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得知后,匆忙奔出汉宫,从自己随行的侍卫手中抢过一盏灯笼,对那四名侍卫道:“你等且回相府,我有急事要出城。”说着话,翻身上马,直奔北门而去。
那四名侍卫见丞相大失常态,也都惊诧莫名,纷纷叫道:“相爷保重啊!”
萧何持了灯笼,快马加鞭,一路向北疾行,渡过汉水,不多时便来到了褒城营寨。
萧何勒住马缰,暗忖:“韩信被汉王冷遇,失望灰心,如此,必然不回营寨,那么,定是绕道北行,往褒斜栈道方向去了。他傍晚时分已走,我须得紧迫不舍,若有半点迟延,定难追上。此人一旦入楚,若得重用,汉王与我等死无葬身之地了!”想到此处,不禁惊惧更甚,脊背之上凉气直冒,伸手抹了一把汗水,来不及休息,便又催马向北追了下去。
这晚,月色昏暗,雾气灰蒙蒙的,秋风在旷野里吹动树木,瑟瑟作响。入夜之后阴冷的寒气阵阵袭来,萧何一手提了灯笼,一手挽着马缰,单人独骑,一路奔驰,凄凄惶惶,说不出的孤寂凄凉。
再说韩信,第二天清晨,一觉醒来,但觉寒意袭体,耳听得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当即起身,推开窗户,但觉一阵清新,外面秋雨下得正紧。
韩信原本就是个心意豁达之人,前些日子,只因存了获荐擢用之心,却又迁延不决,这才郁郁烦乱,如今受了刘邦冷遇,自知已然重用无望,一旦绝了此念,心无挂碍,胸臆豁达,反而心情再无迟滞,登时畅快了许多。
韩信在客栈吃过早饭,风早住了,天色依旧灰沉沉的,那雨却渐渐地下得小了,再过一些时候,就只是蒙蒙细雨了。
他深知楚齐战事严重,项羽伐齐只在旦夕之间,齐王田荣远非项羽敌手,自己既然决意投齐,那么便一刻也拖延不得了。于是,韩信取出一些银钱,结算了店钱,再命店伴去买了斗笠、蓑衣等一应雨具,问明了路线,便匆忙跨马北行。
青桥驿距离马道河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路程,但雨后泥泞,到处是坑洼积水,不太好走,但韩信急着赶路,便催马前行。
一路上细雨如丝,淅淅沥沥,雾气蒙蒙,铅云低沉,舟车稀少,韩信也乐得独行,雨雾之中,青山绿树都已看不分明,但他此时心里却倍感舒坦。
这一路之上,细雨泥泞,只能缓缓而行,所以,一直走了一个多时辰,韩信这才单人独骑来到了马道河渡口。
韩信立马在马道河渡口,雨雾迷蒙中,目力所及,瞧不了多远,但只见芦苇遍布,杂树丛生,雾气空潆之中,自是一派江南芦荡风景。看那寒溪水时,水面并不甚宽,竟是波涛汹涌,浊浪澎湃,势如奔马,浩浩而东,一眼望不到边际,声势骇人。想是昨晚后半夜一场秋雨,山洪爆发,导致了寒溪暴涨。
韩信在渡口四下里环视一遍,不要说渡船,连艄公的半个人影也无。不禁叹了口气,暗道:“偏偏昨夜一场大雨,寒溪暴涨,硬生生地阻隔了我投齐之路,莫非这是天意?”伫立马上,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既然渡河无望,韩信便只得拨马而回,寻思着暂先找个附近客栈住下,待寒溪水势落了再走。
岂知韩信刚刚回马走了几步,突然之间,一阵悠扬清越的箫声传入了耳中,那箫声婉转,缠缠绵绵,如泣如诉,荡气回肠,仿佛便是两个青年男女在窃窃私语,说着情话,甚是悦耳。
韩信听这箫声来自渡口西侧,不禁一呆,暗想:“这般时候,渡口岸边,细雨幕中竟有人吹箫,缠绵爱恋,大是风雅之士了。”循着箫声望去,细雨蒙蒙之中,雾气弥漫,看不甚远,瞧不到什么人在吹箫。
韩信踉跄着快跑几步,循声冲到了近前,眼前的一幕刹那之间便让韩信哽咽了起来,泪水簌簌而下:只见寒溪水边,一株大树之下,伫立着一人,背对河水,浑身上下被雨水浸透了,衣服贴在了身上,身子冷得微微发抖,左手拿了一只洞箫,旁边树上拴着一匹浑身湿透的坐骑。那人正是萧何!汉国丞相萧何。
萧何看见韩信过来,被雨水浸泡的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亲切的微笑,似乎如释重负,声音微颤,和蔼地一笑,眼中噙了泪花,轻声道:“终于等到你啦,我知道你会来这里的!”
韩信迅速摘掉斗笠,脱下蓑衣,随手扔掉,猛跑几步,扑上前去,纳头便拜,以头触地,痛哭流涕道:“丞相何苦如此?这可折杀韩信了!知遇大恩,韩信虽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丞相了!”
萧何慌忙抢上前来,扶起韩信,热泪滚滚而落,声调颤抖地温言道:“韩将军快请起来!我受大王嘱托特地赶来寻你!老天有眼,终于还是找到你啦!”
韩信微微一怔,颇为疑惑,当下半信半疑地嗫嚅道:“大王让丞相前来寻我?”萧何道:“是啊!汉国不能没有韩将军!大王在等着我们呢,这便回去吧!”韩信虽听他说的坚定,总是疑虑难消,站在原地迟疑不动。
萧何见他如此,又故意道:“大王又误信小人谗言,心情不畅,所以冷遇了将军,事后追悔莫及,这才命我连夜追来。不想昨晚后半夜时竟然下起雨来,我担心寻你不到,冒雨前来,凌晨时分到了这里,看到寒溪暴涨,知道你没有过河,所以在这里等你。雨雾弥漫,渡口之上瞧不分明,又恐与你错过,所以,我就唱起了《汉广》,借歌抒臆,劝你留下。现在,终于还是找到你啦!”拉住韩信的双手,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苍白的脸上泛起了憨厚朴实的笑意。
韩信握着萧何双手,感觉冰凉,心中一阵愧疚。他原本就是个性情中人,此刻想到了萧何以汉国丞相之尊,昨晚深夜在这荒凉古渡、寒冷凄楚的秋雨之中,备受煎熬,吃尽风霜之苦,就为了等候自己,心中酸苦,忍不住泪水又簌簌而下,再也不忍拂他之意,便道:“韩信荷蒙丞相知遇大恩,万死不足赎罪,此生便交付丞相了,唯丞相马首是瞻。”
萧何欢喜不已,跨上坐骑,与韩信在薄雾细雨之中并辔而行,循着旧路,一路往南,投南郑去了。
这时已近中午,二人行不多时,便来到了寒溪附近的一处村庄。韩信道:“丞相昨晚被秋雨寒风侵袭,恐染风寒,我们这便寻个人家,换身衣服,如何?”萧何仍在冷得瑟瑟发抖,又感饥肠辘辘,听他如此说,连忙不迭地道:“如此甚好!”
当下,二人便上前叩开了一户柴门。
这户人家打鱼为生,渔家夫妇二人都已上了年纪,须发皆白,问明来意,甚是热情。老渔夫当即让老伴下厨做饭,嘱她把那缸水中的两尾鱼炖了,多加一些姜块,以驱风寒;又见他们二人衣服都已湿透,便取出几件干净的衣服让他们换了,一边笑眯眯的说道:“莫嫌弃咱渔家粗布烂衫,遮风挡寒最实在了。呵呵,这几件衣服,还是我年轻之时做的,舍不得穿,今天就送给你们穿了吧。”
萧何与韩信连声致谢,韩信取出些银钱给那老渔夫,岂知老渔夫坚辞不受,韩信执意相送,推让几次,老渔夫有些不高兴了,嗔道:“你这年轻人怎地如此?来到我家里,就是我家的客人了,吃顿饭,找几件衣服穿,哪里有要客人钱财的?来到这里,咱这庄上一十六户人家,任哪一家都会热情款待你们的。客人来了,蓬荜生辉,这是咱庄户人家的规矩啊!”
萧何与韩信换上渔家的衣服,虽有些不太合身,却也倍感温馨,当下又在灶下生了一堆火,把自己换下来的衣服烘干。
过不多时,渔家老妇人便盛来了三大碗米饭,一碟咸鱼炒菜,还有一大盆清香四溢的炖鱼汤,热情地招呼二人吃了起来。老渔夫也扯过一张竹凳坐在旁边,陪着他们吃饭。
老渔夫一边吃,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二人吃饭,不住地提醒道:“你两个刚刚淋了雨,要多喝些鱼汤,特别要多吃些汤里炖的大块姜,这东西最避风寒,是咱庄户人家祛病延年的一宝啊!呵呵,不要嫌那家伙难吃,多吃几块才行。”
说着话,老渔夫猛然间想起了什么,匆忙到里间屋取出了一罐酒来,拍开泥封,刚一打开盖子,二人只觉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了整个小屋,连赞好酒。
老渔夫又取出三只碗来,都倒满了酒。韩信与萧何只觉得酒气浓烈,看那酒时,微泛淡红色,连连赞赏。
老渔夫笑道:“这酒我已封存六年了,算得上陈年佳酿。”韩信道:“难怪这酒香气浓郁,却原来是陈年佳酿啊!”老渔夫又笑道:“你且品尝一口,感觉滋味如何!”
韩信依言端起酒碗喝了一口,但觉入口清香,酒味浓烈,微带酸涩,落肚之后却觉得一阵热辣浓郁,便似有股热气在腹内升腾了起来,脱口赞道:“好酒!好酒!”
老渔夫笑道:“我这酒便是山茱萸酒,取自汉中山谷之中的山茱萸肉酿造,我们庄户人家都喜欢喝这酒,能治肝虚寒热,涩精气,驱除百病。你二位可要多饮一些,大有益处啊。”二人谢过,便都喝了一碗酒,再嚼些鱼汤之中的姜块,吃了碗米饭,顿觉浑身发热,精神略振,十分舒坦。
萧何见这渔家夫妇已届年老,心地慈善,却不见他的儿女们,就问道:“敢问老丈可有儿女啊?怎地不在身边?”
那老渔夫叹了口气,黯然神伤,道:“老汉我膝下本来有两个儿子,前些年楚、秦争夺汉中,连年打仗,这一带,一会儿归楚,一会儿又归秦,可怜我那儿子尚未成家就被抓去上了战场,一个归楚,一个归秦,唉,全都战死了!连尸骨都没捡回来!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天下太平啊!”言罢,老泪纵横,伤心不已。
萧何温言安慰,韩信也道:“如今汉王仁义治国,意在安抚百姓,天下一统的太平时日就要来临了。”
老渔夫听他这么说,感叹道:“国家大事,攻城掠地,称王称霸,咱也不懂。咱做老百姓的从来都是逆来顺受,饱受欺凌,任谁来了,都管宰杀,但求能有口饭吃,一家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算是享福了。”
三人谈论了一会儿,这时已是午后时分了,细雨早住,雾气也散了,太阳也露出了头脸;渔家老妇已将二人的衣物烘干,送上来,让他们换上了原来的衣物。
萧何与韩信担心刘邦惦念,就匆忙与渔家夫妇道别,纵马扬鞭,一路往南郑去了。
雨雾虽去,但这一路上泥泞满道,坑洼积水,甚是难走,萧何与韩信跨马缓缓而行,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