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6810000000032

第32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一讲(1)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令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发无上的菩提心,信愿念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得生极乐,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将来再回入尘劳,广度众生。因此,我们为了更深入地对净土法门生起真信切愿,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昨天已经讲到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带业往生,横出三界。”我们已经讲到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要解》之中,蕅益大师特别地揭示净土法门的殊胜就是带业往生,带业是指带旧业,不带新业。最低标准就是要将佛号持到念佛成片,虽然见思惑没有断,但是伏住了不起现行。

因此,印光法师说:“约在此界,尚未断惑,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我们在此土是十法界都有。

《观无量寿佛经》中也说:“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引汝。”因此要知道,我们念念佛号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临命终时佛光一照,诸罪消灭,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在此界的角度来说,还没有断见思惑,所以名为带业。

当然也有另外的说法。比方说有位瑜伽士,他从另外一个角度主张消业往生,并且还产生过一些争论,但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总而言之是要能够伏住,带旧业,不带新业。

净土宗的四祖竹林法照法师亲见过文殊师利菩萨,他有一个偈子说:“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能把旷劫以来的所有罪业消除,能开显四教法轮,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一切的法门我们都能听到,都能学到。

接下来就是我们昨天已经讲到了阿鞞跋致是三不退,如果加上毕竟不退就是四不退,这三不退要知道。其实一生极乐世界就能圆证三不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要解》中说:“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

是指我们在娑婆世界要成就位不退就是超凡入圣,要入圣人之位;在藏通别圆四教来说,是藏教的初果——须陀洹果,已经断尽八十八使见惑,所以叫预流,预入圣人之流;在通教来说,通是通小乘还是通大乘呢?在通教的修行位次来说,他应该是通教菩萨第四地,这时已见真谛理,已证空性,所以名之为见地。通教的见地菩萨才能够位不退;在别教来说是初住——初发心住,十住位的初位第一位;在圆教来说是初信位,也就是十信的初心。藏通别圆四教,要有这样的果位才是真正做到位不退。

接下来是行不退,因为藏教是声闻、缘觉,他不修大乘的六度万行,所以就没有行不退。

[通菩萨,别十向,圆十信,名行不退。]通教来说第九地菩萨才真正做到修菩萨行,修六度万行不退转,九地以前都还有退。别教是十向位,别是唯是大乘法,故称别教。就是十回向位才真正成就行不退,十回向以前的十行,还是不能做到行不退。

圆是十信,圆教来说,他是在十信位之中,要是第八、第九、第十,这样才能做到行不退,那圆教的八信位以前也还是有退,所以娑婆世界要证行不退是这样的标准。

接下来是念不退,念不退当然就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念念归向无上菩提。当然藏教和通教都没有这个位次,没有这个念不退了,因为这是要能破无明、证法身,所以唯有别教和圆教里才有念不退。

别教要到初地欢喜地才能真正做到念不退,别教的初地菩萨是真正有了胜义菩提心,这时他能无明分分破,真如法性分分显,而在此前都只能名之为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所以是念不退。

在圆教来说,要到圆教的初住——发心住,才能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如果在娑婆世界来说,要成就这个不要说行不退、念不退,我们就是位不退要做到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一生到极乐世界就都能圆证三不退,所以《要解》上说:“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哪怕是五逆十恶之人,他这辈子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有这样重的恶业,常途来说是要堕地狱的,因为能临终头脑清醒,又能遇善知识,十念功成就能往生,往生以后就是三不退,这是圆证胜异,特别不可思议的妙用。

这种殊胜奇特不可思议的力量,是十方佛世界其他任何法门都没有、都不能实现的。一个恶业如此重的凡夫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圆证三不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我们展开来说一说:有很多人觉得这个不可理解,我就遇到好几个人,学了好多年,然后问:“这个不可能吧?一个五逆十恶的凡夫,念阿弥陀佛十念,十念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了,这个因果怎么解释呀?他造了那么多恶业,难道就逃避了不用受报了吗?那因果怎么讲得通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大德解释过。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第八疑就针对这个问题作了个圆满的解答。第八疑就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这就是问题,众生颠倒迷惑,无量劫以来已经造了很多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它有体积,尽虚空不能容纳,而且今生今世他没有逢到善知识,为什么临命终时十念成就就能往生,就能圆证三不退呢?这个事情讲不通。智者大师非常巧妙地从四个方面来作了一个非常圆满,非常透彻的回答:

第一方面是众生无始以来所造的到底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这不是由眼前表面的现象可以判断的,一个人虽然今生一辈子你看他在造恶业,但其临终时能头脑清醒,就是宿世有善业,宿世若没有善业,临终就迷迷糊湖,病得亲人都不认识。

有些人今生也做了善事,但他临终时很迷惑。也有的人信佛,吃素十年二十年,临命终时颠倒过来想吃肉的也见过,是他宿世善业不够。

一个人临终能头脑清醒,这是宿世有善业,临终能得遇善知识,并且这个善知识能教他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这也是宿世的善业非常强,宿世善业不强,善知识的名字都听不到,怎么可能有善知识来教导他呢?而且善知识教他的是最究竟、最圆顿的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

同时,遇到教诲以后他又能信受奉行,能具足信愿行,能不间断地念佛。一方面是他宿世有善业,再一个方面是因为死境现前,临命终时时间很紧迫,形势很危急,因此他能至诚恳切求往生,得生极乐。

第二方面,并且,你认为无始以来的恶业这个分量很重,而临终十念分量很轻,但其实这是不一定的。轻重决定于三项因素,即在心、在缘、在决定。这些我们一定要能领悟到,不然心里怀了疑惑,信就不真,愿就不切,任何一丝一毫的疑惑都要能消除。

第一在心。譬如有一间房子,它已经暗了一万年,但因缘具足,阳光一照进来,黑暗马上消失,难道黑暗会因为它已经暗了一万年之久而不肯消失吗?不可能。同样,造罪业也是因为无始以来虚妄颠倒的心念所产生,那是虚妄的心所造的恶业。而念佛是听到善知识教导念佛法门,知道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真实功德后,用真心诚意的心,与真心本体相应的心来念佛。

可见,造罪的是虚妄心,念佛的是真实心,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真心现前,无始的妄心也就息灭了,所以说“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所以临命终时十念念佛的力量特别大,能灭无始的恶业。正如日光一来,万年暗室马上黑暗消除。因为论心来说,真实心力量大,虚妄心力量小,你无量劫造恶业,临终能闻到净土法门,能信受奉行,都能一刹那之中把无量劫的恶业消除。

第二在缘。缘有真有假,造罪业是用妄心、执著。执著于外在的虚妄境界认为它实有,然后妄生分别而起贪瞋,所以招感轮回。六道轮回是自己的妄心造的;而念佛是缘无上菩提心而起的;所求生的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可见造罪是缘的识境(第六意识的分别妄想境界),念佛是缘的智境(智慧境)。一个是假境,一个是真境;一个是颠倒妄想心,一个无上菩提心。就好比堆积了一千年的木柴,这个虚妄境界的木柴只要用智慧境界的智慧火,一下子就能把它烧光。同样,临终十念念佛,这个念佛的智慧火就能烧尽无明,感得阿弥陀佛接引。

第三在决定。譬如勇士突围而出,千军万马无法阻挡,好像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之中能突围而出一样。同样,临终十念虽然很短,没有生死轮回的心杂进来,没有虚妄的心杂进来,都是持续不断地念佛,没有间断,一直到命终,这个力量就很大,所以临终一念,清净念佛必生西方。

而凡夫众生虽然无量劫以来都有造恶业,但他没有持续,是断断续续的,是逢缘对境才起贪瞋痴,才造种种恶业,这是有间断的。那么我们临终十念的念佛之心十分猛利,持续不断地念佛,则心能转境。而信心不坚定,愿心不切,佛号不能成片,就境能缚心。我们的心被系缚住,就难以超出轮回。

可见临终十念能往生就是因为在心来说,这个是真心;在缘来说缘的是无上菩提心,缘的是智境;在决定来说,能持续不断地念佛。因为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虽然有无始以来的恶业,但从这三个因素看起来,它的分量还是轻的,临终十念这个力量还是重的。所以能超出轮回,与因果并不相矛盾。

听到智者大师这样的开示就能够明白,原来下下品都得三不退,理论上确实是可以建立、可以圆融的。

第三方面是因为临终一念的善恶是升沉的关键。好比一个人一生都修十善业,按常理来说临命终以后应生天道,但如果临终起一念瞋心,他就会招感堕落为蛇身。可见,恶业虽为虚妄,但由于临终一念又非常猛利的缘故,结果他能排一生之善业,令落恶道。他前面一辈子修善业,暂时还不能起现行,当下的临终这一个恶念就让他堕恶道去了。

同样,临终念佛是真实心,能排无始的恶业而得往生净土,往生以后,在阿弥陀佛佛光的加被下、在水鸟树林皆演妙法的殊胜环境之下,渐次地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这样当然就顺利地一生成佛。

第四方面是譬如一个小孩子,一天只能走三里路,但是他缘分好,他搭上转轮圣王的金轮宝,一昼夜之间就能巡游一四天下,这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助缘。同样,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我们得往生的强增上助缘,临终十念就搭上了阿弥陀佛本愿力的金轮宝,所以必生极乐。

智者大师从这四个方面把为什么下下品也能圆证三不退解说得比较圆满了。

“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

这段就是先讲娑婆世界这些修证的果位不可以躐等,就是不可以跳过去,再说极乐世界的殊胜。

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修证的位次很分明,丝毫不容紊乱,譬如我们上楼梯,你上到第三级台阶就一定要舍第一级台阶,上到第四级台阶就一定要舍掉第二级台阶。你不可能一只脚跨在第一级,一只脚跨在第十级,那你动不了了,所以位次不能紊乱,要层层上进。

如果是具足烦恼的凡夫,自然就不可能同时又是见道位的初果圣人。所以说是凡夫,你就不能说他已经成就了位不退。如果是但求自利的声闻、缘觉二乘,自然就不是自他两利,常恒度生的菩萨,所以不能说二乘是行不退。如果是异生性的三贤位的菩萨,你就不能说他是同生性的法身大士。

同生性就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开始断无明惑,法身分分显的菩萨,是真正与如来同一真性,所以名为同生性。在这之前他们都还没有生起胜义菩提心来,都还叫异生性菩萨或是异生位菩萨,那都指三贤位的菩萨。异生性的三贤位菩萨还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不与如来体同,所以名为异生性,自然就不可能说他是念不退的法身大士。

可见在娑婆世界他是“不可以躐等”,即不可以超越过去,跳过去。如果是未证言证,未得言得,那就变成大妄语了。这个是娑婆世界,而且来说念不退的菩萨,法身大士已经证得同生性,就应该舍弃他以前异生性的果位,要舍弃他三贤位菩萨的名。

行不退的菩萨已经发起大乘心、菩提心,已经在修六度万行,就要舍他以前只是见道的小果之名。

位不退的圣人已经不是以前具足烦恼的凡夫,所以既然是上位,就要舍下位的名字,既然已修行进步了,就要舍掉以前果位的名称,这是假。娑婆世界的修行位次是次第分明、不容紊乱的,而极乐世界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非常圆融。

“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就是说极乐世界可以是一切俱非,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说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生到极乐世界已经圆证三不退了,位不退,所以他非凡夫,哪怕是同居土也不同于娑婆世界的凡夫。行不退,所以他非是二乘。念不退,他就不是三贤位的菩萨,所以说不是凡夫,不是二乘,不是菩萨。故说一切俱非。

同时他是带业往生,只是伏住见思惑,一丝毫烦恼都没有断,还是具足烦恼的,所以说他又是凡夫;过去宿世的善根已经成熟,在净土之中修行,他的见惑、思惑任运先落,所以又可以说他是二乘;他已经能回小向大、恒度众生,所以说他是菩萨;往生净土是最后身,一生成佛,所以也可以说他是佛。

极乐世界很妙,其土众生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他是非凡夫,非二乘,非菩萨,非佛。

非凡夫是因为他圆证三不退,他已经是位不退,已经是圣人了,不再有分段生死。他是行不退,所以就非二乘,他是念不退,就不同于三贤位的菩萨,但他又是带业往生,你又不能说他是佛,所以一切俱非。

同时他又是一切俱是,他又是凡夫,是二乘,是菩萨,是佛。

很奇妙,为什么他是凡夫?在娑婆世界时,他一丝一毫的烦恼都没有断,所以是凡夫;在极乐世界修行,见思任运先落,所以他是二乘;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力、威神力加持,他有这个报得的神通,已经能遍十方刹去供佛、闻法、去度众生,所以他是菩萨;他是最后身,能够一生成佛,所以也可以说他就是佛。所以俱非又俱是,这个法门非常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