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百年哈佛
6813600000005

第5章 感悟一:坚持真理(4)

哈佛学生就是在这种唇枪舌剑中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各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当他们日后走上社会时,这种不崇拜权威和平等表达意见的风格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敢想敢说,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面前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此同时,他们也允许他人自由表达意见。这使得各种好想法都能摆到桌面上,沟通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工作业绩自然倍增。

比尔·盖茨最欣赏这种坦诚表明意见的工作与交际风格。尽管他尚未等到毕业就从哈佛退学,但这并不表明他厌弃哈佛不崇拜权威的风格。他拥有比世界任何人都更多的钱,但他绝对是一个平民化的企业领袖。在他的公司,人们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直截了当说出来,且不必管对方心情如何。他对别人是这样,别人对他也是这样。如果意见不一致,就相互探讨;如果还不能得出一致意见,就进行辩论;如果一方不能说服对方,就进行争吵,最后,通常是声嘶力竭者败下阵来,然后按嗓门更高者的意见办。

没有权威声音,会不会造成管理混乱呢?在大家习惯于服从权威时,的确是这样。所以,以争吵解决问题,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不具有普适性。但是,作为一种探讨问题的方式,它可以充分激活整个团队的活力,并增强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将基辛格拒之门外

19世纪的哈佛校长昆西说:“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追求真理,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数百年来,哈佛大学坚持学术自由、思想独立,从不因任何政治权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也从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去讨好当权人士。

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暗示哈佛当时的校长德里·鲍克,希望哈佛授予他荣誉学位。鲍克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并宣布,他无意奉承“另一位President”(在英语中,“总统”和校长都是“president”)的虚荣。

哈佛并不吝于授予荣誉学位,但它只授给有资格拥有名誉职位的人。如果它没有资格拥有,即使总统也别想得到它。

何谓资格?这并非由世俗的观念来判断,哈佛大学的事情,游戏规则要由哈佛大学来制定。世界着名外交家、政治家基辛格博士原先是在哈佛大学执教多年的教授。他步入政坛之后,先后出任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国务卿等高级职务,离开了教授岗位。按美国大学的规定,凡从政者不能兼职,必须辞去教授职务,他虽依然具有大学教授的任职资格,但不再是哈佛大学的在职教授了。基辛格功成名就后,从美国国务卿职位上卸任,很想重回哈佛大学担任教授,但被哈佛大学婉言谢绝,原因是他提出不给学生上课。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基辛格博士作为资深政治家、外交家,政绩不凡,不管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闻名遐迩。尤其在中国,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正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对中国的一次秘密访问,促成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终于砸开了中美两国的坚冰,使断绝20多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基辛格博士不仅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知识渊博,学术水平不同凡响。从情理上来说,聘请一个这样的人来当教授,对学校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但是,哈佛大学从来不想借助谁的知名度,因为这里就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7位普利策奖得主,以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士都从这里诞生,它用不着借某个人扬名。所以,它招聘教授,只看求职者的任职条件,不考虑他的资历及社会背景,更不看他当年所担任过的什么高级官衔。不管你是谁,资历再老,名气再大,只要你不给学生上课,不履行教授义务,就不聘任你。对基辛格这样拥有教授资格的大牌人物,哈佛照样不给面子。

哈佛大学不向权势人物折腰,绝不是因为妄自尊大。它的校训是“与真理为友”,而不是“与权势为友”,唯其如此,才能保障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这正是它屹立数百年而不倒的根基。再者,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因为某个人拥有特殊地位就网开一面,此风一开,各种类似的事情会随之发生,它如何能继续维持自己的竞争力呢?

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众多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他们所受的教育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家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原则与个性,一旦它因为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随时迁就,原则和个性就失去了,竞争力也将同时消退。哈佛大学不向权势人物折腰,无疑给它的学生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基辛格博士另一件“吃瘪”的事:有一次,基辛格出访中东,来到耶路撒冷,想顺便造访在当地名气颇大的“芬克斯”酒吧。他亲自打电话预约。接电话的是该酒吧的老板罗斯恰尔。出于安全考虑,基辛格要求在他造访时,酒吧谢绝其他客人。

按国际惯例,基辛格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而且这似乎是一个提高酒吧知名度的好机会。

但“芬克斯”老板一口回绝:“您想光顾本店,我很荣幸。但我不能因为您的缘故拒绝其他客人。因为他们都是支撑本店生意的人。”

基辛格虽然受到拒绝,但很欣赏罗斯恰尔做生意的原则。第二天,他又打电话给罗斯恰尔,说明天将造访,不必拒绝其他客人。

罗斯恰尔再次表示拒绝:“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例休。对我们犹太人来说,星期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在这天营业,是对神的亵渎。”

这样,基辛格终究没能去成“芬克斯”。

“芬克斯”对客人一视同仁的态度让人们更加敬佩,从此它更是名声远扬。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以为只有抱名人的大腿才能出名,巴结讨好权势人物才有做强做大的机会,所以,平时总是对名家和权威机构小心呵护,视同神明,何曾想过扫扫他们的面子?不管怎么说,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个性,随时向权势人物折腰,那么,人生事业的发展必然是畸形的、不健全的。

更有一些人,完全靠权势人物支撑自己的事业,但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权势这种东西是非常靠不住的。一旦失去了权势人物的扶持,事业根基马上就开始动摇了。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宝库

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然宝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宝库。不过大多数人心中的巨人是在酣睡的。一旦巨人醒来,宝库打开,连你自己都吃惊。

自信是哈佛大学教授讲授的人生哲学中极为重要的理念之一。这种理念告诉人们: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你准备完成怎样的任务,如果本身就没有信心,甚至产生怀疑,那结果绝对好不了。只有我们努力制止潜意识中缺乏自信的怀疑态度,把精力集中在眼前发生的事情上,才能排除阴暗的心理,才能创造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相反,自我怀疑几乎总是把怀疑变为现实,而使自己得救的,往往正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巨大的潜能。

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夜。W·翟莫西·盖尔卫,一位年轻的加利福尼亚人,正独自驱车穿过缅因州边远的森林地带。他的车轮突然打滑,车子撞进了路旁的雪堆。20分钟过去了,盖尔卫没有看到一辆车路经此地。看来待在车里等着是毫无指望了。他认为最好的出路是步行去求援。于是他身穿便服和一件运动衫,开始向来路跑去,稀薄而寒冷的空气,使他几分钟之后便气喘吁吁了,一阵疲乏感袭来,他觉得浑身麻木,接着是令人瘫软的恐惧。“我会死在这冰天雪地之中的!”他意识到。

这个念头如此可怕,盖尔卫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由于他承认了现实,他的恐惧发生了短路。他对自己说:“如果我真的要死了,光发愁也无济于事。”这时,他突然觉察到,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美丽:寂静的夜,闪烁的星星,被雪景衬托得格外分明的树木。盖尔卫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渐渐地恢复了体力。于是他一口气跑了40分钟,终于找到了一户友善的人家。

盖尔卫没有想像到,他突然之间显示出的奇怪的内部能量,竟会成为他后来所从事的事业的基础,并由此创造了他所谓和失望恐惧赛跑的“内心竞赛”的理论。在他作为一名运动员和一位教师的多年实践之后,盖尔卫认识到,在那个严寒的夜晚使他得救的正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巨大的潜能,问题在于人们是否肯使用它。

哈佛教授认为:每个人都不要辜负自己的潜能,这种能力是天生的本领加上从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的总和。愈不为结局担忧的人,多半就干得愈漂亮。运动员大多会有这样的体会,不为后果担心,只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赛进行到底,每个人达到这种境界时,结果却往往是最好的。下面就是一个曾经当众发言就“吓得要死”的人最后成为优秀电视主持人的故事。

在盖尔卫举办的激发人体潜能的学习班上,一位女学员声称自己一当众发言就“吓得要死”。“你怎么会知道自己害怕呢?”盖尔卫问道。这是因为,她说,她的膝盖抖个不停。盖尔卫画了一段从0到9的尺度,让她测一下膝盖抖动的幅度有多大。然后,盖尔卫说服她面对全班同学。这位女学员竞摆脱了恐慌。当她膝盖的抖动降低到接近零时,她已经能对班上的同学谈她自己的体会了——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众发言。从那以后,这位女子终于成为一名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然宝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宝库。不过大多数人心中的巨人是在酣睡的。一旦巨人醒来,宝库打开,连你自己都吃惊。

每个人生活的90%以上是属于潜意识的,这种潜意识深处蕴藏着能量极大的成功心智——灵感。灵感对很多成功者而言,都是一个产生奇迹的奇妙力量。很多因无法利用这种奇妙力量的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极为狭隘的范围里。

人的潜意识与无限的智慧相通,促使生命更绚丽,更高贵的伟大抱负、灵感巧思和想像,皆源自潜意识。每个人最深厚的信念是你不能以理性来辩证的那些,因为它们不是来自意识心智,而是来自你潜意识的心智。你的潜意识以直觉、鼓舞、感觉、暗示、驱策力和观念对你说话,它时时告诉你要振奋、突破、成长、前进、冒险、向前达到更高的境界。而爱和援助他人的生命的驱策,亦来自你的潜意识深处。

每个人潜意识的进行总是趋向于生命和建设性的。潜意识建造了你的身体,并且维护你身体所有重要的功能。它一天工作24小时,从不休息。它总是想办法帮助和维护每个人并使其不受伤害。

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演说家和作家,并非是天生的奇才,而是他们潜意识的力量充满了活力并使得灵感不断涌现的缘故。

苏格兰小说和散文作家斯蒂文森在临睡前,会要求他的潜意识,在他睡觉的时候为他引发出一些故事来。当他在银行的存款减少的时候,他会经常要求他的潜意识提供给他一个好的、畅销的精彩故事。

斯蒂文森说,内心深处的智慧,会把故事一段一段地提供给他,就像是连载小说一样。这显示了你的潜意识是如何产生灵感并对你说出高超而睿智的话语,而这些话语却是你的意识全然不知的。

马克·吐温向全世界坦诚地说,他的所有幽默故事和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他那永不枯竭的潜意识的蓄水库中寻得的。

开启潜能宝库,寻找自身与众不同的灵感,将把你与成功拉近。

拥有无比充沛的自信心

开启自身宝藏大门的金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以充沛的自信发掘你的成功人生。

着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通过他的例子,完全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自信心对其行为和能力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阿德勒刚开始上学时算术很糟,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并把这一“事实”告诉了他的父母,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在黑板上出的一道其他人都不能解答的难题。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了,老师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几步跨到黑板前面,把问题解了出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这件事情以后,阿德勒认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学好算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个数学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

有一位企业家,他想在公开演说中取得成功,因为他在一个困难的领域有重大突破,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消息。他的嗓音很好,演讲的话题也很吸引人,但他不能在陌生人面前讲话。阻碍他的原因是他的自信心不足,他认为自己讲话讲得不好,不会给听众留下好印象,仅仅是因为他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外表……他“不像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人”。这个不良心理在他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所以,每次他站在一群人面前开始说话时,便受到这种心理的阻碍。他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如果他能动一次手术整一下容,改善外表,他就会产生必要的自信。整容手术其实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内体的变化并不能绝对保证个性的改变。一旦他相信正是自己的消极信念妨碍了他发表这个重要消息时,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他成功地把消极的信念换成了积极而肯定的信念,认为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而这则消息只有自己才能告诉大家,不管自己的外表如何。从那时起,他成为企业界最难得的演说家之一。而他惟一的改变只是增强自信。

哈佛教授告诫学生,自信心是开启自我潜能宝库的金钥匙。当你坚信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即使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也许你却轻易地做到了。如果你从你自己那里,从你的老师、父母、朋友、广告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接受一个意念,而且坚信这个意念是真的,那么它就和催眠师对被催眠者的话一样具有威力。

相反,你定下的目标并不太难,而你如果只认为自己就能完成这样的目标,这也会大大限制你的能力发挥,这同样是缺乏自信的结果。约翰·D·摩菲在《成功推销的秘诀》一书中讲到艾尔墨·惠勒如何利用雷奇的理论来增加某位推销员的收入:

艾尔墨·惠勒受某公司之聘担任推销顾问,负责销售的经理让他注意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有一位推销员,不管被公司派到什么地方。也不管给他定多少佣金,他平均所得总是挣够5000美元,不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