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财富
6814100000024

第24章 如何提高你的财富素质(7)

一天,郭得胜把至友冯景禧、李兆基邀到一起,商议跻身地产界。地产是动辄需投入巨额资金的生意,三人都还是小富,惟有合股才能启动。于是,三剑客和另外5名股东合资创立了永业有限公司。他们第一宗业务就是买入沙田酒店,然后以此为基点稳扎稳打。几年下来,永业没有出现奇迹,却也一步一个脚印,从未有过什么失误。1963年,三剑客从永业退出,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叫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在三剑客中,郭得胜稳健持重,冯景禧勇猛果敢,李兆基敏捷精明。郭得胜年高望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公司注册资本是500万港元,实收资本300万港元,每人投资100万港元。这些钱拿到今天,只够一人买一个新界的住宅单位,若从事地产生意,定会叫人笑掉大牙。自然,那时的所值非今所比,不过要想在地产界大展拳脚,仍是捉襟见肘。他们取胜的法宝是齐心协力。

公司写字间,设在士丹利街16号3楼,职员不到10人。职员是来混碗饭吃,对这间小字号公司并没有多大奢望。不久,职员发现,三个老板,是清一色拼命三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从1965年至1972年,新鸿基楼宇营业额高达5.65亿港元,一家实收资本300万港元的小地产公司有这样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

进入20世纪70年代,新鸿基已是家业绩不俗的中型地产公司,人们看好新鸿基,三剑客必定会有大的作为。但是这时传出了三剑客分道扬镳的消息。

1970年初,冯景禧退出新鸿基的经营,成立了新鸿基证券公司。当时正值股市大旺之际,证券公司如雨后春笋,竞争非常激烈。股市无常,证券公司出头快,衰亡也快。新鸿基证券,一直执同业牛耳,1980年纯利为2.122亿港元,负责买卖全港总股票交投的1/3。

1970年,冯景禧还组建了新鸿基财务公司,开展汇兑、存放款等多项业务。经过十余年发展,冯景禧申请到银行牌照,将财务公司改为银行。1982年3月29日,香港数家大报头版刊登一条要闻:“新鸿基财务公司今日正式成为新鸿基银行。”头版刊有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主席冯景禧的大幅照片,照片右侧是冯景禧签名的广告文字:“自1970年新鸿基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不断成长……截止去年底,新鸿基财务的客户存款总额超过31亿港元,总资产达42亿港元以上。这些数字,为新鸿基银行奠下了稳固的基础……”1979年,冯景禧又成立了新鸿基保险公司。

证券、银行、保险,冯景禧实现了他的金融王国的梦想。此外,冯氏集团还控制有中国企业有限公司、新鸿基亿利商品公司、新景丰发展公司等。

三剑客分手,郭得胜正逢花甲之年,他一人独挑新鸿基地产的大梁。郭得胜在三人集团时,就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方针。1967年,香港发动暴动,地价大跌,郭氏逆市而上,趁低价购入大量地皮。次年地产复苏,地价飙升,新鸿基拥有的地皮价值翻了近十倍。

1973年、1979年股市地产高峰期,郭得胜趁高抛出股票地皮套现。不久,股市崩溃,地产遭殃,股票地皮跌至谷底,郭得胜又趁低吸纳。六七十年代,炒楼花炒得满城疯狂,是非不断,不少地产公司见楼花走俏,脱手后便“烂尾”,故市民对“炒期楼”持有戒心。郭氏知悉这一情况,即改弦更张,将新鸿基地产由地产发展(兴建楼宇出售)扩展至地产投资(兴建楼宇出租)以及酒店投资(兴建酒店经营)。

据港刊综合统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地产已经是十大上市公司之一。1972年上市时,注册资本才3亿港元,可18年后的1990年,市值已经超过220亿港元,增长了70倍。再从纯利收入来看,1974年至1990年的16年间,增长了41倍,盈利已经达到24.64亿港元,平均每年的增长超过26%。这个比例,比郑裕彤新世界的18%,胡应湘与陈曾熙恒隆的24%,李兆基恒基地产的259/6还要高,仅次于李嘉诚长江实业的29%。

1972年三剑客分家,李兆基获5000万港元的地盘、物业。这年底,他与胡宝星合伙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的主席,李兆基为副。时值香港股市热得发昏的时节,胡、李两人趁热将永泰上市。上市不久,李兆基趁股民头脑发热之际,大量抛出永泰股套现。不久,股市崩溃,李氏又趁低吸纳。一抛一吸,斩获匪浅。

李兆基不甘心永泰的副职,于1975年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李氏自任主席兼总裁,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还是个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灾之后,公司上市不像原来那样便捷,需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物力,公司不上市,就无集资之便,难以借钱生钱。李兆基决定走次捷径——借壳上市。

恒基兆业以一些物业换取永泰1900万新股,成为永泰最大的股东。他顺理成章成为永泰主席,胡宝星改任董事,大权旁落。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产旺年的有利时机,趁势将恒基兆业上市,集资10亿港元。1988年8月,恒基兆业全面收购永泰建业,合组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兆基借壳上市,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典范。

三剑客最初都是各自为阵,在商界默默无闻,后来他们桃园结义,共同进军地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功。接着,他们又分飞而去,各奔前途,取得惊人的成绩。对于他们三人的分手,有许多人不能理解,议论纷纷:“人可患难,却不可共享富贵”,“家业大了,盈利多了,即使是亲兄弟,也分不平”,“什么桃园三结义,现在干得红红火火,却闹分裂。如同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此,冯景禧在1976年的一次记者采访中说道:“集团已具规模,大家职务开始分工,我负责财务及投资方面的业务;而另外两位则负责地产发展……我们发现倘若业务过于集中,大家实难相互兼顾……因此决定证券与地产分手,各谋发展,但精神上仍为一家,休戚与共……”可见,分飞不必是劳燕,三剑客虽然分家了,但他们在事业中仍然是互相通气,互相帮助,而且都各得其所,成就了自己所擅长方面的事业。从本质上讲,他们是汲取和发扬了经营事业上的双赢精神。

合作与聚合素质测验

(1)测验指导语

①本测试用于测量你的合作能力。

②本测试由一系列陈述语句组成,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特征的描述。选择时请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要思虑太多。

③本测试没有速度上的要求,但是请在5分钟以内完成所有的题目。

④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状况的答案,然后填写到下面的答案填写处。

⑤答案选择标准如下:

A、非常符合B、有点符合C、无法确定D、不太符合E、很不符合

如果对这个测试的规则已经明白,可以开始做题目。

(2)测验题

①我喜欢在别人的领导下完成工作。

②我不喜欢参加小组讨论。

③与生人一起讨论我会放不开。

④我喜欢与人一起分担一项工作。

⑤我感到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谐。

⑥我觉得自己要比别人缺少伙伴。

⑦很少人可以让我真正信赖。

⑧我感到寂寞。

⑨我相信大合作大成就、小合作小成就。

⑩我感到自己不属于任何圈子中的一员。

我与任何人都很难亲密起来。

我的兴趣和想法与周围人不一样。

我感到被人冷落。

没人很了解我。

在小组讨论时我感到紧张不安。

我善于把工作分解开寻找合适的人一起做。

我感到与别人隔开了。

我感到羞怯。

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我只喜欢与同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3)答案填写处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4)测试结果

请参照以下答案,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计分,计分方法很简单,分别计算在你答案中:

选择A的数目(A)选择B的数目(B)

选择C的数目(C)选择D的数目(D)

选择E的数目(E)

接着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原始分数:(R)

R=E×5+D×4+C×3+B×2+A

最后,请按照表4-5所列的规则,根据你的原始分数(R),找出相应的排名值(P)。比如你的原始分数(R)是73,那么下表对应的P值就是58。

排名值(P)是一个百分数,对于P值的理解是这样的,假如你得到的P值是79,那就表明你的合作能力要比79%的人高,反过来也就是说,你的合作能力要比21%的人低,可见你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成功者首先是坚毅的人

有人问上帝:什么样的人是强者?

上帝没有回答。

虽然上帝没有回答,但历史却用事实作了回答:所谓强者,就是一个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百折不挠的人。

不管你是上帝的宠儿,还是人世间的幸运儿,你的一生都不可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有一天不幸叩响了你人生的大门,譬如,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你突然病魔缠身,你突然生意失败,你怎么办?你怨天尤人,你嚎啕大哭甚至抛弃生命,那你就是一个弱者。你应该“临危而不惧,遇变而不惊”,应该沉着冷静,应该不灰心、不气馁,以超然之毅力、不拔之意志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并战胜困难!

毅力也称意志或坚持力,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来。”安格尔认为“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这些都说明了毅力之重要。

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经常应邀去为英国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介绍如何就业的演讲,因为他在求职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西蒙·福格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来到伦敦,决定先到《泰晤士报》碰碰运气。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来到了报社总经理办公室。西蒙·福格问总经理:“你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谈话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会失望地走开。因为总经理的态度表明,报社目前“不可能”录用任何人。而我们的主人公西蒙·福格却不这样想,他还要继续努力!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他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可见,他事先已充分估计了自己将被拒绝。“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创造“奇迹”的前提条件。当然,“精致的牌子”是福格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创造,我们从中是否也能悟出某些东西呢?

结果西蒙·福格被总经理留了下来,干报社的宣传工作。25年后,他已升至总编的位置。

福格在“什么空缺都没有”的情况下,居然找到了工作,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了总编,这正说明了“成功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我们在那些表面上“不可能”的困难面前却步不前,是否就是因为缺少了福格的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呢?

狄更斯认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富兰克林认为:“惟坚忍者始能遂其志。”马克·吐温则认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从这些成功人士的格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毅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但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农夫,走投无路之时,曾经以卖“癌症必愈药”为生。洛氏一家,终日胼手胝足,也仅能免无冻馁。

洛克菲勒少年时在人家的农田工作,每天赚3角7分钱。他把赚来的钱储起来,有50美元;然后,他以年息7厘借给雇主,结果,发觉一年所生的利息等于他做10天的苦工。

“从那时开始,我就决定了日后的营运方针。”洛克菲勒回忆说。“我决心要使钱成为我的奴隶,而不再做钱的奴隶。”

1859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发现有石油。洛克菲勒知道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努力研究,发明了提炼石油的方法。于是,他说服了一个有钱的人与他投资合伙,开创事业。

第一年,由于经营乏术,公司蚀了大本,合伙人心灰意冷,有关门大吉之意。洛克菲勒安慰他说:“朋友,不要灰心,不要颓丧,凡是一件事情的成功,总要经过很多困难的。”

过了四年,公司的事业依然没有起色,他们始终在艰苦的环境里周旋。而洛克菲勒不断地说:“只要我们能埋头苦干,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不退缩、不灰心、永远向前走,这就是洛克菲勒特有的性格。到了第五年,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终于赚了大钱。

不怕失败,不畏艰难,使洛克菲勒的财富一天一天地与他名下的石油一起增长。1870年,洛克菲勒以100万美元创办了当时差不多是全美最大的炼油厂——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开办“标准”之初,他在纽约有15家对手,在费城有13家,在匹兹堡有22家,在其他各地有27家。到了1880年,“标准”的炼油量为美国的95%——俨然君临天下,惟我独尊,令洛克菲勒成为实至名归的石油大王。

培养坚强的毅力,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创富的前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此我们却似乎不太在意。许多人在遇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时,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缺乏毅力,是许多人的一个通病。不解决这个问题,而一味地想赚大钱发大财是不现实的。

毅力是不懈创富的支柱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

我国古人亦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意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都抵不过人类坚强的决心和毅力。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如果对成功没有强烈的愿望,要获得伟大成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有愿望和信心,没有决心和毅力也会成为空想。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不畏缩的人,他们所希望的目标和信念才能实现。

创富者必须具备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但在客观条件大体具备的情况下,关键就在于企业的决策者自己。为什么有些人既无资本,又缺技术,却较快地走上发迹之路,而有些企业或个人有资本有技术力量却发展缓慢或衰退了呢?这主要是主观能动性未发挥出来。

企业发展和个人发迹的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寻找机会,是否为利用机会作好必要的准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似偶然,实是必然。成功的机会只“钟情”于那些有决心和毅力,做好成功准备的“有情人”。

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但总是有人成功亦有人失败。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条件,失败者是因其不肯付出毅力的代价,未能以刻苦耐劳的热能把自己潜在的能量化解出来。而成功者则能以自己炽热的决心和强大的工作热情,把自己潜在的能量溶化并释放出来。

没有足够的热度,铁矿或金矿都炼不出钢与真金。走向成功的人,虽然他们的终点目标是美好而使人羡慕的,但他们的旅途却充满了挫折、险阻和艰难。只有那些坚持自己的信心和毅力,运用科学的技巧,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人,才能最终达到成功。

取得成功与财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