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修身经
6808300000031

第31章 立业——修身之用(6)

【译文】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作不躲避,有功绩不矜夸。每个人若都这样存心,那么勋业便会从这里产生,风俗便会从这里矫正,人才也会从这里茂盛起来。

【简析】多做运动员,少做裁判员,是尽职敬业的基本要求。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坏的风气无形之中就矫正了过来,好的风气无形之中也成长了起来。

每日应力、之事,积搁甚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如农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无本日不了者,庶积压较少。

【译文】每天应办的事积压很多,应当在每天早晨开出清单来,写明今天应做的事,那么本日内就应了结,好像农家早晨起来分派今天的事情一样,没有今天不了结的,这样,应办的事或许积压较少。

【简析】今日之事今日毕,一早就安排好,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向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

【译文】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后必定有一番甜美的滋味回现。

【简析】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水的源泉滚滚,昼夜不断地流。充满了坑坑坑洼洼之后,继续向前流去,直到遍布四海。这里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要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是说与沅弟听的,带兵打仗就应该如此。

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

【译文】我只有尽自己的一份心,来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至于是成还是败,就不能再去计较了。

【简析】办事时不可计较成败,被这种杂念萦绕,信心就难以足,精力就难以专,下力就难以猛,效果自然也就难以显现。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译文】天下没有绝对容易的境况(不因之而痛苦),天下也没有绝对困难的境况(不因之而轻率);终身有快乐之处(不得意忘形),终身也有忧愁之处(不悲观失望)。

【简析】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既然不惑不忧不惧,那么无论处境之难易,都兢兢业业;无论遭遇之忧乐,都平平静静,才是尽职敬业的最佳心态。

以义为利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译文】先王治理天下,使那些贤能的人都处在重要的地位,他对于民众的影响也都靠的是道义,因而道德一致,习俗相同。

【简析】先王之治,历来是以义风民,所以中国社会几千年都道一俗同。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簪①,所从来久矣。

【注释】①譬:即“雠”,(chou)回应,应验。

【译文】有用仁义来倡导的,他的党徒也就为仁义死而不顾;有用功利来倡导的,他的党徒也就为功利死不回头。如同水流向湿润的地方,火靠近干燥的地方,没有一项没得到应验,这样的事由来已久了。

【简析】以水火所向为喻,说明人世间有两大阵营在,各有其感召力。谁高尚谁低俗,谁管得长,谁管得短,谁的威力大,谁的威力小,历史已经作了回答,曾国藩率军戡乱的成功更是最好的回答。

凡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巳,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①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注释】①戢戢:聚集很多的样子。

【译文】风俗的厚与薄源自哪里呢?源自一二人的向往而巳。天地生育民众,平庸弱小者多的是,有一两个贤能而且有智慧的,众人就将他作为领袖听从他的命令;特别智慧的,领导的人就更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往着义,众人就跟着他一道赴向义;这一两个人的心向往利,众人就跟着他一道赴向利。

【简析】关键是倡者,即领袖人物。盛世领袖人物向利,必引而至衰;乱世领袖人物向义,必导而趋治。这一过程最终完成者当然是民众,英雄能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但必须“荷道以躬”,才能顺应民心,带领民众完成推动历史前进的伟业。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谋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人幕之宾,皆须计算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

【译文】自强自立最重要的莫过于谋求生存了。农民、工人、商人,都是用劳力来求生存的人;士,却是用劳心来求生存的。因此,人或者在朝廷做官,或者在乡间教书,或者是管理民众的小吏,或者是出谋划策的慕僚,不管干什么职业,都应有兢兢业业的精神,才能问心无愧地生活。

【简析】马克思主义者预言在生产力与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脑体差别将逐渐消失。当今已看出这种消失的许多迹象。然而古代,劳力、劳心是截然分开的。曾国藩这里所论不在如何分别,而在于要注重彼此的共同点:劳,劳则光荣无愧。

余不能禁人之不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

【译文】我没有能力禁止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钱财,只要求自己不苟取不义之财。并用这条自我戒律来作僚属的表率。

【简析】不义之财坚决不取,曾国藩视作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于僚属自然也有要求,但重在“风示”。当时,湘军自筹粮饷,自购军械,长官若要贪利,空间很大,机会极多,但曾国藩不要钱,不得不义之财,家人、僚属见此该当何想,自在其中。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重饷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译文】古时候名将所以得士卒的真心拥戴,有钱财以外的原因,后世将领专门依恃粮食和饷银的优厚,作为笼络兵心的工具,所依恃的这个根本已是够浅薄了,所以金钱多就奋勇如同蚂蚁附和,利益尽了就冷落如同鸟兽散去。

【简析】以粮重饷优笼络兵心,即以功利相倡,在那个时代司空见惯,曾国藩则在钱财之外诸如仁义之类寻求动力,如师出有名、知人善任、风示廉洁,大有潜力可挖,且远胜钱财一时之诱人。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从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日刚,否则不觉堕于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

【译文】若非从道义上说是可以获取的话,就不应该随随便便接受这样的好处。要做一个好人,第一要从这点上着手,才能令鬼神都佩服。这样下去,自然见识上日日上进,底气上日日刚直,否则不知不觉便落入卑污一流中,必定会有被人看不起的一天,不可不谨慎。

【简析】曾国藩自己以义为利,同时也尽力劝导诸弟重义轻利。原因就是他与诸弟都成了湘军的领袖,这个领袖集团的言行举止决定了湘军的命运,万目睽睽之下,尤当谨慎。

勤以致功

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逸而惮于劳。古今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绵绣,酣泰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译文】在勤劳上习惯了,是神都会钦敬。人之常情,没有不好逸恶劳的,不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害怕劳苦,这是古今相同的。人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与一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认可,鬼神就会赞同,认为他是自食其力了。至于种田农民、织布妇女,一年到头勤勉辛劳,不过获几石粟,几尺布;而富贵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一件事都不做,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豢养很多奴才,高枕酣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赞同,这样不公平的世界能够长久吗?

【简析】曾国藩开给二子的课目共四条:一、慎独则心安;二、主敬则身强;三、求仁则人悦;四、习劳则神钦。不劳动获得财富,鬼神不许。靠劳动而获得财富,鬼神许之。习惯于勤劳,带来己寿民安,鬼神钦之。

前日记所云,思诚则神钦者,不若耐苦则神钦!盖必廉于取而俭于用,劳于身而用于心,而后为鬼神所钦伏,皆耐苦之事也。

【译文】前次日记中说的“思诚则神钦”,不如改为“耐苦则神钦”。只要在索取的时候考虑廉洁,使用的时候考虑节俭,勤于劳苦乐于用心,以后就让鬼神敬畏钦佩,这些都是有耐心能吃苦的事情。

【简析】为神所钦本来有多个方面,如思诚,如廉取俭用,但都不如耐苦之甚。

自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强,惰则败。

【译文】身体勤就强壮,安逸就生病;家庭勤就兴盛,懒惰就衰落;国家勤就治,荒怠就乱;军务勤就胜,散漫就败。

【简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军队,都需要勤。曾国藩治身、治家、治政、治军,都以勤为第一要义,后人称他为“能办事之人”,其勤就是直接原因之一。

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

【译文】只有俭可以养廉,只有勤可以带来智慧。这两句话是做好官的秘诀,也是做好人的关键。

【简析】做官勤,称之为勤政;做人勤,称之为勤劳。做官要讲政绩,勤是秘决;做人要讲衣食住行,勤是命脉。

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译文】总是必须脚踏实地,能勤于做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

【简析】今日管理科学中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曾国藩就是注重克勤小物的人。天道酬勤,能从小事做起,才可日起而有功。

凡菜茹手植而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

【译文】大凡菜蔬亲手栽种又亲手采摘,它的味道更加甘甜;大凡物品亲身经历而得到,吃起来更加心安。

【简析】曾国藩是反复尝到勤劳甘甜的。他的祖父就是菜茹手植而手撷,靠勤劳垦荒置田而致小富者。

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译文】少年劳苦而老来安逸还可以,少年甘甜而老来受苦就难了。

【简析】少劳而老逸是幸福的,少甘而老苦就不幸福。曾国藩主张勤劳应从少年时代抓起。当今不少家庭将子女当做“小皇帝”,虽然反映了当下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已很丰裕,但也释放出未曾注意对子女进行艰苦教育的危险信号,红灯面前若能记住曾国藩这句名言,就大有裨益了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慎。

【译文】我们这些读书人,大约缺失在笨拙上,即然这样,就要自安于笨拙,而以勤奋来弥补,以谨慎来出言出行,不可使乖卖巧,这样会更误事。

【简析】勤能补拙。曾国藩自认笨拙,但以笨拙之身怎能担当大事?于是要补。靠什么补?龟兔赛跑,聪明的兔子半路酣眠误了事,笨拙的乌龟紧赶慢赶反而赢了,这说明勤能补拙。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迟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也。

【译文】一切弊病,都是从懒惰产生的。懒惰就会松驰缓慢,松驰缓慢就会治理别人不能严整齐肃,从而功业也就不会很理想。一个地方迟误了,全局都会懈怠。

【简析】懒生百病,这病不光指身体,还指事业。治人不勤不严,就不会有理想的功业;治军不勤不严,就不会有理想的战绩。

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

【译文】没有平日不早起,而临到打仗忽然能早起的;没有平日不习惯劳作,而临到打仗忽然能习惯劳作的;没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到打仗忽然能忍饥耐寒的。

【简析】以治军为例,平时勤苦训练就是战时勤苦致功的基础。所以治军以勤为先。

俭以养廉

作官以不要钱为本。

【译文】做官要把不贪财钱作为根本。

【简析】在曾国藩的家训中,有他亲自制定的“八本”,如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条条都点出要害,本本都入木三分。讲勤,就紧紧抓住不晏起这个根本,讲廉,就紧紧抓住不要钱这个根本。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

【译文】我做官二十年,一丝一毫也不敢沾染官宦的奢侈习气。日常饮食起居,都还谨守着贫寒朴素的家风,极为俭朴也可以,约略丰厚也可以,但是太丰厚就不敢领受了。

【简析】曾国藩为官高至极品,为军身居帅位,要住豪宅,吃盛宴,未尚不能办到,但他修身第一,廉俭至上,从来不敢妄为。

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

【译文】大凡欲望过多的人,不能节俭;喜好动的人,不能节俭。

【简析】多欲不能俭,人所共知;多动不能俭,知之颇难。原来。这话是对澄弟说的。他说:“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作某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书赠仲弟六则》)就当今而言,瞎折腾也会劳民伤财,政府或企业,每出台一个规划或项目,都要作可行性论证,就是规避多动不俭的举措。

能俭约者不求人。

【译文】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简析】不求人是办事的上上策,量力而行,简约为之就可以不求人,至少在财物上不求人。

既奢之后而之于俭,若登天然。

【译文】奢华习惯了以后,再回到俭朴,就好比登天一样困难。

【简析】由劳入选易,由甘入苦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人在少时,就应养成勤俭的良好习惯。

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蒲①酒渔猎,一切勿过;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

【注释】①蒲:(pu)即樗藉,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相当于掷色子。樗、樗(chu)。

【译文】声色犬马、嬉游聚会之类的活动,不应该做得太过度。像赌博、酗酒、钓鱼、打猎这样的事情,一概都不要做;吃穿用度等各种花费都要节制。

对于奇异服装、稀有玩物,都不应该有太大的兴趣。

【简析】凡享乐之事,禁止是不近人情,放纵则不可收拾,在项目选择、参与频率、沉迷程度、花费尺度上,要有节制才是明智。当今娱乐业繁荣,有消费能力者亦众,愿打愿挨,姑且不论;可鄙的是,有人口里道德文章,身却沉迷酒色;有人白天反腐倡廉,晚上却大肆公款挥霍,如此放纵,何以善终?

凡银钱一分一毫一出一入,无不可对人言之处,则身边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亲、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

【译文】凡银钱一分一毫一出一入,没有不可以对别人说的,这样身边的人不敢乱取,上房、官亲、幕友、家丁四类人都治理好了。

【简析】曾国藩要求州县长官治衙署要厉行节俭,而且带头实行财务公开,任何人都不敢妄取分毫。当今时代进步,社会呼吁政府办事增加透明度,财政收支、三公消费、官员财产及时公布,以接受群众监督,这是培育和检验政府执政品质的重要措施,曾国藩这个榜样依然有不朽价值。

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俭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用之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译文】官府厨房少一双筷子,民间就宽松一分气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都俭约,声色洋烟,一一都禁绝,不向上司贡献,不增加自家财产,使用在自身上有所节省,从百姓收取时就懂得要有制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