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百年哈佛
6813600000019

第19章 感悟三:确立人生目标积极进取(5)

因循守旧并不是改变现状的好方法,更多时候面对困境主动出击才能打开新的局面。在哈佛大学,教育学生的策略就是:在校时吸取知识,抓紧时间进行能力的训练,而毕业后则迅速进入重要部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就注定了哈佛学子的积极进取,注定了拥有这样品格的学生的成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进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囱里的黑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脸上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就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黑,立刻跑到河边去清洗。而那个满脸黑灰的猫看到自己的伙伴很干净,也以为自己的脸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出去玩了。”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过去的自己作为镜子来和现在的自己做比较,审视和映照自己,并不断地告诫自己:我只能比以前的自己越来越好。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像别人那样。

这也就是爱因斯坦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的原因。

人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理想和愿望也不同,所以没有必要拿别人来作为自己的镜子,你永远也不能成为别人,也不能完全照着别人那样做。

如果同不如你的人对比,你只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反而不思进取;如果同胜过你许多的人对比,很可能让你在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放弃努力。所以,一个人最好的参照对象就是过去的自己。对于同一个人来说,总是希望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好,将来又比现在好。哈佛学生拉尔夫·爱默生就认为:“我是个永不停息地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过去的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永远靠努力来创造。

看清自己,永远希望今天的你能比昨天做得好一点。相信每天这样一点小进步,也能让你受益无穷。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科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提取佣金。

于是,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以前招揽不成功的客户。去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达成了交易;第一个星期的另外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月底,20个客户中只剩一个没有买他的广告。

第二个月里,科尔没有去拜访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做广告,而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然而科尔坚持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个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科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是在学习,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

那位商人点点头,对科尔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要向你学习,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做我付给你的学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虽然古老,但是所说的却是永恒的真理。世界着名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同样也要求自己的员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就如同故事中那个坚持到底的年轻人。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可能是傻瓜才用的词”。在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前,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不达目的不罢休

当塞洛斯·W·菲尔德从商界引退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时他却对在大西洋中铺设海底电缆这一构想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欧洲和美洲就能建立电报联系。塞洛斯·W·菲尔德倾其所有来完成这一事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建造一条从纽约到纽芬兰的圣约翰的电话线路,全长1 000多英里。这其中有400多英里需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为此他们不得不在铺设电话线的同时修建一条穿越纽芬兰的道路。这条线路中还有140多英里要通过法国的布列塔尼,建设者们在那儿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此相同的还有铺设通过圣劳伦斯的电缆。

通过艰苦的努力,塞洛斯·W·菲尔德得到了英国政府对他的公司的援助。但是在国会里,他曾经遭到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团体的强烈反对,在参议院表决时,塞洛斯·W·菲尔德的方案仅以一票的优势获得通过。英国海军派出了驻塞瓦斯托波尔舰队的旗舰阿伽门农号来铺设电缆,而美国则由新建的护卫舰尼亚加拉号来承担这一工作。但是由于一次意外,已铺设了5英里长的电缆卡在了机器里,被折断了。在第二次实验中,船只驶出200英里时,电流突然消失了,人们在甲板上焦急沮丧地来回走动,似乎死期就要来临。正当菲尔德先生要下令切断电缆的时候,电流就像它消失时那样,突然又神奇地恢复了。接下来的一个晚上,船只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移动,而电缆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延伸,但由于刹车过于突然,船只猛烈地倾斜了一下,电缆又被卡断了。

菲尔德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重新购买了700多英里长的电缆,委托一位精通此行的专家设计一套更好的铺设电缆的机器设备。美国和英国的发明家齐心协力地工作,最后决定从大西洋中央开始铺设两段电缆。于是两艘船开始分头工作,一艘往爱尔兰方面,另一艘驶往纽芬兰,每艘船都各自承担一头的铺设工作。大家希望这样能够把两个大陆连接起来。就在两艘船相距3英里时,电缆断了。人们重新连上了电缆,但是当两艘船相距80英里时,电流又消失了。电缆再次连上了,大约又铺设了200英里之后,在距阿伽门农号20英尺处,不幸电缆又断了,阿伽门农号随即返回了爱尔兰海岸。

项目负责人都感到非常沮丧,公众开始怀疑,投资商开始退却。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不屈不挠、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工作,说服众人,整个工程项目早就被放弃了。终于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一次成功了,整条电缆线顺利地铺设完成。几个信号在大西洋上传送了将近700多里之后,突然电流中断了。

大家都失去了信心,只有菲尔德先生和他的一两个朋友仍然对此抱有希望。他们继续坚持工作,并且说服了人们继续投资进行试验。一条崭新的更为高级的电缆由大东部号负责铺设。大东部号慢慢地驶向大西洋,一边前进一边铺设。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距离纽芬兰600英里处,电缆突然折断沉人海底。几次捞起电缆的尝试都失败了,这一项目也因此停顿了将近一年。

但是菲尔德先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继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他组建了新公司,并制造了一条当时最为先进的电缆。1866年7月13日,试验开始了,这一次成功地向纽约传送了信息,全文如下:

无比满足,7月27日。

我们于早上9点到达,一切顺利。感谢上帝!

电缆铺设成功,运行良好。

塞洛斯·W·菲尔德

那条旧的电缆也找到了,重新连接起来,通往纽芬兰。这两条线路现在仍在使用,而且将来也会有用。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坎坷,有人跌倒了并就此放弃,所以永远都只能看着别人成功。而只有少数愿意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哪怕在几次跌倒后都能坚强地站起来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每一项影响世界的创举的背后都有着艰辛,只有有了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决不拖延不要以后

有一次,约翰·丹尼斯和他的一位副手到公司各部门巡视工作。到达休斯敦一个区加油站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约翰·丹尼斯却看见油价告示牌上公布的还是昨天的数字,并没有按照总部指令将油价下调5美分/加仑进行公布,他十分恼火。

约翰·丹尼斯立即让助手找来了加油站的主管弗里奇。

远远地望见这位主管,他就指着报价牌大声说道:“弗里奇先生,你大概还熟睡在昨天的梦里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经给我们公司的荣誉造成很大损失,因为我们收取的单价比我们公布的单价高出了5美分,我们的客户完全可以在休斯敦的很多场合,贬损我们的管理水平,并使我们的公司被传为笑柄。”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弗里奇先生连忙说道:“是的,我立刻去办。”

看见告示牌上的油价得到更正以后,约翰·丹尼斯面带微笑说:“如果我告诉你,你腰间的皮带断了,而你却不立刻去更换它或者修理它,那么,当众出丑的只有你自己。这是与我们竞争财富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的沃尔玛商店的信条,你应该要记住。”

然后,约翰·丹尼斯和助手一起离开了加油站。从此之后,那位主管弗里奇先生做事再也不会拖拖拉拉了。

俗话说“今日事,今日毕”,说的其实就是决不拖延的道理,绝对不把当天该完成的事拖到第二天。等待与拖延是成功的死敌。

决不拖延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无论做任何事都会变得更易成功。因为你不再会因为各种原因偷懒,也不会因为拖延而错失良机。难怪,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也这样要求哈佛学子们,一旦决定下来的事,就要立刻着手进行,不要拖延,不要以后。

不要自我设限

在哈佛,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第二天,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实验中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来。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这些人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而一旦打破了这个高度,不再给自己以失败的暗示,那人也能“跳”出来,也可以离成功更近。

经历越多,碰壁就越多,就越发害怕失败,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胆子越来越小。

很多时候,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于潜意识里的自信心不够。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去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哈佛主张这样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永无休止地奋斗,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这就是成就大事业需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还是向往成功,那就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哪天,当我们放纵之时,或许就会惊觉,我们曾坚持的信念仍旧没有变也没有错: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