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815200000030

第30章 重权在握的奇人(2)

3月10日,希特勒在他的外交棋盘上又走了一步。他单独向《每日邮报》的普赖斯透露,最近德国空军已正式成为德国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如同希特勒希望的,无论是英国或法国,官方均未正式发出谴责。相反,可能对此已有所闻的约翰·西蒙爵士,通知下院说,一旦元首感冒痊愈,他仍计划出访柏林。法国所作的反应也仅是由国防部提议,延长部队的服役期。

这种弱不禁风的反应,希特勒未与其将领们磋商便将之击败了。3月15日上午,他令首席副官在慕尼黑的“四季旅馆”与他会面。他指示副官发布重新征兵和扩充武装力量的消息。当晚,国防委员会便举行会议,讨论希特勒之令他们惊慌失措的征兵计划。冯·勃洛姆堡将军对各大国可能作出的反应表示关切。里宾特洛甫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把勃洛姆堡的关切不放在心上。“您说的全是胡说八道!”勃洛姆堡生气地反驳说。他整晚都在攻击这一计划,次日早晨,待他与弗立契向希特勒汇报时,他的反对意见被平息了。

那天下午,星期六,约100名外国记者挤在宣传部的会议室里。谁也不明白为何突然把他们找来,所以室内空气有点儿紧张。戈培尔进来了,“看上去既煞有介事又严肃”。他大声宣读了一份新的法令,宣布全面实行兵役,将和平时期的兵力增至30万人。这虽然人人都猜测到了,但它仍令人震惊。罗希纳和几名记者连忙跑进大厅打电话——尽管戈培尔还在回答问题。

就在那时,法国大使正在总理府元首的书房内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弗朗索瓦·本塞抗议说,这份通知肆无忌惮地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事先不与法国接触或讨论便让法国接受既成事实表示遗憾。

希特勒庄严地、坚信地反驳说,他的意图纯粹是自卫性的。法国没什么可害怕的。他的主要敌人是共产主义,他破口大骂俄国人。这样,大使离去时几乎相信,希特勒无意发动反对法国或英国的战争——只决心毁灭苏维埃政权。

法国对德国再次显示武力所作的回答,是向国联提出毫无意义的呼吁。3月25日上午,英国的官方代表团在友好的气氛中会见了希特勒。首次充任元首的翻译的包尔·施密特注意到,当元首向约翰·西蒙爵士、艾登和大使埃力克·菲普斯爵士问候时,他的微笑是“特别友好的”。他们在总理府矮桌旁坐着。在场的有牛赖特和里宾特洛甫。

西蒙宣布,英国政府和人民首先需要的是和平,真诚希望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合作,朝这一目标前进。英国的决定性因素即英国的公众,他说,对类似德国“退出国联,奥地利及某些单方声明”那样的事件“非常不安”。英国“并不反对德国,但强烈反对任何有可能危及和平的事情”。

知道施密特是个能干的翻译,而自己又精通德语的艾登回忆说,“希特勒的回答特别巧妙,一方面是特意请求,另一方面字里行间又在威胁。”在第二轮会谈中,元首的个性给艾登“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在我看来”,他好像是“消极的,肯定是不令人佩服的”,而且,“相当善于随机应变”。同时,艾登又佩服希特勒主持会议的方法,“毫不犹豫,又不作记录,与一个知道自己目标的人完全适应”。

他对他的行动一一作的解释,虽然可信却不能令人折服。例如,他矢口否认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理由是,他从未在上边签字。他的碧眼盯着约翰爵士补充说,他宁愿死,而不愿这样做。德国也从未违反过条约——除了在滑铁卢一役中,普鲁士军前来援助英军时。而在那一次,威灵顿将军也未提出抗议。“自接触他以来,这肯定是最能令希特勒高兴的,”艾登评论道,“我认为这条提得很尖锐,提出时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在上午的会谈中,希特勒镇静而彬彬有礼地进行辩驳,这不仅令英国人吃惊,连他的翻译也吃惊不小。然而,在进午餐后,当牵涉到立陶宛的东方公约被提出来时,他失去了平静。“我们与立陶宛毫不相干!”希特勒喊道。目前,那里正在对德国少数民族进行阴谋审判。他眼睛里射出怒火,声音粗哑,连r的颤音也出来了。“他们在梅墨尔践踏德国少数民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决不与这样一个国家签订条约!”他怒斥道。片刻后,风暴平静了,他又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谈判者。这次,他是据意识形态之理进行辩驳的。“在国家社会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之间,”他平静而有力地说,“任何联系都绝不可能!”

在当晚的宴会上,希特勒心情愉快,热烈地与艾登交谈起战时各自的经历。他们曾在奥塞河两岸面对面厮杀。于是,两人便在菜单后面画起战地地图来。他们的谈话内容有些给弗朗索瓦·本塞偷听到了,所以,吃完饭后他便问艾登,他是否真的与希特勒打过仗。艾登回答说好像是,法国大使便讽刺地说:“你想念他吗?”你应该枪毙他。”当晚,艾登在日记里写道,“结果很糟,整个调子和脾气与一年前大不相同,很明显,重又用普鲁士精神武装起来了或正在武装。俄国现在成了魔鬼。”

翌日上午10时,西蒙爵士建议讨论装备问题。他说,英国最近正与各大国单独进行磋商,为召开大型的海军会议作好准备,因为大会要修改现时的海军条约。他邀请德国到伦敦去参加类似的非正式的磋商。希特勒当场接受了。他重又提出了先前已向菲普斯大使提出过的问题:把德国的吨位限制在英国舰队吨位的35%。与此同时,他看不出“有什么天时或地利”能强迫他“承认法国或意大利的舰队优势”。

此时,希特勒戏剧性地拿出一封电报,并愤怒地读了起来。令人吃惊的是,温和的政治家顿时又变成了狂暴者。这封电报宣布了对那些被控叛国的立陶宛德国人的有罪判决。希特勒生气地问,如果凡尔赛条约将英国的一部分土地硬割给像立陶宛那样一个国家,英国会怎么样?如果英国人只因为像英国人那样行动便遭到严刑拷打和监禁,他们又会怎样?

他的怒容很快便消失了,他又恢复了温和的常态,只要求在军事上与英国和法国保持平衡。中午,他们是在英国使馆吃点心的。这也是元首第二次步入外国大使馆。午餐后,与会者又返回总理府。希特勒对俄国向西推进的企图进行抱怨,说到这里,他辛辣地把捷克斯洛伐克称为“俄国人伸出来的胳膊”。他又重申,在军备问题上,德国要求得到平等权利。西蒙和艾登都在耐心地、心平气和地倾听。这给施密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在两年前,德国代表像希特勒现在那样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是天经地义似的,那么,天都会塌下来。我也不禁怀疑,比诸外交部所采用的谈判方法,希特勒是否已用其造成既成事实的高招走得更远了。”

当晚,希特勒在总理府主持宴会。他原来穿的是褐色外衣,戴红色卐字章,现在却改穿燕尾服。在他的翻译看来,他是个“迷人的主人,在客人中来回穿梭,好像他是在大户人家里长大的似的”。宴会后,希特勒对一群朋友,包括威尼弗雷德·瓦格纳在内兴高采烈地大谈其外交成就。他像小学生似的,又是拍手,又是拍膝盖。“了不起的人物呀,那些英国人,”他说,“即使撒谎,他们也撒得漂亮,一点儿不像法国吝啬鬼。”

会谈结束后一天,希特勒把与英国海军之比是35%一事告诉了海军总司令,并指示他按计划建立海军——但“不要大肆宣传,以免使英国对其他大国的困难处境复杂化”。希特勒决心与英国和睦合作,并继续向对德国处境表示同情的有影响力的公民们献媚。4月间,他在慕尼黑寓所为奥斯瓦尔德·莫斯雷爵士举行午餐会。莫斯雷退出了工党,当上了“英国法西斯联盟”的主席。他评论说,希特勒的“迷人的态度完全消失了。也许这是个不合适的话题。反正,他并未试图施展那种效果。他很朴实,整个午餐过程中,他都以温柔得几乎像女性的魅力待我”。

在伦敦,一位极为重要的德国事业的追随者,正在重申其先前的同情。他就是威尔士亲王。在与霍希大使进行的一次长谈中,这位王位继承人“再次对德国的地位和期望表示完全理解”。

在柏林,由于赫尔曼·戈林和女演员埃美·松纳曼准备结婚,繁忙的国际事务也黯然失色了。

由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会议同一天在斯特莱萨召开而被贬黜了。希特勒原以为法国的建议其他两国是不会接受的,但与其愿望相反。会议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谴责德国的重新武装为不合法,并重申忠实于罗加诺原则。赖伐尔、麦克唐纳和墨索里尼的出席又为公报增加了份量。原想孤立法国的希特勒,发现自己有受孤立的危险。数周后,法国与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这样便加重了他的危险。由于苏联——法国条约与元首的基本战略格格不入,希特勒便重又竭力向他的朋友罗德米尔勋爵保证,英国没有理由怕德国,5月3日,希特勒写道。从建党早期开始,他就计划要与英国合作。“英国与德国这样的条约,不但对和平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也代表了世界上1.2亿最宝贵的人民的愿望。英国历史上搞殖民活动的举世无双的天才及其海军力量,将与世界上第一批军国主义之一的国家的力量结合起来。”

罗德米尔是用不着说服的。在他的报纸中,他继续为德国描绘出一幅和蔼可亲的形象,但是英国总的反应是恐惧的。当麦克唐纳得悉希特勒将于5月中旬后发表重要讲话时,他表示关切,并决定在演讲发表后让下院辩论军备问题。

这篇令人害怕的演讲是在5月21日作的。希特勒再次让世界吃了一惊。他说,他的主要目标是和平,他也不抱征服的梦想。他宣布,战争所带来的,只是毁灭国家的花朵。在重申“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后,他提出与各邻国签订双边互不侵犯条约,并保证遵守罗加诺公约。他所需要的无非是相当于英国海军力量的35%的舰队而已。他保证,那将是他的最后要求。“对德国而言”,他发誓,“这个要求是最后的,永远不变的。”

在国外许多有影响的人士中,他的话被按其表面价值接受了。伦敦的《泰晤士报》说,他的讲话“合理、直率而全面”。只此一举,希特鞍便扭转了孤立的局面,为在即将到来的海军会议上同情地接受德国的要求铺平了道路。这次会议刚好于两周后在英国外交部召开,由乔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任德国代表团团长。日本驻伦敦的海军武官曾给他提出了极好的咨询意见,因此,他便稳坐在会议桌旁。这位海军武官告诉他的德国同行,1921年日本前往华盛顿参加会议时,错以为可以与英国人搞一桩“交易”。“结果,当英国人挑拨我们的外交官员与海军专家的关系,使他们几乎成了死对头时,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建议,德国集中力量坚持一个明确的要求——例如35%的比例——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即使有破坏会议的危险也在所不惜。一旦英国人醒悟到德国矢志不渝,他们就会慢慢让步——同时还会对对手更加尊敬。

会议于上午10时开始,由西蒙主持。他与平常一样和蔼可亲。他指出,会议的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各海军大国会议铺平道路;否则,各国的军备竞赛就会加速进行。光限制吨数是不够的,对某些危险的舰只应该清除。

遵照日本武官的建议,里宾特洛甫拒绝讨论其他问题,一心要得到那35%的比例。“如果英国政府不准备立刻接受这一条件,”他说,“那就没有必要继续进行谈判。我们坚持立刻作出决定。”他保证,英国一旦接受这个比例,关于建立海军之计划的技术问题便可立刻得到解决。

虽然里宾特洛甫的英语讲得很好,但仍由施密特担任翻译。令施密特吃惊的是,他的上司竟立刻——且又是如此不讲外交辞令!——把日程上最困难的问题提了出来。他不明白,是因为里宾特洛甫缺乏外交经验呢,还是对指示盲从。里宾特洛甫之所为,除按日本武官的狡猾的建议行事外,其实是在执行希特勒多年来成功地使用过的令人惊慌失措的战术。两星期前的讲话是胡萝卜,现在的是大棍。

施密特将里宾特洛甫的话翻译过去后,他发现,西蒙的脸红了。他生硬地回答说,谈判一开始便提出这样的条件,这是很不平常的,对此,他当然无可奉告。他一边说,一边生硬地鞠了一躬,然后便离开了会场。场面一时尴尬起来。片刻后,罗伯特·克莱齐爵士取代了西蒙的位置,代表英国表示坚决反对。但是顽强的里宾特洛甫也毫不让步。下午,他们再次会晤,但毫无进展。施密特觉得,会谈肯定被破坏了。他已开始在想,飞回柏林时的天气不知如何。但是使他奇怪的是,英国人竟提议次日上午再次会晤——这次会谈是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军部会议室进行的。

这是一间大会议室,镶着嵌板;室内放一张长桌,桌四周放着红皮椅子。施密特对此友好之气氛原就觉得奇怪,不料,当令人生畏的克莱齐宣布,英国准备接受冯·里宾特洛甫先生的要求时,施密特的奇怪便上升为吃惊。6月6日,约翰爵士返回会议;他红光满面,好像啥事也没发生过。这样德方便大获全胜。全面的协议友好地达成了,里宾特洛甫之“相当难堪的态度”也不翼而飞,变得彬彬有礼了。英国不但同意德国拥有相当于英国舰队之35%的吨位,而且还作出让步,让德国拥有45%的潜艇。里宾特洛甫回到德国后,成了一名征服英雄。用谈判方式取得了德国海军的全部秘密目标,这便把希特勒从一个实力变成了政治家。被一所谓盟国单方采取的行动搞得目瞪口呆的法国,向伦敦发了一份愤怒的照会。但英国的公众舆论却几乎一致赞成,连对希特勒采取敌视态度的政治家也支持这一协定。

可以预言,这份协议使威尔士亲王满心欢喜。在签字那天,他对霍希大使说,在最近一篇有争议的讲话中,他热烈同意德国人与英国的老手们接触,这“完全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威尔士王子补充说,“众所周知,政治家的特点是胆小怕事和犹豫不决。恰当时刻的直言,哪怕超出了正常情况下理应保留的界限,比诸胆小和迟疑,能更快地奏效。”他的这番话被用电报传回威廉大街,在那里,对本来就言过其实的英国亲德情绪又添枝加叶,加深了元首之理由不足的假设。即,此后英国的让步不再会有限制了。

对伦敦条约,苏联的反应几乎与法国的一样强烈。它证实了这种怀疑;英国统治阶级内的某些分子,包括继位王子在内,正在帮助德国加强其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以便向苏联发动进攻,在远东则支持日本的野心。尽管忧心忡忡,苏联还是与希特勒签订了贸易协定。希特勒将对苏贷款提高至2亿马克,并准备在10年内,将此数字增至5亿。这并不是放弃其生存空间之梦想,而是在国际外交游戏中另一着棋。这是因为,在与西方谈和平、与东方做买卖的同时,德国的重新武装则在尽可能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其速度比大多数外国观察家的估计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