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习惯成就命运
6815400000006

第6章 雍容有度,铸造良好性格的习惯(5)

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再有条件进行自我展示的人,再有资格获得别人夸耀赞美的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的优势无休无止、没有节制地暴露在别人面前。我们需要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随时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了卖弄、炫耀之嫌。这种过度的表现,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姿势、一种语调、一个眼神,但是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容忍的恶习。

“枪打出头鸟”,纵使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纵使你有迷人的外貌,纵使你腰缠万贯,都不要目中无人,极力地炫耀自己,这样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或反感,要知道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最优秀的。

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在目前的圈子中也许是最棒的,但不能代表你在所有人里面都是最棒的。只有谦虚,自我展示有度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好感,拥有好人缘。

正确认识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华,但不能被虚荣心冲昏了头,一味地卖弄、炫耀自我,否则必将招致他人的反感、遭到他人的排挤。

自信但不自负

有人说:“自信、自大、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人都是需要自信的,没有自信的人会始终惶恐终日,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自信满满的人则神

采奕奕,干什么事情都挥洒自如。可是,自信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别人给的。因为自信与否是在和别人的对照中显现出来的。人类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相互比较竞争的过程,如果你和别人比较,你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在竞争的过程中,你明显就会觉得自己的困难比别人小,自己的信心比别人足。

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不仅办不好事,而且还会显得很没有涵养。尤其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面对一件许多人确实办不来的事情时,自己却夸下海口或者以一副自以为是的神情说:一切不过是小事一桩,难不倒我!结果是事情办成功了,自然只能增添别人对你由衷的佩服,但是如果办不成呢?那就只能显得你自负透顶、缺乏足够的自知之明。

在高中就很优秀的刘星,长得不算难看,家境也好,性格又比较开朗,和大家很谈得来。大学里什么、动漫、网聊、网游他都精通,MP3、高级用品、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都充实着他的信心。至于在学习上,他更加不会将那些从农村考进城的穷小子们放在眼里。

一直以来,刘星也是一个很少失败的人。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困难并不能难倒他,而他眼中的困难确实不多。即便是真正遇到了,刘星也习惯让自己背水一战,不给自己留退路。结果往往不出所料地符合预期。这样下来的结果,就使刘星绝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他愿意付出,就一定可以将想要的东西攥在手中。

刘星并不知道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直到发生那次感情上的波折后。那是刘星第一次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向她表白。开始的时候,女孩也没有表示强烈反对,但是只答应和刘星做普通朋友,是否成为男女朋友,她要看以后刘星的表现。

刘星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从来没有尝过失败滋味的他,心想自己怎么会被这样一点儿事情难倒呢,于是并不在意这是女孩在考验他。三个月之后,刘星以为女孩会答应他做他的女朋友了,但是那天晚上,刘星竟然被拒绝了!

一时间,刘星真不相信结果会是这样,于是他要知道原因。结果女孩告诉他,他太自信了,仿佛整个宇宙都是因为他而存在,从不会在细节的东西上注意,更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

有这样超级自信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比较合群,往往还有许多恶劣的表现。比如蔑视他人、看不起人、出口伤害别人的自尊、漠视师长的权威、不甘身居人下、急躁易怒等等。“自大狂”、“法西斯狂热分子”就是用来称呼这种人的。严重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品德好像有问题;或者这个人如果不是傻子的话,就是神经有点儿问题。

要克服超级自信,避免走向自负甚至更加恶劣的极端就要知道,生活当中没有什么事是万能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即便一个人能够克服许多方面的困难,但是总有些时候,他会遇到力所不能及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臭脾气、臭架子,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防微杜渐,“三省吾身”不能做到的话,应该有规律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一段时期以来自己的得与失。“流水不腐”,常常更换自己的内在认知,也是使自己不腐的办法。

人不能没有自负。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取得成绩,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所以要学会克服自己的自负心理。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补救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自己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再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抓住一点不放。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极端。

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万能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超级自信,避免走向自负甚至更加恶劣的极端。

做事不要优柔寡断

许多人经常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他们每天不是担心工作没了,便是担心赔钱了;不是担心离婚了,便是担心得病了,简直是没有一件事不担心的。这样下去,势必作任何决定时都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

对未成年人来说,这一点也许太抽象,因为他们被视为是没有承担责任能力的,要受到监护人的管束,这是没办法的。但是一旦成人,尤其是在西方,许多决断就需要自己来定。但在我们中国,许多成年人仍旧没有摆脱父母的支配和管教,仍然受到童年时建立起来的“家规”的约束。这无疑限制了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一般来说,一个人早期所接受的负面或限制性的“家规”,会使他成年后在不少方面仍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轻松地做出抉择。

而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快与慢更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快速的行动是对积极心态的实践。如果只有积极的心态没有积极的行动,那么积极的心态也只能止于心态,不会有任何效果和作为。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个猎人前去打猎,路上遇到了一只大雁,于是两个猎人同时拉弓搭箭,准备射杀大雁。这时猎人甲突然说:“喂,我们射下来后该怎么吃?是煮着吃,还是蒸着吃?”猎人乙说:“当然是煮着吃。”猎人甲不同意煮,说还是蒸着吃好。

两个人争来争去,就是下不了决断,于是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终于前面来了一个打柴的村夫,于是两个人去征询村夫的意见,村夫听完说:“这个很好办,一半拿来煮,一半拿来蒸,不就可以了。”两个猎人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决定就这么办。于是再次拉弓搭箭,可是机会已经没有了,大雁早已飞走了。

猎人犯了议而不决、拖延等待的错误,在如何吃法的问题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失去了猎杀大雁的最佳时机。没有了猎杀的过程,当然就没有了如何吃的结果;没有了快速的行动,当然就没有了最后的成功。

由此我们知道,快速制订计划是前提,而迅速的行动才是检验计划和实施计划的根本。快速行动应该是一个追求有所收获的人必备的素质。要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要进行无谓的拖延,要明确行动的重要性,不在计划上耗掉太多的时间。有的时候,优柔寡断的人往往是太过于强调计划的重要性,所以迟迟作不了决定。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快速制订计划并迅速行动应该是人的一种修养。有50%的把握就行动。”拿破仑·希尔说:“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

对太多已经拥有的东西过度在乎,就会使一个人特别害怕更进一步,因为那里包含着失去的风险,虽然同时也存在着获得的可能。或者,对于所有的东西,都只想着获得,完全不想失去,同时对于抓住得失两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信心不足,其结果也会造成难以决断。这种时候养成了优柔寡断坏毛病的人,就像一个贪婪而不自量力的家伙,显得可爱而又愚蠢,可恨而又可怜。他需要在这时将“人生就是有得必有失”的道理明确到他这个具体而愚蠢的行动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好。因此,适当地放弃并不擅长的方面,集中有限的精力做更有可能成功的事情,才是合适的。

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也是公平的,一个人在这方面有所失,在另外的方面就会相应地得到补偿。放开优柔寡断的双手吧,果断地选择你最需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你收获到的比你想象的要多。

忠诚是无价之宝

通常,人们最憎恶的就是背叛,所以就愈加珍惜忠诚,忠诚是对自己所坚守的信念的忠实和虔诚。忠诚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操守,忠诚是一种至为高贵的品格。

国外某著名航空公司在开辟该国首都至芝加哥的国际航线时,为业务需要,在美国招聘空姐。有名小姐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秀,被航空公司的人事考官看好,拟作为领班。在面试就要结束时,该主考官问了一个问题:“公司准备在本国用3个月的时间对所有受聘人进行一次培训,这样的话,你远离自己的国家和亲人,在生活和感情上能适应吗?”这位小姐回答说:“我离家在外已经有几年了,自己一个人生活已经习惯了,至于出国嘛,也没关系,说实在的,在这儿我早已待腻了!出去不是更可以长见识吗?”主考官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待她走出门后,就在她的表格上写上了“NO”,对其他人解释道:“一个对自己的国家都不忠诚的人,又怎会忠诚于公司呢?”

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信守和维护忠诚,丧失忠诚是对责任的最大伤害,也是对品行和操守的最大亵渎。

忠诚是相互的,如果缺乏对别人的忠诚,就别指望得到别人对你的忠诚。

一位马耳他王子在路过一间公寓时,看见他的一个仆人正紧紧地抱着主人的一双拖鞋睡觉,他上去试图把那双拖鞋拽出来,但因仆人抱得太紧而拽不出来。这件事给这位王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立即得出结论:对小事都如此小心的人一定很忠诚,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便把那个仆人升为自己的贴身侍卫,结果证明这位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升为贴身侍卫后,那个仆人又一步一步当上了马耳他的军事司令,他的美名也传遍了整个西印度群岛。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在大难来临、大是大非面前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忠诚。只有当一个人哪怕在很小的事情上都不忘自己的忠诚职责时,成功才可能离他更近一步。

忠诚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状态。当然,我们不需要在忠诚事业时必须以身体甚至生命为代价,但至少要忠诚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忠诚的理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才能对一件事表现出绝对的兴趣,并辅之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杰克·伦敦在他的经典名著《白牙》中说到一只半狼半狗的动物如何学会在旷野中生存,后来更学会了与人共处。其中有一段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牙喜欢吃鸡肉,常袭击鸡舍,曾有猎杀50只母鸡的记录。它的主人维登·史葛——在它眼中高贵如神,是它“全心全意爱戴的对象”——斥责它后又把它带到养鸡场去。当白牙看见它最喜欢的食物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时,便凭着本能的冲动,扑上前去攫住一只鸡。但主人这时发出制止的声音。他们在养鸡场中站了好一会儿,每次白牙有所行动,主人便会开口制止它。如此,它领会了主人的意思,学会不去碰那些鸡。

维登·史葛的父亲坚持说:“动物吃鸡肉的习惯是无法改变的。”但维登挑战他的说法,整个下午都把白牙与鸡关在一起。

“白牙被主人单独关在养鸡场内,便躺下来休息。曾有一次它起来到水槽里去喝水,它沉静地不去管那些鸡,就当它们根本不存在一样。四点钟,它奋力一跳,上了鸡舍的屋顶,然后落在外头的地上,由那里从容地走回到屋子。它学会了规矩。”

本着对主人的爱和顺从,白牙克服了与生俱来的欲望。它或许不懂为什么,但它选择了服从主人的意思,这就是忠诚。

动物的故事往往能打动人心,启发深刻的道理。白牙对主人那种单纯的爱与忠诚,提醒我们人生中总有许多“鸡”,我们必须知道到底要服从和忠诚于谁。

哈佛教授罗宾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参加过的婚礼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时间久了大部分没有了什么印象,可在两年前发生在我出席的婚礼上的一个小情景却能让我常常回味。新娘在一所高校任教,漂亮可人,又有好人缘,那天宾朋满座,代表来宾致辞的是在她学校交流的外籍女教师,她向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和这位新娘一起到机场送一个回国的日本教师,在行李检查处,有人从衣服的口袋里滚落了一枚一角的硬币,可能是不在乎这区区一角钱,没有捡起,这样后面的人便踩了上去,这个新娘弯腰将一角硬币捡了起来,并用手轻轻地拂去了上面的尘埃,快步向前,把这枚硬币交给那人,对方起初觉得尴尬,不肯接收,甚至面有愠色,她便对那人说道:“先生,你可以不在乎这一角钱,但在这上面有我们的国徽,不能践踏!”说完这个故事,那位外籍女教师对在场的人讲道,这个新娘对国家的忠诚令人深感敬重,在个人感情上,我们相信她也将忠诚如一,用真挚的爱心与她的先生共筑幸福的家园。

所以,忠诚是一笔财富,你拥有了忠诚,就会有责任感,就会有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会无往不胜。

不论事实如何变迁,可忠诚这一优良的品质将永远焕发着它的光芒,人们会越加视之为珍宝。但愿在我们的一生里,都能永久地以这一可贵的品质去待人处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因忠诚这一品质的滋养和陪伴得以幸福和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