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影响命运
6813400000032

第32章 塑造性格就是塑造命运(8)

一位朋友在年轻的时候最羡慕当空中服务员,认为空中服务员不仅穿得靓丽,而且收入又高,还可以四海邀游。无奈,她连续考了两次空服员都未被录取,心中十分懊恼。后来因为经常乘飞机出国,每次看到空服员穿梭在机舱内,前前后后忙着招呼几百名乘客,总觉得她们很疲劳,尤其是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的长途飞行中,别人都在睡觉休息,她们却得保持清醒,时刻待命。所以,她开始深觉这一行“好看不好干”。听一些空服员说,很多人因为无法适应终年来回奔波频繁和各地不同的时差,生理时钟与健康状况都出了问题,而且一旦下班,只想休息,根本无心旅游。每每昕到这里,她心中不免暗暗庆幸,好在当年被拒之门外,否则,一定无法胜任这样吃力的工作,她心中曾经认为“最完美”的工作,如今已完全丧失了吸引力。

其实,回头看看自己,再看看周围的人,一路走来几乎都是工作换了又换,每个人都想找一个自己认为最完美的工作,表面上好像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其实说穿了,真正的关键在于“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于是只好一试再试。

近代心理学大师容格有一句名言:“早晨的真理,到了下午,就可能变成谎言。”的确,很少有人在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0岁时热爱的工作,到了40岁很可能就变得索然无味。这并不是“对与错”的是非题,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疑惑与解答的过程。

永远没有完美的工作,但是,也不必因此气馁。完美的工作不是生活的标准,而是心灵的状态,完美的工作就是处在一个能配合你个性及价值观的工作环境中,将你的才华运用到你最愿意付出热情的兴趣上。

让心灵站立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着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召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我们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瓜,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个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您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地对待您呢?”如果要显得对国王无限敬仰、无比忠诚,你还可以说:“是的,仁德的国王,您想的正是我准备做的,今天我特地给您带来了一个祖传秘方,任何人生病,我都舍不得用,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希望您万寿无疆,您的健康是全国人民的幸福。”说得国王高兴了,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不说提拔你当分管医疗卫生的大臣,起码也得让你当皇家医院的院长。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是科赫这种在权势面前坚持让心灵站立的精神,使他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尊敬。

我们需要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别的的地方,比如金钱、女色、荣誉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女色可能让我们意乱情迷;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最终的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以坚守自己灵魂的是非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以本质的执着,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一棵树汲取每一滴水源浇灌自己,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长在平地里的树所具备的。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好有坏,能力也有大有小,希望每个人都发出一样的光、散出一样的热是不现实的。但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一片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我们在学物理时,曾学到过弹性:任何具有弹性的物体,都有一个弹性区间,无论伸张或是压缩,都要在此区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形变。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自尊定义为一种精神需要,也就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这里也要有一个度一个弹性的区间。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谈到自尊,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辨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这时请你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还要提醒你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这样你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照样与对手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成为交际的赢家。

在交际过程中,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才会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想一想,我们是否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交际场上受到冷遇时,你的自尊心会面临着挑战,这时的你千万别发作,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职责,为了完成任务,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

(2)满心希望他人肯定你花了很大的心血做的那件自认为很不错的事情,偏偏得到的是全盘否定。这时的你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不要为了挽回面子,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但是那样维护自尊、面子,只会使事情更糟,倒不如接受事实。

(3)当你受到批评时,特别是当众挨批评更是难为情,自尊心一定受到了伤害。此时的你要对批评能够正确理解,应采取虚心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批评的内容不实,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反击,结果肯定不好。理智一些,不要当场反驳,事后再进行说明,这种处理较为有利。

(4)还有个小窍门,维护自尊时,脸皮不妨厚一点,这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保持最佳弹性空间。

增强人际吸引力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它是人类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留心身体外表的修饰。一个人若想增进人际吸引,则应做合适的“印象修饰”。从自己的服饰、举止、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做出适合于自身的角色和当时情境需要的行为,产生令人愿意“接近”、“接受”的吸引力。

(2)增加与他人的熟悉度。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不论人或动物,彼此之间接触的次数增加,熟悉度逐步增高,便会具有吸引力。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则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程度。

(3)扩大彼此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同样的,我们也比较容易忘记甚至排除那些和我们在条件上、背景上、人格特征上难以协调的人,这就是“相似性”在人际间的吸引力。因此,要明晰自己所期望的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似性,才能使自己的吸引力得以实现。

(4)注重人际间的互惠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向着增加酬赏和减弱代价的方向发展。这种互惠行为既有功利的、经济的和现实的作用,也有精神的、心理的和超现实的意义。一般说来,功利的互惠较为现实,但不能长久;而心理的互惠较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能持续长久。因此,如能把感激的心情准确传达给对方,对方也将会为你做更多的事、更多地为你服务。

当然,增强自己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加大自身在人际上的“注意”,也要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内在条件,如学识、才干、品德等都是人与人互惠的资源。这样,你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喜欢和赞同。

让自己“糊涂”一些

“难得糊涂”是清朝书画大师郑板桥的名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状态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高血压、精神病、心脏病、肝胆痫、癌症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当你处于困境时,“糊涂”一点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还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遇事“糊涂”的态度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的创造力往往是在凌乱的环境中产生的,能够忍受某种程度的凌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

(2)一个务实的人,通常胸襟比较开阔,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会过于偏激,这对预防身心疾患是很重要的。

(3)“糊涂”的人比起事事处处精明的人,其人际关系显得更融洽,同时,“糊涂”的人比精明的人更益于保持心理健康。据调查,性情孤寂的人比人缘好的人死亡率高2.5倍。

(4)不斤斤计较的人在婚姻、家庭方面较易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是健康的基础。

(5)对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过于注重生活琐事,可以减少焦虑,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更有甚者,因想不开而轻生厌世,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那么,怎样才能在该“糊涂”的时候做到“糊涂”呢?第一,要学会理智处世,在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感情。第二,要学会苦中求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第三,要学会广交朋友,遇到挫折、失败时,不妨找知心朋友谈谈心。第四,要学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让陌生人接受自己

打高尔夫球的人有句行话:“Never up,never in。”意思是如果击球过轻,就不会进洞。用力击球虽然有可能出界但同时也有了进洞的可能性。而击球过轻,即使方向再好也不会命中。

社会心理学家布莱恩称,一个人要想让陌生的集体接纳自己,就得必须具备“坚韧性”和“亲和性”两种性格。

“坚韧性”是使别人接受自己的前提,即通过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与能力,吸引集体内的其他成员并使之叹服。做到这一点,便会得到集体的认可。

但有时也会因新成员的个性太强,使人担心影响集体原有的秩序和人际关系会受到破坏,从而对是否接受他犹豫不决。

所以,新成员还要表现出“亲和性”即显得拘谨谦逊,偶尔犯个小错误或做点傻事,把自己表现成一个容易接近的人。这会消除集体内其他成员的防备心理。

也就是说,坚韧性靠的是“力”,把对方吸引过来,亲和性靠的是“合”,与对方融为一体。同样,在劝说别人时,如果掌握不好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尺度,就收不到好效果。

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上司相处

每一个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太过自我的人往往很难融洽地与人相处,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上司时,不但要充分地了解上司,还要学会理智地改变自己。

1.知识型上司

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修养都比较高。因而,和他们相处实际上比较容易,但有些方面也需多加注意。

(1)不可不学无术。知识型上司十分好学,所以他们比较喜欢好学上进的人。作为下属,要勤奋好学才会给上司留下好的印象。不学无术的员工,知识型上司一般不会雇用,即使在无意中雇用了这种人,他也会对之没有任何好感,甚至有可能予以解雇。

(2)务必谦虚有礼。知识型上司本身具有较高修养、知书达礼,故而他们也会要求职员具备这种素质。在与上司相处时,务必表现出谦逊的态度。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上司下达某项指示时、要洗耳恭听。不能显得漫不经心,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很看重,每字每句都记下了。

第二,当上司和你讨论某项计划时,你要多听少说,弄清他的真正意图、然后据此诚恳地表示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绝对不能在上司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你就开始一股脑地大谈特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只能引起他的不快。

第三,当上司对你提出批评时,你要勇于接受,这样他会觉得你是个能成大器的人。知识型上司最反感不接受他人批评的人。如某员工受到批评就暴跳如雷,上司对他就不会有好印象。

(3)做任何事都要适度。掌握适度原则,是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必备条件。和知识型上司相处,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千万不可莽撞行事。在知识型上司看来一个有出息的员工应该在工作中理智处世,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才好。对于毛手毛脚、情绪化的职员,知识型上司会感到很头疼。他认为这种人其实什么事都干不成,不足以担当重任。因此,在平时就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适度原则,是与知识型上司相处的重要技巧。

2.爱发火的上司

脾气大、爱发火的上司,大部分属于那种工作作风泼辣,雷厉风行的人。他们把完成工作任务看得很重,在这方面稍微有一点使他不满意的地方,就有可能被训斥。那么如何与脾气大的上司友好相处呢?

(1)管好“火源”。脾气大的人,往往性子比较急躁,一点就着,一碰就响。与这样的上司相处,你要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同时要理解他。对上司交代的事,不拖延耽搁,办事利索些,工作前做好各种准备。当遇到上司发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洗耳恭听。正确则接受,不对则事后再找机会说明,这比马上辩解,火上浇油要高明得多。上司正在火头上,最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难冷静地分析问题和听取意见,许多人正是在一怒之下做出许多后悔的事情。所以,你必须明白,向情绪尚处于激动状态的上司所作的任何辩白,都是徒劳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2)善意规劝。一般情况下,人们发完脾气后,都是会有些后悔和自责的,许多上司还会为自己不能“制怒”而懊悔。下属可以利用适当时机,规劝上司,讲明发火对同事和对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正因为上司此时已经懊悔,所以他能够接受下属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