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人
6813200000038

第38章 发挥优势预约成功(3)

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根据研究说,普通人只开发了他蕴藏潜能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自己本身资源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科学家还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的惊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上面所列的目标你就可以轻松达到!

美国人梅尔龙19岁那年,在越南战场上被流弹打伤了身体的下半截,经过治疗,虽然逐渐康复,却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他整天坐轮椅,靠轮椅代步已12年,他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梅尔龙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他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几百米。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竟然能够走动了。”

有两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大,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了,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他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在她95岁高龄时,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一位母亲买菜回来,忽然看到自己才一岁多的孩子从窗户坠落,母亲大惊,扔掉菜篮子飞奔50米。竟然稳稳地接住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事后,有几位好事的男人惊诧于这位母亲的速度,特意奔跑试验,结果发现,怎么也赶不上那位母亲的速度。

那位母亲能跑出如此的速度,是对孩子的爱,激发了母亲内心巨大的潜能。

伍登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篮球教练,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篮球教练时,12年内带领该校篮球队总共获得10次冠军。当人们问他如何创造这辉煌的战绩时,伍登用斩钉截铁地口吻回答说:“让每一天成为你的最佳杰作,这就是最有效的成功方法。”伍登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每天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也正是许多心理专家一再强调的“潜意识”。“每一天”都是伍登的最佳杰作,因为在每一天的开始,潜意识便会释放出“我今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的能量,让伍登能够乐观而自信地经营每一个“今天”。

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会给我们每个人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那么,我们的优势为什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呢?因为我们心里常常对困难有本能的恐惧,惧怕又让我们本能地逃避,不敢去尝试,因此并不知道我们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一个寒冷的冬日,寒风呼啸,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只听见一屋子的跺脚声。

上课铃声一响,老师推门而入,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

往日温和的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老师。

“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大家都呆住了。

“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最后通谍,但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强壮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水塘。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学生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谁也不肯去操场。

老师看到这种情景,一声不吭,默默地脱下羽绒衣和毛衣。“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学生们说。

学生们被老师镇住了,于是便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

削瘦的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衫,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立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老师说:“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五分钟,你们也顶得住,如果让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肯定也顶得住。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也不过如此,你的潜力要比困难强得多。”

学生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最宝贵的一课。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潜能,只要我们能将它发挥得当,我们也能成为牛顿,也能成为爱因斯坦。无论别人怎么评价我们,无论所面临的困难有多艰巨,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我们就能战胜自己,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唤醒你无限潜能,让它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反应那样爆发出来,你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人生的奇迹。

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练的事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有限,在最熟悉的地万做最熟练的事,不仅仅是做事效率会非常高,而目最容易把事惰做成功。

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做酥锅菜成了她的绝活,每天上下午她在菜市场都会卖出一大锅,她那锅大了点,一锅接近百斤,每天卖得连汤都不剩。自然,月收入上万元实在很轻松。她可能没多少文化,当然也不漂亮,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创业,或者自己连想都没有想过成本收益等问题,这些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她要做的,就是简简单单,每天在菜市买菜,做菜,卖菜。熟悉而简单的事,天天做,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外人眼中的成功。

在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人,有熟悉的工具,有熟悉的事物流程,而且你把这些都牢记在心,做起来也相当流畅且得当。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是这样。在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或业务上做好、做精、做熟,可能不需要太多的附加要求就能达到目的,就好像一条路如:如果你走得很熟,那么你可能不需要灯光也能找到目标。

安盛是世界第三大保险集团,1985年,当安盛这个品牌刚刚出现时,若以欧元为单位,安盛的年营收入仅仅是2亿欧元;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成长到70亿欧元,2005年,安盛的营收更高达722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三。公司的市值也从当年的40亿欧元,一路成长到今天的420亿欧元,年成长率达17%。

安盛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进军全球市场,与处在一个成长的行业有关。人寿险、财产险、意外险、资产管理——我们把这些合称为“财务保障”(Financial protect)的行业——在全球经济处于看涨的趋势下,保险费成长率始终高于全球GDP的成长率。但更重要的则取决于其成功的战略。安盛的战略是:“永远清楚你要做什么。”公司所做的是协助客户做最好的财务保障规划。

公司提供的服务会根据客户年龄和收入变化而有所调整。通常,一个人年轻时,最需要的是基本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障,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开始需要利用保险进行储蓄,以及资产的累积。当客户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达到顶峰时,往往需要退休规划和不动产管理等。

安盛的工作就是针对不同年龄和收入的客户,提供最适宜的财务建议和规划。如果一次做太多事情,往往会失去焦点,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安盛的宗旨就是绝不做自己不熟悉的事,也绝不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虽然安盛近年多次依靠兼并扩大规模,但公司更关心的是内部业务的成长,唯有聚焦在核心业务的成长,才能避免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带来的风险。

正是因为安盛在“协助客户做最好的财务保障规划”这项业务上非常熟悉而且一直都在开展,并运作得很成功,作为其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金牌业务,也是安盛最熟悉的业务,在这方面的长期经验以及熟悉程度让客户的满意度也很高,公司业务长期的稳定度也让客户的信任值很高。公司留住了客户也发展了客户,自身的赢利也得到大大提升。

比尔·盖茨说过,微软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软件技术,随着公司的成长,我们已能应对那些需要长期探索的疑难问题。这也是微软一直从事软件行业的原因之一,他们在最熟悉的地方做着他们最熟练的事。

初入社会的苏某的第一份职业只是在餐厅端盘子的服务员。然而天性乐观的他并不觉得“低档”,他说:“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能够在酒店厅堂里工作并成为管理层人士。”通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他的职务也慢慢得到提升。之后,他应聘到了一家大型海鲜酒店做管理工作,一晃就六年。他从最底层的服务员做起一直到进入管理层,对酒店的经营可谓有了透彻的认识。

后来,一个新居民小区里正好有一家经营不善的餐厅,别人都不敢接手,然而已经颇有经验的苏某却看好新居民小区这个潜在市场,他决定出手:“只要自己餐厅的服务上乘,就没有理由吸引不到这里的客人!”事实果然如此,他在餐厅里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他有了最初的资金积累。

两年后,苏某的事业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与朋友合作买下了餐厅隔壁的酒店,将两家合并起来开了一家大型食街,这在当时是他所在城市的第一家。由于品种多样、选择自由,食街开张后大受欢迎。另外,他还打破行业惯例,将营业时间大大延长,从早上5时一直营业到凌晨,从早上喝早茶的老人到晚上上夜班的出租车司机,食街客人络绎不绝。

苏某经营生意获得成功,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有自己熟悉的生意行当来支撑,并且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调整,最后才找到了这条成功之路。

很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掘到的第一桶金子,往往出自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的事情。不要说没有机会,那是你还没有发现。如果你对你所处的行业熟悉到一定程度,一定能够发现隐藏在里面的巨大机会,但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熟悉。只有熟悉,你才能找到里面的弱点,找到里面的机会。创业的成功,往往就隐藏在你对某个行业的熟悉程度中,隐藏在你最熟悉的那个商品交易机会里。

七十二行,各行是各行,没有谁能懂全部。一定要明白自己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最能做什么,哪里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擅长的行业。然后再投身进去,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到最好,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练的事,才能有如鱼得水般的自在。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做能做的事,做熟悉的事,做正确的事,不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坚持下去,要有恒心,要知道再大的事业也是从小事做起的,不要怕小,也不要怕简单,最关键的是,你要熟悉,然后发现机会,最终成功。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做最熟悉的事,便会使所有的细节了然于胸,既然成竹已经在胸,岂有不胜之理?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做最拿手的事,就是在某一领域内使思维趋向“全知”,“全知”必能驱动头脑获得“全能。”的力量。因此,做最熟悉的事,做最拿手的事,最容易成功!

开掘自己的金矿

每个人都拥有一座金矿,如景你不懂得如何去开采与挖掘,就只能是一个守着金矿的贫穷农夫。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总结:“相信自己美的人会越来越美。”其实世上人与物皆如此,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块毫不起眼的陋石,那么你可能永远只是一块陋石;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那么你可能就是一块宝石;你坚信自己能成功,那你一定能成功。

有一个孤儿特别地自卑,他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活在这个世上毫无意义。有一天,他向一位高僧请教如何才能幸福。高僧指着一块陋石说:“你把它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无论谁要买你都不要卖。”

孤儿来到集市上,将那块陋石摆在地上等待买主。刚开始一直无人问津,直到天渐渐变黑了,才有一个人想花一两银子买走他的这块陋石,但孤儿牢记高僧的话,没有把石头卖出去。

孤儿高兴地回到家,将一天的情形告诉了高僧。高僧含笑不语,他告诉孤儿,明天拿着石头去古玩市场去卖。

第二天,孤儿来到古玩市场,这次已经有好多人围过来看这块石头,纷纷出价想买走这块石头,但无论出多高的价,孤儿也不卖这块陋石。最后,有人竟出到一百两银子。

第三天,按照高僧的吩付,孤儿将陋石拿到玉石市场,这次有人竟出五百两银子欲购这块陋石,孤儿还是不卖。甚至于到了最后,石头的价格已经比珠宝的价格还高了。

从此以后孤儿不再感觉自己活得毫无意义,他感到只要自己想活得幸福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每个人的本性中都隐藏着潜能,高僧其实就是在挖掘孤儿的信心和潜力。

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每当他们攀到海拔6000米处时,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蒙克夫最终实现了众多登山家的这一梦想。蒙克夫是一位国际着名的登山家,他多次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海拔6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就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一乔戈里峰。

蒙克夫认为,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理上的,而在攀爬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缺氧的念头一旦产生,人不久就将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蒙克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要坚信自己能登上峰顶,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坚信自己一定能!”

“设计师是天底下仅次于上帝的职业,同样是创造。”年仅29岁就被德国戴姆勒一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聘为终身设计师的四川小伙子张帆,站在西南交大国际会议厅的讲台上,他的一句开场白吊住了现场所有人的胃口。在此次有关现代交通工具设计的演讲中,张帆不但让听众感受了来自世界顶尖汽车设计的精彩,更让人体会到他的艰辛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