成白脸,满脸堆笑换成杀气腾腾。管你是有意无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狱,轻者“重谴”或“革职”,重者“立斩”或“立绞”,甚至处死后要“弃市”、“寸磔”,已死的也要开棺戮尸,甚至连朋友、族人也统统跟着受株连。

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70余次,远远超过他的先辈们,这也是空前绝后的。

内阁学士胡中藻,曾写过这一本书叫《坚磨生诗抄》,乾隆皇帝久候等人告发,无奈无人告发,自己索性上阵“御驾亲征”,道:“‘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又说:‘至若‘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之句,尤为奇诞!我每天听政召见臣下,何乃‘朝门不开’之语!”还指出:“所出试题,有‘乾三爻不像龙’……乾隆乃是我的年号,‘隆’与‘龙’同音,其诋毁之意可见!”对于“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束阔”一诗,他又说:“南北分提,一再反复,是什么意思?”后来便下诏弃市,族人在16岁以上的全斩,胡中藻的老师鄂尔泰的灵牌也被撤出“贤良祠”,鄂氏之子、巡抚鄂昌,因曾与胡唱和,也令其自尽,这就是文字狱中的一件。

乾隆的这一手可真够厉害的,搞得文人学士们人人自危,处处都得小心,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一不小心,也往往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白脸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变脸如翻书”也是一种圆融的处理姿态,否则不易和人相处。

有一些做大生意的成功者,深深地领会“变脸”的功夫。就比如有人在别人的办公室里等待,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怒声和别人争吵,也许心想,来得真不是时候!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竟然满脸笑容,看不出任何刚刚和人争吵的痕迹。坐了不到半盏茶功夫,有员工进来问他事情,他立刻摆上_张严肃的面孔,连声调都充满了权威。离开他的办公室,一想想看,他用笑脸接待客人,当客人离开后,他会换上哪一张脸?而他用来接待客人的笑脸那是真的笑脸吗?还是根本就是皮笑肉不笑?

不管怎么样,变脸功夫也有着它的必要性。试想,如果经理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说得下去吗?没弄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颜悦色,员工也会失去对他的敬畏吧!

从世俗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很难以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环境的变化而翻脸,不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吗?在复杂的社会里,若无变脸的功夫,怎能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相处呢?

总的来说,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生活里有如下的好处。

可以避免发生误会

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会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隐藏自己的私密

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犯忌的。将会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已出神入化。

要学着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