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6812800000014

第14章 寻找快乐的源泉(3)

让我们来想像一个画面:有位得了血癌的十岁男孩,由于近半年在医院进进出出,他的身体显然有点虚弱,头发也因为治疗的需求而理光了。

这样的不寻常遭遇却没有击垮他继续求知的热忱。他的眼神总是闪耀着好奇的、渴盼的光芒。

唯独让他裹足不前的是:当回到学校的时候,同学们还会记得他吗?大家愿意像从前一样欢迎他吗?还有,像他这样顶着光头,会不会有人来取笑他?

就在这样心灵有点脆弱、有点忐忑的情况下,他在爸妈的陪伴和师长的保证中,重新回到学校。他走进教室。并且头低低地躲进座位里。

“杰克,我们爱你!”

突然之间,全班同学摘下了头上的帽子,并且对着小男孩欢呼。

看到一个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大光头,刹那之间,小男孩所有的恐惧化为乌有,同时随着同学的举动,彼此触摸光头!

这样的画面深深打动这个没有被病魔打垮的小男孩,使他幸福地感到活着是多么快乐,多么有趣!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老师与同学们的细心关怀、理解无时不牵动着他那小小的心灵。备受温暖的他对生命更加留恋,发誓要与病魔抗争到底!

有位在伦敦孤儿院长大的小男孩,白天必须在田里、厨房、花园里工作十四小时,日复一日,生活没有任何趣味可言。

这个小男孩一年里最期盼的就是在圣诞夜里得到最高的奖赏——一颗甜橘。

这一年,小男孩因为曾经有过逃跑的记录,因此在圣诞夜里,他被罚站在房间的角落,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从院长手中接到一颗颗亮澄澄的甜橘,然后喜滋滋地离去。

当天深夜,小男孩正躲在被窝里瑟缩哭泣,突然有位同伴蹑着脚尖走过来,并且把一颗已剥了皮的甜橘小心翼翼地交给小男孩。

小男孩诧异地望着手心里的小甜橘,霎时之间,他明白了,原来是同伴们一个剥下一瓣甜橘,参差不齐地围成了这样一个圆,也围出了一个温馨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长大以后,在文章里写着:“这个甜橘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

最优良品质的快乐——给予自己快乐,给予别人快乐,让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分享他人的快乐,热爱自身与自然,热爱生命与生活的快乐。

快乐其实很简单,但有些人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忘记了快乐是什么,最终困惑不已。我们来看看奥修是如何看待快乐的。“那些懂得快乐的人就是那些跟改变的人生维持融洽关系的人,他甚至能够爱那些在阳光下闪烁,产生出小彩虹的肥皂泡。”多么有趣的一个说法,跟改变的人生维持融洽关系的人,和肥皂泡有什么关系?印度奥修大师一向语词轻松却又有些逆向智慧思考。

好吧!让我们来探索一个肥皂泡,究竟和快乐有什么关系?

当一个肥皂泡在瞬间产生时,透过阳光,我们看到的是个小精灵般轻巧、可爱的玻璃球儿,在它转身舞动之际,我们还看见了美丽的彩虹飞上了肥皂泡的脸颊。

在惊见的过程、在欣赏的时刻,我们拥有了肥皂泡沫的生命精华,我们跟着它一起飞舞、一起探险,我们绝不想去碰触它、捏碎它。

可是才一眨眼之间,它在空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重要的也就在这“一眨眼”的时刻里,痛苦的人因为失去泡沫的踪迹而懊恼、后悔、感叹。快乐的人却闪为了解生命中“变”的真理,反而不在得欠之问浮沉。

阳光下闪烁的-个肥皂泡沫,快乐的人和它一起经历曾经的‘存有”、欣赏它曾经的“变化”也接受它曾经的“无有”。

所以,在奥修的想法里,接受生命的“变”的人,比不能接受“变”的人更为怏乐。因为人生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当中,尤其在人际关系里、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纷纷扰扰的变化不断地在挑战一个人的心志,在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在其中寻找乐趣。如果你实在找不出快乐的话,就多注意空中飘着的白云,花丛中飞翔的蝴蝶,树枝上吱吱叫的鸟雀。你会发现,热爱大自然同样可获得无穷乐趣。

福大莫过于心乐

对于快乐的价值,只有四个字:快乐无价。

的确,快乐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财富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若无快乐伴,两者轻飘飘。

哀大莫过于心死,福大莫过于心乐。

如果能更积极地充实自己,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而不是自陷于坏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在往好的方面想的过程中,再从现实的生活中去努力增加自已的能力。如此相辅相成,人生梦想才有实现的一天啊!

银行职员小刘最近总感到压力重重,看到家人容易发脾气,晚上躺在床上老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在探寻他的“压力源”时,请他先列下“压力名单”,究竟哪些事项致使他有压力的感觉?

结果,他写下了:

a,工作时间太长。

b,办公室新进一位主管,沟通不易。

c,曾经在会议上提供建议,但是未获采纳。

d,薪资和工作表现不成正比。

e,上下班时,花太多时间在塞车和找停车位。

原来造成他大部分压力的来源是“工作环境”。再分析这五项主要压力,其中有一项(也就是第五项)主控权在自己,因此针对这项,请他列下可行性高的三项“减压行动”。

这时,他写下:

a,提前十五分钟出门,避开交通高峰期。

b,在车上听有声书,一方面增长智慧,一方面减少等候的焦虑。

c,有时改搭计程车或公车上班。

接着再分析另外四项,都是和公司政策或企业文化相关,等于他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有些状况不是个人一时能力所能改变,如果不是选择“辞职”,则是必须选择“适应”来减轻压力。

经过引导,这位男士写下他针对前四项的“减压行动”。

a,简化工作,谢绝不必要的应酬。

b,以一个月为一个短程期限,等候新进主管适应新的工作后,再提供建议。

c.公司不见得必须采纳员工所有建议。过去平均建议五项,会采纳三项的情形,也是不错的表现了。

d,除了“有偿”的薪资,其实自己也累积了不少“无形”的资产,例如:相关行业的人际关系、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效率的管理技巧等。

写到这里,这位男士已经若有所悟地露出笑容了。

王玲,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当她来到辅导机构寻求咨询时,话不多,总是静静地,然后带着不是很自然的微笑。

她的好友英子提前私下和咨询专家谈到好友的状况,她说:“王玲以前不是这样,高中时代的她非常活泼,可是结婚以后,整个人改变了。”

在咨询专家开始进行面谈时,发现王玲总是对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轻描淡写,比如问到先生的状况,她说:“他已经走了。”问到有几个小孩,她的回答是:“没有。”问到工作状况,她说:“就是老样子。”

明显地,王玲把压力“合理化”了,她使用了许多“包装”而“自我安慰”的言词把自己塑造成“我没有问题”的人。后来,经过多次真心交谈后,王玲才正视到造成今天不快乐的“压力源事件”。

原来在婚后第二年就怀孕了,孩子却不幸流产,当时家人怕她伤心,私下决定不让她见孩子一面,然后安慰她:“反正你还年轻,还可以再生。”后来当她丈夫罹患癌症时,周边的家人也都不断地安慰她:“你很坚强,你一定度得过这个难关。”就这样,她逐渐活在一个假象里,她的内心压力没有真正的纾解出来,多数的人都在“教”她该怎么做,没有人“问”她:“你现在有什么感觉?”“此刻,你希望怎么做?”

如今,透过咨询过程,王玲泪流满面地写了一封信给未曾谋面的儿子,告诉他——做一个妈妈的关爱和歉意,同时,也到丈夫的坟前祭拜,同时说出心中的感谢和思念。王玲最大的收获是——她学到不再把压力合理化,她愿意把“真正的感觉”表现出来,并且面对压力、接受压力和调整压力。

我们看古代颜回的快乐,就可以发现快乐的价值,而且我们也会有足够多快乐的理由。

孔子曾说:“颜回太好了!吃的是粗饭,喝的是清水,住在又窄又小的巷子里,要换作别人就愁死了,但是颜同还是照常快乐。颜回太好了!”

颜回可以说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不但欣赏颜回,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地引导他。颜同从孔子那里习得了勤奋、好学、积极、乐观、谦虚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颜回从小家庭穷困,却没有影响他的心志成长。

颜同安于贫穷的生活、乐于陋巷的日子,禁不住让人们思索着——每个人对“快乐”的诠释可能都不太一样。

口欲者,可能认为吃到美食,尝遍美昧,是人生一大乐事。

物欲者,可能注重名牌打扮,要求住豪华大宅,或随时以开车自豪。

性欲者,可能流连于美色,每日追逐感官的兴奋。

玩欲者,可能喜欢旅游,沉溺于网上聊天,或手不离电动玩具等。

以上这些是属物质方面的快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像颜回这样物质欲望很低的人,可以称为“智欲者”,属于追求智慧成长的人,往往在领悟中得享人生快乐。

且让我们来想像,假设我们真的进入颜同的世界来过日子,我们真的可以忍受没有鸡鸭鱼肉的饭菜,没有牛奶、没有饮料的生活,然后每天在狭窄巷弄里进进出出吗?

如果我们想要享受颜网清淡人生的快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各种物质欲望。说不定,在调整过程,我们反而发现了颜同快乐的秘密:原来颜同不用担心胆固醇过高,不用害怕体重过胖,他早已让身体过得很“环保”,而且他的精神更因为擘注在修身养性上而富足得很哩!

快乐的真谛

快乐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不快乐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

即使你生活在人间地狱,只要你快乐就可以计地狱变成火堂。

即使你生活在人间天堂,如果你不快乐,也将让天堂变为地狱。

快乐就是生活在人间天堂。

艾匹特塔斯说:“只有一条路可以快乐,那就是停止担心超乎我们意志力之外的事。”做无谓的挣扎,只能陷人人问地狱;相反,知足常乐,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都会生活在人间天堂。

一位六十多岁的爸爸,在马来西亚柔拂聆听一位作家演说后,靠到作家身边来。

他说:“为什么我的孩子都不肯跟我说话?”

原来身为华侨的他,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最好的教育背景,因此从年轻起就拼命赚钱,回到家则严格教孩子,以至于孩子看到他就躲。

当作家倾听了这位皮肤黝黑的老华侨的心声时,瞧见他的红眼睛强忍着泪水,真是于心不忍,作家试着引导他:“有否想过回家时,先对孩子露出笑容?”

老爸爸严谨的脸庞露出尴尬的表情,他说:“我不习惯笑——”

老爸爸的脸上真的只有一些固定的、下垂的线条。沉默的他,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开怀大笑?苦闷的他,不知道有多么渴望和孩子有说有笑!

望着这张失去笑容的脸庞,作家告诉他透过抚摸脸部的皮肤、轻拍脸部的肌肉,开始放松线条吧!作家试想着他的孩子如何在爸爸的笑容里找到被爱的安全感。

一个随时开心快乐的人,周围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从而营造出愉悦、轻松的气氛。

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模仿”的缘故。也就是在人际相处时,透过“观看”,我们不知不觉中会模仿了对方的表情变化,同时也感染了对方的情绪。

所以,想要快乐的人,不妨多“面对”快乐的人,至少自己在照镜子时,也可以创造线条向上而柔和的笑容吧!

一位年轻妈妈问那位激情演讲的畅销书作家:“如何让孩子更开朗、更快乐?”

作家问她:“你怎么知道孩子不快乐?”

她说:“因为很少听到孩子在家中有笑声。”

作家接着问:“你们夫妻在家中笑不笑?”

年轻妈妈说:“很少!”

“你想笑吗?”

太不可思议了!笑——是这样美好、这样有趣的简单的动作,年轻妈妈却很少享受到。

于是全场听众陪着她练习“开口笑”,先把嘴角肌肉往上牵动,再发出“哈哈哈”自然的笑声,这时候,作家发现年轻妈妈下意识地把手拿去遮掩口部。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她被教导成:笑的时候不要太张扬,不要太失礼。

确实,笑,有各样笑法,有各种姿态,注重礼貌是对的,但也别阻碍了笑声畅通而出、笑容自然而发,使自己的快乐能够内外衔接一致。

全场听众在年轻妈妈练习笑之后,报以热烈掌声,同时感谢她的分享,让大家领悟到一个家庭里“笑”的重要性。

在演说现场,作家注意到有位中年男士一直没有笑容,尽管听众都绽放笑脸开心地分享,他却是带着沉郁的表情,默不作声。

从外表看,他并不是严肃的人,之所以没有笑容,可能是不知如何适当表达。

当作家问及:“有谁想做情绪探索?”时,他很快地举手了。他问:“为什么我总是有忧虑的情绪?”

作家邀请他出列,并进一步问他:“从小你和父亲,还是和母亲近?”

他说:“母亲!”

作家又问:“那么,母亲脸部的表情大部分是?”

中年男士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同时说:“原来如此!我是从母亲那里学到忧虑的习惯。”

没错,亲子关系越亲近,孩子越容易感染母亲或父亲表达情绪的模式。心理学家曾探讨“情绪是否会传染”这个问题,结果从科学研究证实,当一个人长期模仿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时,就可能已经感染了对方的情绪而不自知。所以,情绪是有传染力的。

也就是一位长期和孩子相处的大人,他的情绪表现在脸上,不知不觉地让孩子模仿到相同的表情,接着就出现类似的情绪感受。

所以,如果想教养出开朗快乐的孩子,怎能不注意围绕在孩子四周的人究竟有些什么表情?而做父母的,自己更要尽量让孩子看到大人开心的笑容。

公园的草坪上,有个约三岁的小男孩,在阳光下,正追逐着肥皂泡泡玩耍。由于他穿着红色上衣和黄色长裤,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可爱极了。

小男孩快乐地奔跑、拍打……,所谓的快乐,不就是这样忘我的游戏吗?

正当小男孩玩得兴致正浓时,身后他妈妈拉开嗓门地喊叫小男孩的名字。

小男孩妈妈带着怒气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而六十公尺外的小男孩实在太快乐了,他仍然忘情地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与泡泡玩耍。

只见那位妈妈快步走向小男孩,而且一把抓起小男孩就用力打下去,一边打,还一边骂。

不用说,小男孩已经大声哭起来,他一定想不通:“为什么妈妈不和他一起追着泡泡玩?为什么上一刻这么快乐,而下一刻却是这样的痛苦?

后来,妈妈一手抓着小哥哥,一手抓着痛哭流涕的小男孩,只见小男孩脚步跟不上妈妈,小小的身躯被半抓半提地跑。不知道小男孩下回再看到空中自由飞舞的泡泡,是伸手去抓呢?还是就此学乖了,同时也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寻找快意人生

千百年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其中也包括那些着名的诗人、学者以及哲学家们。当然,答案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原来,人生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快乐。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快乐人生。人活着就是快乐地让生命活着——给自己的生命以快乐,给别人的生命以快乐。

谈到快乐的意义时,着名医生史怀哲说:

“我要成为医生,为的是不用高谈阔论就可以发挥功效。多少年来我一直以说话来付出,在神学教师及传道士的职位上也得到快乐。但我知道这份新的工作不是谈论爱的宗教,而是完全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