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习惯成就命运
6815400000051

第51章 养成优雅达理的好习惯(5)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上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等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当生活变得干涸乏味,当饥渴的心灵觉得必须要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请试着安静下来倾听真实的愿望。让内心的声音自由表达关于幸福、美丽和梦想的意义,体会生命之泉给心灵注入的希望和活力。这种倾听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摆脱似乎已停滞不前的生命之舟,带他们跨入人生的另一阶段,让他们再度体验生命的甘美。

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在内心的声音发出呼唤的时候,鼓起勇气回应它,突破现有的舒适的界限,尝试新的愿望和冒险,承当由此而来的责任,体验新的高峰的奖赏,体验丰富了的生命的内在乐趣,体验每一个微小瞬间的绝对微光。

所以,别让内心的声音徒劳地呼喊,静下来,倾听自己的真正愿望吧!内心的声音在诉说什么呢?它始终如一提醒我们的,乃是我们内心最真实、最持久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到底想得到什么?我们最关注、最在乎的东西是什么?内心的声音都在以一种默默的坚持提醒我们。

静修可以逐渐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达到心境的平静。进而可以淡化客观影响,减少主观个欲望,开释烦恼,解脱压抑,而常在欣慰愉悦之心。人生态度和处纪观念将因此改变,从而产生人格、人性和人生价值和升华。

杜绝词不达意

口头禅,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时候,某些人的口头禅甚至成为这个人个性的标志,甚至是一段趣闻。但是,某些普及化了的口头禅却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障碍,词不达意,可以说是语言表达中的缺点。比如这个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人性格特点的语言——随便。

从某些方面说,“随便”是一种美德,它意味着谦让、没有拘束,中国人很多都喜欢说“随便”。但“随便”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是没有主见的代名词,在西方人看来,尤其如此,因此,“随便”说多了就是祸。

素心是个温柔的白领丽人,在某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当编辑,平时对人从不苛刻,对很多生活细节也从不挑剔,同事询问她意见,她说得最多的就是“随便”、“怎么样都行…‘你们看着办吧”,表面上,大家都说她好打交道,心里却暗自觉得她没有主见。有一次,主任请大家出去吃饭,席上,主任请大家点菜,问到素心,她嫣然一笑:“随便。”“那么喝点什么?”“随便。”“要不要来点啤酒?”“随便。”主任表面上没说话,心里却起了个小疙瘩——电视台是一个要求有主见的地方,这个女孩怎么什么都是随便?这样下去怎么把栏目办出特色?不久以后,电视台要裁员,主宰着栏目组成员去留的主任权衡之下裁掉了没有主见的素心。

细节决定命运,在现代社会,像素心这样的例子在生活里很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随便”是一个坏习惯,更没有意识到它带给人的尴尬和不愉快。

“随便”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曾几何时,各类商家都为“随便”而伤脑筋,于是,不得以的各种招术相继出场,餐馆里多了一样菜叫“随便”,以方便服务生们招待不了解自己胃的食客;冷饮柜里多了一种冰淇淋叫“随便”,以方便同样难以选择的顾客。而各种服饰店的老板则在培训导购小姐时要求她们要明确地给顾客提供各种意见,用来说服态度暧昧的买主。

要避免“随便”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弄清楚“随便”产生的深层原因。爱说随便的人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自信,心里有答案但害怕出错,在面对严肃的老师或严厉的家长或暗恋对象时我们经常犯这种错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确实不知所措,只好随便。实际上,只要能对症下药,告别“随便”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滥用“随便”,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时空倒转500年,素心也许是最好的女子,但她职场失意的悲剧在今天却是必然结果。仔细检索现代文化,你会发现:自主精神充斥着各个领域。在国与国之间,自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人际交往中,自主也是赢得尊重的法宝;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自主更是扎稳根基的保证。

其次,它还意味着将自己的决定权推给别人,这很容易让人与不自信或无能画上等号,也容易让别人尴尬和不知所措——连自己都不知道,叫别人如何为你决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都不希望别人把困难的雪球推给自己。中国有句古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不论决定的事情是大是小,一旦当事人说了“随便”,就等于把问题交给了不在其位的人,这当然不符合中国人的逻辑,别人给你的印象分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既然如此,乐于说“随便”的我们,应该看看告别“随便”的三大高招:

先要大胆亮出你自己。现代社会是一个“我型我秀”的时代,特色、个性和多元化是流行文化的关键词,所以,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你的观点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一定要大胆亮出你自己,不妨尝试多练习这样的句式:“我认为……”“在我看来………‘让我选择的话,我会……”向所有人宣告:“我的事情我做主!”

然后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在许多时候,人们放弃选择的权力说“随便”是害怕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引起他人的不愉快。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权衡好自己已有答案的利弊得失,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这起码能明确你的立场,其他的,就交给别人去考虑了。

最后做出多项选择。当我们对别人的问题实在没有答案的时候,我们不妨作一个多项选择,不如说:“网球和游泳我都喜欢,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这样,既表明立场,又不失谦逊。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你的选项一定不要超过三个,过多的选择和没有选择一样让人不知所措。

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说话时就要有礼貌,能在谈话中体现出自己的优良品德。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话要说得适时适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把握分寸,语言得体,既不要词不达意,又不要言过其实。

语言表达和礼节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嘴乖的孩子有奶吃。”强调的都是要讲礼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谦谦君子、温文尔雅成为了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多用礼貌用语有利于营造双方相处的融洽气氛,不仅给予别人尊重,也能表明自己的修养。

不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请”字不绝于耳。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总是“请”字开路。当要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开一下”;当坐汽车嫌空气闷热时,要说“请把窗户开一下”;当乘车要在中途下时,要说“请停一下车”;当上下火车时,乘务员要对乘客说:“请出示您的车票。”在机场,海关人员要对旅客说:“请出示您的护照。”在饭店,顾客要对服务员说:“请你给我一杯咖啡”或“请你给我来一份牛肉面”。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先说“请”。

一个人不讲礼貌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年男子向身边的交通协管员问道:“问一下,怎么到马路对面去啊?”协管员没好气地说:“下回说话带上主语,客气点儿。”然后顺手一指,“直走,桥下过马路!”男子悻悻然离去,协管员也没好气地冲周围的人抱怨。很简单的一个问路,却因为问路人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而造成了双方的不愉快。其实,这位男子只需在问路时加上几个简单的词语,比如,“同志您好!请问……”敬称“您”再加上“请”,相信协管员在回答问题时会客气得多。从协管员这方面来说,虽然问路人说话不礼貌,但也不需要动气,更不需要针锋相对。你可以先使用礼貌用语指路,然后再婉转地提醒他注意礼节。也许这样的方式他更容易接受,也比较有成效。

别小看了“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果能恰当使用,既能在主观上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观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说话有礼貌,能让帮忙的人帮得高兴,说话没礼貌却会破坏别人的心情。

我们不光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让我们记住下面这些文明礼貌用语吧。

见面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分手辞别语:再见;再会;祝您一路顺风;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在这里欢迎您。

求助于人语:请;请问;请帮忙;请帮助我一下;请多指教。

受人相助语:谢谢;麻烦您了;非常感谢!

得到感谢语:别客气;不用谢。

打扰别人语:请原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让您受累了。

听到致歉语:不要紧;没关系;您不必介意。

接待来客语:请进;请坐;请喝茶;再次见到您,真是十分高兴;欢迎光临。

送别客人语:再见;慢走;欢迎再来。

无力助人语:抱歉;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说话要有礼貌,懂礼貌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

不贴语言标签

字眼就跟标签一样,它贴到哪儿,就会使我们在那方面的认知受到影响。我们不仅在自己的经历上要谨慎、正确地贴标签,同时也要警觉,别让其他人把不正确的标签贴在我们身上,因为一旦被贴上了,就会在我们的身上造成相对的情绪反应。同时,它们也暴露了我们内部的“秘密”。

据说,如果你穿的是裤线笔挺的西裤,那就叫“土”;如果你穿的是洗得发白的牛仔裤,那就叫“俗”;如果你穿的是十几个口袋的袋袋裤,那就是“酷”了。其实“酷”的意义,也正如袋袋裤上的口袋一样,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酷”这个受推崇的标签,贴在时尚潮流里,产生的效果就是满大街全是十几个口袋的袋袋裤的时尚人士。几相对照,一个标签就这样产生并发生作用,语言中的状况也是这样。

有一位女职员,同事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王菲”,那姿态,一个字:酷!“王菲”的口头禅也酷:“没劲透了。”说这话的时候,做出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活脱脱一《红楼梦》里的妙玉。约她泡吧,她说:“新天地啊,都什么时候流行的了!撞来撞去都是外地人,没劲透了。”约她吃饭,她说:“又是日本料理啊,怎么就没点儿新花样!上海的日本料理没一家做得地道的,每次吃了胃都不舒服。一样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去日本吃正宗的,那才叫新鲜!到底是空运过来的,没劲透了。”问她上网聊不聊天,她说:“什么美眉、青蛙的,全是假的,没劲透了。”问她有没有看新流行的那本书:“还不是那回事,翻了几页就扔了。要看就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就是少了那么股韵味,没劲透了。”连同事买了新衣服,她也没兴趣去看,弄不好还给上一句:“就她那个身材,穿什么国际名牌,就算套一身宇宙名牌都未必好看!臭显摆呗,没劲透了!”

你真要问她平时都干些什么,遇到她心情好的时候,也许会告诉你:“货运公司那个小子打了几次电话约我,他那个人,没劲透了;居然敢开辆桑塔纳来接我,害得我一路上没敢抬头,怕被熟人看见了,多丢脸呢!餐馆也是,连拉小提琴的都没有,一顿饭还要两三千块钱,没劲透了;一晚上也没喝多少酒,就开了瓶路易十六,喝来喝去就那味儿,没劲透了……”这是后现代解构浪潮下,生活品位已经失去标尺、不知道到底要什么的人的标签。

这种标签,包括部分普通的口头禅,都可以解码。诸如: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等,是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应该,必须,必定会等,这种人自信心强,冷静理智,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但当“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说明他有动摇心理;听说,据说,听人讲等,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

说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等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为人处世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有些任性的人,总用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同时,“但是”也反映了这种人温和的特点,它比较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啊、呀、这个、嗯等词被利用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因为怕说错话,需要这点间歇来思考。

真正的标签词汇,诸如“卡哇伊”,和卡拉OK一样,也是发源于日本的一种时尚流感,主要症状表现为:装嫩。已经眼看直奔而立之年了,却流行戴着孩子气的渔夫帽,穿着卡通色彩的连帽衫,背着中学生风格的斜挎包,然后奶声奶气地说我们男孩子……与“卡哇伊”相配套的,是那种甜甜、酸酸、软软、嗲嗲的台北版国语,即使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丫头,进入写字楼或演艺圈,不到一个星期,她就不会卷舌了。可见其风行度。

张艺谋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劝人们“有话好好说”。但是,现在的时尚则是“有话不好好说”。像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如果他不是玩幽默,用《大话西游》那句经典台词来说,那就是:I服了You!

字眼如标签,贴到哪儿就会使我们在那方面的认知受影响。推而广之,暴露着我们内部的“秘密”的语言,都要避免标签化。即便贴也要谨慎、正确。

让肢体语言替你加分

沟通学者的研究发现,我们在沟通时,说同样一句话,如果加上手势和表情,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些小动作可以让人们知道你头脑中正在想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否则就会词不达意,传达出错误的信息。这些容易传达错误信息的肢体语言,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慎重运用。如:

在与人说话时,小动作太多会让人觉得你根本没有认真听人家讲话。所以,在对方说话的时候,除了适时回应之外,不时地点点头是另外一种表示你在认真倾听的方法。

你的头的位置会传达给人们信息。不要摇头晃脑,别让你的头总是歪着,一定要保持昂首挺胸,这会让你看起来充满自信,并有权威感,人们也会尊重你,并且对你以诚相待。但如果你希望留给人友好、开放的印象,你可以把头轻轻歪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