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649900000023

第23章 如何自我升值:教育经济学(4)

但同时经济学也是追求理性的学问。大学生不顾自己的专业和自身条件,盲目的一窝蜂似的去追逐大型企业、热门职业,并非是理性选择。这种现象往往导致一些较不发达城市及一些中小企业和一些普通职业应聘者寥寥无几。这就不难解释了尽管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考火爆但是仍出现了87个无人报考职位及13个报考合格人数未达到计划人数的职位。

由于供求关系失衡,供大于求,为了早日实现就业,很多大学生别出心裁地运用了经济学方式推销自己——不要工资。零工资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应该很有吸引力,但事实并非如想。

小张是2008届传播系的毕业生,毕业时,在市内某电视台实习,到现在已实习了一年多了。虽然已经毕业,但目前的身份还是“零工资”的实习生,虽然每次出外景可以拿到一些补贴,但那也只是勉强维持生活。他无奈地说,拿些生活补贴,总比在家闲着好。没有工资算是自己为积累工作经验所交的学费。

应该说,小张的心态很好。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身价:贱卖自己是最好的选择,还是最糟糕的选择?我们知道贱卖自己出现的根源: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劳动力市场,在供需问题上和产品市场一样,同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一般来说,在供大于求时,降价才能实现售出的目的,因而许多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这和集市上降价处理大白菜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一旦求职者怀有贱卖心理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哪怕你再优秀,也很容易被招聘单位认为是劣质品而被拒之门外。从信息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面试时,对求职者而言,则是向招聘单位进行信息发送的过程。应聘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求职者发送的信息以及如何发送信息。

文凭、工作经历、获奖情况都是有利于求职者自身的信号,而失业则是不利的信号,失业时间越长,失业者就越不容易找到工作;零工资也是不利信号,招聘单位会习惯性认为越是便宜的东西越没价值。如果你急于出手,要贱卖自己,很可能你会卖不出去,因为招聘方会认为你素质不够高。

实际上招聘单位并不吝啬薪水,相反,他们渴望给予员工高薪。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了解释这一现象的“效率工资理论”。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企业开出的工资低于人才的市场价值时,就不可能招聘到优秀人才。因此,高薪才能将优秀人才网络旗下,高薪才能留住核心员工。与此对应,低薪招来的可能是平庸的人,受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影响,企业高能力的人因不愿与素质低下者为伍从而选择跳槽。长此以往,企业会发现它的员工全是庸才。

从激励的角度讲,当给高素质的人才开出高薪时,可以起到提高工作努力程度的激励作用。当薪水足够高时,员工们不敢暗自偷懒,因为一旦被发现工作成绩不佳就有可能被潜在的竞争者所取代。由于失去工作后的损失巨大,员工就会加倍努力保证其工作成绩达到最佳状态。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福特当年一下子将工人的日工资从2.5美元提高到5美元,结果发现企业的成本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正是反映了经济学激励效应。

大学生能否就业,不在于要求的工资高低,而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

降低成本,读大学有所值

梁阿姨是一个大学生的母亲,儿子上大学后她仔细算了一笔账,一算她吓了一大跳:学费6000元,加上每月800元生活费,儿子每年的支出大约是1.5万元。而她们家的年收入加起来不过3万元左右,儿子的教育支出竟占了全家收入的一半。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教育成本核定引发1.8万人参议大学学费标准,其中:

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

28.6%的人感觉学费1000元——3000元比较合理。

如今,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贫困生因学费高而上不起学或上学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据统计,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大学生的人数增加了5倍。在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学生的学费增加了18倍,而政府部分的投入只增长了3.5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当下不争的事实,大学生遭遇就业“寒冬”,不少家庭勒紧裤腰带供孩子读大学,结果就业如此艰难,不少人发出了读书无用的感慨,大学学费不断上涨但大学生就业率却在下降,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社会话题。

那么,大学学费可以大幅降低吗,哪些成本是可以压缩的呢?现在看,至少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节约。

一是行政人员比例太高。有的高校的教职工队伍中,行政人员的比例超过了50%。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行政机构叠床架屋,例如团委与学生处,校办与党办,人事部与组织部等等。由此带来的工资福利、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车都增加了公务成本。而能不能发挥好党团领导的作用,不在于机构是否庞大,而在于人员是否精干。民办学校的行政机构要简洁得多,行政人员要少得多,照样正常运转。

二是基本建设追求大、全、新、高,新校区圈地面积越来越大,校舍越盖越高级。有的学校为了“二十年不过时,三十年不落后”。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建设,分阶段投入。一步到位,短期内的成本就会很高,还要把还贷和贷款利息打入成本,摊入学费,这当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三是高、精、尖的设备利用率低。一些规模不大的院系,为了争取项目,花巨资购进全套高精尖设备,又不注意与相关单位资源共享,设备的自然损耗、维护保养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等都会加大业务费的成本。

四是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学校为了讲排场,一个校门就建了200多米宽,花掉几百万元;至于招待费方面的奢华,更是常常让外国同行咋舌。

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又花钱如流水,这种现象虽不是高等教育界所独有,反映在高校却是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惜物”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表现,而高校是全社会文明层次最高的所在,理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表率,因此专家们建议:建设节约型高校应列为考核校领导政绩的指标。

在高学费语境下,就算穷孩子拿到了助学贷款,勉强完成了学业,如果因为就业不理想,还不起贷款,被银行曝光起诉,列入信用黑名单,他们会认为读书值吗?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大学开源节流、适当下调学费,改变高学费与低就业率的不对等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得起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扭转读大学不值的社会心态。

终身学习,关注个人素质短板。

终身学习,关注个人素质短板

在德国史诗小说《尼伯龙根的宝藏》中,有一位屠龙英雄齐格飞,他英勇无比,力量过人,经过激烈搏斗,杀死了尼伯龙根岛的恐龙,用龙血沐浴全身后,成了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身,可是因为当时他的后背粘了一片菩提叶,没有沐浴到龙血,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致命之处。

后来,敌人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从他的妻子葛琳诗那里得到了这一秘密,在交战中用长矛刺入齐格飞的致命之处,终于夺去了英雄的性命。

无独有偶,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位著名英雄――战神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头号英雄,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传说他出生后,母亲白天用神酒搽他的身体,夜里在神火中煅烧,并且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使他获得了刀枪不入之身。

但是因为在河水中浸泡时他的脚跟被母亲握着,没有被冥河水浸过,所以留下全身唯一可能致命的弱点。阿喀琉斯长大后,在特洛伊战争中屡建功勋,所向无敌。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知道了阿喀琉斯这个弱点,就从远处向他发射暗箭。帕里斯是位神射手,很多希腊英雄如克勒俄多洛斯等都死于他的箭下,因此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脚跟,这位大英雄瞬间毙命。

上面两位大英雄的死,都是缘于自身的唯一一点不足。但正是这一点点的不足却成为导致悲剧的关键因素。这正是经济学中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其内容是: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内容,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木桶效应的原理照样适用。通常大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优势,他的专长。比如一个歌唱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一个画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对造型和色彩的敏感,一个作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文字的感受力,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他有过人的才智和胆略……这无可厚非,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像木桶盛水的多少一样,往往不是取决于他的长处有多长,而是取决于他的短处有多短,他的短处则往往决定他在这方面成就的大小。有一副好嗓子而且想成为歌唱家的人很多,可为什么许多人却成不了呢,就是已经成了歌唱家的人,为什么成就与名气的大小也不一样呢?就是由于受到了自身短板的制约。

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基本能力多项选择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92.9%,实践应用能力占88.1%,接纳新知识、学习能力占76.2%,逻辑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占73.8%,人际交往能力占66.7%,组织管理能力占42.9%。引人注目的是,环境适应能力被排在了第一位。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面临的是个新环境,如何尽快适应环境、投入到工作中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而我们所处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适应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非专业素质之一;在人格多项选择中,用人单位的要求依次为:道德品质(如诚信、社会公德)占92.9%,奉献和敬业精神占83.3%,心态、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程度占81%,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占66.7%,创新和创造力占47.6%,意志和毅力占42.8%。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资源、外部环境等的变化,木桶上的长板和短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在他工作初期,决定他工作业绩大小的短板是他的努力程度。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他无论如何努力,业绩也提高不上去了。这时候,学习便成为他新的短板,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则决定于他学习新知识的多少。有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便以为天下第一,骄傲自大,这时傲气便成为他的短板。也有人因锋芒初露后,目前的环境已施展不开他的才能,所以环境便成为他的短板。

看来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不光要看自己的长处,更要正视自己的短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只有把自身的短板补齐了,长板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我们人生的木桶才能清澈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