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猪也许有很多优势,但唱歌绝不是其优势;同理,我们每个人有很多优势,然而并非全能的,总有劣势存在。我们要想成功,那么就应该选择最能够发挥我们优势的行业和工作了。如果像“猪学唱歌”一样,放弃自己的优势,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到头来一定会一无所成,与失败为伍了。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往往误导人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如果你第一次不成功,只要一试再试,必能成功;不断练习,必臻完美。
只要有信心,必能完成之。
我做得到,你一定也做得到。
这些教诲属于“积极思想的力量”这一派,其背后的理念是:只要努力,必能成功。今天,还有成千上万极聪明又有抱负的人们遵循着这条深植人心的哲理,前仆后继地追求成功,而其中有许多人是注定难逃失败与挫折的命运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事难不倒任何人”的观念,是假设所有的人都拥有类似的才干和优势。这一点,当然是不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自成一格,拥有独特的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并非机器人,只要施以恰当的增强训练,就能去做任何动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葛登·阿尔波特博士等人的研究报告与论文都告诉我们,这确实是广为流传且误导歧途的一则“天真神话”。事实的真相是,我们的确可以(也应该)尝试任何我们想要尝试的事。可是除非我们尽早确定我们基本的才能在哪一方面,我们的优势在哪一方面,否则,我们终将与真正的成功擦肩而过。所以,前面几句励志的话应该改写成:
你的优势能成就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
如果你第一次不成功,检查一下你是否站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不断练习发挥优势,必臻完美。
如果你有信心完成,并且真的完成了,可能是因为你原来就拥有这份能力,这份优势。
我做得到,其他与我有同样优势的人也做得到。
想要通过自己的弱点和劣势达致成功,往往会带来负面的自我认知。
玛莉现年三十岁,在一家影印机制造厂工作。在后援工作岗位上做了几年之后,她决定把对产品的专业知识发挥到业务工作上,而她对业务工作的成就值期望很高。但是半年后,她并未如期地坐上业务冠亚军的宝座,而只名列第十五。她可以介绍产品,而且说明会办得很成功,就是缺乏勇气要求成交。在成绩揭晓之前,她一直是带动业务士气的人,可是后来她对自己越来越没有把握,也就在团体中渐渐丧失了这种领导地位。后来,这种挫败甚至影响了她个人的生活。由于不断在自己的弱点上做练习,她对自己的看法也越来越负面。
当我们专注于弱点和劣势时,我们的长处和优势将惨遭扼杀。我们开始为别人的缺点感到惋惜,常常同情别人、提供一些富有哲理的建议。我们想要安慰他,就会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搞砸了,只要想想街上那些混混比你还惨呢!”只注意失败,会使人觉得更糟糕,而且也忽视了他原本拥有的长处。最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就是牢记和提醒我们原来就拥有的优势,并在找出应付缺点之道后,尽快回到能充分地发挥优势的道路上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坚持住既定的方向,而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的。
要懂得生活的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要设法避开。人生的诀窍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中,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自卑和失意中沉沦。为此,只有紧紧抓住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以利用,才会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善于做学问,没有当官的素质,可他非要从政不可,或不得已被推上某个领导岗位,结果在官场上很不得意,学问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用劳伦斯·彼得的话说,这叫“迷失自己”。这种人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丢了自己的长处,而用了自己的短处。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坚持住既定的方向,而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的。坚守自己的优势方向,就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不随波逐流,不赶时髦。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名扬四海。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苦头。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关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竞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所有技能中,总有你的长项。成功者的择业原则是:去选择最能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惟有利用自己的长处,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利用自己的短处会使自己的人生贬值。正如美国着名政治家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优点、优势,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聪明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使自己具有永恒的魅力。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呢?那就不要忘了“尽善尽美”四个字。事情无大小,每做一件事,总要竭尽全力求其完美,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
在人生的路上,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自己的优点、优势,就会成为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只有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的代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做的事,很少有人能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所以不能够成大事。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坎,而迈进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成大事者,梦想成大事,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不多。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从很多例子中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只有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的代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是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胜任、愉快。换句话说,当你在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原则”,这是第一。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于是你了解到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境遇是自己开创的,成功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也许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许真的可以变得“很不平凡”,而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是获取成功的另一法宝。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志,有的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或者大文豪,个个看起来志向远大,皆做成大事者之梦。年轻人难免都会“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学习的典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源,才是迈向成大事的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于:该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该有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人生充满变数,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不单看他的资质,而要看他的毅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条件是必须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你可以立志做大老板,做大文学家,但绝对不要躺在那里等待。
认清自己的真面目
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要想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先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也只有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己才能决定该做什么,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他所举办的成人教育课堂中,经常讲到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流浪汉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与我谈谈。他说,昨天下午他本已经决定跳进密歇根湖,了此残生。但不知是谁,也许是命运之神,把一本我多年以前写的书放入他口袋。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并支持他度过昨天夜晚。他还说,只要他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相信一定能帮助他再度站起来。我问他,我能替他做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我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遍,我不得不坦白地承认,在我内心深处,我并不相信我能替他做些什么。他脸上沮丧的皱纹、眼中茫然的神情,他的身体姿势、脸上十天未刮的胡须,以及他那紧张的神态,完全向我显示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我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我请他坐下来,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告诉我。他说得很详细,其中要点如下:他把他的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使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他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了妻子和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一直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甚至想自杀。
“他说完他的故事后,我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有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我等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我刚说完这几句话,他立刻跳了起来,抓住我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他会为了‘老天爷的份上’而做些要求,这实在是很令人鼓舞的。这显示他心中仍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我引导他来到我的实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前。我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身。我用手指着镜子说:
“我答应介绍你跟他见面,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抚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我知道我的忠告已经发挥功效了,便送他离去。
“几天后,我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我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很成功的样子,而且他也似乎有些感觉。
“他解释说:‘我正要到你的办公室去,把好消息告诉你。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但是,虽然我的外表落魄,我仍然替自己找到了一项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想想,老天爷,一年3000美元。我的老板并且先预支了一些薪水给我,要我去买些新衣服,还让我先寄一部分钱回去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
“‘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去一张支票,签好字,受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那人说完话后,转身走入芝加哥拥挤的街道,这时,我终于发现了:在从来不曾发现‘自立’价值的那些人的意识中,原来隐藏了伟大的力量和各种潜能。”
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发掘自身优势
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知道,只有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你所确定的终生奋斗目标。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要问问你自己的兴趣所在。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我喜欢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能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地克服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大事。
很多人往往一时很难弄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擅长什么,这就需要你在实践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之所长、避之所短,进而取得成功。
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专业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