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出路取决于思路
6813100000007

第7章 思路变化的力量(6)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也经常会有好运气,可是由于司空见惯,或者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感,或者粗心大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某种特殊现象,但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等等,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发现、发明的机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住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都不“感冒”,而坐失良机。

19世纪,一位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德国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除帆布之外,其他货物全部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他遇到一位挖金的矿工,此人向他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带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尤其受年轻人喜爱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不是莱维的头脑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哈佛大学MBA课堂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产品一度滞销,公司为此十分担忧。

正在这时,一群鸽子飞进了公司总部大楼的一间空房子里。公司有关人员突生灵感,关闭所有门窗,不让一只飞走。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前来救援,并电告各新闻机构。此举惊动了新闻界,电视台、电台、报社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从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受到保护为止,前后共花了3天时间。

3天之中,新闻媒介作了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报道。其结果,该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所经营的碳化钙也开始畅销起来。

试想,如果不是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头脑灵活的话,怎么能利用这飞来的大好机会?只能看着鸽子和机遇悄悄地飞来,又默默地飞走。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永远走在时代前沿

在这个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时代,要想不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起点低,因此,时至而今,我国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果不创造性地前进,40年的差距,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谈到“神五”、“神六”发展奇迹时,所说出的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从“神五”到“神六”,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以最快的速度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和科技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态。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战的摧残。根本无力开展航天研究。

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新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开始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早在这之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之时,距离前苏联人加加林上天已经过去了30多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技工作者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要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但是,“跨越式发展”谈何容易。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只有自主创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把创新作为赶超差距最有效的方法。

从一开始,中国的飞船就有创造性的设计。如在把航天员送上天之前,别人总是先让猴子去体验太空之旅,但我们却没有这么做。中国的飞船与国外的有所不同,它有“三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而且具有更先进、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系统。

我国创新性地在飞船内设立了“拟人代谢装置”,这种能像人一样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模拟人”,更为可信,更为科学。

中国载人航天由七大系统组成,无论是哪一部分的方案论证设计,我国的科学家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刚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甚至在局部上还有所超越。

王永志说:“要跨越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

正是依靠领导者的创新理念,不断地自主创新,我国科技工作者才突破了一个又一个被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杨利伟近乎完美的飞天之旅,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5年10月12日,全球的目光见证了一个新的历史事件: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地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负责人说: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跨越,甚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正是因为有创新理念的引领,中国的航天事业才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任何项目,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在最前沿,可能起点会很低,但是只要勇于创新,就能够突破性地前进,就能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乃至像“神五”、“神六”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缩短与先进者的差距,走到时代的前沿!

出奇制胜取得突破

出奇制胜是标新立异的进一步引申运用,它比一般的标新立异要求更高。它标的“新”和立的“异”要达到“出奇”的程度,即不仅要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其结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惊奇,以至最终实现某种较大的突破。

1986年4月,产品已行销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它宣称要改变沿用了长达99年的老配方,并声称新配方是公司为迎接百年大庆,费时3年,耗资500万美元,进行了20多:可人口味调查和饮用试验研制出的新产品。此消息一出,一时间轰动美国。

可口可乐公司改变配方的决定宣布后,人们很快做出了反应,可口可乐公司每天都要收到大量表示抗议的电话和信件。有一个叫凯伦·威尔逊的人还组织了一个“全国老可口可乐饮户协会”,甚至还在纽约的联合广场举行了一次抗议生产新可口可乐的游行示威。一些经销可口可乐的商店也因销量下降而拒绝再经销。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对广大顾客的抗议浪潮表现出的却是满不在乎,这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南卡罗来纳州竟有人组织起来向法院提出上诉说:网球、热狗、可口可乐已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权对其进行改变,请求法庭给可口可乐公司以制裁。

这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长乔治才于1986年7月10日宣布:为了既尊重老顾客的意见,也考虑到新顾客的需要,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的生产,并命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标有“新可口可乐”字样的新产品仍旧继续生产。

这一消息传出后,各地的可口可乐爱好者如释重负,欢欣鼓舞,纷纷狂饮老可口可乐:与此同时,尝试和喜欢新可口可乐的人也不断增多。因此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进一步迅猛上升,公司发行的股票很快就上涨了257美元。

我们从以上叙述中都能够看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进一步迅猛上升”,“股票上涨了275美元”,这可不是什么误打误撞,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的事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广大消费者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端倪,折腾了这么久,原来是可口可乐公司搞的一次出奇制胜的产品推销术。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战例数不胜数。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们也常常运用出奇制胜的策略。出奇制胜是标新立异的进一步引申运用,它比一般的标新立异要求更高。它标的“新”和立的“异”要达到“出奇”的程度,即不仅要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其结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惊奇,以至最终实现某种较大的突破。

勇于探索出奇迹

一旦你敢于探索陌生的领域,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或不敢走的路,就会发现机会原来无处不在。

米切尔自幼体弱多病,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当他从剑桥大学毕业以后,由于身体不好,无法到企业就职,只好留校,在微生物教研室找了一份为学生实验课做准备的工作。

他每天为学生准备实验课。同时也在考虑自己应该另外研究些什么。

在他上小学、中学时,所谓生物学不过是捕蝴蝶和蜻蜓。但是,人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生物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比微生物还小的病毒。病毒究竟是生物,还是物体,已经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只有将病毒机理揭示出来,才能揭示这一生命之谜,这成了当时的普遍看法。米切尔明白,蝴蝶和蜻蜓是生物,但无法想像病毒也是生物。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或蜻蜓的切片,就能看到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膜。但是病毒没有细胞膜,就是用电子显微镜看,也仍然看不到。或许,细胞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米切尔认为,没有细胞膜的东西就不能算是生物,只有细胞膜才是生命现象的关键特征。

他想,如果要研究,最好选择一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例如: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人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变成胎儿,然后又长大成人的?很多人因患癌症而死,那么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要吃饭、呼吸,那么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又是怎样转化为能量的呢?

他想,在这些课题中,我可以解决的课题是什么?研究大脑一定很神秘,从卵到人的变化也非常有意思,查明致癌原因意义也十分重大。不过研究这些课题必须和其他医生合作,自己一人是无法承担的。只有体内能量的生成机制这个课题可以自己一人从事。

米切尔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研究课题。于是他又去查有关文献,了解该课题在世界科研前沿的最新动向。结果他了解到以下情况:人类摄人的米和面包到体内后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变化过程中,作为热释放出来的能量,其大部分都贮藏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中。这种磷酸化合物又是怎样生成的呢?似乎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追寻这一答案。

他们普遍认为,磷酸化合物生成的时候,肯定要经过一个中间物质x。他们正全力寻找这个中间物质。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领域却发现,细胞膜上有钠泵机制。钠泵利用磷酸化合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钾离子摄取到细胞内,使细胞内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离子组合。

米切尔没有做实验,只是在脑子里反复地思索:许多人都在查找这个中间物质,化学我不在行,又缺少实验经验,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从技术上说,我都没有条件去发现这个中间物质。要战胜他们,必须想出一个他们还未发现的方法来。

一天,他像平时一样,踱到研究室顶棚上吊着的木制风扇下面,呆呆地想起来。也许他眼前出现了荷兰风车的景象吧,总之,他突然来了灵感:细胞膜上的钠泵利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如果水中的氢离子代替钠离子通过钠泵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概钠泵会往反方向转吧。钠泵如果往反方向转,不就可以产生能量,形成ATP了吗?

消耗电能,转动电风扇,使空气流动,产生风。另一方面,风又可以带动风车,风车又产生电能,电风扇和风车的关系与米切尔的设想是同样的道理。

他的结论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被一路分解下去,最后与氧结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使水成分中的氢离子被转移到膜外,当它再次转移到膜内时,就会使钠泵发生逆转,同时生成磷酸化合物,也就是体内能量的根本ATP。

1961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设想。发表后,他盼望着有谁对自己的设想感兴趣,然而却没有出现任何反响。

在大学当实验助手的合同已经到期,如果不能升为助教,就不得不离开大学。在大学这几年,他只是拼命思索,没做过什么实验,手边只有《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篇论文。他也曾把这篇论文提交给大学,希望得到助教的职称,但大学以“该论文缺乏实验上的支持,空想成分大”为由,退了回来。这时,他已经40岁了,失去大学工作后也无法到私人企业去就职了。

他不愿意再去求人,于是回到农村,把自己闷在父母留下的几间房子里。他把放东西的小屋改造了一下,建成了自己的“研究所”。他一心想通过实验来证明“ATP是钠泵逆转时产生”的设想。

他知道自己没有实验经验,于是雇了一名助手帮他做实验,并且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证据。他在学会发表了论文,但是,由于他的证明是间接性的,学会方面的反应很冷淡。

米切尔把学会的冷落埋在心里。不过,此时世界权威人士关于中间物质的研究已陷入停滞状态。有人认为ATP的中间物质x,只是一个想像中的物质;也有人在植物光合实验中验证了米切尔的理论,认为他的理论是正确的。终于,日本的K博士从细胞膜上成功地提取了合成ATP的酶。这种酶突起在膜的表面,当氢离子通过时,它促成了ATP的合成。总之,K博士用看得见的物质证实了米切尔的理论。结果,被人们称为怪人的米切尔于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米切尔为什么能获诺贝尔奖呢?不动手,总在那里沉思默想的人很多。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获诺贝尔奖呢?米切尔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选择了生命科学中重要课题中的一个,并且使用了与许多同时研究这一课题的人们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他的思维不仅涉及了生物化学领域,还涉及了神经生理学领域。从不同领域的角度去思考,才提出逆转的设想。他毫不理会来自社会的冷落,也不盲目跟着权威的中间物质说跑,而是坚信自己设想的正确性,这一切给他带来了诺贝尔奖。

如果你现在也能做到身处逆境不气馁,沿着自己选择好的道路勇往直前,那么,你同样能够收获成功,创造奇迹。

财富就在你脑里

财富就装在你的脑子里,只要你肯去发掘,它便会像泉水一样的不停地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