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651100000027

第27章 感恩精神铸就忠诚,与企业共同成长 (3)

频繁跳槽,伤害自己更深

现代企业的生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来自于员工的频繁流动。这种高流动率,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感恩心下降的一个表现。缺乏感恩和忠诚之心,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对员工的伤害更深。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是更说明了一个人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换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有一位长相俊朗、才华出众的“海归”博士,按照常人的理解,他理应工作顺利,事业飞黄腾达,可是,他的经历却不是如此。他最后还登上了多家企业的黑名单,成为这些企业永不录用的对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博士毕业后,先去了一家研究所,凭借自己的才华,研发了一项重要技术。但他觉得自己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工作环境也不理想,没多久便跳槽到一家私企,并以出让那项技术为交换条件做了这家公司的副总。不到三年,他又感觉企业提供的待遇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又跳槽了。就这样,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先后换了不下五家公司,以致许多大公司看到他的简历,发现他每次都只在一个企业待很短的时间,都不敢录用他。

事实已经非常明显,他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过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受损失最严重的正是他自己,因为他被贴上了“不忠诚”的标签,被多个行业列入了黑名单,几乎每一个了解他情况的老板都不敢录用他。

频繁跳槽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不良的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像这位“海归”博士的跳槽,非常不可取。每跳一次槽,就等于放弃一段宝贵的学习经验,它不但会让你无形中损失巨大,还可能损毁自己的名誉,甚至毁掉你的职业前途!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盲目跳槽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目标往往不清晰,但期望值却很高,然而随之失望也越高。失望越大,对周围的环境或人的不满情绪就越强烈,从而恶化情绪,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最终形成恶性的循环。不如,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终身成就奖”的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其中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颁给了一个“小人物”——清水龟之助。

他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便想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清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当他终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从这以后,清水更多地体会了工作的意义,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当今社会,感恩和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社会学家指出,现代人一生当中平均要换5~6次工作。不过,在一个人的职场生涯中,换工作毕竟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大事,最好不要动不动就以跳槽来改变自己的境遇。有位在两年内换了四个公司的男士感慨地说:“原本想通过跳槽得到更好的职位和待遇,结果发现处处碰壁,现实总是不如理想的好。”

许多有杰出成就的人都离不开积累:知识需要积累,财富需要积累,人生的体验也需要积累,而积累总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才能完成。对许多就业者来说,在一个企业待上3~ 4个月,应该说对企业才刚刚有一个了解,岗位的技能也才刚刚上手,这时候跳槽,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任。

许多年轻人渴望找到一个适合于施展才华、使自己有所发展的工作环境,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过于频繁地跳槽,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道德可信度。几乎没有哪家公司的老板会任用对自己公司不感恩的人。频繁跳槽的人,对感恩和忠诚是一种亵渎,其结果往往是——伤人不浅,伤己更深。

抛弃打工心态,培养主人翁精神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每位员工进入公司后,都应发生态度上的转变,要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要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做企业的主人,树立主人翁意识。”

对于这样的言论,很多员工都很不屑,因为他们在听见“主人翁”三个字的时候,脑袋里出现的是一些代表着权力的字眼。然而,真正的主人翁精神并不是这样的。

盖帝石油公司的总裁保罗·盖帝有一次以高薪聘请一位叫乔治·米勒的人,为了考察米勒的真正本领,保罗·盖帝在米勒到岗后一个星期到洛杉矶郊外油田去视察,结果发现那里的面貌没有多大变化,不少浪费现象及管理不善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员工和机器有闲置现象、工作进度慢。另外,他还了解到米勒下工地时间很少,整天待在办公室。因此,该油田费用高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利润上不去。针对这些状况,盖帝对米勒提出了改进的要求。过了一个月,盖帝又突然到那里去检查,结果他发现改进还是不大,因此有点生气,很想对米勒训斥一顿。但思考后冷静下来,他相信米勒是有才干的,但为什么他到位后没有多大建树呢?不妨找他谈谈。

盖帝在米勒办公室坐下,虽然他没有板起脸孔说话,但言语间透出严厉,他说:“我每次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总发现这里有许多地方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产量和增加利润,而您整天在这里竟没有发现出来。”

米勒虽然没有不高兴的表情,但亦不隐藏他的看法,说:“盖帝先生,因为那是您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跟您有切身的关系,这才使您眼光锐利,看出一切问题。”

米勒的回答使盖帝大为震动,他希望米勒能够以老板的心态来为自己打工,于是他告诉米勒:“我打算把这片油田交给您,从今天起我不付给您工薪,而付给您油田利润的百分比。这正如您所明白的,油田愈有效率,利润当然愈高,那么您的收入也愈多。您看这个做法怎么样?”

从那一天起,米勒把自己当成了这片油田的主人,对这里的一切运作都精打细算,对员工严加管理。他把把闲置的机械工具发挥最大的效用,把整个油田的作业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安排和调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他自己也改进了工作方法,几乎每天走到工地检查和督促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长期坐在办公室看报表的管理办法。他的才华不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他的收入也得到了惊人的提高。

公司是员工的生存平台,在公司中,员工不应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有主人翁意识,树立“公司兴衰与己有关、公司发展我发展”的思想。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应当同老板一起全力以赴,主动帮助公司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做主人的心态。

当然,这种心态也应是发自员工内心的,萌生于感恩之上的。只有对公司感恩的人,才会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自己的工作中,才能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才能让自己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中。

因公司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工程量急剧萎缩,不得已采取按年龄段,统一提前退休的办法,52岁的师傅赵士舟也在其中。下岗后一家民营企业以月薪三千准备聘用他,没有想到在赵士舟准备答应对方之际,公司准备返聘他回原岗位工作,薪水只有一千多。赵士舟毅然放弃高薪,接受公司的返聘,回到原岗位上班,做好传帮带。对此,有些人说他傻,说他到手的钱也不会拿。赵士舟听到这些,总是坦然地笑笑,说:“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没有公司,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我做梦都想着公司能尽快渡过难关,再创辉煌。”

靳洪福是北京建工商砼中心机修班班长,每天挂着一张慈祥的笑脸,每天在搅拌机上都可以看见靳洪福忙碌的身影。检查一下机器,察看一下是否有隐患。有人开玩笑地说:“都要退休了,还那么卖力干什么?”靳洪福总是笑呵呵地回答:“上一天班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就不觉得工作累了。”

赵士舟“做梦都想着公司能尽快渡过难关,再创辉煌”与靳洪福“上一天班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他们的言行均体现了一种主人翁精神的精髓——感恩、责任、奉献!他们清楚,自己的成长曾与公司的命运紧密相连,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考虑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作为公司或企业的一员,员工应该心怀感恩之心,主动工作、积极做事,努力维护、建设和发展好公司这个平台。作为一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年轻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工作,“即便认为自己是打工的,也首先是给自己打工”。这样,不仅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而且对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