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649100000013

第13章 “医圣”张仲景与其养生杰作《伤寒论》 (1)

被后人尊为“医圣”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他不仅医术高明、经验丰富,还写出了一部医学巨著——《伤寒论》。在这部巨著中,张仲景渗透并阐述了很多养生的卓见与良方,令后人大为受益。

养生中的内外理气之道

从中医角度,气是人的本源,因此养生必须理气。在这一点上,张仲景认为,自然界分布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常气,以运化万物,而人体正是因为秉承着五行运化的正常规律,所以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同时,人还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而生存。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好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自然对人可以以疾病的形式进行侵袭,反之,人对疾病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只要五脏元真(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抗病力强,便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则安和健康。这就是张仲景所谓的“内养正气,外慎邪气”的养生保健宗旨。

张仲景认为,“内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保养正气,即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诸气得保,自然会使精和神得到充养,于是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就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调养精神,修身养性与立志修德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精神安静、平和、乐观、愉快,又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希望和乐趣,真气存内,防病益寿。如在每日早晨起床后及晚上睡眠前,都做“导引吐纳”。其中,“导引”指以肢体运动、自摩自捏、伸缩手足为特点的一种运动方法;“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祛病方法,类似现行的气功。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使脏腑经络气血流畅,可以防病抗老,有养生祛病的良效。

张仲景主张的“外慎邪气”,就是谨防一切致病的因素,有病早治,进行养生。他本人就很注意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着打扮以舒适为宜,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着装,但不因天冷喜温而衣着过暖,或天热贪凉而过少穿衣;饮食讲究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等。此外,张仲景还认为,邪气刚侵入人体的外表层,还没有进一步扩散,应当及时治疗,不可让病源随着人体的器官而进入内脏,这样病势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

正是因为在生活中认真贯彻“内养正气,外慎邪气”的养生保健宗旨,张仲景才能在一生中没有得过危急重症,更未因病重而卧床不起,一直活到古代稀有的七十多岁高龄。

巧辨病魔前兆,助你防病于未然

据记载,张仲景一生诊病如神,但他采用的方法却很少有人熟知究竟,后来,人们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找到了答案。张仲景提出,用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4种方法来分析病人所患的是哪种疾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种方法来判断病症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虽然这些预知疾病的方法对非中医专业人士来说有些困难,但是每种疾病都以一种或几种信息在人身上表现出来,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人体疾病的这些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防病于未然了。

印堂

印堂,又称阙中,位于两眉之间,这个部位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特别有价值。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算命先生说“你印堂发黑,近日必有大祸”,就是指的这个地方。中医有“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之说,即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

印堂部位呈白色者,代表肺气不足,这时可以通过食用梨、枸杞子、鸭肉等进行补肺。

印堂部位呈青紫色者,代表气血流通不畅、郁滞,这时可以吃些活血化淤的食物,如红糖、山楂等。

眉毛

眉毛与肾对应,为“肾之外候”,且属足太阳膀胱经,故其盛衰不仅可反映出足太阳经的血气状况,而且可以反映出肾健康与否。

眉毛长粗、浓密、润泽者,表明足太阳经血气旺盛。

眉毛稀短、细淡、脱落者,表明足太阳经血气不足。

眉毛浓密者,表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

眉毛稀淡恶少者,表明肾气虚亏,体弱多病。

此外,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的眉毛非常稀疏甚至没有,这就是气血不足、肾气虚弱的表现;有的老人眉毛比较浓密,这样的老人一般身体也比较硬朗。如果年轻人眉毛过早地脱落,就说明气血早衰,是很多病症的反映,其中,最为严重的要算麻风病,瘤型麻风病的先兆就是眉毛脱落,开始是双眉呈对称型稀疏,最后全部脱落。

口

中医认为,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口中异味往往可以反映出内部脏腑出了不同问题。

口中发苦者,多为热证,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此类患者除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这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身体虚弱者慎用。

口中发酸者,中医认为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若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那不必担心;若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若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口中发甜者,通常代表脾胃有问题,多者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久了会发展为糖尿病。现代医学证明,口甜是糖尿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随之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口臭者,通常代表胃肠出了问题,多由胃火引起。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会消除了,这种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最好采用敲胃经的方法,一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淡黄清澈为止。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引起,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这类人就要平时多喝生姜水,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以驱寒气。

此外,还有些人经常口中淡而无味,食欲不振,这多是脾胃的问题。若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若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舌头

在中医诊病中,舌头非常重要,为心之苗,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头上有所反映。

舌尖为心、肺反映区。当一个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时,舌尖往往会发红,若病情比较严重,舌尖就会溃疡。

舌头两边是肝胆反映区。当一个人舌头两边发红,甚至发紫、溃疡,代表其肝火旺盛,可能近来脾气比较大。

舌中间脾胃是反映区。当一个人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其脾胃虚,应该滋补了。

舌根为肾反映区。当一个人肾阳气不足时,舌根就会发白,这样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反之,若一个人的手脚爱出汗、尿黄、腰酸,通常舌根就会发红。

口水

中医认为,“脾为涎,肾为唾”。若一个人的唾沫和口水过多,代表脾肾出现了问题。

唾多且黏稠,口中还伴着苦味者,往往是脾热,这时候一定不要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物,如栀子和连翘等。

口水多,且伴有咸味者,可能是肾虚。很多小孩子特别爱流口水,大一点不流了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七八岁了还在流口水,这就说明孩子脾虚。因为脾是主肉的,脾虚导致嘴角不紧,所以不能抑制口水外流。