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6812800000025

第25章 快乐是一种心态和宽容(5)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却可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事件,我们却可改变态度。当我们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态度时,我们就会看到,一扇门关上了,无数门打开了。许多人失业后,发现这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新的人生的开始,新的机遇给予了自己去选择,新的事业等待自己去开创,新的生活在向自己招手,态度的力量不仅使许多人重拾快乐,而且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任何困难和压力,悲剧和不幸,都可以在积极的态度的一面里,找到或创造出积极的结果。

面对某件事情,我们的态度极其重要。摩理斯·梅特林克曾说:“无惧地看着生命;接受自然的法律,不要温驯地退缩,但要做她的孩子,敢于搜寻和发问;在我们灵魂中保有平静和信心……”

你是不是发现,有些时候,当你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着,好像每个人都想撞死你?只要你带着一肚子气离开家,别的驾驶员就似乎在找你的麻烦!如果你下班的时候满脸不高兴,连地铁上的乘客都欺负你。反过来说,当你坠人爱河,世界也仿佛完全变了样!

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把你的内在感觉完全反映到外表。因此,仅仅改变外在环境是不可能改变生活的。如果你觉得街上的人不友善,即使改走别的街道也没有用!如果同事不尊重你,换工作也不能解决问题。

大多数人对事情的了解都是本末倒置。例如:“如果你不喜欢工作,就换工作吧;如果不喜欢老婆,就换个老婆。”有时候,换工作或换老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改进,同样的情况还是会一再重演。

杰勒德·科菲上尉在越南当了7年战俘。他回想起自己态度的转变时说:“起初,我祈求上帝改变我的处境——上帝啊!让我回到被俘前的最后5分钟,我一定会飞到别的地方……上帝啊!请让美国打赢这场仗,赶快释放我回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说:“我所祈祷的内容改变了……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不但可以忍受牢狱生活,而且可以从战俘经验中获益。”也就是说,他的祈祷从“改变我的环境”到变成“改变我”。他发现了一个基本原则,从那时起,他开始从自己的处境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课题。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在那儿的原因!祈求上帝改变处境是不合理的。除非我们已经改变,否则我们还是需要身处其中!

如果我们说:“上天啊!请改变我的处境,免得我花费心思改变自己。”这表示我们还是不明白问题所在。我们应该说:“改变我,改变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吧。”一旦改变想法,处境也会随之改变。

这种说法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新潮”、好笑呢?想想物理学上的例子:300年前,牛顿宣称宇宙万物都有确定不变的本质。但是今天的量子物理学以及海森伯格的不确定原则,却提出完全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物体的本质是被它的观察者改变了!

这对你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物理学印证了大圣先贤主张的理论,就是无论物体或处境,都会随着观察者改变。改变思考方式,生活就会随之改变。改变你的生活是“内在”的事,你不必受其他人牵制。只要你变动,世界也会变动。你改变了,与你生活相关的其他人也会随之改变——否则就会被新人取代。别人帮助你学习人生课题,而你也在协助别人学习他们的课题。

你是否曾经生病卧床几个星期?病愈之后第一次走出户外,看到蓝天、白云、绿草,是否会觉得心情豁然开朗呢?5年不见的老朋友再度重逢,是否会感到喜出望外呢?生命突然变得鲜活了,不是因为世界改变,而是我们自己改变了。快乐来自崭新的视野。

快乐不是因为你开始了某样新的东西,而是因为你舍弃了一些东西——那些对你无益的思想。如果你经常挑剔别人的缺点:她太胖了、他鼻子太大、她总是搬弄是非,就会妨碍自己心灵获得平静。当然,这可能会给你一种优越的感觉,但是,你也只不过是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不够好而已。

如果你选择接纳别人,照单全收,你对世界以及自己在世上的定位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那是一个很大的解脱。

怎样才能做到呢?你当然会有比较喜欢相处的人,但是也不必觉得其他人都“不好”。你对自己的情形也有偏好,但是你不会把所有的事都分成“对”或“错”。你明白自己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心灵平静,所以,你决定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

从身边的人中找寻“美”,你也会发现自己更多的内在美。你所看到的别人,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你自己的反映。你对世界的体验,其实是你对自己的体验。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责怪镜子是没有用的。

养成快乐的习惯

一个忧郁的人,是因为习惯了忧郁,所以总是忧郁。如杞人忧天——杞人就是习惯了忧郁的人,忧郁的人凡事忧郁。

一个快乐的人,是因为习惯了快乐,所以总是快乐。如有的人总是乐呵呵,这是习惯了快乐的人,快乐的人凡事快乐。

快乐是一种习惯,忧郁也是一种习惯。快乐的好习惯可以建立,忧郁的坏习惯可以改掉。改掉忧郁的坏习惯,从建立培养快乐的好习惯开始。快乐的好习惯建立之日,就是忧郁的坏习惯改掉之时。

养成快乐的习惯,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达到目标。这就是遵循快乐之道,快乐法则,在潜意识里经常暗示自已,在显意识中一点一滴做起。久而久之,习惯的巨大力量主导了你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就会从一个有忧郁习惯的人,转变成有快乐习惯的人。

习惯成自然,养成快乐的习惯,快乐就成了自然。所以说,一个快乐的人他习惯于快乐,所以他总是快乐。

快乐是一种习惯,习惯成了自然,你的快乐就会到永远。

一位女士因为坐月子,需要人手帮忙,这时候母亲来了,可是母亲的来临并没有让她得到彻底休息,反而弄得她神经紧张。

有一回,娃娃哭了,她正在厨房清理奶瓶,母亲早已抢先一步抱起娃娃,然后说:“你看,孩子在哭,你也不会赶快来。”

听到这些话,她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不由自主地转身就要走回厨房。就在转身之际,她想起从小只要被母亲责备,她就是咬紧唇边,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卧室。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她,哪能继续压抑自己呢?

当下,她鼓起勇气,走向母亲,伸出双手,然后说:“来,妈,娃娃给我,她刚喝过牛奶也换过尿布,应该没什么事,我会注意,有需要的时候,我会请您帮忙,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责怪我。”

另一位是面临高考压力的复读生,他很想搬离家里,因为只要稍事休息,看一点电视,父亲就嚷着:“整天只看电视!”如果趴在书桌闭目养神,母亲又把他叫起来:“你这样怎么考得上?”

有一天,母亲又为了他正在客厅争吵,他一怒之下冲到客厅,本来要大声发泄,可是当他看到父母亲愣而惊吓的神情,他整个地瘫软在沙发上,然后泪流满面。最后,他慢慢地,一句一句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请不要再给我压力了,我知道你们为我好,可是这样管教我,根本让我透不过气,我很希望你们给我支持,对我说鼓励的话,相信我正在努力中……”

培养快乐的品质

自从有了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都有了品质(科学家称其为质量)。作为自然的人,快乐具有自然的属性和品质——自然赋予了每个人快乐的能力和权利,作为社会的人,快乐也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品质,而个人的快乐也必然是有品质的。一个对自身与自然、生命与生活有感恩、敬畏、谦卑、爱心、给予、宽恕、豁达、诚信、善良、自信、乐观、热情、幽默、知足、平和、自律、节俭、慷慨、理想、目标、创造、进取、积极、坚强、勇敢、毅力等正向品质的人,他的快乐是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

一个对自身与自然、生命和生活自卑、自怜、冷漠、孤独、忧郁、抱怨、敌意、仇恨、愤怒、失望、悲观、绝望、奢侈、吝啬、懒惰、消极、守旧、纵欲、自私、索取、恶习、恶行、欺骗、虚伪、贪婪、嫉妒、狂妄、懦弱、恐惧、狭隘、厌学、顽固等负向品质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即使快乐也是心理畸形的快乐。但是负向品质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改善改变到快乐的正向品质。

快乐是自信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卑就快乐

快乐是感恩而不抱怨,感恩而不抱怨就快乐

快乐是宽容而不挑剔,宽容而不挑剔就快乐

快乐是随和而不矫情,随和而不矫情就快乐

快乐是合群而不孤僻,合群而不孤僻就快乐

快乐是宽恕而不仇恨,宽恕而不仇恨就快乐

快乐是赞赏而不妒忌,赞赏而不妒忌就快乐

快乐是自控而不愤怒,自控而不愤怒就快乐

快乐是兴趣而不乏味,兴趣而不乏味就快乐

快乐是喜悦而不沮丧,喜悦而不沮丧就快乐

快乐是幸福而不痛苦,幸福而不痛苦就快乐

快乐是施恩而不图报,施恩而不图报就快乐

快乐是给予而不贪婪,给予而不贪婪就快乐

快乐是尊重而不蔑视,尊重而不蔑视就快乐

快乐是仁爱而不树敌,仁爱而不树敌就快乐

快乐是开朗而不抑郁,开朗而不抑郁就快乐

快乐是放松而不紧张,放松而不紧张就快乐

快乐是心平而不委屈,心平而不委屈就快乐

快乐是温和而不焦躁,温和而不焦躁就快乐

快乐是豁达而不狭隘,豁达而不狭隘就快乐

快乐是舒畅而不烦恼,舒畅而不烦恼就快乐

快乐是乐观而不悲观,乐观而不悲观就快乐

快乐是宽厚而不嫉恨,宽厚而不嫉恨就快乐

快乐是积极而不消极,积极而不消极就快乐

快乐是热情而不冷漠,热情而不冷漠就快乐

快乐是友情而不孤独,友情而不孤独就快乐

快乐是振奋而不颓废,振奋而不颓废就快乐

快乐是善待而不恶行,善待而不恶行就快乐

快乐是幽默而不枯燥,幽默而不枯燥就快乐

许多人将生活中的小事复杂化,使其变得扑朔迷离,难以解决。这种人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去待事情,结果反而将问题弄得更糟。他们希望家庭幸福,却整日以一副焦虑的面孔面对家人。

人是寻找目标的动物,所以只要他朝向着某个积极目标,奋力走向那个需要的目标,他发挥的功能一定是自然正常的。

消除忧虑和恐惧

忧虑和恐惧都属于消极情绪,对人体健康极其不利。而且,如果经常处在忧虑和恐惧中,还会增加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说,忧虑是快乐的头号大敌。

忧虑将让你失去快乐的源泉,迷失快乐的方向,导致你造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发生的错误。对此,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下面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某团体组织到一处新开发的景点去观光旅游。夏日天气多变,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游山玩水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道路被冲坏,团体组织被困到一个小村落里。

几天过去了,带来的食品已经用完了,小山村里也没有多余的食物。后来,村民找到了一些过期的食物,游客们为了生存,只得接在了手中。但在食用前,他们先扔了一些食物给狗,那条狗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见此情景,他们大口地吃了起来。

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忽然听说那只狗死了,这可把大家吓坏了。有些人感到胃肠不适,有的开始呕吐起来,有的发起了高烧,还有的出现了腹泻现象。

他们找到了村里唯一的医生,但医生检查过后,却没查出一点毛病。他们觉得不可能,便蔑视道:“这个小地方的医生能看什么病,这下可完了!”大家进一步担心起来。

医生感觉不对劲,就去查看狗的死因,结果发现那条狗是被车撞死的。接着,医生又对团体组织成员进行了心理咨询,结果发现,他们都怀有十分严重的恐惧和忧虑心理,因为他们以为狗是吃了食物而被毒死的。而他们发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生命的忧虑。

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亚力西斯·柯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怎么抗拒忧虑的人,大多会短命而死。

萧伯纳说:“让人愁苦的秘密就是,有空闲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

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必为一些事而过度地忧虑,因为那毫无意义,反而有副作用。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治疗忧虑的最便宜的药剂,但它是最好的一种。

在情感智商当中,有一种形态叫作“恐惧”。简单地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害怕”。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但在程度上存在着差别。

过度恐惧的人,怕风,怕雨,怕冷,怕热;吃东西时怕有毒,经商时怕赔钱;怕人言,怕舆论;怕困苦的时候到来,怕贫穷,怕失败……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他的脑子里都充满了怕,怕,怕!

因此,他们不可能快乐,他们常常想像不幸如何降临:要面临火灾、水灾,要出交通事故,东西要被人偷……他们总要想到最坏的一面。

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他们无法不生活在对疾病和意外的恐惧中。他们时常由于预想到某种实际上决不会发生的疾病而烦恼痛苦;如果着凉了,他准以为是要犯重症伤寒;如果喉头有些痛,他一定以为是扁桃体发炎了;如果心里有些悸动,他准以为患了严重的心脏病……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过着像这种人一样的杞人忧天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来到地狱之门受审。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撒旦问他。

“我什么也不怕。”他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一定走错地方了,我们只接受那些被恐惧所束缚的人。”撒旦说。

是的!地狱也容下无所畏惧的人。战胜恐惧的人将获得更好地生存的机会,将获得更多的快乐。

尼亚加拉瀑布景色别致,蔚为壮观,因此游客们接踵摩肩,络绎不绝,不远千里前来观赏。一天,有一位特技演员在瀑布上方架起了一根钢丝,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钢丝下面就是悬崖,瀑布从悬崖上奔腾而下,发出隆隆巨响,让人心惊胆战。那个人熟练地在钢丝上走来走去,显得十分轻松惬意。他那惊人的胆量和精湛的技艺博得了观赏者一阵又一阵热烈的喝彩欢呼声。

一会儿,特技演员走下钢丝说,对游客们说:“哪位朋友有胆量,敢让我背着他穿过悬崖?”游客们听后,倒吸一口冷气,吓得毛骨悚然,纷纷摆手摇头,示意自己不敢上去。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男孩,快步跑上前去,请求特技演员背着他从钢丝上走过悬崖。

特技演员背着孩子在钢丝上慢慢地走,下面的游客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直到他们平安地回到地面,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游客们围了上去,好奇地问小男孩:“你怎么敢这样做,不知道那是很危险的吗?”

小男孩自豪地说:“那个人是我爸爸,是全世界最出色的特技演员,我相信他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危险!”

其实,恐惧只有在想像中才变得更可怕,一旦付出实际行动,勇敢地去面对它,它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弱,最终会消失。

付出行动战胜恐惧,你会迎来成功与快乐!

知足者常乐

快乐者知足,知足者快乐。

常乐者知足,知足者常乐。

知足并非不进取,知足就是充分享受已有的,同时努力追求未有的。享受已有的就能快乐,快乐中去追求未有的,这是人生快乐与知足的智慧。

人心不足蛇吞象。十分贪婪不知足的人,地球搂在怀里都会嫌小,占有了全世界也不会快乐。

贪欲无疆——不知足——人生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