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人
6813200000005

第5章 让信念之光照亮人生旅途(4)

但是,最近几年,辩论赛的质量却是逐年滑坡,直至发展到斗嘴的程度,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种悲哀。特别是这种比赛还被当作节目搬到晚会上去,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一切辩论所需要的逻辑能力、知识能力、遣词能力、配合能力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生活话题的嬉闹。

大学生辩论活动从1993年复旦大学“狮城舌战”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至今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它的目的毋庸置疑,一方面想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进取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的思辩性与口才锻炼。大学生们在辩台上应以逻辑领导理性,以严密要求技巧,辩证地阐释观点,让我们感喟到具有高度逻辑性的知识通过雄辩的方式展现,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没有真理就没有深刻意义上的赢家。

类似辩论场上主持人一句“两支队伍不分胜负”,不折不扣地为此做出了注解。观众们终于感到,原来电视上那帮大学生假模假样地就是在游戏呀!那些所谓的理论不过就是纸上谈兵而已吧?体现“以退为进、守柔处弱”等中国哲学大智慧的辩论活动,本来于学术和做人都是有益的,现在,却无话可说。这种沉默构筑了马后炮的后果,谁有工夫听你叨咕没用的啊,已经够烦的了,你在那不咸不淡地说些废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不是病态吗?

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及时雨,关键时候给人伸出温暖的手,人家但凡有点儿良知,就不能忘了你。

千万别拿别人求你的事儿不当一回事,帮人等于帮自己。你不拿人家当回事儿,人家也犯不上理你,谁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求人的时候,你别给自己树立一大堆敌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尽心尽力帮别人解点儿忧,别总是在背后说废话,你以为你是太阳啊?说那些没用的臭氧层干啥呀?与其这样你还不如装哑巴。是个人就得发出有用的声音,这一点你务必要牢记,否则,别人给你几个白眼也是活该。

对于一个死者来说,任何帮助已无济于事,所以,对人的帮助应当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

我们需要的是及时雨,不是马后炮。

认真选择好你的职业

有一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有这么严重吗?

在古代,“嫁错郎”似乎比“入错行”严重,因为女人嫁错了人又不能离婚,而“入错行”若是改行也不会有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顾虑;不过现代恐怕是倒过来了,女人“嫁错郎”大不了离婚,而追求第二春甚至第三春的女人也多得很;男人“入错行”,虽然也可以转行,但是——有那么容易吗?

先说则真实的故事。

报载一位大学毕业生,他的工作很令人感到意外,是一果蔬公司的搬运工人。他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当兵退伍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果蔬公司当临时工,赚赚零用钱。没想到工一打就是一个月,因为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十来年,现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人用我呢?”目前,他还继续在果蔬公司当搬运工人。

对这个例子,也许你会说,转行有什么难,说转就转啊!

也许你是可以说转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会失去转行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没有那个行业不好,那个行业才好,那我为何又提醒你“千万别入错行”呢?

我是提醒你,找工作要擦亮眼,把定心,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性的工作,千千万万别因一时无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做个一两个月,一旦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日过一日,转眼间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另外一点是,千万别涉入非法行业,这种行业有可能让你致富,但事实上是在刀口上行走,警察的追缉、法律的制裁、同行的火并、陷害,不吃牢饭不送命,也会被人看不起,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谈何容易,大部分的人都因为黑饭吃惯了,最后还是回到本行……

不过如果你若真的“入错行”,也有心转行,那么就要铁了心,毅然决然地转行。否则岁月是不饶人的呀!

——转行的风险很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

很多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嘛,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二年过去了,人头熟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从此安安分分地上他的班,了不起换新的公司,为自己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有的则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天地试试运气。

转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过,光是想当然没什么关系,如果不只是想,还真的要转,那么我劝你——三思而后行!

我并不是说转行的人必定失败,天底下没有这么绝对的事,而事实上,转行后更发的人也不少;但话说回来,转行后成就不如老本行的人也很多!这些人有的还不死心地期待“明天会更好”。有的则早已向后转,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许你会说:“我没有看到转行后失败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面子,他转行失败会告诉你吗?

那么,转行之前要“三思”,“思”什么呢?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或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

——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而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转行!

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外,事先的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下去才发现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我劝你还是别转行,我有几个理由:

——做事靠经验,经验则是累积来的,而不是可从速成班学来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转的是和本行毫无关系的行业,等于是把过去所累积的专业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在新的行业里,你又要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学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冲劲也很重要,而人一旦到了一个年龄,冲劲就会减少;在要收成的年龄转行,就算有冲劲,也会少了许多,守成的心态反而会让你在新的行业进退不得,于是一转眼,40岁了,50岁了,光阴虚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话是这么说,但也并不是说让你委屈自己老死本行的意思,但转行的风险毕竟太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尤其不能听别人说那个行业好,就嫌弃起自己的本行,心动又行动!这种那边好那边跑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一辈子不得安定!

我的建议是:要转行,不如从老本行出发,看看与其有关的行业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转,这样可少花很多力气。另外是从本行的经营形态来考虑,例如不喜欢“生产”,那么可改做“批发”或“零售”,形态改变,但并无损于你对该行业的认识与累积的基础!

有一句话说“常移植的树长不大”,说的正是转行这件事;再怎么说,生活还是很重要的,不是吗?

人生旅程的航向

人的一生,征途漫漫,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便难以到达成就的彼岸,终将一事无成。

曾经有两名瓦匠,在炎炎烈日下,同样辛苦地砌筑着一堵墙,一名过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以后,再以后……将自己的工作看作砌砖的瓦工砌了一辈子的砖,而他的同伴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就是事业目标策划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欲望和梦想,但大多数人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生目标,这便是成功和幸福总是钟情于少数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的胜者占总数的1%,抑或更少,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与他人截然可分,这就是生活和奋斗的鲜明的方向性,即由欲望和梦想演化而成的行动目标。

欲望和梦想在没有化成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之前,是模糊不清的。只有将这模糊不清的映像化成人生明确具体的大小目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与卓越。

目标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挖掘我们的潜能。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度目标,才能跳出好成绩来。

成功者,无一不对自己随时随地的去向一清二楚。他们有目标也有行动,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它。他们确立目标,同时又决定通往那个目标必须走的路。

目标的达到或称成功,也可定义为有价值的前进的具体表现。

“人”的基本行动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被确定为“目标探求型”的系统。它的基本部分似乎与自动诱导鱼雷系统或自动操纵装置系统相像。例如,一旦确立了目标,自动推进系统就自动跟踪目标地区的反馈信号,随时调整和修正航海诱导计算机设定的路线,决定击中目标前一切必要的即时行动。

如果计算机的软件不完备,目标不固定,监视雷达的覆盖范围与射程的最大距离不一致,那么配有再先进的自动诱导装置的鱼雷或推进系统都可能会出现故障,不规则地茫然徘徊,甚至自行毁坏。

人世间各式各样的“人”的系统也有同样机能、同样特征。当目标设定以后,人的“自我动机确立系统”立即开始“监视”与目标有关的反馈信号,并对意识下的“自动机”装置里的“自我形象”进行修正,同时下达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决定”。如果制定计划的意图含糊不清,或者选定的目标过于脱离实际,那么“人”的系统出会寻来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灭亡。

胜者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失败者相反。失败者的目标似是而非,总在徘徊,极端者甚至自我消灭。

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事实最贴切地说明了“人不能没有目标地活着”的道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医科专家弗兰克尔不幸被俘,后被投入了纳粹的集中营。三年中他所经历的极其可怕的集中营生活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为寻求意义而活着。他和他的伙伴们被剥夺了一切——家庭、职业、财产、衣服、健康甚至人格。他不断地观察着丧失了一切的人们,同时思考着“人活着的目的”这个“老生常谈”的最透彻的意义。他曾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然而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着、研究着集中营的看守与囚犯双方的行为。据此他撰写了《夜与雾》一书。

可以说弗兰克尔极其真实、有力、生动的论据和论点,对于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的权威学者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他的理论是在长期的客观观察中产生的。他观察的对象是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即所谓失去生活的人们。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觉了弗洛伊德的谬误,并且反驳了他。

弗洛伊德说:“人只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干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法区别。”

而弗兰克尔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犯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有的人却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他还从实际中悟到,“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时,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而那些没有目的活着的人,都早早地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据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1/20,他们差不多无一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存着明确的目的——“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期待着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

在那充斥死亡意味的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的一位好友曾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弗兰克尔否定了这位朋友的悲观人生态度,他鼓励说:“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当然,怎样做才能有所贡献?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人生的目标一应战的擂台,它能给你摆脱逆境和恶斗力量的特效药。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

“有了清楚的梦想,加上反复地充实与描画,梦想就能变成目标。”目标经过细致的研究,对胜者来说,就可看成行动的计划。成功者认为,当目标完全融于自己的人生时,目标的达到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不甘平庸的你,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了什么目标昵?

不能缺少的是信念

人生有了目标,如何保证自己始终面向正确的方向?你需要一盏明灯——信念。

信念如航灯,射出朗朗清辉,在朦胧浩渺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人们从黑暗走向辉煌。

有人说,信念犹如火焰,当阴霾蔽日之时,指引你奔向光明的前程;有人说,信念宛似温泉,当冰凌满谷之时,冲荡你身心暖融融;有人说,信念好比葛藤,当你向险峰攀登之时,引你拾级而上;也有人说,信念就像金钥匙,当你置身于人生迷宫之时,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

信念是什么?信念并不深奥,信念其实就是相信自己,相信成功,相信自己所确立的目标,相信自己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具备的能力。

怀疑是信念之星的雾霭,在人迷离的时候,遮住了人的双目;动摇是信念之树的蛀虫,当飓风来袭的时候,折断挺拔的枝干;朝秦暮楚是信念之舟的礁屿,在潮汐起落的时候,阻止了奔向理想彼岸的行程。

一个人拥有绝对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信念,力量就会油然而生。

有这样一件事。因耐人寻味而更加警策人心。

1953年,世界着名游泳选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计划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两年前,她曾成功地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非同凡响的纪录。

就在这一年的某一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嘴唇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颤抖。她已经在海水里浸泡了16个小时,前面雾气霭霭。看不见海滩,而且也难以辨认伴随她的小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