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6815500000054

第54章 重新审度亲情与友情(1)

包办婚姻给父母带来“好处”

柏拉图说:“人到世上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于是一半的另一半是男人,还有一半的另一半却是女人。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也就是寻找爱情的过程,真正的爱情是思想上的一致、感情上的和谐。因此,爱情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灿烂美丽的,它成为人们生活中渴望和追求的永恒主题。拥有一份美好爱情的男女,便携另一半的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因此,一半加另一半便成了一个家。

然而,婚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婚姻真是爱情的结晶吗?人的一生总在寻寻觅觅,然而,有几个人能够寻找到自己心爱的人,有几个人是因为爱而走进婚姻的呢?在这个经济膨胀的年代,有的人结婚是为了户口;有的人结婚是为了钱;有的人是为了名利;有的人是为了房子,等等。婚姻,如果不是爱情的归宿,那么就一定是无奈心情下的盲目选择,现代的子女,可以说有很多都是婚姻的牺牲品。

说起包办婚姻,不大清楚真相的人们总觉得那是旧社会的事,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一套玩意儿,门当户对的观念,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孰不知,它至今还在许多地方存在着,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原因,不知拆散、伤害了多少男男女女。想想在古代,有多少对离散鸳鸯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梁山伯和祝英台算是美丽的,还能化作蝴蝶翩翩飞,而更多为人们所不知的苦命情侣,都是在父母包办婚姻的阴影下痛苦一生。

亲情,是人最重要、最重视的感情,是任何人永远也抹不去、抛不掉的情意。也正是如此,现在的年轻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伤心,只有遵从他们的安排,与一个不相识的人开始交往,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而父母们则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

洪军的老家在赣南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家里有兄弟二人,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姐姐和妹妹都出嫁了,因为家里穷,所以到现在他还没有结婚。哥哥比他大两岁,当年买了一辆旧中巴在家乡跑运输,洪军也跟着哥哥跑。哥嫂是4年前结婚的,生了两个小孩,嫂子小珍其实比他还小两岁,是邻村的姑娘。原本一家人过得好好的,洪军跟哥哥的感情也非常好,哥哥还曾因为他跟别人打架挨过两刀。洪军对他的嫂子也非常尊敬,虽然从来都是直呼其名,但却不敢随便开玩笑。

2005年春运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哥哥出车过程中发生了车祸,一辆大货车把旧中巴撞扁了,哥哥去世了。后经交警部门裁定,货车司机负全部的责任,赔了二十多万元。

有一天,父母对他说:“你是自家人,咱们不说外话,现在你嫂子拿着那一大笔钱,如果将来她嫁人了,那笔钱不是要带走吗,那你的哥哥不就白死了吗?”洪军觉得这话也很有道理,可是他们又不能把钱抢过来。父母又说:“你也知道我们家里的底细,一分钱也没有,你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娶上老婆,你看,如果你把你嫂子娶过来,家里不用花一分钱,那笔钱还是我们家里的,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呀。”

洪军对于自己的婚事,也曾有过许多幻想,但绝对没有想过他未来的新娘会是他嫂子,这怎么可能呢?他不同意,但是他没办法,他不知道怎么力、……

婚姻是美好的,它可以让人得到家庭,钱更是个好东西,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但这两样好东西往往是人们利用和追求的对象。洪军的父母为了钱强迫他娶嫂子,将他的婚姻当成了一种得到钱的工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千百年来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就了多少的婚姻大事,把多少对不认识的男男女女拴在了一起。“婚姻像城堡,城外的人想走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农村青年的婚姻正在走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形式。

只有16岁的少女彩珍没有同龄人的幸运和幸福,属于少女的快乐和幸福过早地离开了她。2003年3月,在媒人的介绍下,她的父母收了别家人1.6万元的“彩礼”后,彩珍就当起了人家的媳妇。这种不合法的畸形婚姻很快使彩珍感到痛苦,当年9月份,彩珍跑回娘家,表示自己就是死也不到婆家去了。彩珍原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维持了7个多月的婚姻生活,但她却没想到更大的灾难正在等着她。

回到娘家后,很快又被随后赶到的婆家人强行带走。对这种严重违法的现象,接到报案的公安局竞做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同时当地人民法院也做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无助的少女也许只能用她漫长的一生来面对这种痛苦的婚姻生活。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中国的婚姻大都不是由结婚双方来决定,而是由父母亲来决定的。时至今日,人们一直忽视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在开放和发达地区这个问题也许不那么突出,但是在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西部,婚姻一直是套在农村青年脖子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农村娶个媳妇最少得花2万元,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费用支出,就超过3万元,而且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婚价”也呈现出上涨趋势。

宋、郭二人是同村近邻,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既是同乡,又是中小学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逐渐相爱了。但郭某的父母嫌宋家贫穷,不答应此门婚事,并威胁说:“宋某,你要娶我女儿也可以,立即送一万元彩礼,人归你。否则,你一辈子都别想进我家的门。”宋某家很穷,别说一万,就是一千元,也拿不出来。宋某与郭某两个人痛苦万分,想不出什么办法。正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郭某邻村的赵某竟然拿了两万元彩礼去她家提亲,她父亲很高兴就答应了。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郭某为了不惹父母生气,也只有含着眼泪与宋某分手,嫁给了赵某。可想而知,两个没有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滋味!

建国以来,我国几部婚姻法都把反对父母干涉子女婚姻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但实际上,子女的婚姻成了父母利用的工具,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在我国一些地区一直没有灭迹。

虽然现在已是自由恋爱居多了,但这种所谓的“包办婚姻”仍然存在。他们或出于上辈的友谊而想亲上加亲或出于事业的利益而想钱上加钱……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说服自己的儿女去和儿女不喜欢的人结合。试想,没有感情的婚姻岂能幸福?又岂能一帆风顺?

兄弟姐妹之间也有分歧

中国人称兄弟姐妹为手足,手足之称也正比喻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密切关系。手足由身躯伸出,他们靠着同一心脏压缩出的血液而生存,他们荣辱与共、彼此扶持。

古语说:“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都是说明兄弟手足的感情。所谓“兄弟同心,其利可以断金”,足能走,手能做,只走不做,不能发挥力量,所以手足在一起,相依为命,可以发挥人生很大的力量。但这一切似乎只是一层美好的面纱,在这层面纱背后也有分歧。俗话说:“兄弟姐妹齐心——齐力断金”,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恰恰是最大的。在人的潜意识里,有些兄弟姐妹之间的怨恨反而比一般人之间更多,因为在没有弟妹之前,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全部关注,一旦有了弟妹,父母的关注点就会转移到更小的孩子身上,兄姐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失落,很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对弟妹的嫉妒和怨恨。弟妹不懂事,发现有比自己更强大的兄姐存在,同样有可能会产生嫉妒。于是,中国人最善于通过兄弟姐妹竞争而获得利益,这就是中国人“窝里斗”的原因。

早在秦朝时,秦始皇励精图治,一统大国,建立了空前的大秦王朝。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为了继承帝位,同宦官赵高假传圣旨,谋害了太子扶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被哥哥曹丕逼得忍无可忍,情急之下写下了这首七步诗。

俗话说的好啊,“皇室兄弟是仇敌”。其实,自人类诞生以来,手足相残就有了。在民间故事、圣经、小说和家庭传记中,就有不少为争夺财产、隐私、长幼顺序和父母的爱而相残致死的悲惨故事。如今的社会虽然更加文明了,但这种暴力并没有断绝。也正是因为这样,兄弟姐妹之间的分歧才是最大的。

不仅古代为争一国之主而兄弟相残,就是现在的社会,亲兄弟之间,也依然会有分歧。也有为了争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

河源市紫金县农民黄锡勋为争夺父亲遗产,竟将哥哥黄锡环活活打死。据了解,此前两兄弟已为父亲的遗产分割、修坟费用分摊等问题多次发生口角。2000年3月1日上午9时许,黄锡勋在家门前吃早饭,黄锡环拿着一把尺子量门前的草坪,又说要与黄锡勋分割父亲的遗产,两兄弟大吵。争吵中,弟弟黄锡勋用饭碗向哥哥砸去,后又将哥哥推倒在地,拾起地上的石头,朝哥哥的头部砸了几下。黄锡环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发次日,凶手黄锡勋即被紫金县公安机关抓捕归案,河源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黄锡勋死刑。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与人之间,当没有利益冲突时,可以相处得很好,一旦发生冲突,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可以为财而舍亲情。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遗产,闹得喋喋不休,已屡见不鲜了。

年近七十的李老先生家住河西某小区,老伴两年前去世之后,他一个人住在一间近三十平米的房子里。但令他惊讶的是,老伴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突然一下子变得孝顺起来了,争抢着让老父亲和他们一起住,两个儿媳妇也三天两头地来劝说。可李老先生喜欢清净,仍坚持独住。为了争老父亲,兄弟俩变得互不理会。

2004年四月下旬,李老先生忽然发现自己的户口本不见了,他急得四处寻找,但始终找不到。小儿子得知情况之后,陪着老人到派出所补办户口本,并把自己的户口迁入了老人的名下。几天后,老人的大儿子带着媳妇怒气冲冲地大闹派出所,亮出父亲的老户口本,大声质问民警“是不是帮着老二争夺财产”,还声称要去告民警。李老先生听说此事后,痛心疾首,大骂儿子不孝。

这就是亲兄弟之间发生的事情,老父亲还在世,但两个儿子就早早地为瓜分家产大闹纠纷,几乎成了仇人。面对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真是让这位老父亲伤透了心。

现在的人,为了争夺遗产,兄弟不和,吵架分家,兄弟情分不顾,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于某和张某共生育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两位老人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四兄妹也如老人所愿,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手足情深。然而,没想到,二老去世之后,四兄妹却为遗留房产及2万元钱反目成仇,打起了官司。曲阜法院审理了这起财产继承案。

法院审理查明,2004年,于某和张某两位老人先后去世之后,留下了2万元钱和前后院落两处及院落内的房屋4间,该房产是1986年购买的,没有办理房产登记。两位老人生前住前院,二儿子于军海三口住在后院,大儿子于军涛住在岳父母的家里,父母去世之后,于军涛想搬回老人原居住的前院住,但却遭到弟弟的阻挠。弟弟想一人独占父母遗留下来的两处院落及房产,经双方多次协商不成,最终,反目成仇。哥哥于军涛及两个姐姐于华、于敏于2005年5月向法院起诉要求由于军涛继承父母的房屋及院落一处,两个姐姐放弃房屋的继承权,但对父母留下来的2万元钱由4人分割。

法院审理认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所涉及的房屋是于某、张某生前购买的房屋,且长期居住,并没有其他人提出异议,尽管没有办理登记,但可认定为遗产。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的保护,且继承权男女平等,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可以明确做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作为于某和张某的子女,原、被告4人都属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对其父母的遗产应平等地继承。原告于华、于敏放弃对房屋的继承权,法院予以准许。于某、张某遗留的房屋应由原告于军涛与被告干军海继承。因被告现居住在该处房产的后院,前院(南院)及房屋可由原告于军涛继承。于某、张某留下的2万元钱由4人平均分配。

兄弟姐妹同在一个屋檐下,本应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为了点钱兄弟反目,不孝敬父母,真是太不应该了。

家住某市城关区的柴女士,原是兰州铁路局某单位的一名职工,靠微薄的收入,将儿女抚养成人。2001年,柴女士因病去世之后,留下一处房产。可柴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为争夺这份遗产,2002年年底,次子李军竞以母亲临终留有遗言“谁伺候我、照顾我最多,房子给谁”,以母亲生前由他赡养,遗产应由他继承为由,一纸诉状将远在上海的大哥李兵告上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母亲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是他。

一审法院城关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后认为:被告一直在外地工作、居住,被告之子则从小与柴女士一起生活,柴女士去世后所留的房屋仍由被告之子使用,而被告从没有占有、使用该房屋。所以,被告并没有侵害原告的合法权益,其起诉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所以裁定驳回原告对被告的起诉。判决后李军不服,他起诉的目的是要求确认房屋所有权,并不是侵权之诉,不存在诉讼主题不合格等为由,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3年6月,此案被重审。一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依法追加了李军的三弟和小妹为共同原告。

审理中,被告人李兵说,原告李军16岁离家,到1977年回兰州,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父母身边都没有子女照顾,为了照顾二老的生活,他才将儿子留在父母的身边。而李军回兰州与母亲暂住的那段时间,常常与母亲发生矛盾,所以,在1982年搬了出去,之后母亲的生活起居则由妹妹照顾。并且1994年小儿子已出资购买了房产权,所以,其子李涛与妹妹李昭对老人尽了赡养义务,应依法享有继承权。

法院认为:涉案房屋应属柴某遗产,原、被告作为柴的子女均属法定继承人,均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对此判决,原告不服再次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之后,法院以原告李军、李涛、李昭和被告李兵均是柴女士的子女,生前住房是单位分配的公房,原、被告在柴女士生前均以不同程度地尽了赡养义务为依据,判柴女士的遗产由被告人李兵继承,被告给原告李军房屋折价款7000元,给付李涛房屋折价款3300元,给付李昭房屋折价款7000元;评估费1000元,由原告分担。驳回了原告的上诉,做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柴女士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她入土不久,他的儿子就为争夺她的遗产不顾手足之情,诉诸法庭。从以上的事例,让人们明白,其实,兄弟有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利益面前,他们也会不顾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