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万之众将分为三军,我自居中军,请孔荣、陈贺两位将军分领左右二军,作为两翼。”刘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韩信又接着说:“我率领中军首先出击,孔、贺两军埋伏在左右两侧。我军一交战,就佯败后退,诱敌追击。我败一阵,退一阵,使楚军误认为汉军不堪一击,更加紧追不舍。这样,项羽和楚军诸将必定骄傲轻敌,士卒则疲惫怠惰,乘他们将骄兵惰之际,孔、陈两将军伺机夹击。到时候,我们的各路大军只要一会合,项羽就插翅难飞了。”
说到这里,韩信露出笑容,高兴地对刘邦说道:“大王必定料想得到,这样一来,楚军措手不及,定被拦腰截为几段,前后不能相救。”刘邦思索了一下,点点头。诸将也都称是。
韩信最后说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乘楚军混乱之际,我回师反击,三军合围,项羽的胜负,大王也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刘邦等人听了韩信所谋划的计策,都十分佩服,本身是军事良才的张良也对韩信的这一招佩服得五体投地。韩信又说:“大王处在我军的后面,周勃和柴武两位将军所率部队又在大王的后面。”周、柴两人的部队是在后,当项羽大举迎战之时,他们可以绕道进击楚军的后背,与汉军主力配合作战,这样布置使计策更加周密了。说罢,刘邦拍手称赞计策周密,下令立即实施。
回顾韩信的计划,他将主攻的任务留给了他本人直接指挥的部队,这不仅说明了他有不畏强敌的勇气,而且表明了他对汉王刘邦并没有防范之心,表明了他甘愿为汉王拼死奋战、剪灭大敌的忠义之心。
刘邦将全军的指挥权交给了齐王韩信,韩信立即调兵遣将,将三十万人马分成十队,布置了十面埋伏阵,四环接应,一起从四面八方向垓下涌来,不到十万人的楚军立即陷入了被围攻的困境之中。
这时,正值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气候格外寒冷。楚军正被迫作困兽之斗,汉军将士虽然都已知道这将是灭楚的最后一战,但项羽的神威却是任何人都不敢忘记的,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弥漫在方圆百里的战场上空。
项羽把楚军分作三个大营,分别由他本人及大将季布、钟离昧统领,排列成“品”字形,严阵以待。
日上三竿,韩信擂鼓进军,他亲率三万人马上前挑战。士兵按韩信命令,冲着楚营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一听,气得七窍生烟,率众冲杀出去。垓下之战开始了!
当年,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将军身边的侍卫,这次在战场上重逢,却是敌我两方,你死我活了。韩信成竹在胸,按预定的计策行事,项羽仍旧猛打猛冲,奉行他的一贯战法。项羽手持长戟,催动胯下乌骓马迎头向汉军杀来。楚军将士尽管已是连年征战,现在又处于粮尽援绝的困境之中,但他们仍然奋勇力战,莫不以一当十,紧紧跟随着他们心中仰慕的英雄,在汉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左冲右突,有进无退。
两军相接,仅交战一次,韩信就佯装失利,挥军后退,项羽不知是计,命令楚军急追。楚军人人奋勇,在后死命追赶。两军相接,交战几个回合,韩信且战且走,把项羽引进了包围圈。项羽尚不知是计,大为高兴,认为韩信斩陈余,杀龙且,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这次可遇到劲敌了。他准备大破汉军,活捉韩信。
楚将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马追上项羽,劝道:“韩信多谋,汉军势众,主公不必急于追杀,待我江东援兵赶到,汉兵粮草空虚,再杀他也不迟。”此时项羽已怒不可遏,如何能听进这些话,他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直杀奔过去。
楚军认为胜利即将到手,从项羽到诸将,都越来越骄傲,同样也越来越疲惫。突然,杀声四起,汉军伏兵两路杀出。汉军漫山遍野而来,原来楚军是遭到了孔荣率领的左翼军的袭击。楚军措手不及,即被拦腰截为两段。正当两军混战之际,陈贺率领的右翼军也乘机杀出,这一来,楚军更被截作数段,彼此失去照应,乱成一团。
项羽气得血往上涌,一心要抓住韩信,径直追去。接连汉军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起杀出,将楚军团团围住。项羽方知中计,余气未消,身心疲惫,只得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带领残部退回垓下大营。
十万楚军经过几番厮杀,剩下的已不足两三万人,垓下被围,岂能动弹?一晃几日过去,粮草断绝,外无援兵,不禁陷入一筹莫展的苦境。时值隆冬,寒风刺骨,楚军将士忍饥受冻,多有怨声。
到了这种地步,楚军已是强弩之末,失败已成定局了!
项羽也因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而坐卧不安。只是他苦思无计,只能在帐中和美人虞姬饮酒解愁,忽然听到四面汉军都唱着楚歌,也大为吃惊,以为汉军全部占领了楚地,因而更加惊恐,他惊慌失措地说道:“难道汉已全部占据楚地?为什么汉军中有那样多的楚人呢?”善解人意的虞姬也在一旁暗暗抽泣。这种际遇,这种折磨,又岂是一个“愁”字所能了得?
楚军将士也被这歌声引动了思乡之情,无心再战,纷纷逃散,连跟随项羽多年征战的将军们,也暗地里不辞而别,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偷偷离去了。军心大乱,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
项羽叫人把他的战马牵来,面对美人、骏马,感情的波涛在项羽的胸间奔腾翻涌,最后化成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反复吟唱着出自内心的悲歌,泪流满面,心若刀割。项羽原本是性情中人,感情真挚,秉性坦荡。虞姬在一旁失声痛哭,“大王若活不下去,贱妾还能活下去吗?”说罢,自杀身亡。一代枭雄楚霸王,闻声急救。可是,虞姬早已香消玉殒。抱着虞姬的尸体,项羽痛不欲生。只能仰天长啸,叹造化弄人,悲苦之情难以言状。
袁枚对虞姬飘然而逝的叹息,引人无限遐思。今人尚且如此,当时的楚霸王项羽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称王称霸就要承担这个风险。忆往昔,项羽也曾威风凛凛、盛名远播。但是,在自己失利之时,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真是令人惋惜!
项羽出帐,飞身上马,八百多名亲信壮士也跟着上马。他们乘夜色已深,突围向南面飞驰。天明后,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经突围而去,急忙报知汉王。刘邦大吃一惊,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名骑兵紧紧追赶,在追赶的过程中,双方又经历了几次搏斗,项羽损失惨重。
项羽率兵渡过淮水,八百多名亲信壮士仅剩下一百多人。项羽来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迷失了道路,向一个农民问路,农民骗他说:“向左走。”项羽信以为真,往左面走,最后陷入大沼泽中。后世有人说,那农民就是韩信故意安排在那里,设计让项羽误入歧途的。
道路泥泞,沼泽陷没马蹄,项王知道受骗,想着回军另走他途。谁知汉军已经追上,一轮混战立即就开始了。项羽不愧号称是“楚霸王”,他组织战士突围时,勇猛异常、无人能敌,让汉军士兵目瞪口呆。项羽以其神勇,威慑敌胆,竟从东城突围而出。突出重围时,项王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队,只剩下二十六名骑兵,而汉军追上来的有数千人,霸王叹息一声,知道自己绝对没可能逃出包围圈了,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项羽回头看了看来势汹汹、越来越近的汉军追兵,此时他的脸上已经没有了焦急的神态。他对二十六名勇士说:“我起兵反抗暴秦,到今天足足八年了!八年来身经百战,从来没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想不到如今竟然被困这个地方,这是上天不给我生路,要灭亡我,并不是我指挥作战上的过失啊!今天,我决定和敌人决一死战。大家跟随我多年,对我忠心耿耿。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同我血战到底,就让我来为大家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决斗吧!如果我能够突出重围,并斩杀敌军主将,又砍倒敌人的军旗,这种胜利都能够一一实现,那就是说明这是上天要我灭亡而不是我的错误!”
说完,项羽用青筋暴露的手紧紧握住手中的战刀,又用力拉了马的缰绳。指挥二十六骑从高处四面出击,约定到对面山坡的三个地方集合。于是,楚军最后的二十七名(包括项王)勇士呼啸而下。项王身先士卒,迎面就将一名汉军斩杀下马。这时,有一名叫杨喜的汉军骑将追了上来,项王怒目圆睁,厉声大喝。杨喜人马顷刻惊慌失措,狼狈退避到几里之外。因为二十七名骑兵分路出击,汉军不知道何人是项羽,于是兵分三路,紧紧追赶。汉军再次包围项王二十七人,项王纵马奔驰,又斩杀一名汉军将领、数十名汉军士卒。等到楚军再次会合时,只是损失了二名骑兵。项羽大声说:“你们觉得怎样?”“大王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剩下的骑兵佩服地点头回答。
项羽再次带着二十四骑,一路冲杀,向东南方撤退到长江西岸的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内),终于到达乌江地区的长江北岸。面对着滚滚长江,项羽百感交集。项羽看见大势已去,就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自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而未败,遂霸有天下。今困于此,这是天意亡我啊。”
正在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只渡船过来,请项羽渡江,以后卷土重来,再争中原。
此时此刻,项羽悲伤而又十分矛盾的心情,让他踌躇不前。乌江亭长已驾船等待,并催促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百姓还有几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称王。大王,请您赶快上船。现在,仅我有船,汉军虽到,是无法渡江的。”
项羽苦笑道:“天要亡我,何必渡江?想当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淮北进,今天无一人一骑归还,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仍尊我为王,但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呢?他们虽然不说什么,我难道能不内愧于心吗?”说罢,七尺男儿落下了伤心羞愧的泪水。
他将自己的坐骑送给亭长,命令骑兵都去马,手持短兵器交战。项羽大呼,激战汉军,又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他举头一望,突然看见汉军骑将吕马童,便大声说道:“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指着项羽,回头对另一骑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又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的头,现在成全你吧!”说罢,就举刀自杀。项羽一死,楚军遂被消灭干净了。一代悲剧英雄,就这样血洒乌江,时年三十一岁。
项羽死后,汉军纷纷上前抢夺项羽的人头,好回去请功邀赏。王翳首先抢到项羽的头,几十个人也奔上前来,互相争夺项羽的身体,最后,杨喜、吕马童等四人各抢到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后来,这五个人全被刘邦封为列侯。刘邦这样做,颇具戏剧性。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取得最后胜利而结束。
在整个垓下之战中,韩信先以歌谣激怒项羽,使其误入十面埋伏之阵,后用“四面楚歌”之法,致使项羽的八千子弟肝肠寸断,战斗力荡然无存。可以说,这是韩信采用的心理战略的成功战例,充分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